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手巧
乾隆三十二年(1767),沈紹安出生在福州雙拋橋河墘小花巷一戶破落的官宦門第。他自幼聰明伶俐,愛動腦筋,喜習油漆工藝。青年時在雙拋橋附近一條僻靜的小巷里開設(shè)一家油漆店。當時的油漆色調(diào)單一,只有"朱"、"黑"兩色,且多為廟宇、府第、廳堂的雕梁畫棟及匾額、掛聯(lián)裝飾。雙拋橋靠近"三坊七巷",是官僚、豪紳、富貴人家集中的地方。為了迎合官場的應酬、男婚女嫁的需要,沈紹安很想創(chuàng)作一些新奇的漆器應付市場。"蒼天不負有心人",當他30多歲時,有一次應召到縣衙修復匾額,發(fā)現(xiàn)該匾的金字表面雖褪色,但里層由夏布裱褙的底坯卻堅固如新,遂引發(fā)他復興傳統(tǒng)工藝的念頭。這種貯加灰烷裱,又稱"夾佇"技法,早在我國南北朝時已有生產(chǎn),但后來這種工藝長期失傳。
沈紹安通過虛心走訪求教老油漆工,苦心鉆研,多次試驗,終于想出了用粘土作成坯胎,陰干后,再層層裱上夏布或絲綢,涂上生漆,并在底部打個小孔,待漆干后用水從小孔灌入,使胎泥遇水逐漸溶化流出,內(nèi)胎已脫,外表的器形布層依然無損,再上灰地,打磨、漆研磨和施以各種裝飾紋料,便成了輕巧牢固、古樸大方、獨具藝術(shù)魅力的工藝品了,他取名為"脫胎漆器"。人們用"巧奪天工豈等閑,脫胎非易漆更難,閩中三寶名居首,馳譽環(huán)球沈紹安"來贊揚沈紹安的脫胎漆器。
四傳四不傳
脫胎漆器問世后,初時,只售出一些朱漆筷子、漆碗、漆盤、漆碟和神主之類的實用器具。隨著銷路看好,登門求購者日多,沈紹安又在漆器的使用上大膽創(chuàng)新,把產(chǎn)品分為實用和觀賞兩大類,屬實用的有:瓶、盆、盤、茶箱、煙箱、首飾箱等;屬藝術(shù)品的有:人物、圍屏、掛框、掛盤、掛聯(lián)、插屏等,兩大類共有品種300多個,脫胎漆器除輕巧美觀外,還有耐熱、耐酸、耐堿、絕緣等優(yōu)點。在色澤上,沈紹安將傳統(tǒng)的只有紅與黑兩種顏色的漆料,再加以巧妙的調(diào)配,增加了黃、綠、藍、褐諸顏色,有的還使用銀箔,貼金等技法,使漆器光彩奪目,鮮艷美觀,很受上流社會的歡迎。許多富裕人家,甚至遠道客商,都不惜高價,重金上門求貨。沈紹安不事招徠,大獲其利,自此,他這家獨一無二的漆器店名聲大噪,雖置于偏僻小巷,卻"貨真不怕無買主"了!
沈紹安一舉成名后,為了獨端這個"金飯碗,他為子孫后代立下了制作絕竅決不外傳的家規(guī),即:"傳內(nèi)不傳外,傳長不傳次,傳男不傳女,傳嫡不傳庶"的"四傳四不傳"。他自己后來也經(jīng)常手執(zhí)釣竿,身穿棕衣,自在逍遙地去湖邊釣魚,以自娛安度晚年,道光十五年(1835),這位福州脫胎漆器的鼻祖與世長辭,享年68歲。
為國爭光
清朝道光年間,福州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福州脫胎漆器外銷量也日益增加。沈家第二代單傳沈初朱,除改進產(chǎn)品,迎合歐美人士愛好外,沒有什么大變化??墒堑搅说谌蜃髁貐s養(yǎng)了六個兒子,庶出的不傳,嫡出的就難辦了!只好叫他們兄弟遵守誓言,不設(shè)分號。除全面?zhèn)魇陂L子沈允中外,也傳授次子沈允濟,四子沈允華,一人一技,各有專長。起先三兄弟尚能通力合作,各就所長,把沈家漆藝更臻一步,可是到了第五代就鬧翻了,這時沈作霖尚在世,眼睜睜地著著孫子們沈正鎬、沈正恂、沈正愷、沈正愉,沈正僖相繼添記開張,各立門戶。他們兄弟為著競爭業(yè)務,各自羅置名工巧匠,分任泥塑、木坯、鋸花、雕刻、漆畫等專項工序。集眾人之長,倒使沈紹安的漆器有了飛躍發(fā)展。
清光緒年間,閩浙總督許應骙用重金購買了一批由沈正鎬("正記")和沈正恂("恂記")創(chuàng)作的精美的漆器進貢朝廷。慈禧太后見了大悅,立即賜予他們兄弟倆四品商勛、五品頂戴。當時,沈家的漆器步入了"黃金時代"。到了宣統(tǒng)二年(1910),沈紹安正記和沈紹安恂記,又得到了一等商勛、四品頂戴的榮譽。
光緒二十四年(1898),沈正鎬創(chuàng)作的《蓮花盒》、《茶葉箱》在法國巴黎博覽會上獲金牌獎;宣統(tǒng)三年(1911)沈正恂創(chuàng)作的《荷葉瓶》、《大梅瓶》等在美國、意大利獲得金牌最優(yōu)獎和一等獎。沈紹安漆器于1914年參加德國柏林衛(wèi)生展覽會,1924年參加英國倫敦博覽會,以后又多次參加在芝加哥、菲律賓、比利時、巴拿馬、日本等地舉辦的國際博覽會,頻頻獲獎,使福州的脫胎漆器成為國際市場上珍貴的商品,不但為國爭光,而且與北京的景泰藍,江西的景德鎮(zhèn)瓷器并列譽為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三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