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型
通背拳傳授至今有四種握拳法。
1.赤背馬猴(亦稱扣拳)
四指二節(jié)卷屈扣緊,三節(jié)與拳背平直,拇指掐扣于食指彎曲處,整拳要握緊(圖2-1)。
2.通背猿猴(亦稱鳳頭拳)
三指屈握成螺絲狀,抵住拇指根部肉胖.拇指伸直壓于中指側(cè),食指第三節(jié)要伸出,食指一、二節(jié)卷包住拇指尖.整拳要握緊(圖2-2).
3.天降石猴(亦稱平拳)
四指卷屈扣緊,拇指屈壓于食指、中指第二節(jié)之上,拳面要平,拳要握緊(圖2-3 ),
4.六耳稱猴(亦稱尖拳)
四指屈握,中指凸出成尖,拇指第一指節(jié)壓于食指、無名指的第二指節(jié)上并抵住中指第一節(jié)骨節(jié)處,整拳要握緊(圖2-4 )
歌曰:
金豹露爪赤背馬,鳳眼鵝頭通臂猿。
天降石猴專點穴,六耳稱猴中路拳。
掌型
1.摔掌型
五指自然微屈分開、伸直.掌心微合,手指不可僵直(圖2一5)
2.拍掌型
五指分開伸直,成最大扇面.虎口要圓,手心要空,五指尖要有扣意(圖2一6)
3.插掌型
四指并攏自然伸直,小指、無名指向里微扣,掌心微合,拇指向內(nèi)彎曲(圖2一7)
4.凹攏掌
五指并攏、伸直.掌心至五指均呈凹狀,掌指尖微扣(圖2一8)
掌型之變化,是根據(jù)掌之所用部位不同而定的。掌分六面,五指各有其用。用掌尖則為插掌、截掌等;用掌心則為拓掌、推掌等;用掌面則為拍掌等;用掌輪則為劈掌、砍掌等;用掌根則為撞掌;用掌背則為摔掌、引手掌等;用掌上沿則為挑掌等;用拇指根節(jié)則為裂門掌,中食指為指路手;用中指、無名指、小指則為將手掌等等,不再細述。
爪型
1.虎爪型
五指分開,一、二節(jié)彎曲成爪,各手指之間要張開。主要用于扛爪、捋手(圖2一9)
2.鷹爪型
食指、無名指、小指向內(nèi)卷曲,拇指張開.一節(jié)手指向內(nèi)彎扣,虎口張圓;中指伸直,一節(jié)向內(nèi)彎扣。主要用于黃鷹掐嗉等手法(圖2一10)
步型
1.弓步
右腳前上一大步,屈膝半蹲,小腿垂直地面,腳尖微內(nèi)扣。左腿挺膝伸直,下胯,腳尖內(nèi)扣,兩腳全腳掌著地,十趾抓地。重心所放位置為前腿七.后腿三。如左腿膝微屈,其余相同,重心所放位置為前腿六,后腿四(亦稱虎步常用)亦可。圖2一11為右弓步。左弓步亦相反對稱。
2.馬步
雙腳平行分開,略寬于肩下蹲,兩腳內(nèi)扣.兩大腿與地面微平行;上身正直;兩手心朝下,平伸于身前:目視前方(圖2一12)
3.仆步、半仆步
兩腳左右開立。右腿屈膝全蹲,大腿和右臀部靠近小腿,右全腳掌著地,膝腳相合外展;左腿挺直平仆,腳尖里扣,全腳掌著地;上身直立微左轉(zhuǎn)(不許撅臀、貓腰),左臂立掌順左腿斜下伸直,右臂掌與左臂立掌成一條直線.伸于左斜上方,頭頂項領(lǐng);目平視左方向。此為左仆步,右仆步亦相反對稱。如右腿半蹲即為半仆步(圖2一13)
4.丁步
兩腿并步,屈膝半蹲,左全腳掌著地;右腳跟提起,前腳趾虛著地面,貼靠干左腳腳弓處,重心落于左腿上;上體正直;兩臂自然松垂,頭頂項領(lǐng);目視前方(圖2一14)。
5.提膝步
左腿屈膝下蹲,內(nèi)扣;右膝彎曲提膝,小腿松垂,放于左膝前,合膝裹胯,尾間中正,右腳前掌著地,微內(nèi)扣,腳跟虛提;上身正直;兩掌自然下垂;重心放于左腿上,頭頂項領(lǐng),渾身放松;目視前方(圖2一15)。左提膝步亦相反對稱。高提膝步,后腿微屈即是。此步型是技擊中主要步型。由虛步細化而來。在套路中為了表演好看,亦可做成虛步,即前腳前伸,腳面繃直,腳尖虛點地。
6.五五步
在提膝步基礎(chǔ)上,前腳全腳掌著地、踩實,腳尖內(nèi)扣,重心放于中間,兩腳各擔(dān)五五。此步型為雙重步法,只在站樁和發(fā)力時用,其余運動過程不允許(圖2一16)
7.四六步
在五五步基礎(chǔ)上,前腿后撤少許,重心后移,后腿六、前腿四,即是(圖2一17)
8.三七步
在五五步基礎(chǔ)上,前腿后撤半腳余.重心后移,后腿七、前腿三,即是(圖2一18)。
9.一九步
在三七步基礎(chǔ)上,前腿后撤,重心后移.后腿九、前腿一,即是(圖2一19)。似提膝步。
通背拳還有其他步型,這里不作詳細介紹.待操手或套路中再作說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