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我國古代哲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一部巨著,我們熟知的《黃帝內經》其理論體系和中醫(yī)方證瓣治體系,都是在易經思想方法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兑捉洝芬渤蔀獒t(yī)家必讀之書,中國一代大醫(yī)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醫(yī)“,充分說明了《易經》對中醫(yī)學重要影響。
《易經》告訴我們天地萬物都是從陰陽來的,陰陽運動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規(guī)律。太極圖就是陰陽運動的縮影。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都是來自于這張?zhí)珮O圖。
在養(yǎng)生學方面,《易經》蘊含著豐富的養(yǎng)生理論,奠定了中醫(yī)養(yǎng)生學的基本觀點,對中醫(yī)養(yǎng)生學的形成和發(fā)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我們來看一下《易經》的養(yǎng)生思想:
其一,天人合一的養(yǎng)生觀。
《易經》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就象魚在水中,水就是魚的全部,水的變化一定會影響到魚,同樣的,天地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人。人和天的和諧度越高就越接近至善。所以中醫(yī)養(yǎng)生強調天人一體,順其自然,因天而序。從春到夏,從夏到秋,從秋到冬。四季養(yǎng)生的關鍵在于順應陰陽氣化。
人為什么要順應陰陽氣化養(yǎng)生呢?因為天、地、人是一個整體,人與天、地是相應的。所以,要順應陰陽氣化養(yǎng)生,就必須知道陰陽氣化的規(guī)律。養(yǎng)生的方法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shù)恼{整。
其二。陰陽平衡的健康觀。
陰陽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養(yǎng)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什么是陰呢?陰就是構成身體的物質基礎。什么是陽呢?陽就是能量,陰陽是相對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動的、發(fā)熱的都屬于陽;凡是向下的、往里的、發(fā)冷的都屬于陰。身體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陰虛或陽虛,只要設法使太過的一方減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陰陽再次恢復原來的平衡,疾病自然就會消失于無形了。所以,中醫(yī)養(yǎng)生高度強調陰陽平衡,陰陽平衡包括臟腑平衡、寒熱平衡、氣血平衡。陰陽平衡要做到氣血足、五臟安好。
在陰陽學說的基礎上,《易經》又發(fā)展出了五行學說,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學說的一個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相生相克,反映在我們人身人就是在我們人體里實現(xiàn)一個內循環(huán),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做到高速旋轉,生生不息。這也就是我們人體的發(fā)電機。同時人體還有一個制動系統(tǒng),那就是相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見圖:
如果相生不夠,人就處于虛的狀態(tài),如果相克不夠,人就處于燥的狀態(tài)。比方說心就象是你看見的火一樣,火具備什么性質,心就具備什么性質。他們的屬性是一樣的。你如果想對心實施管理,你就可以按火的辦法進行?;鸬男再|是溫暖的、跳動的,如果心符合火的屬性就是正常,違背就是疾病。我們的管理就是把違背的調成屬于就是成功了。比方說心臟的收縮力夠不夠?血液的流動性好不好?心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火大心焦,火小心衰。
木的性質是舒展的、條達的,不受壓抑的,這也就是肝的屬性。自由伸展就是正常,違背是什么?就是壓力。所以肝最討厭壓力。肝是解毒器官,本來應該是自由舒展的,但由于受到了壓力的污染,我們的血液就出現(xiàn)了問題。
土的性質是厚重、承載、貢獻,這也就是脾的屬性,脾是消化吸收器官,脾如果出了問題,偏離了土的屬性,如消化不良、腹瀉等,脾就不再吸收貢獻了。
金的性質是冷峻、沉降,這也就是肺的屬性。肺是管呼吸的,如咳嗽就是違背了金的屬性,肺氣應該是沉降的,但咳嗽是往上噴的,不再沉降了,就違背土的屬性了。
水的性質是柔軟、流動、滋潤,我們的腎也應該符合水的性質,滋養(yǎng)萬物,如果違背了水的性質,如尿糖、尿蛋白等,水就不再流動滋潤了,腎就出了問題。
以上簡單介紹了五行與五臟的關系,知道了他們之間的關系,我們還可以通過顏色和情志來判斷和管理五臟及六腑。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體觀。
中醫(yī)養(yǎng)生注重的身心兩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體的鍛煉保養(yǎng),更注意心靈的修煉調養(yǎng),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身體,兩者是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
其四,順其自然的養(yǎng)生觀
養(yǎng)生保健的最高境界是要順其自然,主要概括為四個自然:順其基因自然、順其地域自然、順其季節(jié)自然、順其體質自然。養(yǎng)生能懂得順其自然,才真正開始接近天地。誰離天地越近,誰就能更多地獲得天地的滋養(yǎng)。人生于天地之間,順則生,逆則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