本報訊 陜西八大怪中的第一怪就是面條像腰帶,說的就是biangbiang面。昨天,百余人在biangbiang面的故鄉(xiāng)品嘗正宗的biangbiang面。惹的德國學者米五斗連連贊嘆:“ 扎了?。ê脴O了)”
昨天,記者和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等來到戶縣康王村,只見四位中年婦女圍在案板前揉著面團,正在揉面的郭女士說:“做biangbiang面,首先要和面,稍微和硬點,這樣吃著筋道;下來就是揉面,要把面揉光,吃著潤滑;最后就是搟面和切面,根據(jù)個人喜好來做,有厚有薄,有粗有細。”在廚房炒菜的沈女士對記者說,正宗biangbiang面的配菜是豆腐、韭菜、豆芽為主,吃湯面要澆漿水菜,唯一不可缺少的就是油潑辣子。
此時,德國學者米五斗耐不住好奇,親自嘗試了制作biangbiang面的過程,最后他無奈地說“太難了”。負責煮面的劉先生看到百余人圍在鍋前撈面高興地說:“這么多人一塊吃民俗面,真高興。”“biangbiang面是我們這里的家常飯,一天不吃會感覺缺少點啥。”村民郭女士說。吃到高興處,大家紛紛唱起biangbiang面的歌謠來:“一點撩上天,黃河兩道灣,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長,我一長;當中夾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鉤搭掛麻糖,推個車車逛咸陽。”當場民間藝人紛紛助興,中國漢字左手陰陽剪刀書法的創(chuàng)始人呂國嶺亮出剪刀,一個biang字就剪好了。而省民協(xié)文藝家姜國興手捏泥巴,不到五分鐘,一個手端大老碗張著大嘴吃biangbiang面的老人就出現(xiàn)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