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
馬媛媛,女,漢族,河南開封人。2011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同年進入商丘師院歷史與社會學院任教,先后講授古文字學、考古發(fā)現與華夏文明、中國文學史、消費心理學及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意與策劃等課程。主要從事先秦歷史與文化的研究,目前已在《中國農史》《西南大學學報》《鄭州大學學報》《圖書與情報》《圖書館理論與實踐》《貴州文史叢刊》等核心期刊發(fā)表了數篇論文,主持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等3項,參與完成教育部項目1項、河南省哲學社科規(guī)劃項目等省級項目3項。
■閱讀提示
太多的細節(jié)已淹沒在奔騰的歷史長河之中,以至于今人談起過往,很多時候只能隱隱約約含糊其詞。就商丘而言,自上古至秦漢間有眾多古人、古部族在此繁衍棲息并建都,葛天氏、朱襄氏、栗陸氏、有虞氏……名字好像很熟悉,但故事已被時間稀釋。不能不說這是商丘人的一大憾事。今天,晚報特邀請對商丘古國歷史深有研究的商丘師院馬媛媛老師,為大家講述商丘歷史上的古國風云,還原那一段段云譎波詭的歷史。
葛天氏名字的由來
在“商丘古國史記”系列講座中,我大體上會按照時間順序為大家盡量詳細地再現上古時期至秦漢時期的商丘古國歷史。但是由于時間的久遠,史料記載的缺失,考古發(fā)現的不足,很多歷史已經無法完全真實、詳盡地呈現。這些遺憾也只能留待時間去彌補了。
我們的故事從葛天氏開始。在商丘,大家對葛天氏應該不會太陌生。他是中國傳說時代的一位古帝王,如裴骃在《史記集解》中引《漢書音義》云:“葛天氏,古帝王號也?!薄稘h書·古今人物表》中記載了很多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比如大家熟知的女媧氏、共工氏、有巢氏等,也有生活在商丘地區(qū)的朱襄氏、葛天氏。
《通鑒外紀》中的記載認為這些部落首領作為天下共主均是繼承自伏羲氏:“庖犧氏歿,女媧氏代立為女皇,亦風姓也。女媧氏沒,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卷須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凡十五世,皆襲伏羲之號?!钡怯捎跁r代久遠,目前我們對于他們的很多具體信息所知有限?!度时炯o》中便這樣說:“斯蓋三皇以來有天下者之號,莫知姓氏、年代、所都之處?!?/p>
可能一些人對此會有疑問,對這些上古部落,就算不知道他們的具體群體、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特征,也總該知道他們處在哪吧,怎么會“莫知姓氏、年代、所都之處”?其實這個問題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復雜。我們通過對上古部族及夏商周時期的部族綜合研究發(fā)現,當時的部族多處于連年遷徙的狀態(tài)。建立商王朝的殷部族在盤庚遷殷之前是多次遷徙,即使到了夏商周時期,部落的遷徙也是極為正常的。因此,要考察這些部族的所居之處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關于葛天氏,目前我們確切知道的信息是他發(fā)明了制葛之術,為上古民眾提供可用作衣物的葛布、可作糧食食用的葛粉以及可蓋房用的建筑材料,創(chuàng)造出能使人強身健體的舞蹈。正是因為他為社會進步作出巨大貢獻,因此受到人們的愛戴與擁護。葛天氏的后裔葛伯國在夏朝末年被卷入商湯伐夏之政治事件中。因葛天氏是夏朝的同盟國而被商所滅,這一事件也使一直默默無聞的葛伯國永載史冊。
葛天氏名字來源于植物“葛”。葛是一種豆科藤蔓多年生草類,其根部可制葛粉,營養(yǎng)價值很大;葛藤的纖維又可織成葛布,上古人民常用葛布制作衣服。先秦詩歌總集《詩經》中多次出現“葛”,《葛蕈》《葛藟》《采葛》《葛生》《葛屨》等作品甚至直接以“葛”來命名。一些作品在描寫自然風景及先民的生活場景、生產勞動場面時,常常會出現“葛”的身影。像《周南·葛蕈》中的“葛之蕈兮,施于中谷”之句描寫了葛生長的樣子,全詩出現了用葛制布、制衣的描述;《小雅·大東》中的“糾糾葛履,可以履霜”之句說明當時人們穿著葛制的鞋;《王風·采葛》中“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之句寫明了女子采葛。
通過這些詩歌,我們清楚地了解到了“葛”在先民生活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學者何光岳認為:“葛天氏正因發(fā)明以葛藤纖維織布為衣,以葛根為粉作糧食,故稱為葛天氏,葛氏族、葛國也因此而得名?!?/p>
葛除了能做葛粉、葛布外,葛還能做搭建房子的穹廬,這一用途與“葛天”之號的聯系更為緊密?!堵肥贰肪砥咧羞@樣寫道:“葛天氏,葛天者,權天也。爰儗旋穹作權象,故以葛天為號?!薄墩f文》中說:“葛,蓋也;與鹖皆音蓋。而《集韻》云:蓋,覆也。居曷切;蓋、曷、盍,古通用?!比绻凑铡案稹睘椤吧w”的意思理解,那么“葛天”的意思就應該是如穹廬般遮住天空,即“蓋天”之意。因此學者李玉潔認為:“葛天氏之所以用‘葛’為號,當是最早發(fā)明或最早用葛制成衣物或用葛搭建房子的部族;以后有更好的建房材料,人們開始用葛編制粗細不同的葛布來制衣?!蓖ㄟ^這些研究,我們有理由相信“葛天氏”的名號為“葛天”而非“葛”,“葛天”的名號更有可能與建筑房屋屋頂所用的建筑材料為葛有關。
葛天氏之樂的魅力
遠古時期,雖然生產力低下,經濟水平不高,但人們對音樂同樣有著強烈的追求。近些年的考古發(fā)掘,可以很好地證明古時人們對音樂的追求和向往。比如河南賈湖遺址就出了距今7800年至9000年的賈湖骨笛實物,被專家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從目前有限的資料來看,當時流行的音樂既有歌頌大禹治水功績的歌舞《大夏》,也有祈求莊稼、牧草快快生長的歌舞《奮五谷》《遂草木》等。葛天氏也創(chuàng)造了一種樂舞。從《呂氏春秋·古樂》和《事物紀源》中的記載來看,遠古之時多有水災,人們因濕冷而多病,葛天氏于是創(chuàng)造可健身強體的舞蹈,使人們活動筋骨,疏陰導滯,功績極大,從而受到百姓的尊崇。葛天氏最終以這種舞蹈而名載史冊。從這些相關的記載來看,葛天氏發(fā)明的似乎是一種更類似于如今健身操的舞蹈。
葛天氏發(fā)明的這種舞蹈具體是如何跳的呢?這個現在恐怕沒人能夠完全再現了。不過通過一些古人的記載,還是可以對這種舞蹈的主要特點有所了解的。《呂氏春秋·古樂》中記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摻牛尾,投足以歌八闋?!薄案鹛焓现畼贰庇址Q為“牛尾歌”。再結合《群書考索》和《周禮》中對這種舞蹈的描述,我們總結葛天氏發(fā)明的這種舞蹈的主要特點是人們一邊唱歌,一邊拿著牛尾巴,邊歌邊舞。
除了拿牛尾巴邊唱邊跳外的舞蹈外,葛天氏之歌也被后人津津樂道?!端囄念惥邸肪砹涊d:“奏陶唐氏之舞,聽葛天氏之歌,千人唱,萬人和?!薄豆沤袷挛念惥邸非凹砣哌@樣描繪葛天氏之歌:“奏陶唐氏之舞,聽葛天氏之歌,千人唱,萬人和。山陵為之震動,川谷為之蕩波。”由這些記載可見,葛天氏之歌是大合唱,場面極為宏大。葛天氏之舞與葛天氏之歌在當時是廣泛傳唱,深受民眾喜愛。
這種拿著牛尾巴的舞蹈及歌曲被歷代學者認為是夷樂,也就是少數民族的音樂。宋人陳暢撰寫的《樂書·周禮訓義·旄人》中這樣說道:“散樂,非在官之樂也;夷樂,非華夏之樂也?!彼稳艘嘴鸬摹吨芄倏偭x》卷十四記載:“旄人者,執(zhí)牛之尾以為舞者也。所掌者旄舞,而所教者,散樂、夷樂;蓋散樂者,野人之舞;夷樂者,四夷之舞。”
這些對“葛天氏之樂”為夷樂的論斷表明,葛天氏部落應屬于東夷部落,“葛天氏之樂”為散樂則證明這種音樂不是高雅的宮廷音樂而是民間音樂,雖然俚俗卻受眾甚廣,這讓我們更能理解唱葛天氏之歌時為什么會出現“千人唱,萬人和”的場面。
正是因為葛天之樂演奏時人們的那份快樂、逍遙及自在太令后人向往,才會有了后世詩篇中葛天氏之民常為自由逍遙之人的象征。而“逍遙”這一特點的凸顯,恰好用以表達詩人對恬靜閑適生活的向往?!短諟Y明集·五柳先生傳》云:“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元代詩人沈禧《竹窗詞·阮郎歸山寺樵歌》有句:“忘世慮,斷塵緣,逍遙傲葛天?!崩钋逭赵凇督鹗浐笮颉分幸步韪鹛焓蟻肀磉_當衣買碑文以研究時的快樂:“趙、李族寒,素貧儉,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边@些詩文,豈不是對逍遙自在生活的強烈向往嗎?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