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只脫胎漆器金魚缸,是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國家級傳承人鄭益坤老先生的代表作。
盆中金魚優(yōu)雅游動,讓人難以置信這是畫在盆壁的。漆黑的顏色營造出水的深邃,用漆的濃淡,描繪出金魚的層次,這便是漆器無可替代的魅力之一。
1963年,鄭老的《金魚漆盤》陳列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內,著名美學評論家王朝聞只評價了三個字“氣死貓”,足見欣賞之極。
乾隆年間,福州漆匠沈紹安在一座廟里修補牌匾時,注意到幾片從匾額里破落出來的麻布,雖然周圍的木頭已經(jīng)腐朽,但麻布上漆塊依然堅硬,更重要的是,這種材料很輕。幾番研究后,沈紹安終于想起了一種叫“夾苧”的傳統(tǒng)工藝,經(jīng)過潛心鉆研,福州脫胎漆器技藝就此誕生。
夾苧中的苧,指的就是織麻布所用的苧麻。唐代,是傳統(tǒng)夾苧工藝的一個高峰,出現(xiàn)過體積巨大的夾苧佛像,以方便僧眾抬像游街。
福州脫胎漆器的特點是輕巧、耐用和色彩瑰麗。福州脫胎漆器裝飾技法豐富多樣,色彩明麗和諧,可謂集眾美于一體,具有非凡的藝術魅力。郭沫若生前曾做詩備加贊譽,稱贊福州脫胎漆器是“天下諒無雙,人間疑獨絕”。
漆是一種具有粘性的物質,能防腐耐熱,但它容易色變。做脫胎漆器要用產自云貴等地的天然生漆。這些從漆樹上刮下來的乳白色液體,接觸空氣氧化后很容易變干涸,取之不易。
福州脫胎漆器的一個顯著特征是“色彩瑰麗,光亮如鏡”,人們對它產生好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髹飾上的豐富多彩。
最后的髹(xiu)飾工序是對脫胎漆器的點晴之筆。髹是以漆漆物,飾是以紋裝飾。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法多樣,有彩漆暈金、朱漆描金、嵌銀上彩、嵌螺甸等多種技法。漆器大多呈棕、黑、紅等底色,但福州脫胎漆器卻有褐、黃、綠、藍等豐富色彩,并且會“真金碾泥為色”。黑漆的底色,更能襯出金的富麗,銀的晶瑩,而且防腐防蝕的漆器能保證顏色經(jīng)久不變。
脫胎漆器從柔韌的夏布變成堅硬的漆器,是脫胎換骨的蛻變。色彩的瑰麗與材質的堅固,鑄就它莊重的氣質,而脫胎的工藝讓它輕巧,易于攜帶搬動,可謂是身輕如燕。從原料的難取,對漆的把控難度,髹飾技藝的繁復,再到其長時間不變的特性,注定了它一開始就不是普通人能用的器物。以前多是貴族和制佛像使用,也因此不被大眾所了解。
在將傳統(tǒng)手工藝貼上歷史遺物的標簽時,我想每個人都應捫心自問,自己是否去理解過它們?不曾了解美,可能比美本身的流逝,是更大的遺憾。
分享就是美德,您的每一次轉發(fā)
都是為傳承中國文化出一分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