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江氏名人與家訓
江和義
江和義(1876~1963),蘭溪游埠鎮(zhèn)大街里人。13歲入郭品玉高腔班,31歲至蘭溪包品玉班獻藝,工小生、丑角,尤擅正生。唱腔樸實蒼勁,表演細膩真切,富有生活情趣,對西吳(金華)高腔和西安(衢州)高腔亦甚精通。民國27年(1938),到樟塢村金集慶三合班終生駐班教戲。1950年,入衢州實驗婺劇團,后轉(zhuǎn)浙江婺劇實驗劇團、浙江婺劇團。耄耋之年,精神振奮,悉心傳藝,不遺余力,口“吐”《槐蔭記》等多種高腔劇目,于婺劇藝術(shù)的發(fā)掘、發(fā)展貢獻頗豐。1954年8月,省首屆戲曲會演獲獎,和劉甦同獲《槐蔭記》劇目獎。9月,華東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又獲獎,和劉甦同獲《槐蔭分別》劇本二等獎。曾任浙江省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1963年卒。和義拿手好戲有《槐蔭記》、《古城會》、《青梅會》、《洛陽橋》、《雙獅圖》、《翡翠園》、《白鶴圖》、《珍珠衫》等。1962年秋,周恩來總理在日理萬機中多次觀看婺劇演出,曾說:“把老藝人養(yǎng)在團里的辦法做得很好,可以隨時請教。江和義先生把高腔本子都記下來了,真了不起。我再到浙江去時定去拜訪他?!?/span>
江氏養(yǎng)齋家訓
(清)江浩然 撰
先王至德要道之昭垂,不外敦倫飭紀之無忝。自夫人,家法不肅,天性日漓。父兄失修齊之準,子弟蔑孝友之風。有為閨房煽惑而寡隙潛開,有為財物營私而爭端互見。不特形參商于骨肉,抑且視秦越于鄉(xiāng)鄰。間嘗閱今情,思古道,用是詳告誡,示法程焉。
昔有伯禽之見撻元公也,觀橋梓而通微意;伯魚之趨對宣圣也,學詩禮而得淵源。孟母以三遷成教,張公以百忍同居。此最著者,世皆知之。
至若傳家有訓,宜遵朱夫子之格言;立命有功,宜效袁先生之善事。問心則不欺暗室,省身則如對明神。慎樞機則尤悔可寡,善結(jié)納則聲氣可孚。合天地君親師而感其恩,恩當圖報;通仁義禮智信而修其德,德必務(wù)滋。毋怠業(yè)中恒以荒落為戒,毋貪分外豈與饕餮為鄰。勿視貧疏而富親,勿言己長而人短。改過于既覺,即是立功之絳;慮禍于未萌,無非求福之漸。不崇節(jié)儉,盈反成虛;能致休和,否乃占泰?;蜻w或守,隨地須念本源;為屈為伸,何時可忘胞與。倉庾實由于作苦,將相斷出乎自強。彼賞善刑淫之柄,報在崇朝;此光前裕后之謀,垂諸奕世。余固不敏,詞豈為經(jīng)。竊取往訓以相摩,爰詔來茲其毋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