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故事,應(yīng)該遠在南北朝之前,但大明寺,卻是南北朝時期所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大明寺也是如此。
唐朝時候,大明寺住持鑒真法師東渡日本,前后十余年,歷盡艱險,直到第六次才成功。鑒真法師將唐朝的佛學(xué)、醫(yī)學(xué)、文學(xué)、建筑、雕塑、書法、印刷等中國最先進的知識和工藝,帶到日本,可以說為日本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鑒真法師也被日本尊為律宗初祖、醫(yī)藥始祖。
大明寺內(nèi)有梁思成設(shè)計的'唐鑒真大和尚紀念碑’,不能說巧奪天工,也算莊嚴厚重,而梁思成、郭沫若的半身雕塑則分立碑亭兩側(cè)。
在棲靈塔牌坊的右側(cè),是北宋歐陽修建造的平山堂舊址,和蘇東坡加建的谷林堂舊址,一前一后,看上去淳樸大氣。入得室內(nèi),懸掛有'風(fēng)流宛在’、'坐花載月’等匾,光芒四射,明晃晃告訴你主人當(dāng)年的豪氣。
歐陽修和蘇東坡的故事,堪稱一段佳話。
當(dāng)年歐陽修追隨范仲淹發(fā)動的宋仁宗慶歷新政失敗后,被貶出朝廷。任揚州太守時,他在揚州城外大明寺旁邊搭建了平山堂,表達了對世情、治政的新看法。年輕的激情往往需要歷經(jīng)挫折才會更成熟。
后來,蘇東坡進京參加考試,主考官之一就是歐陽修,當(dāng)他看到蘇東坡的文章時,嘖嘖稱贊。歐陽修覺得第一名非蘇東坡莫屬,但蘇東坡的文章風(fēng)格和歐陽修弟子曾鞏有些相似。為了不落下話柄,歐陽修欽點蘇東坡為第二。后來,當(dāng)歐陽修知道文章的作者是蘇東坡時,十分后悔。雖然年齡上蘇東坡小 30 多歲,但兩人經(jīng)常在一起談?wù)撐恼抡?,成了忘年交,并攜手完成了北宋詩文的革新。
歐陽修去世后,蘇軾路過揚州平山堂,念到歐陽修對自己提拔之情時,非常感觸,寫下《西江月·平山堂》: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fēng)。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
這是一個關(guān)于友誼和感恩的故事。
但是揚州的發(fā)展,卻離不開'京杭大運河’,離不開隋煬帝楊廣。
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次子,能夠奪得帝位,自是夠勇夠謀夠血腥。公元 604年,楊廣當(dāng)上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年號“大業(yè)”。他對國家治理有很多想法,開始付諸行動。他開創(chuàng)了科舉制,建立了新都城洛陽,開辟絲綢之路;他野心十足地開疆拓土,征伐吐谷渾與高句麗。
隋煬帝為眼前的宏圖感動,為自己感動,時值壯年,人生苦短啊!如若大功告成,隋人風(fēng)光當(dāng)蓋過秦漢大唐,亦未可知。
然而,正是由于隋煬帝的急功近利,剛愎自用,使得國庫空虛,百姓也沒有時間休養(yǎng)生息;也因為他的過分自信,輕敵冒進,征服高句麗的戰(zhàn)爭失敗,并由此引發(fā)了各地的起義叛亂,最終將隋朝推進了墳?zāi)埂?/span>
在隋煬帝諸多影響深遠的謀略中,其中一項就是開啟南下戰(zhàn)略,征發(fā)二百多萬勞力,用了六年時間,開鑿了長達四五千里的大運河。
有了京杭大運河,漕運鹽運,商賈九流,南來北往,揚州成了南北交流的重要門戶。'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就是說揚州經(jīng)濟圈當(dāng)時已然形成,是中原經(jīng)濟文化的重要一極,并不為過。
他也沉迷于江南。隋煬帝在揚州修建了自己的行宮'迷樓’。以'樓’為名,而非'宮’、'殿’,想來工程不算浩大,作為一國之君,應(yīng)該是含蓄的。
但據(jù)唐代馮贄《南部煙花錄》所記:煬帝于揚州作迷樓,凡役夫數(shù)萬,經(jīng)歲而成,樓閣高下,軒簾掩映,幽房曲室,玉欄朱楯,互相聯(lián)屬。
所以形勢急轉(zhuǎn)直下。暴政苛急,是德行不夠;連年用兵失利,是道行不深;最終被自己的親信所殺。
有說法是,隋朝部將多是北方人,不愿意長期滯留江南,是北方各利益集團使然。一個人的信仰,終拗不過大腿。幾番沉浮,成就大唐也算是眾望所歸。
史書記載,隋大業(yè)十四年(618 年)隋煬帝被宇文化及等親信縊死于揚州行宮。
初殯于行宮內(nèi),旋改葬吳公臺下。唐武德五年(622 年)江都總管陳棱改葬在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槐泗鎮(zhèn)許莊,俗稱皇墓墩。后漸荒廢。清嘉慶十二年(1807 年)學(xué)者阮元重修并立墓碑,碑心刻“隋煬帝陵”四個大字,為當(dāng)時揚州太守、書法家伊秉綬所書。
沒有經(jīng)受挫折的年輕,潛藏的風(fēng)險就是容易執(zhí)著不妥協(xié),容易被一棍子打死。李清照詩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樣年輕的心,一樣澎湃的激情。
在隋朝后的一千多年間,揚州始終是南北水陸交通的要沖,稱得上帝都之外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文人騷客多會于此,青年才俊如過江之鯽,留下的詩篇名句讓揚州城褶褶生輝。那些俊詞美句,寫于唐朝的就有: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徐凝《憶揚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杜牧《遣懷》:
十年一覺揚州夢,占得青樓薄幸名。
羅隱《煬帝陵》:
入郭登橋出郭船,紅樓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陳業(yè),只博雷塘數(shù)畝田。
宋朝有歐陽修、蘇東坡的故事。明末有史可法抗清的故事。清朝時“揚州八怪”之流,也是名聞天下。乾隆皇帝下江南,也喜歡揚州,瘦西湖的白塔寺,釣魚臺上釣魚,留下了一堆談資,順手把墨寶'法凈寺’按做寺名。
確實,揚州故事,多不勝數(shù);揚州景點排名,前幾位分別是:瘦西湖,東關(guān)街,大明寺等。十名之內(nèi),竟然找不到煬帝陵的字眼。梳理故事的時候,忽然有點感慨,填詞以記:
漢宮春 · 煬帝陵
明月三分,看紅樓青柳。文章千古。齊家治國蓋世,初心澎湃。迷樓新成,
教玉人鳳舞簫吹。彈指間,詩情將略,俯仰天下大業(yè)。
故人乘鶴西去,廿四橋仍在,隋堤飄綿。德高道深如何?窮時達時。千帆
競渡,側(cè)畔豈無沉舟?真無賴、十年薄幸,仙翁忍點無名!
方鑫
2020 年 11 月 4 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