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學檢查是VUR 診斷和治療的依據(jù),常用方法包括泌尿系彩超、膀胱尿道造影、腎臟核素掃描等。病史采集和記錄排尿日記、尿流率、殘余尿量測定等對了解下尿路是否存在功能障礙有重要意義。泌尿系感染是VUR 的誘因之一,當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存在泌尿系感染時必須進一步處理。高度推薦常規(guī)行影像尿動力學檢查,既可確診有無反流、判斷反流程度,又可了解膀胱功能障礙類型與反流時的膀胱壓力。
國際反流協(xié)會對VUR 程度進行了分級,為反流的治療和療效評估提供了標準,本指南也推薦此分級方法:
1 級:反流未至腎盂,伴有不同程度的輸尿管擴張;
2 級:反流至腎盂,無集合系統(tǒng)擴張,正常的腎穹窿;
3 級:輕度或中度的輸尿管擴張,伴有或不伴有輸尿管迂曲,伴有輕度的集合系統(tǒng)擴張;
4 級:適度擴張的輸尿管伴有或不伴有迂曲,腎臟穹窿變鈍,但是圖像上依然可見腎乳頭狀突起;
5 級:輸尿管擴張迂曲明顯可見,集合系統(tǒng)明顯擴張,腎乳頭的圖像消失,腎實質(zhì)顯影。
放射性核素檢查時反流患兒受到的輻射量比膀胱尿道造影少,但是圖像較差。近期研究排尿超聲圖和磁共振尿路檢查取得了較好的診斷效果,但是考慮到膀胱尿道形態(tài)和反流分級標準, X 線膀胱尿道造影仍然是評估VUR 的'金標準'。
泌尿系超聲檢查一般在出生一周才可進行。觀察膀胱充盈和空虛狀態(tài)下集合系統(tǒng)擴張的程度,可證實VUR 是否存在。膀胱壁的增厚和形態(tài)可間接反映有無下尿路癥狀和反流存在。出生后顯示無腎積水可以排除嚴重尿路梗阻,但不能除外VUR。膀胱尿道造影發(fā)現(xiàn)反流,可進一步行DMSA 核素顯像評估腎臟的損害程度。
當泌尿系感染、充盈期和排尿期膀胱離壓成功控制后VUR 仍不消失時,需要進行抗反流手術治療。
(1)保守治療
對于輕度反流沒有腎臟損害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療,包括觀察隨訪、間斷或連續(xù)的抗生素預防應用、排尿訓練等。國外學者建議兒童包皮環(huán)切術作為保守治療的一部分,從而降低部分兒童泌尿系感染的發(fā)生率。一旦出現(xiàn)發(fā)熱等癥狀性泌尿系感染,則應考慮終止保守治療,進一步采取其他治療措施。
(2)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包括內(nèi)鏡下輸尿管口填充劑注射抗反流術和輸尿管膀胱再植抗反流術。
①填充劑注射抗反流術:填充劑注射抗反流術是指利用膀胱鏡在輸尿管口旁或輸尿管進入膀胱的人口部分布黏膜下注射一定體積的填充劑,通過延長輸尿管膀胱壁內(nèi)段或抬高輸尿管口、使管腔變窄來達到治療VUR 的目的,注射后輸尿管口形成火山口樣外觀。注射的填充劑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或Teflon) 、膠原蛋白、自體脂肪、聚二甲硅氧烷、硅樹脂、軟骨細胞、聚糖酐/透明質(zhì)酸液體(Deflux)。PTEE 在成人抗反流應用中效果不錯,但是尚未允許在兒童中應用。膠原蛋白和軟骨細胞治療效果較差,目前Deflux 在國外應用較廣,國內(nèi)應用不多。
本方法優(yōu)點在于損傷較開放手術小,注射后近期成功率達65%~75% ,因此推薦使用。注射后復查超聲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若反流依然存在,可以在第一次注射6 個月后重復注射。重復注射無效可考慮開放手術,既往接受填充劑注射抗反流術并不增加開放手術難度。
②輸尿管膀胱抗反流再植術:輸尿管膀胱抗反流再植術的基本原則為從膀胱黏膜下層潛行植入輸尿管,以延長膀胱內(nèi)壁輸尿管的長度。手術成功率高達92%~98%。
輸尿管膀胱抗反流再植術的術式可分為經(jīng)膀胱外、經(jīng)膀胱內(nèi)和膀胱內(nèi)外聯(lián)合操作三大類。目前常用的術式有Cohen術、Politano-Leadbetter術、Paquin 術、Glenn-Anderson 術等,輸尿管粗大者應做裁剪或折疊,以縮小輸尿管的口徑。最常用和可靠的術式為Cohen 式膀胱輸尿管再植術。近年來,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進行輸尿管再植取得了和開放手術一樣的效果;但腹腔鏡子術的缺點是耗時長,和開放手術相比,其優(yōu)勢仍有爭議,目前尚不作為推薦的手術方式。
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VUR 未能消除;其次是術后輸尿管膀胱連接部梗阻,這可能由于輸尿管血液供應破壞導致疤痕、或輸尿管穿入膀胱壁段扭曲所致;也有術后反流和梗阻并存的情況。術后4~8 周可應用B 超復查以排除術后梗阻,術后2~4 個月可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了解手術是否成功,之后可參照神經(jīng)源性膀胱的隨訪原則定期復查。
低順應性膀胱的患者常需要接受膀胱擴大術,當伴有膀胱輸尿管反流時是否同期進行輸尿管膀胱再植仍然存在爭議。有文獻分別對IV~V級、Ⅲ~V 級這樣高等級的VUR 在膀胱擴大術同期行輸尿管抗反流再植術獲得了滿意的遠期效果,并認為對此種程度嚴重的反流,應在行膀胱擴大術同時行輸尿管再植術,否則容易殘存反流及逆行感染。但也有文獻認為單純進行膀胱擴大使膀胱壓力降低后,多數(shù)輸尿管反流(尤其是低于IV 級的反流或高壓反流)可自行減輕或消失,反流治愈的比例與反流的嚴重程度無關。因此本指南推薦對于程度嚴重的VUR( 高等級和(或)低壓反流)應與膀胱擴大術同期行輸尿管抗反流再植術,不推薦在未行膀胱擴大術的情況下單獨行輸尿管抗反流再植術。
定期影像學隨訪包括腎臟超聲、膀胱尿道造影、核素掃描和DMSA 掃描等,應視為保守治療的一部分,可以定期檢測患者VUR 的進展、自愈情況以及患者腎臟功能狀態(tài)。隨訪頻率因人而異,每年至少應進行兩次B 超檢查、一次影像尿動力學檢查,發(fā)現(xiàn)疾病進展者應行進一步檢查(如膀胱鏡和DMSA 掃描檢查等)。
來源:膀胱管理達人,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