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昌樂縣發(fā)現(xiàn)一批從未見過的甲骨文。專家認(rèn)為出自古東夷人之手,早于殷墟甲骨文,是中國文字史上的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逃形淖值倪@些甲骨,是民間收藏愛好者肖廣德,于2004年春在濰坊地域古遺址上采集古陶片時發(fā)現(xiàn)并高價收購的。近日經(jīng)專家分析研究,這是古東夷人的遺物,產(chǎn)生于新石器時代,多為記事的辭骨,與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明顯不同,是一種早于商代甲骨文體的類似鳥蟲篆書體的圖畫文字,甚至安陽甲骨文乃至現(xiàn)在有些文字就是延續(xù)著這些脈絡(luò),幾經(jīng)繁簡演變和發(fā)展的。它的發(fā)現(xiàn)對研究中國古文字的演變過程,復(fù)原當(dāng)時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物證。應(yīng)是中國文字史上的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高永瑞肖穎2008年2月20日石獅日報)
注:王教授的文章雖長達(dá)萬字,但包含著商黃國非常多的信息,故全文照刊,以利研究
【相關(guān)鏈接】從丁日祭祀證黃尹確實應(yīng)是伊尹
――殷商十干氏族研究(節(jié)錄)
王暉撰(陜西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教授)《中國史研究》,2003/03,25~40頁
先商時期的帝嚳、河、岳、王亥等先公的祭日一般為辛日,正好印證古文獻(xiàn)中所說的從帝嚳開始的先商為“高辛氏”時代,商代的歷代商王均是高辛氏之后。以十干來命名其廟號,是因為商王自認(rèn)為是十干部族的共主,于是便擅占所有十干之日,選擇來作為商王的廟號,其實其族仍屬“辛”部族。
伊尹(黃尹)祭日往往選丁日,殷墟卜辭中也常稱伊尹族為“伊丁”、“伊丁人”,說明伊尹為丁族。據(jù)殷墟卜辭,應(yīng)為庚族,可能為甲族;商銅器銘文中有丙族、己族,還有癸族、乙族及丁族組成的師旅,并由乙族受旗擔(dān)任師旅指揮的任務(wù)。這些均證明商代及先商時期存在著以十干命名的部族。
一、先商高辛氏時代與卜辭以辛日祭殷先公的現(xiàn)象(略)
不管是在古文獻(xiàn)還是在商代甲金文中,商先王都是以十干廟號相稱,而商先公除上甲至示癸(主癸)之外,則直稱以其名而不以十干廟號相稱。但先商時期商先公雖沒有日名,祭祀時卻也是有固定的干日。在殷墟卜辭中,祭祀先商時代的先公、岳、河、王亥等的祭日,一般多在辛日。
二、伊尹丁族考
殷墟卜辭中伊尹(黃尹)的祭日一般都在丁日。張光直曾指出過這一問題,但他搜集丁日祭祀黃尹、伊尹的例證一共只有5條。(注: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第209頁。)我們搜集以丁日祭黃尹、伊尹的卜辭甚多,這足以證明黃尹、伊尹的祭日問題
1.黃尹的祭日
貞:來丁酉屮(侑)于黃尹?(《合集》563)
丁酉酒黃尹?(《懷特》899)
乙丑卜貞:翌丁酒自黃□〔尹〕十屮(又)三 ?
乙丑卜貞:翌丁酒自黃□〔尹〕十屮(又)三?(《合集》3499)
□□卜,貞:……丁卯……于黃□〔尹〕?(《合集》3878)
卜辭中祭祀黃尹的辭條,除占卜日不計外,凡卜選干日祭黃尹的均在丁日。從上引卜辭及《甲骨文合集》中有關(guān)祭祀、求告黃尹的卜辭,皆為賓組卜辭。
2.伊尹的祭日
□卯子卜,來丁酒四牢……伊尹?(《合集》21573)
癸丑子卜,來丁酒伊尹,至?(《合集》21574)
甲子卜,屮(侑)于伊尹,丁卯?(《合集》32785)
乙巳卜……伊尹……于丁未……茲用。(《合集》32792)
乙巳□〔卜〕伊尹……于丁未……(《合集》32793)
……于伊, 丁酉?(《合集》32550)
于來丁亥侑歲伊?(《合集》32746)
于來日丁亥侑歲伊……(《合集》32795)
□亥貞:其侑匚(報)伊尹,今丁卯酒三……?。ā锻湍稀?82)
另外,從卜辭中伊尹配祭于廟號為“丁”的殷先公先王情況,也可見伊尹的祭日為丁日:甲寅貞:伊歲遘匚丁日?/甲寅貞:伊歲遘大丁日??。ā锻湍稀?110)
上引卜辭皆卜選丁日來祭祀黃尹或伊尹,其中《合集》21573、21574兩條卜辭是省略地支而單稱日干“來丁”,《合集》32550、32746、《屯南》1110等片中伊尹省稱為“伊”。上引卜辭及《合集》中有關(guān)祭祀、求告伊尹的卜辭皆為歷組卜辭。
殷卜辭中黃尹、伊尹是一人還是兩人,學(xué)術(shù)界看法不一。丁山、陳夢家等學(xué)者認(rèn)為古文獻(xiàn)中伊尹、保衡不是同一人,故卜辭中伊尹、黃尹亦非同一人;(注:丁山:《商周史料考證》,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55頁;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第363-364頁。)郭沫若則首次釋出“黃尹”的“黃”字,且讀“黃”為“衡”,認(rèn)為“黃尹即阿衡,伊尹也”。(注:郭沫若:《卜辭通纂》236片釋文,見《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2卷,科學(xué)出版社1993年版,第314頁。)這一問題隨著甲骨文辭的比較研究而得到一些新進展。王維堤增用比較辭例的方法來分析黃尹、伊尹的分合問題,指出《殷契粹編》197片岳與伊尹同祭和198片岳與黃尹同祭、《殷虛書契前編》1?52?3片黃尹與女蔑同祭和《甲編》883片蔑與伊尹同祭,可見伊尹、黃尹為同一人。(注:王維堤:《關(guān)于伊尹的姓氏名號及其他》,《中華文史論叢》1982年第2輯。)蔡哲茂指出一期卜辭曾提到“黃尹丁人”,見《合集》3096、3097、3099,有時稱作“黃丁人”(《殷虛書契前編》7?3?2);而在歷組卜辭中,“黃尹”改稱“伊尹”,所以“黃丁人”也改稱“伊丁人”,如《南明》497、《合集》32803正等,這些都證明了伊尹即黃尹。他還指出伊尹和黃尹的兩套稱謂系統(tǒng)是:
伊——伊尹——伊奭——伊示——伊祊(丁)人——求 示
黃——黃尹——黃奭——黃示——黃祊(?。┤恕笫荆ㄗⅲ翰陶苊骸兑蟛忿o“伊尹示”考——兼論它示》,《史語所集刊》第58本第4分,臺北,1987年。)
筆者以為,黃尹確實應(yīng)是伊尹。從上可見,黃尹與伊尹的祭日均為丁日,這就透露了黃尹、伊尹應(yīng)為同一人。殷墟卜辭中還有“黃奭”、“伊奭”,陳夢家認(rèn)為“伊奭、黃奭很可能是伊尹、黃尹,但也可能是伊、黃之配偶”(注: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第363-364頁。),筆者認(rèn)為陳氏前說非而后說是。從上可見,黃尹、伊尹的祭日卜選常在辛日,而伊奭、黃奭的祭日或在戊日,或在庚日,但絕不在丁日。如《合集》575“□申卜,爭:翌戊戌于黃奭?/翌戊戌勿于黃奭”及《合集》14209正與14210正均有“翌庚申于黃奭”等。以祭日看,伊奭非伊尹而應(yīng)是伊尹之妃,黃奭非黃尹而應(yīng)是黃尹之妃。而且從上引卜辭可見,黃尹為武丁早中期的賓組卜辭,伊尹為武丁晚期至祖庚時的歷組卜辭。這樣看來,說黃尹、伊尹為一人便沒有什么矛盾;二者只是名稱的不同,賓組卜辭稱黃尹,歷組卜辭稱伊尹。但如果說黃尹、伊尹不是同一人而為二人就會產(chǎn)生新的問題:為什么武丁時賓組卜辭中不祭祀伊尹這樣的開國功臣,而去祭祀所謂商代中葉的阿衡“黃尹”?答案只能是黃尹、伊尹為同一人。
3.“丁”為伊尹(黃尹)氏族之稱說
在殷墟卜辭中,雖不見伊尹(黃尹)的日干廟號,但其祭日均為丁日,大概伊尹(黃尹)與丁日有某種內(nèi)在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是什么呢?筆者以為這應(yīng)與殷高祖帝嚳()、河、王亥等祭日為辛日而稱為“高辛氏”一樣,“丁”應(yīng)為伊尹(黃尹)的氏族之稱。此說是有殷墟卜辭為之內(nèi)證的。
丙午卜貞:黃尹丁人 不死,在丁家屮(有)子?(《合集》3096)
丙辰卜,爭貞:取黃尹丁人嬉?(《合集》3097)
……入黃尹丁人?(《合集》3098)
貞:于乙亥入黃尹丁人?(《合集》3099)
癸卯卜貞:……田令畢取黃丁人?七月。(《合集》22)
……卜貞:今日其取伊丁人?(《合集》32803正)
上引《合集》3096、3097、3098、3099、22等片均為武丁時賓組卜辭,《合集》32803正為歷組卜辭?!逗霞?2片中“黃丁人”等于《合集》32803片正版中“伊丁人”?!包S尹丁人”、“黃丁人”、“伊丁人”應(yīng)即黃尹(伊尹)族人,但為什么黃尹、伊尹族人要以“丁”相稱呢?《合集》3096片謂是“黃尹丁人”,且謂“在丁家有子”,“丁家”相當(dāng)于“丁氏”。此“家”之義先秦一般是指卿大夫的采邑(注:《周禮?夏官?序官》“家司馬”注“家,卿大夫采地”;《春官?序官》“家宗人”注“家謂大夫所食采邑”;《大戴禮記?文王官人》注“家,采邑”。又見《周禮?秋官?方士》注、《地官?載師》注等。),那么丁家“是指黃尹(伊尹)丁氏的采邑。以次來看,“黃尹丁人”、“黃丁人”、“伊丁人”都是指黃尹或伊尹丁氏采邑之人。這樣,我們也就知道黃尹、伊尹何以特意卜選丁日來祭祀的原因了:正因為伊尹(黃尹)是以日干“丁”命名的丁氏之祖,所以伊尹(黃尹)也就卜選丁日來進行祭祀。這也正好與帝嚳、河、王亥等為“高辛氏”之族,所以殷卜辭中、河、王亥等也就卜選辛日來進行祭祀一樣。特別是從下版卜辭可見卜選祭祀“伊示”的丁日與“伊丁人”的關(guān)系:
貞:于乙亥□〔取〕伊丁人?……日其取伊丁人?
貞:來丁丑又(侑)歲于伊 示?(《南明》497)
上版卜辭中“伊示”正如有的學(xué)者所說的那樣,伊尹為商湯之舅,是指商王室與伊尹部族通婚而形成的甥舅關(guān)系。(注:蔡哲茂:《殷卜辭“伊尹示”考——兼論它示》。)這一版伊尹舅示祭日為丁日,而同版的伊尹族后人又稱之為“伊丁人”,說明伊尹族正是丁族或丁氏。
丁氏之族對殷商王室及貴族的服役、祭祀等活動情況在卜辭中也是有記錄的。如:
丙戌子卜貞:丁不芻我?/丁芻? (《合集》21227)
丁亥子卜:丁來人,惟芻我??。ā逗霞?1529)
上引幾條卜辭中的“芻”是指牧養(yǎng)牲畜,“丁”是指方國部族?!逗霞?0441片云“……今丁方正……”明確稱“丁方”,《合集》20354片云“庚申卜,扶,令小臣取丁羊、鳥”,21555片云“壬寅卜,丁代彘”,21737片云“癸酉卜,貞:丁丑來自丁”等等,這些卜辭中的“丁”都是指丁氏之族?!逗霞?0354與21555片是王卜辭,21737片是非王卜辭,可見丁氏之族不僅服從商王的統(tǒng)治,而且與商貴族亦有來往。朱鳳瀚先生曾指出:“‘丁’在乙一卜辭中多次出現(xiàn),由上辭言‘丁來人’,知其當(dāng)是鄰近于乙一卜辭所屬的家族……丁來人‘芻我’,即是由丁氏遣人為‘我’放牧,這當(dāng)然屬于一種勞役。但‘丁’與乙一卜辭占卜主體之貴族間似有親屬關(guān)系?!保ㄗⅲ褐禅P瀚:《商周家族形態(tài)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81-182頁。)朱氏這里所說的“乙一卜辭”是指相當(dāng)于賓組的非王卜辭,時代在武丁中后期。以此可知,丁族和非王卜辭的子卜辭關(guān)系密切。另外,丁氏之族還參與非王卜辭的祭祀活動,如《合集》21729片“甲辰卜,貞,丁有系,今生月?/甲辰卜,□七月丁系”,21695片“辛亥卜,我貞:丁系今來乙?/辛亥卜貞:丁今七月系”等。這兩片卜辭中均是非王卜辭的子卜辭,“系”是祭名,丁氏之族祭祀活動在子卜辭中出現(xiàn),且在占卜者宗廟進行祭祀。對此,有的學(xué)者認(rèn)為丁氏之族與占卜者有大小宗的關(guān)系,才出現(xiàn)這種情況。筆者以為,這種子卜辭的占卜主體是商王諸子、妃嬪,丁氏的伊尹族與商王室世世的聯(lián)姻共政構(gòu)成了王室與伊族的甥舅關(guān)系,于是便出現(xiàn)了丁氏之族與子卜辭的密切關(guān)系。(注:拙作《商代高辛王族與伊尹丁族聯(lián)姻共政說》,待刊。)
4.伊尹之外其他丁族先公的祭日
西周春秋時代,王公卿大夫均實行世襲世祿制,商代伊尹之后也是世襲尹權(quán)。故歷組卜辭中有“伊五示”、“十位伊又九”、“伊廿示又三”等記載:
甲申卜:侑伊五示?(《合集》33318)
癸酉卜:侑伊五示?(《合集》32722)
丁巳卜:侑于十位伊又九?(《合集》32786,32787同)
壬戌卜:侑歲于伊廿示又三??。ā逗霞?4123,34124)
“十位伊又九”是指“伊十位又九”(注: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第204-205頁。)。這些“伊五示”、“十位伊又九”、“伊廿示又三”應(yīng)怎么理解呢?據(jù)筆者所見,對此有三種說法。
(1)、認(rèn)為“伊廿示又三”是指伊尹及二十三世殷先王。陳夢家先生認(rèn)為說“‘伊,廿示又三’當(dāng)指伊尹和大甲至康丁二十三王”(注: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第363頁。);張政烺先生認(rèn)為“又于十立:伊又九”之義是“又于十位是說祭祀十個壇位。伊又九說明十位受承祀者是伊尹和九示。這九示大約是‘大乙九示’即前文說過的大乙至祖丁九個王”。(注:張政烺:《釋它示——論卜辭中沒有蠶神》,《古文字研究》第1輯,1979年。)
(2)、認(rèn)為“伊五示”“十位伊又九”等是指以伊尹為首的舊臣五示或舊臣十九位。陳夢家先生說“‘伊尹五示’‘伊五示’當(dāng)是舊臣五示而伊尹為首”;于省吾先生認(rèn)為“甲骨文把先世功臣排列為十又九位,加入祀典,而以伊尹為首,故有‘又(侑)于伊十又九立(位)’的占卜”。(注: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第206頁。)
(3)、認(rèn)為“十位伊又九”是指伊族十九世。洪家義、王貴民先生認(rèn)為,“甲骨文屢見祭祀伊尹的卜辭,如:‘丁巳卜:侑于十位伊有九?’(32786)這是卜問侑祭伊族十九世的事。‘侑歲于伊二十又三’(34124),這是記錄侑祭伊族二十三世的事。這兩條材料說明,伊尹是配食宗廟的。還有‘伊五示’(32722)‘伊示十三’和‘伊宗’等記載,說明伊尹后世也有自己的宗廟”。(注:洪家義、王貴民:《從意識形態(tài)看商代社會狀況》,《全國商史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殷都學(xué)刊》增刊),1985年,第55-56頁。)
第一說顯然不妥:首先在“伊”后斷句而為“伊,廿示又三”是不合文例的;其次,若“伊,廿示又三”中“伊”為伊尹,“廿示又三”是指二十三商王,“伊又九”是指伊尹與商王九位,那么,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怎么會把伊尹排列于殷先王之前,伊尹的地位會比商王還重要嗎?此說是不對的。
第二說筆者以為亦非。因為,據(jù)《水經(jīng)?伊水注》謂伊尹為“其母孕于伊水之濱”,可知伊尹之氏來自伊水;顯然“伊五示”、“伊廿示又三”等中的“伊”不是官職之名而是氏族之稱,“尹”才是官職之稱。把“伊廿示又三”等理解為伊尹及二十三位舊臣,是錯誤的。
我認(rèn)為后一說是對的。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伊五示”、“伊廿示又三”、“十位伊又九”等詞組,是指伊尹及其世世代代嗣承伊尹之爵祿的伊尹之后五世、二十三世及十九世神主。如《合集》22159片中“大乙九示”是指自大乙為始的九世之神主。這些稱謂用法均見之于歷組卜辭,這表明伊尹后人是世襲其官爵,“五示”蓋指近伊氏族五世之祖,“十立(位)伊又九”可能是指伊尹之后的直系十九位先公,“廿示又三”蓋指伊尹之后直系加旁系的二十三位先公。但“伊廿示又三”也可能是從先商上甲時甚至更早的時期開始祭祀的伊氏族二十三位先祖,因“伊”既是氏族之稱,則伊氏族先祖配享殷先公早于成湯?!逗霞?7057(《南明》513)云:“癸丑卜:上甲歲,伊賓?吉?!边@是卜問歲祭于上甲,以伊尹配享,也就是以伊尹從祀于上甲。
伊尹之后世襲爵祿,與古文獻(xiàn)之說是相合的。《呂氏春秋?慎大》謂“祖伊尹,世世享商”,也就是說伊尹之后世世享有商王朝爵祿。屈原《天問》云:“初湯臣摯,后茲承輔。何卒官湯,尊食宗緒?”宋洪興祖《楚辭補注》云:“緒,業(yè)也。言伊尹佐湯命……緒業(yè)流于子孫。”伊尹之后承襲其官爵在卜辭中亦有記載,《英國》2262片云:“其令伊永,于令?”齊文心認(rèn)為,“卜辭中的伊永受命于殷王,表明身居要職,當(dāng)屬伊氏家族的后裔,是甲骨文在伊尹之外對伊氏的唯一的記載”(注:齊文心:《關(guān)于英藏甲骨整理中的幾個問題》,《史學(xué)月刊》1986年第3期。)。此說可信。《合集》3098片賓組卜辭云“……入黃尹丁人”,又32803片歷組卜辭云“……卜貞:今日其取伊丁人”,武丁時謂“入黃尹丁人”,而武丁祖庚卜辭謂“取伊丁人”,均是卜問伊尹丁氏之人入商王朝用事為官之事。說明商王朝使用伊尹丁氏已為慣例,上“伊五示”、“伊廿示又三”等記述表明伊尹及伊尹之后的祭祀多達(dá)五世、十九世、二十三世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殷墟卜辭中去世的“大史”祭祀之日也常常是丁日。如:
貞:于來丁酉酒大史,易日?(《合集》24929)
貞:于來丁酉酒大史,易日?八月。(《合集》25934,《英國》2179同)
丙戍卜,大貞:于米丁酉酒大史,易日?(《合集》25935)
乙丑卜,出貞:大史弋酒,先酒,其侑匚于丁,三十牛?十月。(《合集》23064)
上幾條均屬祖庚、祖甲時的出組卜辭。這幾條中“酒大史”或“大史弋酒”是指酒祭大史,祭祀之日《合集》24929、25934、25935條是丁日?!逗霞?3064條中大史的祭日未明言,但此條卜辭是以大史配祭于“丁”,出組卜辭中的“丁”是指武丁,在祭祀武丁之日以大史配祭,亦可知大史的祭日是丁日。這些卜辭中的大史可能是武丁時的大史,《合集》5506條云“壬辰卜,賓貞:立三大史,六月”,以此可知武丁時至少有三人任“大史”之職,上幾條卜辭中的“大史”是在祖庚祖甲已去世的大史。
不僅已卒“大史”的祭日為丁日,而且先商時上甲、× 等先公史官均用丁日來祭祀。如:
上甲史其祝父丁必(秘)?(《合集》32390)
于丁丑祝 *史(《懷特》1461)
上引《懷特》1461條卜辭中“史”的祭日以“丁丑”日,《合集》32390條中“上甲史”的祭日未明言,然配祭于父丁祭日,可知“上甲史”的祭日亦為丁日。
卜辭中“大史”、“ 史”及“上甲史”等為什么會以丁日為其祭日呢?筆者以為,歷組卜辭中所祭“大史”及上甲史、史的祭日為丁日,是由于他們出于丁氏之族,故祭祀特選日干為“丁”。這就像殷商王族的先公時代為高辛氏之族,故商先公(嚳)、王亥、河等均選辛日祭祀一樣。歷組卜辭所祭“大史”與“史”及“上甲史”等既然以丁日為其祭日,說明他們與伊尹為同一氏族。這正是先秦時代世襲官祿制的特點:“其君之舉也,內(nèi)姓選于親,外姓選于舊”、“貴有常尊,賤有等威”(注:《左傳》宣公十二年。)。伊尹之后確是世襲先輩之職,故殷墟卜辭中有“侑于十立(位)伊有九”(《合集》32786)“侑歲于伊廿示又三”(《合集》34124)等記錄侑祭伊族十九世和二十三世的材料可資證明。這使我們認(rèn)識到商族和伊尹之族的聯(lián)合并不始于伊尹之時,而是早在帝嚳、上甲之時便開始了。史、上甲史以至武丁、祖庚時期的歷組卜辭中的“大史”之祭日均為丁日,可見有商部族的史官之職是世襲制,丁族世掌史職,故從帝嚳、上甲的史官,到湯時伊尹、武丁時“大史”均用丁族之人,因而祭祀亦用丁日。
三、辛、丁氏族之外的其他日干氏族考
從古文獻(xiàn)及商周甲骨金文中可見,上古時期并不只有高辛及伊尹丁族兩個日干之族,尚有其他庚、甲、乙、丙、壬、癸等族??疾爝@些情況,是有助于我們認(rèn)識上古日干氏族的分布情況及以高辛氏為主的日干氏族的相互關(guān)系的。
1.卜辭的祭日與庚氏。以庚日祭祀的共有10例,其中庚午日7條,庚申日2條,庚子日1條。以、王亥、河等多以辛日祭祀而稱“高辛氏”、黃尹(或伊尹)多以丁日祭而稱“丁家”或“伊丁”族例之,亦當(dāng)為“庚”氏或“庚”族。
2. 祭日與甲氏。 亦為殷人先公,殷墟卜辭中祭祀 多數(shù)未記干支,明確記干支的僅有兩例:以概率的角度看,蓋為“甲”氏之族。
3.商周金文中的丙、己等氏族
商代金文,特別是商末金文中記載以日干為氏族之名的現(xiàn)象甚多,其中以“丙”族最多,“己”族次之,“癸”、“乙”等又次之。
4.日干氏族的組織結(jié)構(gòu)情況
商代以日干命名的氏族,古文獻(xiàn)很少言及,其組織結(jié)構(gòu)更不清楚。不過商代甲骨金文中有些簡單的記載,可幫助我們了解它的一些情況。
《三代》3?10?7鼎銘:“亞若癸、丁、乙 (師),受(授)斿)乙。”
《三代》3?11?1鼎銘:“亞若 (師)癸、乙、丁,受(授)乙斿?!?br>《三代》11?26?4尊銘:“亞若丁、癸、乙 (師),乙受斿?!?br>《三代》11?26?5尊銘:“亞若 (師)癸、乙、丁,乙受斿?!?br>《三代》11?26?6尊銘:“亞若 (師)□〔乙〕、癸、丁,乙受斿?!?br>《三代》11?26?7尊銘:“亞若 (師)癸、乙、□〔丁〕,乙受斿。”
上述器銘文字內(nèi)容相同,所有文字都錯落有致、大小相間地書寫在一個大“亞”字之中,甚至字?jǐn)?shù)也均是10字,但行款排列、書寫方法完全不同(注:《三代》6?40?2彝銘文字全同上述銘文,也是10字,但整齊地排為兩行,不像上述銘文排列錯落有致,亦難讀通。疑偽,待考。),以至于有的學(xué)者說“該式銘文較固定因素為亞、若、癸、斿、受等,不可通讀”(注:劉昭瑞:《宋代著錄商周青銅器銘文箋證》,中山大學(xué)出版社2000年版,第24頁。)。筆者認(rèn)為這些銘文不是不能通讀。劉雨先生讀《西清古鑒》23?26觚銘為“亞若癸乙丁止乙受斿”,讀《西清古鑒》13?4彝銘為“亞若癸乙乙受斿”。(注:劉雨:《乾隆四鑒綜理表》,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98、109頁。)劉氏的讀法與筆者雖有微別,但基本是相近的。這些器銘主要是說由癸、乙、丁三族組成的“亞若”師旅,并授給乙族軍旗以統(tǒng)率三族。因為殷墟甲骨文中也常有由“三族”組成的軍隊:
□戌卜,爭貞:令三族……沚 ……土……受……?。ā逗霞?438)
己亥,歷貞:三族王其令,追召方及于□??。ā逗霞?2815)
惟三族令??。ā逗霞?4134)
惟三族馬令??。ā逗霞?4136)
像上引《三代》3?10?7鼎銘:“亞若癸、丁、乙(師),受(授)斿”天癸、丁、乙之師,便是《合集》6438等片中派去征伐的“三族”之軍?!皵濉本褪菓?zhàn)爭中指揮軍隊的旗幟,《左傳》成公二年鞌之戰(zhàn)中晉張侯便說“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孫子兵法?軍爭》篇引《軍政》之文云“言不相問,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依此來看,《三代》3?10?7等器銘文癸、丁、乙三族組成的隊伍,授給乙族旌旗之?dāng)?,是讓乙族以旗斿指揮三族之軍。由此可見,癸、乙、丁是三個不同的部族,也就是卜辭中常見由“三族”而組成的一支部隊。
四、商代及先商時期以日干為氏族之名的原因
先商時期的帝嚳、河、岳、王亥等先公的祭日一般為辛日,正好印證古文獻(xiàn)中所說的帝嚳開始的先商為“高辛氏”時代。商代的歷代商王均是高辛氏之后,卻以十干來命名其廟號,便是自認(rèn)為十干部族的共主,擅占所有十干之日,選擇來作為商王的廟號;伊尹(黃尹)祭日往往選丁日,殷墟卜辭中也常常稱伊尹族為“伊丁”、“伊丁人”,表明伊尹為丁族;另外據(jù)殷墟卜辭,應(yīng)為庚族,可能為甲族;此外,商銅器銘文中有丙族、己族,還有癸族、乙族及丁族組成的師旅,并由乙族受旗擔(dān)任師旅指揮的任務(wù);等等。這些都說明商代及先商時期存在著以十干命名的部族。
商族為什么會出現(xiàn)以十干命名的現(xiàn)象?我認(rèn)為這與商人自認(rèn)為是太陽子孫的觀念有關(guān)。商人有日神崇拜之習(xí)(注:宋鎮(zhèn)豪:《夏商社會生活史》,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4年版,第459-477頁;拙作《商周文化比較研究》,第24-35頁。),而且商人的日神崇拜與祖先崇拜是結(jié)合在一起的(注:拙作《商周文化比較研究》,第27頁。)。商人認(rèn)為代代相傳的商王室貴族均是十日之子,而商人的日父正是商族高祖帝嚳,亦即帝俊?!渡胶=?jīng)?大荒東經(jīng)》就說生了十日的羲和是“帝俊之妻”,《大荒西經(jīng)》說生了十二個月亮的常羲也是“帝俊妻”。古人認(rèn)為天有十日,而這十日卻是帝俊及其妻子所生,所以帝?。ǖ蹏浚┚褪鞘罩浮R虼?,長沙子彈庫戰(zhàn)國帛書謂大地開創(chuàng)之初,“未有日月”,后來“千又百歲,日月夋生……帝夋乃為日月之行”(注:李零:《長沙子彈庫戰(zhàn)國楚帛書研究》,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64、69頁。)。“夋”即“俊”,而帝俊就是帝嚳(注:《史記?五帝本紀(jì)》索隱引皇甫謐謂“帝嚳名夋”。),帝嚳之“嚳”的含義亦與太陽有關(guān)。“嚳”字文獻(xiàn)中或作“昊”、“皓”、“皞、”“暤”等,其義皆為光明、明亮,意符為“日”或“白”,亦與“日”有關(guān)。而古文獻(xiàn)中也記載說帝嚳時安排了日月星辰的運行順序而有功于民:《國語?魯語上》說“帝嚳能序三辰以固民”,韋昭注“三辰”為“日月星”;《禮記?祭法》也說“帝嚳能序星辰以著民”;《大戴禮記?五帝德》謂帝嚳“歷日月而迎送之”。帝嚳的時代大概經(jīng)過長期的觀測初步掌握了一些日月運行的運動規(guī)律情況,并用來指導(dǎo)農(nóng)牧業(yè)的生產(chǎn)活動,后代便尊他為日神之父。(注:拙作《商周文化比較研究》,第29頁。)
帝人高祖帝?。ǖ蹏浚┦侨崭?,而先妣羲和與常羲則是日月之母:《山海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云:“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是生十日?!蓖瑫洞蠡奈鹘?jīng)》云:“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濒撕蜕赵谝笮娌忿o中被稱為“東母”,常羲生十二月在卜辭中被稱為“西母”:《合集》14335條云:“壬申卜貞:屮(侑)于東母、西母,若?”《合集》14337條云:“己酉卜,殻貞:燎于東母九牛?”《合集》14345條云:“貞:于西母酒豕?”《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謂“有女和月母之國”,“是處東極隅以止日月,使無相間出沒”。郝懿行《山海經(jīng)箋疏》云“女和月母即羲和常羲之屬也”。
羲和、常羲是帝?。ǖ蹏浚┲蓿质巧蘸褪碌哪赣H,所以殷墟甲骨文中把她們稱之為“東母”、“西母”,也就是“日母”、“月母”之義。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