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戲:傀儡演繹百態(tài)人生
閩南的戲劇活動與閩南的許多民俗、宗教活動都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木偶戲就是其中一種。在閩南,木偶戲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在一些民俗活動中,木偶戲是演出的主要內(nèi)容。據(jù)說在明末清初,泉州的東岳廟、關(guān)帝廟、元妙觀、城隍廟等四大廟,還有固定的木偶戲班進行專門的演出。
過去,閩南人家每逢吉慶,常會邀請?zhí)峋€木偶戲團前來演出,所以提線木偶戲在閩南語中又被稱為“嘉禮戲”,“嘉禮”通俗的解釋就是“最好的禮物”。深究起來,“偶”是“俑”演變而來的,古人將關(guān)節(jié)可以活動的俑稱之為“偶”,考古發(fā)現(xiàn),人們將“俑”用于喪葬,卻將“偶”用于娛樂,在進行“敬天公”等民俗活動中保留著進行提線木偶的傳統(tǒng)。
不過要強調(diào)的是,祈天表演的都是提線木偶。其他場合的演出則不限于提線木偶,也可以用“掌中木偶”,也叫“布袋戲”,就是把小小的木偶頭和木偶的衣服聯(lián)結(jié)起來,衣服則像一條口向下開的布袋,表演時,藝術(shù)家就把手伸進這布袋似的衣服里,將食指套木偶頭腔內(nèi),大拇指和另三個指頭套進左右兩個衣袖里,靠著靈活自如的手指,把各種木偶角色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
泉州木偶戲的特點,籠統(tǒng)說來,應該有這幾個方面:第一個就是泉州木偶的造型藝術(shù)很有特色,泉州的江加走木偶頭可以說是名揚四海了,泉州的木偶頭除了面部表情栩栩如生之外,有些木偶頭的眼睛、嘴巴甚至鼻子還會動,能把人物形象完全演“活”;第二就是提線木偶的線工可謂一絕,每尊木偶身上都設置8—16條提線,較復雜的表演還多至36條線,這就使得泉州木偶表演看起來靈活而自然,木偶表演大師黃奕缺就能憑借一雙出神入化的巧手將一只小猴木偶操作得活靈活現(xiàn),甚至比真正的猴子更加有靈性;第三就是泉州提線木偶是全世界惟一一種有自己劇種音樂“傀儡調(diào)”的木偶戲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