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學資源
1、三年級上冊的八次習作都能與學生原來的生活建立起聯(lián)系,所以在教學中,首先要用好他們自身原有的資源,首選的就是他們低年級的寫話集。引導他們重讀寫話集,與新的習作內(nèi)容建立聯(lián)系后,有利于他們選擇素材用于新的習作之中。比如,為動物設計名片。大多數(shù)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自己喜歡那個動物的資料。所以讀自己的寫話集,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積累原來現(xiàn)在就能用。
2、引導學生走進圖書館。為動物設計名片的要求比較高,例文的名片設計又是圖文并茂,這必然能激發(fā)學生繼續(xù)閱讀、繼續(xù)尋找。學生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查找到相同題目的文章,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文章與一些大家的文章對比,或者收藏,也有利于學生成長。如果學校條件允許,每一次習作后,也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這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比如,比如習作4“走出校園,到秋天中發(fā)現(xiàn)”的習作。我們以“發(fā)現(xiàn)秋天”作為關鍵詞,在百度中可以搜索到2000余條信息,學生閱讀后,也會產(chǎn)生興奮,更好地寫起來。
3、在教學設計上,網(wǎng)絡資源非常豐富,蘇教版教材有自己專門的教學網(wǎng)站——鳳凰語文網(wǎng)(
www.xxyw.com)。每一次習作怎么教,需要什么資源,那里會有全國各地的老師一齊來奉獻各自的教學資源。該網(wǎng)站上還有一些專家專門進行“蘇教版習作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的課題研究,他們針對每一次習作從“素材庫、攻玉坊、訓練館、錘煉廳”四個板塊收集資源,對習作過程中諸如選材、構思、修改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提供大量的范例和指導,給師生提供一個自由、輕松、快樂的習作平臺。
六、三上習作模塊備課教學思考
1、把習作要求降低到語文課程標準上來
習作教學,我們一定要嚴格遵守課程標準中的規(guī)定,不要拔高要求。一定要以三年級的習作標準來對待每位學生的文章。過去,老師們追求孩子的整體表達,看到學生用詞華美等毫不遲疑地給了個優(yōu)秀評價,其他文章自然淪為其它等級,筆者不是反對為個別學生評優(yōu),而是應該給符合課程標準的所有文章優(yōu)秀。當然,長期以來,小學習作受到高考作文的影響,比如每年考試的滿分作文的宣揚,影響著小學習作評價。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回到課程標準上來。因為回到這個底線上來,全體學生才能喜愛寫作,才能擁有寫作技能。寫作不是個別人的素養(yǎng),應該是全體學生的素養(yǎng)。三年級上的習作,尤其要重視這一點,尤其要讓每個學生享受到這個標準給自己習作成長帶來的喜悅。再比如,這次語文課程標準只在第三年段規(guī)定了每次習作的時間與字數(shù),是40分鐘不少于400字。所以,對于第二年段來說,就有著許多自由,一是時間沒有具體規(guī)定,二是字數(shù)沒有具體規(guī)定。我們降到這一認識上,在評價學生習作是靈活多了。
2、話題作文從三年級正式開始
高考作文早已從原來的命題作文、給材料作文轉(zhuǎn)化為話題作文。三年級上冊的八次習作,是以話題作文為主。但從實驗情況來看,發(fā)現(xiàn)一些老師不會教話題作文,而把話題作文重新教回到命題作文、給材料作文。怎么進行話題作文教學?應該說是小學語文老師在習作教學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有人認為,命題作文是計劃經(jīng)濟的產(chǎn)物,給材料作文是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過度的產(chǎn)物,話題作文是市場經(jīng)濟的產(chǎn)物。這種說法是非常有意思的。進一步思考這三種作文形式,命題作文,其實就像是給學生一只雞讓學生用這只雞來下蛋。所以這類文章往往是千篇一律。給材料作文好比給你幾只雞,讓你選擇一只雞來下蛋。雖然有了選擇權,但最終下得蛋仍然是千篇一律,假話套話還是非常多的。話題作文就不一樣了。編者給習作提供的是一段能引起學生產(chǎn)生話題的素材,這就好比給學生一群雞,讓學生去用這些雞或者其中之一去做菜,而不去生蛋,即使去生蛋,最終要學會用所生之蛋來做菜。一只雞能做多出許多道菜,味道不可能相同,自己做的菜自己肯定要吃,自己做的菜其實并不是自己一人去吃,所以這樣的習作帶來了重大的習作教學改革。學生有話,認識到“我”的存在,假話、空話、套話也就自然消失了,表達的形式也就自由了。
3、讓100%的學生喜歡習作
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從開始習作的那一時刻起就必須有的思維。我想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個100%的意思。對于這個100%我是這樣認識的:如果你教過數(shù)學,我想大家知道兩個小數(shù),一個是“0.4”,一個是“0.5”,如果將十分位數(shù)進行四舍五入這兩個小數(shù)就變成了“0”與“1”。如果把“0”與“1”用百分數(shù)來表示,那就是“0%”與“100%”。而“0%”與“100%”分別可以用“失敗”與“成功”的兩個詞來表示。其實世界上沒有什么絕對失敗與絕對成功的人,人基本可以分為是0.4與0.5人生兩大類,當然,我們通常把0.4與0.5分別說成人的失敗與成功。而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如此,絕對不喜歡寫作的學生很少很少,也就是說大多數(shù)學生處于0.4狀態(tài),所以,在習作教學中,我們應該努力把學生往0.5上努力。第二,更多的資料顯示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的學生有98%的喜歡寫作,中國的學生是95%的學生不喜歡寫作。這種強烈的反差曾引起了筆者多年的思考,我覺得自己所教的班級如果從原來的95%不喜歡變成50%喜歡寫作,這對于整個中國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而這50%以上的學生喜歡習作了,不同樣意味著成功嗎?。第三,這是一個目標性非常強一句話,能夠喚醒老師們重視學生的每一次習作訓練。第四,對于學生寫得每一篇文章來說,如果大多數(shù)的句子是通順的,說的是真事,錯誤之處很少,應該是成功文章。我想從四點來思考,讓學生從三年級起喜歡上習作就不是一句空話了。
4、引導學生明確每次習作的讀者是誰
文章要有真正的讀者,要讓學生清楚寫文章是給自己讀的,還是給老師讀的,還是給同學讀的,還是給其他人讀的。讓學生盡早地明確這一點,并且在每次習作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且在寫好后能主動送給文章的讀者來看,老師不在擔當所有學生、所有文章的讀者。這一做法,是讓學生從習作始就明白對人對已都要有“責任”,讓學生明確,只有自己的文章通順了,沒有錯別字等,這樣才對得起自己及他人,這會激發(fā)學生自動修改文章,即把自己的滿意之作拿出去給讀者看。也就是說習作教育本身有著“尊重教育”的內(nèi)涵。
5、一學期結束,如何處理學生的文章?
關于這一點,教材沒有做出說明,所以也建議教材在這方面有所提示。
過去,我們是怎么處理學生的文章?學生從小學到高中,十二年間,如果從三年級開始算起,一年要寫十六篇文章,十年就是160篇文章。這160篇文章有多少學生保存?我想能夠保存下來的,幾乎很少。這難道不是一種浪費嗎?所以在這次課程改革中強調(diào)檔案袋制,其實在習作上,我們應該重視如何引導學生保存自己一個學期的文章。所以我們啟動為每位學生“出版”每學期作品集的計劃,即讓每位學生把自己的文章裝訂成“書”。這一計劃執(zhí)行起來非常簡單。只要老師引導一下,每位學生都能夠做好這種“出版”工作。從三年級開始做,堅持下去,一年年的成果學生看得見,他們的成功感會油然而生,他們寫作的熱情也會因為這一件小事,而養(yǎng)成終身保存智慧的素養(yǎng)。另外,每一次習作,通過師生共同批改后,也可以認真抄寫(或者打?。┮浴巴}作品集”方式裝訂成書,條件許可,同班學生每人一本,如此孩子們就能夠認識到“我”的存在與“我”的價值,孩子們捧著“我”的書,還會說不愛習作?
(此文發(fā)表于2005年第15-16期的《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