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流派,包括古代、近代、現(xiàn)代和當(dāng)代等諸多中國畫派。各個畫派各有特色,百花齊放,各個畫派又有獨具特色的代表人物。
▲趙左 《青溪夜雨圖》
松江畫派
簡稱“松江派”。中國畫流派之一。晚明松江府治(今屬上海市)下三個山水畫派的總稱。一是以趙左為首的,稱“蘇松畫派”;二是以沈士充為首的,稱“云間畫派”;三是顧正誼及其子侄輩,稱“華亭畫派”。其中“蘇松派”和“云間派”都導(dǎo)源于宋旭,趙左和宋懋晉同師宋旭。沈士充師宋懋晉,兼師趙左。這些畫家,除宋旭外,都是松江府人,風(fēng)格互有影響,故總稱“松江派”。
▲戴進 《春山積翠圖軸》
浙江畫派
簡稱“浙派”。中國畫流派之一。明代畫家戴進,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山水、人物取法南宋畫院體格,從學(xué)者甚多,著名的有吳偉、張路、夏芷等。曾和戴進同為待詔的李在,風(fēng)格亦有相近處。遂有浙派之稱。稍后,蔣嵩出,專弄焦墨枯筆,點染粗糙。其后藍瑛的畫風(fēng)雖與戴進不同,但通常被列作“浙派”殿軍。吳偉、張路等又稱“江夏畫派”,屬“浙派”支流。
浙派
即“浙江畫派”。
▲弘仁 《黃海松石圖》
新安畫派
中國畫流派之一。以明末清初漸江(弘仁)為先路,與查士標、孫逸、汪之瑞合稱“新安派四大家”。漸江為歙縣人,查士標、孫逸、汪之瑞為休寧人,二縣皆屬徽州府治,晉唐時屬新安郡治,故名。亦稱“海陽四家”,“海陽”本名“休陽”,三國吳置,避諱改“海陽”,在今安徽休寧縣東十三里。四家的特點宗法倪瓚、黃公望,多寫生黃山云海松石之景,著墨無多,用筆堅潔簡淡。屬于此派者尚有程邃、戴本孝、鄭旼,風(fēng)格沈郁蒼古,現(xiàn)代黃賓虹師之。師漸江者有江注、吳定、姚宋、祝昌,被稱為漸江的“四大弟子”。
▲石濤 《竹石圖》
黃山畫派
中國畫流派之一。以清初宣城(今屬安徽)梅氏一家為嫡系,梅清、梅翀、梅庚、梅蔚等,與流寓宣城的石濤,都是長期深入黃山,既師造化又師古人的畫家。新安畫派主要亦師黃山,故有人主張歸入黃山畫派,但風(fēng)格不同,正如漸江與程邃各有特色。
▲王翚 《芳洲圖軸》
虞山畫派
簡稱“虞山派”。中國畫流派之一。清代山水畫家王翚,先后師王鑒、王時敏,并取法宋元諸家,畫名盛于圣祖康熙(1661-1722)間,主要學(xué)生有楊晉、顧昉、李世倬、上睿、胡節(jié)。金學(xué)堅等,翚為江蘇常熟人,常熟有虞山,因有“虞山畫派”之稱。其崇古摹擬風(fēng)尚,影響頗大。
▲王原祁 《京江詩思圖》
婁東畫派
簡稱“婁東派”。一稱“太倉派”。中國畫流派之一。清代山水畫家王原祁,繼其祖父王時敏家法,并仿黃公望法,名重于圣祖康熙(1661-1722)間,一時師承者甚多,以族弟王昱、侄王愫,弟子黃鼎、王敬銘、金永熙、李為憲、曹培源、華鯤、溫儀、唐岱等為著;其后有曾孫王宸、族侄王三錫,以及盛大士、黃均、王學(xué)浩等。婁江(即瀏河)東流經(jīng)過太倉,故稱“婁東派”此派崇古保守的畫風(fēng),與“虞山畫派”相依托,對后世影響頗大。
▲羅牧 《寒溪歸艇》
江西畫派
簡稱“江西派”。中國畫流派之一。以清初畫家羅牧為代表。羅牧系寧都(今屬江西)人,居南昌(今屬江西),畫山水初得魏石床傳授,后學(xué)黃公望,筆意空靈,在江淮地區(qū)頗有學(xué)之者。
▲黃賓虹 《水村隱居圖》
海上畫派
簡稱“海派”。中國畫流派之一。鴉片戰(zhàn)爭后上海辟為商埠,各地畫人流寓上海日眾,成為繪畫活動的中心,有“海派”之稱。其特點:在傳統(tǒng)基礎(chǔ)上能破格創(chuàng)新,流派自由,個性鮮明;重品學(xué)修養(yǎng);和民間藝術(shù)有聯(lián)系,能達到雅俗共賞;善于借鑒吸收外來藝術(shù);畫會興起,切磋成風(fēng)。代表畫家有趙之謙、虛谷、任頤、吳昌碩、黃賓虹。尚有任熊、蒲華、胡公壽、張熊、吳友如、程璋、吳慶云、任薰、錢慧安、沙馥、黃山壽倪墨耕、趙子云、王一亭、馮超然、鄭午昌等?!逗I夏帧匪浂噙_七百余人。
▲林良 《秋鷹》
嶺南畫派
簡稱“嶺南派”。中國畫流派之一。廣東地處五嶺之南,明清以來,畫家不下千人。著名的明代有林良,擅長水墨寫意花鳥畫,筆墨簡括勁挺,豪縱爽辣,開嶺南一帶畫風(fēng)。宗其法者有高儼(山水畫)、陳瑞(花鳥畫);黎簡、李魁繼起,著重描繪廣東山川的特色,前者蒼潤似吳鎮(zhèn),淡遠近倪瓚,后者乃一畫工,而技藝精能。清乾?。?736一1795)間有蘇六朋、蘇長春,善人物,六朋以人民生活和市井風(fēng)俗作題材,長春雖常繪神仙佛像,卻以南方的凡人作模型。清末有居巢、居廉,善花鳥蟲魚,學(xué)惲壽平?,F(xiàn)代的番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早年均師事居廉。高氏兄弟和陳樹人后曾留學(xué)日本,進修畫藝,引進西畫技法,作品題材多寫中國南方風(fēng)物,在運用中國畫傳統(tǒng)技法基礎(chǔ)上,融合日本南畫和西洋畫法,注重寫生,創(chuàng)立了色彩鮮艷明亮,水份淋漓飽滿,暈染柔和勻凈的現(xiàn)代嶺南畫派的新風(fēng)格。
▲張大千 《峨嵋金頂》
巴蜀畫派(川渝畫派)
婉轉(zhuǎn)細膩、設(shè)色豐富而秀潤,勾線纖細飄逸,與燕趙畫派渾茫蒼厚,用筆豪壯,用色多水墨焦墨,風(fēng)格差異很大,民國時候所說的南張北溥,南即四川張大千,北即河北溥心畬。四川地區(qū)文化傳統(tǒng)深厚,人文環(huán)境積淀又深,是書畫家的搖籃,巴蜀畫派典型風(fēng)格即為意境含蓄典雅、傳統(tǒng)功力深厚、尤其在顏色和線條上為其他畫派所不及。秀潤之風(fēng),溫潤之氣,這在青綠金碧山水、工筆人物以及工筆花鳥上都有體現(xiàn),即便是寫意之山水人物花鳥。也透露出濃重的秀潤之氣,這在張大千張善子兄弟、陳子莊、趙蘊玉、朱宣咸、朱佩君、肖建初等一代畫家身上體現(xiàn)明顯。尤其是近代中國畫受到西畫的影響,紛紛變化,四川重慶(巴蜀畫派)的畫家卻很少受其影響,有著北派、海派、長安、嶺南等地所稀少的傳統(tǒng)氣韻和功力。這在傳統(tǒng)文化回歸的現(xiàn)代尤其顯得難得。
【本文由“文化藝術(shù)講堂賬號”發(fā)布,2017年6月26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