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 網(wǎng)絡
糧食,不管是袋裝的還是散裝的,在海運上是常運的貨物,船員都習以為常。
許多教材,期刊等文獻資料,對于海運糧食的裝運技術,分析清楚闡述詳盡。
但是,對于業(yè)內的船公司,船員,租家等海運技術相關的各方神圣,還是有很多問題,似乎尚未深入了解。
大家對糧食發(fā)霉,可能都有一個誤區(qū),認為糧食發(fā)霉的主要原因,是肉眼能看到的蟲子造成的,例如:熟知的那種蟲子,南方人叫米象,北方人叫蚴子。
圖源 網(wǎng)絡
還有一種叫谷盜的,還有麥蛾等等蟲害。
這其實不是糧食發(fā)霉的根本原因。
糧食發(fā)霉的根本原因,其實是附著在糧食上的微小的細菌,就是常說的微生物,肉眼是看不見的。
圖源 網(wǎng)絡
長成的霉菌,放大看看,一般是這種小樹模樣:
圖源 網(wǎng)絡
糧食在生長,加工,存儲,運輸?shù)母鱾€環(huán)節(jié),這些微生物從各種來源,不斷的聚集到糧食顆粒上,數(shù)量眾多,體型微小,生命力非常頑強。
一旦條件合適,就開始在糧食堆中,迅速繁殖,發(fā)育,成長,糧食就這樣發(fā)霉了。
這些大型的肉眼能看見的米象等害蟲,雖不是糧食霉變的根本原因,但也對糧食霉變產生了催化劑的作用。
它們對糧食顆粒不斷的啃食,并排出糞便,污染了糧食,擴大了菌類和螨類在糧食堆中的繁殖范圍,提高了它們繁殖的速度。
這些米象等害蟲,在污染糧食的同時,還導致了糧食堆的熱量不斷積聚,加速了微生物的繁殖生長,加快了糧食霉變的速度。
糧食在田地里生長,整個過程都與土壤相伴,因此,在糧食生長過程中,很多微生物就已經(jīng)共生于糧食顆粒上了。
糧食發(fā)霉的根源,是微生物,而微生物無處不在,從有糧食顆粒開始,微生物就存在了。這種微生物,就叫田間微生物。
圖源 網(wǎng)絡
糧食成熟后,要晾曬,加工,存儲,運輸,在這些過程中,糧食顆粒的表面,不論是帶殼的,還是不帶殼的,難免會受到各種摩擦,擠壓等而損傷。
糧食入庫,堆起來以后,就開始生成另外一種微生物,叫做儲藏微生物。
很多微生物都是干性的,例如霉菌就是。它們附著在糧食上,糧食本來是沒事的。
當糧食堆的溫度和濕度,都比較合適的時候,這些霉菌就開始發(fā)瘋似的繁殖生長,糧食霉變其實就已經(jīng)開始了。
海運上的糧食,一般都在糧食碼頭裝運。糧食都是從倉庫中運出來的,因此,很多時候,沒上船的糧食,其實已經(jīng)完全具備了霉變的體質。
所以,只要是船舶在裝卸過程中,沒有淋雨,航行途中,大艙沒有進水,很大程度上,霉變都是由于糧食本身造成的。
圖源 網(wǎng)絡
糧食的霉變是早中晚三個階段。
早期階段,糧食顆粒的表面,可能只有很輕微的顏色變化,即使是技術人員,也未必能分辨出來。
到了中期,就是生霉階段,糧食顆粒被霉菌包圍住,這個時候,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糧食發(fā)生霉變了。
到了后期,糧食顆粒的外面里面都開始發(fā)霉,糧食已經(jīng)部分或者完全失去了價值,徹底爛掉。
一個是糧食水份含量;一個是糧食堆的溫度。
如果糧食的水份含量高,糧食比較濕,本來干性的霉菌,就開始滋生起來。糧食堆的溫度如果不斷升高,就更為霉菌的繁殖生長提供了適宜的條件。
這兩者疊加,霉菌就樂壞了。
在航運界,糧食有一個安全水份的概念,超過了這個安全水份,糧食堆的發(fā)熱量會迅速增加,霉菌繁殖生長的速度也隨之加快。
圖源 網(wǎng)絡
如果糧食在米象老鼠等蟲害啃食作用下,糧食破碎程度增加,糞便污染加劇,就使得霉菌和螨類的繁殖生長,有了一個加速度。
而霉菌螨類加速的繁殖生長,會產生更多的水份和熱量,就更加劇了霉菌和螨類的加速生長。。。
糧食發(fā)熱霉變產生的損失有多大呢?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
水分為18%的谷類糧食發(fā)熱時, 溫度每升高1℃, 糧食發(fā)熱損耗約為萬分之二。這個數(shù)據(jù)對于海運上,動輒幾萬噸,幾十萬噸的航次貨運量來說,損失將是巨大的。
圖源 網(wǎng)絡
對于船東船員和航運市場來說,只需要知道糧食霉變的因素和規(guī)律即可:
溫度越高濕度越大,越容易發(fā)生霉變。
溫度越高濕度越大,發(fā)生霉變的時間就越短。
溫度越高濕度越大,發(fā)生霉變的程度就越高。
溫度越低,濕度越小,大部分的糧食,都不會發(fā)生霉變現(xiàn)象。
要想防止海運糧食發(fā)生霉變,船員兄弟必須熟悉,每一種糧食對濕度和溫度要求,尤其是臨界溫度和濕度。
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氣定神閑。
圖源 網(wǎng)絡
第一、杜絕高水份糧食上船
不論是租家,船東還是貨主,誰都不希望糧食發(fā)生霉變而產生貨損事故。因此,把控住糧食含水量,是防止霉變的最根本可靠的方法。
不能指望著:糧食是濕的,運到目的港后,糧食會干,或者不發(fā)生霉變。這是不現(xiàn)實的。
通常情況下,在裝卸過程,海上航行階段,如果沒有問題,到達卸貨港發(fā)現(xiàn)糧食上下全部霉變,從技術的角度,基本上可以斷定,是糧食本身的問題。
如果含水量超標,船方應該果斷拒載,不能貪圖經(jīng)濟效益,而增加索賠的風險。
如果托運人可以出具保函或者其他對于承運人免責性的文件,則屬于航運業(yè)務,不屬于航海技術,不在此討論之列。
航運市場的各利益方,必須尊重技術,嚴格測定糧食的含水量,不能懷有僥幸心理。
不管是經(jīng)驗性質的測定還是嚴格的行業(yè)測定,對于把控住糧食的含水量,都具有指導意義。
圖源 網(wǎng)絡
第二、貨艙通風技術
糧食在船上的貨艙通風,通常有兩種技術方法。一種是常規(guī)的露點理論,一種是著名的三度原則。
不管是哪一種,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在此不再贅述。
我要說的是,貨艙通風,船上要考慮天氣情況。天氣惡劣,條件不合適,是不能通風的,嚴格做好關閉通風筒,或者進行干燥通風等措施。
在貨物裝卸過程中,值班駕駛員必須敬業(yè),對糧食的含水量和裝卸質量把關。如果遇到雨天,及時開關艙,不能讓糧食沾水。
裝貨結束,船長大副要負起責任,對封艙進行嚴格的檢查,采取適合的措施,保證貨艙在整個航次中,不進水,不潮濕。
在裝運糧食之前,船方要明確通風的方式和時間,對托運人說明技術指標。
因為,不管是自然通風還是機械通風,都會造成糧食水份的蒸發(fā),導致糧食重量減少。
以大米通風為例:糧溫下降的同時, 水份也隨之下降, 造成大米水份損失。例如, 一個糧堆2000 噸, 如果整體水份下降一個百分點, 那么, 該堆糧食的重量就減少20 噸了。
如果不事先澄清技術指標,常會導致承運人被動。從技術上說,那怕是較少的質量減少,最好也要指明可能的原因,這起碼是一個負責任的態(tài)度。
圖源 網(wǎng)絡
船方面對如果很仔細的租家,有備無患是必要的。
糧食在船上的通風,在保證通風指標的基礎上,那么最好采用少量的通風方式,在操作上表明,意圖降溫防止霉變,而有效的防止水份喪失而保證糧食重量。
糧食在船上的通風,其實都是表面通風,做不到整個貨艙立體式的通風。
實際上,很多情況下,也用不到整個貨艙上下都要通風,水線以下的糧食溫度,一般不會高,是因為海水較低溫度,通過船殼傳遞到糧食堆,海水有一個降溫的作用。
從熱力學的角度上說,這個模型是很復雜的。如果想進一步的了解貨艙溫度變化和通風的關系等技術,請參考更加翔實的技術文獻。
糧食運輸,整體上是平穩(wěn)的。一個是注意根據(jù)不同國家的要求,做好穩(wěn)性計算的工作;一個就是在裝運環(huán)節(jié)保證貨運質量,以及糧食運輸?shù)陌踩?/p>
糧食的發(fā)熱和蟲害,其實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技術上要做好含水量的控制,在源頭上把控好霉變的因素,對于航運來說,是很重要的。
除此之外,就需要做好貨艙通風的工作。掌握不同糧食的溫度濕度要求,掌握的通風要求,并做好記錄,以規(guī)避航運業(yè)務上的索賠風險。
技術上準確,業(yè)務上有底,對于船方來說,當屬必要。
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大咖批評指正,不勝感激。
多謝多謝。。。。。。。
借此機會,為我的原創(chuàng)視頻做個推薦。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