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前需定形, 先從樹起跟!
勾出樹枝干, 稍點樹梢墨!
顏色要細(xì)調(diào), 紅綠要純清!
染在樹梢頂, 樹頭濃墨分!
松要擺大氣, 枝干壯山魂!
近松葉要明, 遠(yuǎn)松稍點清!
葉用深綠染, 干要株黃清!
雜樹枝要細(xì), 點葉要分明!
不可太濃厚, 不要太稀勻!
山澗多樹長, 層次要分明!
大小照遠(yuǎn)近, 濃淡要看形!
山石雖大氣. 莫忘暗與明!
有光一方照, 此方須淡澄!
無光一方照, 明暗下筆沉!
畫好一磅石, 遠(yuǎn)近多關(guān)心!
與樹相連處, 層次要高明!
無光山頂樹, 樹下一片黑!
有光山頂樹, 用色要沉穩(wěn)!
落山腳處時, 染色幾次分!
山腳可點樹, 但要霧和云!
山腳不作樹, 需要染純清!
遠(yuǎn)山寫云海墨色相染成!
近山有霧氣, 只在山腳形!
高低多層次, 寫云幾次成!
濃墨下腳處, 濃淡要細(xì)明!
檫點明暗處, 用筆要細(xì)穩(wěn)!
檫點一山成, 遠(yuǎn)近常關(guān)心!
山澗緊相連, 濃淡要辯清!
畫半要細(xì)看, 似乎可以成!
若是不合意, 尋找順勢形!
該改側(cè)大膽, 不改須細(xì)心!
畫前須靜想, 畫時耐心穩(wěn)!
多在墻面畫, 才好看得正!
畫好需回味, 多看否改進(jìn)!
細(xì)看多難處, 記得下次穩(wěn),
此為畫中意, 意境難悟成!
悟到深思處, 好畫自然成!
1.紅靠黃,亮晃晃。
2.要想精,加點青。
3.青間紫,不如死。
4.紅要紅得鮮,綠要綠得嬌,白要白得凈。
5.青紫不并列,黃白不隨肩。
6.紅搭綠,一塊玉。
7.紅間黃,喜煞娘。
8.紫是骨頭綠是筋,配上紅黃色更新。
9.黃馬紫鞍配,紅馬綠鞍配。
10.黃身紫花,綠眉紅嘴,顯得鮮明。
11.紅離了綠不顯,紫離了黃不顯。
12.光有大紅大綠不算好,黃能托色少不了。
13.艷不俗,淡相宜。
14.色多不繁,色少不散。
15.草綠披粉而和,藤黃加赭而老。
16.一幅畫面好比造一間屋子,總要開幾扇天窗,否則就感覺發(fā)悶。
17.紫多發(fā)惡紅主新,黃色多了多主淡,綠色多了也不新,上樣三色均可用,唯有紫少畫真新。
18.?dāng)鄧?,三藍(lán)墨。
19.紅紅綠綠,圖個吉利。
20.文相軟,武相硬。
21.女紅、婦黃、寡青、老褐。
22.頭色不過四,身色勿過三。
山水皴法
書畫用紙及畫法很有講究
這兩種紙各有優(yōu)勢,生宣因浸而使畫面更顯茲潤,但很難控制浸染程度,尤其初學(xué)者很容易將畫面弄花弄廢。熟宣不會浸染比較容易控制畫面,適合初學(xué)者使用,但畫面往往顯得生硬呆板且有毛刺感。
以下是熟宣大寫意山水范例
以下是生宣大寫意范例
一.揉紙法
將紙揉皺后,一般可在正面刷墨色,背后襯濃墨或濃色;也可根據(jù)需要襯淡墨色。
1.全紙揉皺
2.局部揉
熟宣紙常用。主要形象完成后,根據(jù)需要,揉局部成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紋路,展平后處理。
3.先畫后揉
畫時不必過于具體。正面畫反面畫均可,二者可得不同肌理效果。
4.折紙
折成細(xì)密的或橫或豎的紋路。
5.扎紙
將紙中間提起,握緊其他部分,再展平,刷墨色后,可呈放射狀。
6.壓紙
將畫紙折成或橫或豎,噴濕后,滾壓,再展平著墨色,可呈更細(xì)碎紋理。
二.扎染法
1.畫前扎染
扎后浸墨色,或者用筆涂墨色。
2.畫后扎染
3.干后展開
4.趁濕展開
三.拼貼挖補(bǔ)法
生宣紙:用干凈水將不要的部分圈出,趁濕撕去,理順毛邊后,用另筆蘸白凈的漿糊刷上邊口,再將同樣型號的宣紙粘貼,水洇,撕去多余部分即可。
熟宣紙:剪去多余部分后,洇濕邊口,輕撕薄邊,粘紙。
也可在補(bǔ)貼后,邊緣處略加幾點漿糊,使之大體固定,而后補(bǔ)筆或渲染進(jìn)行調(diào)整,使之神完氣足,完成后裝裱即可。
1.把一幅畫切割、分解,然后換位或原位(如將一個圓變換角度或反過來貼上)重新組合。
2.或把別的畫面某一部分拼在此畫面上,構(gòu)成新的關(guān)系。如用金箔直接貼在畫面等。
3.穿插拼貼法(如畫蘆葦和蘆葦后的漁舟)。
四.紙板遮擋法
1.紙筋法
在畫紙上加上紙筋,用水粘貼,畫后撕掉,可表現(xiàn)山石的紋理與質(zhì)感。也可在拓印材料上加上紙筋。
2.刻版遮擋法
刻出大雁、白鷺等形象,再拓印。其它雜物:麻批子、松針等。
3.紙版漏印
此法與遮擋法相反,先在較硬的紙上剪刻出空洞形象,用它來刷印或拓印。
五.反襯法
1.在背面勾皴
2.正面勾皴,背后著色
3.正面作畫主體,托紙上畫背景
六.拓印法
可作拓印的材料有:玻璃、木板、膠合板、塑料板、布料、紙張、石板、鐵板等。在玻璃上拓印,可在下面襯一張白紙,以顯示墨色之形跡與深淺變化。
.硬板拓印
1.單墨色直接拓印
2.多墨色直接拓印
3.局部拓印
4.反復(fù)拓印
5.連續(xù)拓印
在已經(jīng)拓印過的材料上,尚留少許墨色,可趁其未干時繼續(xù)拓印,可得干裂秋風(fēng)而又迷離朦朧之趣。
6.干畫紙拓印
7.濕畫紙拓印
8.加油拓印
9.刷水點墨拓?。逋胤ǎ?nbsp;
.水拓印
10.一次拓印而成
11.多次拓印而成
12.水中花紋處理后拓印,拓印后也可以提起較長時間,或在局部加點水墨,任其自然流淌。
13.先膠礬再水拓
14.水中加油拓
要用揮發(fā)油:松節(jié)油、汽油等。
16.在已有墨色的水面淋油后拓印
17.再水中淋油后拓印,再著墨色。
.實物拓印
18巧借實物紋理,拓后再渲染。可選擇的實物有:樹葉、繩子、麻批子、松針、席子、蠅拍、木板花紋等
19.對印
20.反面拓印
在畫紙的反面拓印,再沖墨處理。
21.拓團(tuán)蘸色印
將紙團(tuán)、蔗滓、麻繩、麻袋布、粗紋布料、木板紋、絲瓜瓤等肌理材料做成拓團(tuán),蘸了墨色直接拓印到畫紙上。
七.滾印法
1.軟墊滾印法
2.硬墊滾印法
3.加繩滾印法
4.滾版拓印法
5.皺紙滾印法
6.生宣噴水滾印法
7.熟宣散扔細(xì)線下襯硬板滾印法
8.滾子上不均勻涂墨色滾印法
9.多種手法重復(fù)多遍滾印法
10.在無墨色的拓印材料上用有墨滾滾印法
11.在有墨色的拓印材料上用無墨滾滾印法
八.滲透法
1.兩張紙疊在一起作畫,下面一張成自然紋理。
2.一張紙折疊后在一面作畫,原理同上,展開后作為同一張畫再作處理。
3.在不透水的板面上作畫,下面一張會漬出奇異紋理。
九.平涂法
1.淡墨色平涂
2.淡墨色平涂疊加筆觸
十.積墨法
1.干積墨法
2.濕積墨法
3.干濕積墨法
4.積墨加皴擦法
十一.破墨法
1.濃破淡
2.淡破濃
3.墨破色
4.色破墨
十二.沖墨法
熟宣常用,生宣也可。生宣沖墨需要用大筆戳洗、吸干。墊不吸水的墊子叫“流墨沖”,墊吸水的墊子叫“吸墨沖”。沖墨之前,要準(zhǔn)備熱風(fēng)機(jī)。此法可與撒鹽法、皺紙法、局部變性等方法合用。
1.水沖墨
墨水中加樹膠水,畫出大意后,趁未干時放地下用大量清水沖墨,使原墨盡量滲化,效果理想時,用熱風(fēng)機(jī)固定。如果需要沖洗的部位較多,可以分作多次沖洗。比如,先沖洗枝干,再沖洗樹葉等等。
2.墨沖水
先用水畫或噴淋,再用濃淡墨淋或沖之。此法類似“破墨法”,參見該條。
3.待機(jī)沖墨
待墨色稍干時沖之,墨的邊緣先干,有朦朧之效。
4.紙上先刷一遍肥皂水,再作處理。
5.沖墨后,將畫掛起,用噴壺噴水,令墨塊流動,用熱風(fēng)機(jī)固定。
6.含膠墨點,趁濕在墨點中心滴入清水
十三.撞水法
又稱點水法、注水法,多用于熟宣或礬絹。所撞材料可有:清水、粉水、淡墨水等。可以等待自然干,也可以用棉紙等材料將多余水分吸干。
1.撞墨
2.撞色
十四.讓水法
1.用水畫物象,再用較干墨色平涂或渲染,有水處吸墨,并自然滲化,再加點畫。
2.墨讓水,用水畫物象,用較濕墨色平涂或渲染,有水部分墨讓開,無水部分墨暈化,烘托月亮常用此法。
十五.彈色法
淋色法與此相類。
1.用筆管蘸墨色,彈至畫紙上。
2.用牙刷蘸墨色,彈至畫紙上。
十六.噴染法
可以局部遮擋,再噴染。
1.噴墨色
2.噴水
3.噴繪
局部遮擋,用來畫月亮常用此法。有人用來畫墻壁,表現(xiàn)水泥紋路,輔之以實物拓印法(如牽?;ㄈ~等),可得真實立體層次效果。
十七.暈結(jié)腐蝕法
一盆水約一兩洗衣粉。
1.用適當(dāng)濃度的洗衣粉刷一遍,干后用墨色畫出物象,稍停用水灑點于墨上,即出現(xiàn)斑點;再用水噴,將紙豎起,在一個方向斑點暈化,就會出現(xiàn)冰凌、冰雪等效果。最后用熱風(fēng)機(jī)固定即可。
2.先畫物象,再淋、點、噴、沖洗衣粉溶液,提起畫作,傾斜導(dǎo)引。
3.洗衣粉泡落墨法
把洗衣粉在容器中加水?dāng)嚢?,使之成為稠密泡沫狀,捧到畫紙上(生熟均可),然后滴上墨色,待其自然陰干,即可出現(xiàn)網(wǎng)狀泡沫肌理效果。
4.畫紙放在畫氈上無干擾泡落墨法
5.畫紙放在玻璃等硬板上泡落墨法
十八.吸收沉淀法
1.直接撒鹽法
小顆粒加精鹽為好。
2.水墨色彩加入堿類(肥皂水、洗衣粉、洗滌劑等)調(diào)勻,敷色后半干時撒鹽。
3.與撒鹽法相同,但所用材料不同??梢赃x用的材料有:木屑、沙粒、水泥粉、面包屑等等。用在熟宣中較好。
十九.漿紙法
1.豆?jié){法
取生豆?jié){備用。根據(jù)對滲化程度兌入清水,水的比例越小,則越接近熟紙。把要處理的生宣、皮紙、高麗紙等鋪在畫氈上,或淋灑、或噴點,或涂刷,掛起陰干后即可使用。
2.牛奶法
3.生蛋清水法
用豆?jié){水均勻地刷到生宣或皮紙上,可單張刷制,也可以把待刷的紙鋪到已刷的紙上刷制,一摞可刷十余張,一起搭在木桿上,干后揭開使用。
將生宣紙掛在無煙塵污染處,在空氣作用下,質(zhì)地變緊也頗好用。
二十.膠礬法
1.膠礬作畫,干后點畫渲染。
2.膠礬作畫,趁濕點畫渲染。
3.局部變性,在生宣上完成工筆效果。
4.進(jìn)行中使用膠礬
在生宣上淋上礬水,干后畫墨竹;干后,再以飽和礬水點畫竹上積雪;干后,在畫紙背面噴點或烘染水墨。
黃明膠一錢,搗碎;白礬五分,研成細(xì)末;白芨五分,切成小片;分別用少量溫水泡三天左右。然后,在黃明膠和白芨中兌入適量開水,促使其完全溶化,與礬水合成混合液約一市斤左右,冷卻后即可刷用。一斤混合液可刷制四尺生宣十余張。
二十一.蠟染法
1.干蠟染
用來畫紋理。
2.液蠟染
涂在畫紙上,干后掰裂揉碎,再涂畫墨色。
3.在熟宣上表現(xiàn)水墨淋漓效果,不宜用膠礬,就可以選擇使用蠟染。
二十二.加油法
1.熟宣用
在墨色中加入少許松節(jié)油畫出物象。
2.生宣用
先用松節(jié)油畫出物象,再用墨色罩染。
二十三.做舊法
1.紅茶水反復(fù)渲染
2.淡墨加少許赭石藤黃,使做舊呈黃灰色。
3.淡墨加少許花青,使做舊呈藍(lán)灰色。
4.熟宣可以正面刷,也可以反面刷(后者較佳)。
5.生宣可以托好后再從背面刷,直至滿意為止。
6.橡皮擦后再上色
7.砂紙擦后再上色
墊板:玻璃、木板、水泥墻、直線硬板等。
8.煙頭燒或者落灰燒
燒后的空洞要在托后補(bǔ)色
書法,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用毛筆書寫漢字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dá)感情的造型藝術(shù)。
因此,書法之妙,全在用筆。這一點,在毛筆基本定型的秦代,在書法上有造詣的李斯、蒙恬就已經(jīng)認(rèn)識到了。李斯用短鋒扁筆書寫“小篆”,立后學(xué)之宗祖。蒙恬不僅改良成功了流傳至今的毛筆,還撰寫了中國書法史上第一部論述毛筆的著作《筆經(jīng)》。也就是說,早在兩千多年前,先賢們就已經(jīng)開始研究用筆方法———筆法了。
由于“筆法”在書“法”中占有“第一”的位置,兩千多年來,歷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不斷地進(jìn)行深入細(xì)致地探索,提出了大量有獨到見解的用筆方法。這些書家,越研究越覺得“筆法”實在是“奧妙無窮”,有時難以直接用非常明白通俗的語言文字準(zhǔn)確地表述清楚,于是,便創(chuàng)造了一種“比喻法”———即用自然和人類社會的事物形象來類比如何用筆,以便使自己和后學(xué)者領(lǐng)會并掌握筆法的要領(lǐng)。
翻閱歷代書法典籍,選出以下9位書法家主要的16個用筆“比喻”,大體按時間順序列出來和同道共勉。
1.用筆如“鷹望鵬逝”。
李斯不僅是小篆的“鼻祖”,也是用“比喻”闡述筆法的第一人?!苞椡i逝”這個比喻就是他說的(也有學(xué)者認(rèn)為是蒙恬的話)。原話是:“用筆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鷹望鵬逝……”意思是:作書用筆要像蒼鷹、鵬鳥捕食那樣,先在空中飛翔、回旋、觀望,看到“目標(biāo)”之后疾速下飛貼近捕捉。這個比喻告訴我們,書者在筆頭著紙之前,要先在空中搖曳取勢,作落筆的“精神準(zhǔn)備”,看準(zhǔn)———弄清筆性、紙性、墨性、字體、字意;考慮好布局、風(fēng)格之后,迅速下筆,方可捕捉到“目標(biāo)”———預(yù)想的書寫效果。清代書法家朱和羹說:“能如秋鷹搏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筆之法得之矣。”“鷹望鵬逝”法,也被稱作“搖筆”。
2.用筆如“游魚得水,景山興云”。
這兩個比喻是李斯同一次說的,故而放在一起闡述??偟囊馑际怯霉P不要做作,要自然舒暢。要像魚在水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舒展活潑地游動;要像景山———大山上升起的云朵一樣,飄然、悠閑、自在。意在強(qiáng)調(diào)從大自然的美中悟出用筆的規(guī)律來。
3.用筆“猶若登陣”。
漢丞相蕭何是中國書法史上把兵法引入書法的第一人。他在《論書勢》中說:“夫書勢法,猶若登陣,變通并在腕前,文武遺于筆下,出沒須有倚伏,開闔籍于陰陽?!卑褧ǖ墓P勢、筆法比作登陣作戰(zhàn)。意思是:登陣要隨機(jī)應(yīng)變,用筆要善于變通———在于用腕;登陣要調(diào)兵遣將,用筆要安排好點畫;作戰(zhàn)貴在神出鬼沒,用筆要有起有伏;作戰(zhàn)要能展開和集結(jié),用筆、結(jié)體要善于處理好擒縱、提按、曲直、粗細(xì)、斷連、起止、正攲、舒斂、向背、方圓等陰陽對立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
4.“筆是將軍”。書圣王羲之曾經(jīng)擔(dān)任過“右軍將軍”,對毛筆的神奇作用有獨到見解。他在《書論》中說:“下筆不用急,故須遲,何也?筆是將軍,故須遲重?!睍楹伟压P比作指揮作戰(zhàn)的將軍?是因為二者有共同之處。將軍一個命令,關(guān)系到戰(zhàn)爭勝敗、土之得失、人之生死。作書,筆一落紙,墨便成形,字的生命(骨肉氣血神),不可改變。因此,書者下筆,要像將軍發(fā)布作戰(zhàn)命令一樣,審時度勢,謹(jǐn)慎從事,不可操之過急。王右軍還曾經(jīng)把筆比作大刀、長矛,對于“字”的生命,有生殺予奪的作用,用起筆來一定要慎之又慎。
5.用筆當(dāng)如“錐畫沙”,如“印印泥”。
這是初唐四大書家之一的褚遂良在《論書》中的原話。“錐畫沙”、“印印泥”是兩個展現(xiàn)筆意的著名術(shù)語,是從事書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板F畫沙”,意思是說長矛一類武器(或工具)的錐鋒畫入平沙地里,沙形兩邊凸起,中間凹成一線。在紙上用筆,要像“錐畫沙”一樣,筆鋒行在線條的中間,不顯起筆、止筆的痕跡。而墨跡則浮在線條兩邊,使人感到凝重、突出、勁險、立體,富有質(zhì)感、力感、澀感的效果。“印印泥”,是說用筆要像印章印在粘性紫泥上一樣,深入有力、清晰可見,以造成布置均正、形體端嚴(yán)、黑白分明、圓靜有力、剛?cè)嵯酀?jì)的效果。兩個比喻,惟妙惟肖地勾畫出了中鋒用筆、注意藏鋒之后所達(dá)到的“用筆之妙”。若能深解其意,“入木三分”、“力透紙背”的中鋒用筆“訣竅”,才算領(lǐng)悟到了。
6.用筆如“孤篷自振,驚沙坐飛”。唐代書法家張旭在談到用筆時說:“孤篷自振,驚沙坐飛,余思而為書,而得奇怪?!薄肮屡褡哉瘛?,是說用筆要像一種孤單的飛篷草渾身搖動一樣,觸動奮起、翻轉(zhuǎn)奔逐?!绑@沙坐飛”,是說用筆要像受到震動的沙子自然而然地飛起來一樣,奔放縱逸、豪情激蕩。張旭綽號“張顛”,精曉楷法,草書最為知名。這句話的意思是,他看到了上面兩種自然現(xiàn)象,領(lǐng)悟到了書法(草書)的用筆,從而使自己的筆勢有了新奇的變化,達(dá)到了期望的“振飛”境界。
7.用筆如“屋漏痕”?!拔萋┖邸保恰邦侒w”書法的創(chuàng)造者、唐代書法家顏真卿與向他求教的僧人懷素對話時說的。原話全文是:“素曰:'吾觀夏云多奇峰,輒常師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媲湓唬?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這里,有“醉素”之稱的懷素,在談到自己的用筆體會時,一連用了四個比喻:夏云奇峰、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坼壁之路,應(yīng)該說對用筆已經(jīng)是很有研究很有體會了。然顏真卿卻不以為然,一言以敝之曰“何如屋漏痕?”懷素聽了,醍醐灌頂,茅塞頓開,肅然起敬,握手喜呼“得之矣!”可見“屋漏痕”的比喻更為形象、貼切、準(zhǔn)確、經(jīng)典?!拔萋┖邸钡暮x到底是什么呢?唐代以后,書家對此多有解釋,多數(shù)人的觀點認(rèn)為是指中鋒或藏鋒用筆,“言不露圭角”。今人沈尹默在《書法論叢》中解釋得比較明白,說“屋漏痕”是:“雨水滲入壁間,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來,其流動不是徑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動蕩著垂直流行,留其痕于壁上?!睆纳蛞壬慕忉屩锌梢钥闯觯@個“痕”的“形象”是自然的、有澀勢的、有質(zhì)感的、總體垂直的。若用筆蘸墨書寫,能達(dá)到這個效果,那就進(jìn)入到了筆法的最高境界?!拔萋┖邸?,是對用筆要求和藝術(shù)效果的一個非常著名的形象化比喻,是有志于書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懷素的“四個比喻”也是可供借鑒的,其中的“坼壁之路”,指墻壁自然開裂處具有天然清峭、沒有人為布置之巧的“裂紋”,用筆若能如此,點畫一定會渾然天成。這一比喻也常為后人引用。
8.用筆如“長年蕩槳”。
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在《山谷題跋》中說:“元佑間書,筆意癡鈍,用筆多不到。晚入峽,見長年蕩槳,乃悟筆法?!贝颂帯伴L”字念“漲”音?!伴L年”,是長江三峽人對船頭把篙船工的稱呼?!伴L年蕩槳”意為船工蕩槳。黃庭堅是1101年56歲時乘船路過三峽的,所以說是“晚入峽”。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黃庭堅多年為“用筆不到”、“筆意癡鈍”的事所苦惱,晚年乘船過三峽,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間范圍內(nèi),有節(jié)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槳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協(xié)調(diào)自然。由船工搖槳自然“到位”的動作,黃庭堅悟到了用筆如何自然“到位”。從此,用筆開始如船工般悠然“蕩漾”,一掃“癡鈍”的筆意。后人評價黃庭堅的書法作品,“飄動蕩漾,大概是得長年蕩槳之助吧”。黃庭堅活到61歲,一生對用筆都非常重視,曾說:“古人工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薄胺矊W(xué)書,欲先學(xué)用筆?!秉S庭堅從“長年蕩槳”中領(lǐng)悟到“飄逸”的筆法,是他多年研究筆法,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后朝思暮想“頓悟”的結(jié)果。
9.用筆如“折釵股”。
南宋詞人、音樂家、書法家姜夔在《續(xù)書譜》中說:“折釵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釵,婦女發(fā)髻上的一種首飾,多為韌性很好的金銀材料打造,一般由兩股合成。“折釵股”,是筆畫轉(zhuǎn)折處的用“金銀釵”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種筆法。意思是用筆到線條轉(zhuǎn)折之處,筆毫要平鋪,鋒要正,要圓而不扭曲、不偏斜,以便使轉(zhuǎn)折處的線條像折彎的“釵股”一樣,表層圓暢、均稱,內(nèi)部勁健、含力,顯出一種寬閑圓美之態(tài)。后代書家對這一比喻也多有解釋,清代書法家朱履貞在《書學(xué)捷要》中說:“折釵股者,如釵股之折,謂轉(zhuǎn)角圓勁力均?!?br>以上李斯、蕭何、王羲之、褚遂良、張旭、顏真卿、懷素、黃庭堅、姜夔等9人的16個比喻,涉及到用筆的重要性、觀念、姿勢、動作、技巧、效果等各個方面,是“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法”的重要傳統(tǒng)之一,也是歷代書家傳授的用筆“真經(jīng)”(對這些比喻的可行性也有不同認(rèn)識)。踏入“書道”的人,不可不知以上比喻。但“比喻”畢竟是比喻,它只是對事物本質(zhì)的一種“接近”,并不是事物本身,習(xí)書者在實踐中只可參照,不可拘泥。因為說到底,“殺豬殺尾巴———各有各的殺法”,上述9人都是書法大家,每人對筆法的感受———比喻也不一樣嘛。
為便于記憶,筆者將16個比喻連句為“用筆口訣”:
筆是將軍,猶若登陣。鷹望鵬逝,游魚得水,景山興云。長年蕩槳,驚沙坐飛,孤篷自振。夏云奇峰,坼壁之路,驚蛇入草,飛鳥出林。錐畫沙,印印泥,折釵股,屋漏痕。悟得其中奧妙,用筆定能通神。需要指出的是,翻閱典籍,發(fā)現(xiàn)宋代之后———即元、明、清的書家,在探討用筆方法的“比喻”上,基本上是重復(fù)、注釋、延續(xù)唐宋之前的說法,很少有獨到見解的新比喻。故筆者也只選到宋代之前。從這個側(cè)面可以看出,宋代之前,關(guān)于如何用筆,已經(jīng)研究得比較透徹了。因此,欲學(xué)書者在學(xué)習(xí)和把握用筆方法時,應(yīng)多看宋代之前的書法理論著作和經(jīng)典墨寶。
書法,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用毛筆書寫漢字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dá)感情的造型藝術(shù)。
因此,書法之妙,全在用筆。這一點,在毛筆基本定型的秦代,在書法上有造詣的李斯、蒙恬就已經(jīng)認(rèn)識到了。李斯用短鋒扁筆書寫“小篆”,立后學(xué)之宗祖。蒙恬不僅改良成功了流傳至今的毛筆,還撰寫了中國書法史上第一部論述毛筆的著作《筆經(jīng)》。也就是說,早在兩千多年前,先賢們就已經(jīng)開始研究用筆方法———筆法了。
由于“筆法”在書“法”中占有“第一”的位置,兩千多年來,歷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不斷地進(jìn)行深入細(xì)致地探索,提出了大量有獨到見解的用筆方法。這些書家,越研究越覺得“筆法”實在是“奧妙無窮”,有時難以直接用非常明白通俗的語言文字準(zhǔn)確地表述清楚,于是,便創(chuàng)造了一種“比喻法”———即用自然和人類社會的事物形象來類比如何用筆,以便使自己和后學(xué)者領(lǐng)會并掌握筆法的要領(lǐng)。
翻閱歷代書法典籍,選出以下9位書法家主要的16個用筆“比喻”,大體按時間順序列出來和同道共勉。
1.用筆如“鷹望鵬逝”。
李斯不僅是小篆的“鼻祖”,也是用“比喻”闡述筆法的第一人。“鷹望鵬逝”這個比喻就是他說的(也有學(xué)者認(rèn)為是蒙恬的話)。原話是:“用筆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鷹望鵬逝……”意思是:作書用筆要像蒼鷹、鵬鳥捕食那樣,先在空中飛翔、回旋、觀望,看到“目標(biāo)”之后疾速下飛貼近捕捉。這個比喻告訴我們,書者在筆頭著紙之前,要先在空中搖曳取勢,作落筆的“精神準(zhǔn)備”,看準(zhǔn)———弄清筆性、紙性、墨性、字體、字意;考慮好布局、風(fēng)格之后,迅速下筆,方可捕捉到“目標(biāo)”———預(yù)想的書寫效果。清代書法家朱和羹說:“能如秋鷹搏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筆之法得之矣。”“鷹望鵬逝”法,也被稱作“搖筆”。
2.用筆如“游魚得水,景山興云”。
這兩個比喻是李斯同一次說的,故而放在一起闡述??偟囊馑际怯霉P不要做作,要自然舒暢。要像魚在水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舒展活潑地游動;要像景山———大山上升起的云朵一樣,飄然、悠閑、自在。意在強(qiáng)調(diào)從大自然的美中悟出用筆的規(guī)律來。
3.用筆“猶若登陣”。
漢丞相蕭何是中國書法史上把兵法引入書法的第一人。他在《論書勢》中說:“夫書勢法,猶若登陣,變通并在腕前,文武遺于筆下,出沒須有倚伏,開闔籍于陰陽。”把書法的筆勢、筆法比作登陣作戰(zhàn)。意思是:登陣要隨機(jī)應(yīng)變,用筆要善于變通———在于用腕;登陣要調(diào)兵遣將,用筆要安排好點畫;作戰(zhàn)貴在神出鬼沒,用筆要有起有伏;作戰(zhàn)要能展開和集結(jié),用筆、結(jié)體要善于處理好擒縱、提按、曲直、粗細(xì)、斷連、起止、正攲、舒斂、向背、方圓等陰陽對立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
4.“筆是將軍”。書圣王羲之曾經(jīng)擔(dān)任過“右軍將軍”,對毛筆的神奇作用有獨到見解。他在《書論》中說:“下筆不用急,故須遲,何也?筆是將軍,故須遲重?!睍楹伟压P比作指揮作戰(zhàn)的將軍?是因為二者有共同之處。將軍一個命令,關(guān)系到戰(zhàn)爭勝敗、土之得失、人之生死。作書,筆一落紙,墨便成形,字的生命(骨肉氣血神),不可改變。因此,書者下筆,要像將軍發(fā)布作戰(zhàn)命令一樣,審時度勢,謹(jǐn)慎從事,不可操之過急。王右軍還曾經(jīng)把筆比作大刀、長矛,對于“字”的生命,有生殺予奪的作用,用起筆來一定要慎之又慎。
5.用筆當(dāng)如“錐畫沙”,如“印印泥”。
這是初唐四大書家之一的褚遂良在《論書》中的原話?!板F畫沙”、“印印泥”是兩個展現(xiàn)筆意的著名術(shù)語,是從事書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板F畫沙”,意思是說長矛一類武器(或工具)的錐鋒畫入平沙地里,沙形兩邊凸起,中間凹成一線。在紙上用筆,要像“錐畫沙”一樣,筆鋒行在線條的中間,不顯起筆、止筆的痕跡。而墨跡則浮在線條兩邊,使人感到凝重、突出、勁險、立體,富有質(zhì)感、力感、澀感的效果?!坝∮∧唷?,是說用筆要像印章印在粘性紫泥上一樣,深入有力、清晰可見,以造成布置均正、形體端嚴(yán)、黑白分明、圓靜有力、剛?cè)嵯酀?jì)的效果。兩個比喻,惟妙惟肖地勾畫出了中鋒用筆、注意藏鋒之后所達(dá)到的“用筆之妙”。若能深解其意,“入木三分”、“力透紙背”的中鋒用筆“訣竅”,才算領(lǐng)悟到了。
6.用筆如“孤篷自振,驚沙坐飛”。唐代書法家張旭在談到用筆時說:“孤篷自振,驚沙坐飛,余思而為書,而得奇怪?!薄肮屡褡哉瘛?,是說用筆要像一種孤單的飛篷草渾身搖動一樣,觸動奮起、翻轉(zhuǎn)奔逐?!绑@沙坐飛”,是說用筆要像受到震動的沙子自然而然地飛起來一樣,奔放縱逸、豪情激蕩。張旭綽號“張顛”,精曉楷法,草書最為知名。這句話的意思是,他看到了上面兩種自然現(xiàn)象,領(lǐng)悟到了書法(草書)的用筆,從而使自己的筆勢有了新奇的變化,達(dá)到了期望的“振飛”境界。
7.用筆如“屋漏痕”。“屋漏痕”,是“顏體”書法的創(chuàng)造者、唐代書法家顏真卿與向他求教的僧人懷素對話時說的。原話全文是:“素曰:'吾觀夏云多奇峰,輒常師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媲湓唬?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這里,有“醉素”之稱的懷素,在談到自己的用筆體會時,一連用了四個比喻:夏云奇峰、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坼壁之路,應(yīng)該說對用筆已經(jīng)是很有研究很有體會了。然顏真卿卻不以為然,一言以敝之曰“何如屋漏痕?”懷素聽了,醍醐灌頂,茅塞頓開,肅然起敬,握手喜呼“得之矣!”可見“屋漏痕”的比喻更為形象、貼切、準(zhǔn)確、經(jīng)典?!拔萋┖邸钡暮x到底是什么呢?唐代以后,書家對此多有解釋,多數(shù)人的觀點認(rèn)為是指中鋒或藏鋒用筆,“言不露圭角”。今人沈尹默在《書法論叢》中解釋得比較明白,說“屋漏痕”是:“雨水滲入壁間,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來,其流動不是徑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動蕩著垂直流行,留其痕于壁上?!睆纳蛞壬慕忉屩锌梢钥闯觯@個“痕”的“形象”是自然的、有澀勢的、有質(zhì)感的、總體垂直的。若用筆蘸墨書寫,能達(dá)到這個效果,那就進(jìn)入到了筆法的最高境界?!拔萋┖邸?,是對用筆要求和藝術(shù)效果的一個非常著名的形象化比喻,是有志于書法的人不可不知的概念。需要指出的是,懷素的“四個比喻”也是可供借鑒的,其中的“坼壁之路”,指墻壁自然開裂處具有天然清峭、沒有人為布置之巧的“裂紋”,用筆若能如此,點畫一定會渾然天成。這一比喻也常為后人引用。
8.用筆如“長年蕩槳”。
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在《山谷題跋》中說:“元佑間書,筆意癡鈍,用筆多不到。晚入峽,見長年蕩槳,乃悟筆法?!贝颂帯伴L”字念“漲”音。“長年”,是長江三峽人對船頭把篙船工的稱呼?!伴L年蕩槳”意為船工蕩槳。黃庭堅是1101年56歲時乘船路過三峽的,所以說是“晚入峽”。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黃庭堅多年為“用筆不到”、“筆意癡鈍”的事所苦惱,晚年乘船過三峽,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間范圍內(nèi),有節(jié)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槳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協(xié)調(diào)自然。由船工搖槳自然“到位”的動作,黃庭堅悟到了用筆如何自然“到位”。從此,用筆開始如船工般悠然“蕩漾”,一掃“癡鈍”的筆意。后人評價黃庭堅的書法作品,“飄動蕩漾,大概是得長年蕩槳之助吧”。黃庭堅活到61歲,一生對用筆都非常重視,曾說:“古人工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薄胺矊W(xué)書,欲先學(xué)用筆。”黃庭堅從“長年蕩槳”中領(lǐng)悟到“飄逸”的筆法,是他多年研究筆法,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后朝思暮想“頓悟”的結(jié)果。
9.用筆如“折釵股”。
南宋詞人、音樂家、書法家姜夔在《續(xù)書譜》中說:“折釵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扁O,婦女發(fā)髻上的一種首飾,多為韌性很好的金銀材料打造,一般由兩股合成?!罢垅O股”,是筆畫轉(zhuǎn)折處的用“金銀釵”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種筆法。意思是用筆到線條轉(zhuǎn)折之處,筆毫要平鋪,鋒要正,要圓而不扭曲、不偏斜,以便使轉(zhuǎn)折處的線條像折彎的“釵股”一樣,表層圓暢、均稱,內(nèi)部勁健、含力,顯出一種寬閑圓美之態(tài)。后代書家對這一比喻也多有解釋,清代書法家朱履貞在《書學(xué)捷要》中說:“折釵股者,如釵股之折,謂轉(zhuǎn)角圓勁力均?!?br>以上李斯、蕭何、王羲之、褚遂良、張旭、顏真卿、懷素、黃庭堅、姜夔等9人的16個比喻,涉及到用筆的重要性、觀念、姿勢、動作、技巧、效果等各個方面,是“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法”的重要傳統(tǒng)之一,也是歷代書家傳授的用筆“真經(jīng)”(對這些比喻的可行性也有不同認(rèn)識)。踏入“書道”的人,不可不知以上比喻。但“比喻”畢竟是比喻,它只是對事物本質(zhì)的一種“接近”,并不是事物本身,習(xí)書者在實踐中只可參照,不可拘泥。因為說到底,“殺豬殺尾巴———各有各的殺法”,上述9人都是書法大家,每人對筆法的感受———比喻也不一樣嘛。
為便于記憶,筆者將16個比喻連句為“用筆口訣”:
筆是將軍,猶若登陣。鷹望鵬逝,游魚得水,景山興云。長年蕩槳,驚沙坐飛,孤篷自振。夏云奇峰,坼壁之路,驚蛇入草,飛鳥出林。錐畫沙,印印泥,折釵股,屋漏痕。悟得其中奧妙,用筆定能通神。需要指出的是,翻閱典籍,發(fā)現(xiàn)宋代之后———即元、明、清的書家,在探討用筆方法的“比喻”上,基本上是重復(fù)、注釋、延續(xù)唐宋之前的說法,很少有獨到見解的新比喻。故筆者也只選到宋代之前。從這個側(cè)面可以看出,宋代之前,關(guān)于如何用筆,已經(jīng)研究得比較透徹了。因此,欲學(xué)書者在學(xué)習(xí)和把握用筆方法時,應(yīng)多看宋代之前的書法理論著作和經(jīng)典墨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