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國畫藝術(shù)
賀天?。?891~1977),中國現(xiàn)代著名中國畫家、書法家。江蘇無錫人。原名賀駿,又名賀炳南,字健叟,別署健父、阿難等。幼年喜歡繪畫,早年通過實地寫生,領(lǐng)悟畫理,善用水墨,設(shè)色講究層次,多用復(fù)色,尤長于青綠山水,并演變而自成一格,風(fēng)格豪放跌宕,富有時代氣息。點擊鏈接,欣賞:賀天健山水作品
本內(nèi)容摘錄自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賀天健課徒畫稿》,賀天健繪;邱濤峰,苗重安編,網(wǎng)絡(luò)共享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xué)習(xí),請從正規(guī)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一、唐 吳道子石法
先勾勒山石框廊,再皴斫釘頭(小斧劈),皴好后用淡墨水破凹處,以淡墨水畫遠山,然后加苔點。
勾框廊,這種線形要見筆勢和筆法、筆情(不是描),其法有接筆勾的,有闊筆勾的,有勾后把筆跡隱掉的,有故意顯現(xiàn)的?!捌啤保鞘股绞蛏碁┑绕鹬庩栂虮硨哟蔚淖饔?,是在有筆跡的地方施用的,有筆破墨、墨破筆等法,往往積二、三次墨水就夠了,使平面感覺變?yōu)榱Ⅲw感覺,形成凸凹層次變化。
二、唐 李思訓(xùn)石法
用臥筆中鋒勾山石框廊,再在山石凹處勾斫釘頭,形成陰陽面。
三、唐 李思訓(xùn)勾斫法
畫法同前。
四、唐 李思訓(xùn)勾斫法
勾即山石外框及脈絡(luò)。斫即名叫釘頭皴,又名小斧劈。勾斫法,用于西北的山較多,勾是硬軟筆,斫是硬筆。勾斫時,用筆應(yīng)注意轉(zhuǎn)折,起筆時要著力。特別應(yīng)注意皴時要以大間小,以小間大。層次明確,結(jié)構(gòu)清晰。這是各種皴法中帶普遍性規(guī)格。
五、唐 王維石法
以臥筆中鋒勾山石框廊,在陰面斫釘頭。
六、唐 王維渲淡破勾斫法
先勾山石框廊,在脈絡(luò)凹處勾斫釘頭皴,畫時筆尖要有力,勾斫好后用淡墨“破”凹處,再以濃一點的淡墨分層次加上。
渲淡,即用淡墨水“破”勾斫凹處,分出陰陽面,即是“破墨”?!捌啤卑庩枴纪?、陰影諸法。
七、唐 王維渲淡破勾斫法
先勾山石框廊,在脈絡(luò)凹處勾斫釘頭皴,再用淡墨水破凹處,反復(fù)幾次使其有立體感。以淡墨畫遠山,最后加苔點。
八、五代 荊浩鬼臉、直解索皴法
先勾山石框廊,在脈絡(luò)凹處加直解索、鬼臉皴,再用淡墨水破凹處,畫遠山,最后加樹加點。
九、五代 荊浩鬼臉、橫解索皴法(一)
先勾山石框廊,用臥筆中鋒在脈絡(luò)凹處加橫解索鬼臉皴,皴時注意頭上有集中之點,幾個在一起,不能平均,皴好后再用淡墨水“破”。
九、五代 荊浩鬼臉、橫解索皴法(二)
在原來基礎(chǔ)上再加鬼臉橫解索皴,最后加苔點。
十、五代 荊浩釘頭、解索皴法
先勾山石輪廓,再在脈絡(luò)凹處勾斫釘頭皴,皴好后用淡墨畫遠山。
一一、五代 荊浩又一法
畫法同前。
一二、五代 關(guān)仝橫解索、豆瓣皴相間法(一)
先勾山石輪廓,再在脈絡(luò)凹處略加橫解索、豆瓣皴。
一二、五代 關(guān)仝橫解索、豆瓣皴相間法(二)
在脈絡(luò)凹處破淡墨水,渲染出陰陽凹凸面。
一二、五代 關(guān)仝橫解索、豆瓣皴相間法(三)
渲染立體感后再加皴,皴好后再用淡墨水渲染。
一二、五代 關(guān)仝橫解索、豆瓣皴相間法(四)
等干后再重新加皴,框廊脈絡(luò)要勾出來,可以改變或去掉原來不完美的框廊,最后點苔。
一三、五代 關(guān)仝解索間雨點、豆瓣皴法
畫法同前。
一四、五代 關(guān)仝豆瓣、釘頭、雨點間雜皴法
先勾山石框廊,再加釘頭、雨點、豆瓣皴于內(nèi)。畫時宜用禿筆,畫豆瓣雨點皴時用筆須短中間長,以分層次,不能整齊排列,要有綱有領(lǐng),有長有短,筆尖要扁、要枯,注意山石不能皴得扁平。
一五、北宋 范寬釘頭、豆瓣皴法
先勾山石框廊,在脈絡(luò)凹處勾斫釘頭、豆瓣皴(用焦墨),皴時注意結(jié)構(gòu),防止松,注意過脈。皴好后再在山頂上加點(小樹),注意聚散。
一六、北宋 范寬釘頭、雨點、豆瓣皴法
先勾山石框廊,在脈絡(luò)凹處加豆瓣、雨點、釘頭皴,用淡墨水破凹處,后加山頂叢點,再畫遠山。
一七、北宋 李成鬼臉皴法(一)
用禿筆淡墨勾山框,加鬼臉皴,順逆上下均用臥筆側(cè)鋒,行筆呈弧形,略皴好后用淡墨水破,再畫遠山。
一七、北宋 李成鬼臉皴法(二)
干后再加第二次破,淡墨水比第一次略濃一些,加第三次破時用再濃一點的淡墨破,在凹處形成立體感,等干后加再皴,最后加苔點。總之,李成是自古以來“惜墨如金”的用墨大家,畫時心中要有些概念。
一八、五代 董源長披麻皴法(一)
先勾山石框廊,略加披麻皴,落筆時干點、毛點,再用淡墨水破,在半干半濕里用淡墨水反復(fù)破(全部渲染)。
一八、五代 董源長披麻皴法(二)
干后用淡墨水破,墨不宜太濃,多渲染幾次使畫面濕淋淋,要渲染得無筆跡又見筆跡,渲染又忌過生,每次輕輕加染,逐漸深厚豐潤而不留筆痕。再畫遠山。
一八、五代 董源長披麻皴法(三)
干后再加披麻皴,加時注意筆要干,不能濕,皴好后,再在凹處破淡墨,最后加苔點。
一九、五代 董源長披麻皴法
畫法同前。
二十、五代 董源渾點法(一)
先用淡墨勾山石框廊(勾時須有濃淡虛實)。略加短披麻皴,下筆時用倒筆皴,再在山石下邊“破”淡墨水,要有韻味。破好后畫遠山,等干后用破禿筆打底加橫臥點(實際上是遠看的小叢樹),注意不能機械地整齊排列,再用淡墨水破。
二十、五代 董源渾點法(二)
等干后,前峰再加披麻皴,遠山再加大渾點,落筆要從下往上加,筆尖朝左向上橫臥擦,要有濃淡,最后前峰加苔點。
二一、北宋 巨然披麻皴法(一)
先勾山石框廊,山頂加礬頭,墨色濃一點,勾好后加皴。筆要尖一點的,下筆時上尖下肥,醮一筆一氣畫成,自然有枯有濕。皴好后用淡墨水破,先后破幾次,破出陰陽面,再畫遠山。
二一、北宋 巨然披麻皴法(二)
再用深一點的墨加皴,要注意皴得松緊調(diào)和,皴好后,再用淡墨水破。
二一、北宋 巨然披麻皴法(三)
于后再加皴,山頂?shù)\頭用枯筆加,墨要用枯而濃一點的,不能亂加,最后攢點。
二二、北宋 巨然短披麻皴法
畫法同前。董巨兩家的山水,多寫江南景色,因而在用墨時,效果上要有滋潤之味。
二三、北宋 郭熙卷云、鬼臉皴法(一)
先勾山石框廊。
二三、北宋 郭熙卷云、鬼臉皴法(二)
加皴,用禿筆臥勾,有的往下臥筆從底下擦上,略皴好后用淡墨水破幾次,連續(xù)加之,使道生立體感。再畫遠山。
二三、北宋 郭熙卷云、鬼臉皴法(三)
等干后全部用較濃的墨重新加皴,注意皴到下面的須空、淡、枯,最后加攢點、泥里撥針點,下邊再用中鋒直注啄下,筆頭要毛、松、枯、黑。
二四、北宋 郭熙鬼臉、卷云皴法
畫法同前。
二五、北宋 郭熙卷云皴、鬼臉石法
畫法同前。
未完待續(x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