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是脫胎漆器的胎;奧妙在下面。技師先在石膏表面刷上一層瓦灰,瓦灰是將舊瓦片打碎研磨后,與生漆調(diào)和而成的一種混合物。
瓦灰是個填充料,它在漆器上面的應用是很廣的,首先它是用來打底用的材料。第二個如果說木胎的漆器壞了、裂了,它可以用瓦灰來填充,非常牢固。
瓦灰分為三種,粗灰、中灰與細灰,它們各自有不同的功用,粗的就是粗打底的,中途的時候用中灰,那么到了后面,細打底就要用細灰。
技師首先用粗灰進行最初的打底,這個過程結束后,將髹過漆的麻布通體裱在石膏胎的表面。
麻布裱好后,再依次用粗灰、中灰與細灰進行打底。接下來要將裱著麻布的石膏陰干,8至24小時以后,神奇的一幕呈現(xiàn)了——技師敲下的碎塊就是我們前面看到的石膏內(nèi)胎——所謂脫胎就在于此了。石膏沒有了,剩下的是什么呢?
就是那麻布和瓦灰的混合體,因此脫胎漆器的胎又叫“布胎”。
在我國,生漆一般被叫做大漆。大漆剛剛從樹上流出時,是一種白色的液體,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經(jīng)過氧化后就會慢慢變黑。今天,人們形容黑夜能見度差,都會用漆黑一片來形容。除了顏色的變化外,生漆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干固,讓人奇怪的是,周圍環(huán)境的濕度越高,大漆干固的速度反而越快。
生漆廠長介紹:生漆里面的漆酶是起一個催干作用,化學漆是靠催干劑讓它干,它生漆不一樣是靠酶,漆酶活性最強的情況下就是濕度比較高的情況下,那還有一定的溫度,它濕度越大,它漆酶活性越強就干的越快。
大漆徹底干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過,一旦干固,硬度就會變得非常大,老化的過程也會緩慢,再加上它還具有耐酸耐堿耐腐蝕的特性,因此,用大漆制成的漆器可以歷久彌新,馬王堆出土的眾多精美漆器,之所以保存完好,這也是原因之一.....
漆是一種半透明的液體,將漆涂在木制的家具上,既能對家具起到保護作用,增加其耐久性,又能透出木頭的天然紋理,使木材呈現(xiàn)一種含蓄蘊藉之美,中國特有的古典器物美便在漆的層層髹涂中出現(xiàn)了。
中國人用漆的歷史長達七千年,漫長的歲月中,漆也被賦予了東方氣質(zhì)。經(jīng)過提煉的大漆可以與不同的礦物質(zhì)調(diào)和成各種顏色,加入鐵變黑,加入朱砂則變赤,這些幻化而成的色彩,或明亮,或溫婉,或雅靜,
上個世紀60年代,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中出土了一件形體高大的虎座鳥架鼓,這是戰(zhàn)國時期具有明顯楚文化特征的漆器。在它的上面,古人用紅、黃、藍等色在不同部位分別繪出了虎的斑紋和鳥的喙、眼及身上的羽毛,十分精細,逼真?zhèn)魃?。這件漆器的出土,讓世人驚嘆,早在戰(zhàn)國時期,中國人就已經(jīng)學會用漆來髹飾物品了。從河姆渡的漆碗到這件戰(zhàn)國時期的精美漆器,漆在中國先民中的使用已經(jīng)歷經(jīng)了四千年,他們駕馭漆的能力逐漸從簡單的涂抹過渡到繁褥的髹飾,漆器也開始從普通的生活用品發(fā)展為精美的裝飾品,成為奢侈的代名詞。
從戰(zhàn)國時代到漢代這五百年期間,是中國漆器的第一個全盛時期,這個全盛時期可以按漆器所有出土文物的樣式來說,它幾乎是攝入了所有生活的起居,從建筑到這個交通運輸,到兵器,到家具,到陳設品,到器皿,可以說它是一個完整的漆器時代,而這個時代正好又是百家爭鳴的那個時代。
兩漢之后,進入六朝,奢靡的漆器仍然深受貴族階層的喜愛,不過,隨著佛教的興起,漆器在塑造大型佛像方面的優(yōu)勢日益凸顯,“夾纻”技法開始廣泛使用。
“夾纻”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脫胎”,做法與現(xiàn)在基本相同,只不過古人是以泥土為胎,再裱以麻木,現(xiàn)代則用石膏取代了泥土。由于用“夾纻法”制成的佛像高大輕便,便于攜運,因此,在當時盛極一時。
唐代,漆器的使用更加奢華,甚至將金、銀薄片,裁制成各種紋樣,用于裝飾。由于這種制作方法極盡奢靡,安史之亂后,唐肅宗和唐代宗便以民風敗壞為由,下令禁止制作這種漆器,這一政令,也使得后來漆器的發(fā)展受到了限制。這以后,瓷器工藝日臻完美,官僚貴族和富豪人家的飲食器具慢慢由瓷器代替了漆器,
實際上,脫胎漆器的制作方法與六朝時盛行的“夾纻”(zhù)技法如出一轍。那時,佛教處于鼎盛時期,“夾纻”法被廣泛應用在制作大型佛像上。后來,隨著唐武宗滅佛,大量佛像被毀,這一技法逐漸失傳。
或許是天意使然,“夾纻”法因滅佛而毀,后又因沈紹安在廟里受到啟發(fā)而重生,不能不說是機緣巧合。由于沈紹安將失傳近千年的技法重新恢復,因此,被冠以“脫胎漆器鼻祖”的稱號。
最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沈紹安進貢朝廷一件脫胎菊瓣形朱漆蓋碗,通高10厘米、口徑10.8厘米,但卻壁薄如紙,厚不及一毫米。乾隆帝見后龍顏大悅,親自在蓋內(nèi)題詩一首:“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輕。啜(chuò)茗合陶句,浥(yì)露掇(duō)其英。”乾隆皇帝的詩,生動地描述了沈紹安脫胎漆器的特點,足見當時沈紹安首創(chuàng)的脫胎漆器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
從此之后,沈紹安更是一發(fā)而不可收,他在吸納前人經(jīng)驗的基礎上,又發(fā)明了一些新的技法,使得脫治漆器的制作工藝更加完美,其中,薄料技法是最有創(chuàng)意的。
在漆器制作中,彩髹是指用顏色不同的色漆對漆器進行髹飾。在沈紹安以前,漆藝人通常都使用毛刷上色,沈紹安卻用手來完成。
薄料的配方很講究,為了達到有金屬光澤的效果,加入銀箔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將銀箔加入桐油研磨成泥,之后加入礦物質(zhì)顏料進行調(diào)色,調(diào)色后入漆攪拌,為了得到更加細膩的漆液,還需將漆裹入麻布,層層過濾。除了材料特殊以外,薄料的另一特點就是“薄”,因為薄料上色不是用刷子刷,而是用手指蘸漆,一點一點拍到器物表面,這樣不僅節(jié)省了材料,還產(chǎn)生了一種特殊的觀感,提高了漆的色彩明度,它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顏色里邊有金屬光澤。
沈邵安獨創(chuàng)的薄料技法,由于加入了金銀箔粉,使得漆器通體散發(fā)一種微微的金屬光澤,這種光澤隱藏于漆的含蓄潤澤之中,形成了薄料漆器獨有的高貴神韻。
由于含有金粉銀粉,薄料漆器的售價非常高,但是,很多富裕人家對它仍然是趨之若鶩,在當時,能夠擁有沈紹安的一件薄料漆器,就是富貴的象征。此外,薄料漆器的制作周期非常長,這也使得它物以稀為貴。
沈紹安去世后,其技藝代代族傳家承,沈家老鋪到第五代——沈正鎬與沈正恂時,正是鴉片戰(zhàn)爭結束不久。當時,福州被辟為通商口岸,貿(mào)易繁榮,脫胎漆器開始大量出口,由內(nèi)銷轉為外銷。為了適應市場需要,沈氏脫胎漆器開始模仿西式造型,煙具、茶具、咖啡具等漆器日用品隨之出現(xiàn)。
1898年,沈正鎬、沈正恂選送脫胎漆器作品參加巴黎博覽會,并獲得金獎,從此福州脫胎漆器在國際工藝美術界嶄露頭角。隨后,沈氏家族制作的其它產(chǎn)品先后參加意大利、美國、德國、英國等地的博覽會,獲得了各種獎項,聲譽大振。沈氏脫胎漆器在第五代傳人的手上,進入了“黃金時代”。沈正鎬制作的《竹根瓶》、《荷葉瓶》、《提籃觀音》被譽為“福州脫胎漆器三寶”。
對日本的漆藝非常熟悉,再加上他對福州的漆藝也非常熟悉,就是中日漆藝的兩個交合,所以他自己也搞金銀平脫,所謂金銀平脫就是臺花,福州的臺花漆器,從那個時候產(chǎn)生了。
臺花的制作方法是:先將特制黏劑涂抹在錫箔紙上,然后將錫紙黏貼于器物表面,之后在錫紙上畫出紋樣,用刀按照紋樣刻鏤,去除不要的錫箔后,再用色漆描繪紋樣。
這種技法剛剛始創(chuàng)時,有很多人奇怪,為什么錫箔紙粘貼在器物上,即使泡在水里也不會脫落呢,而這種特制黏劑又不是漆,它是李芝卿的獨門配方。
在唐代,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一種著名的工藝技法:金銀平脫,也就是將金、銀薄片切割成各種紋樣用于裝飾器物,在唐代出土的銅鏡中,這種技法非常普遍。而李芝卿所創(chuàng)的臺花技法,實際上就是對這一技法的重新恢復。
他將自己研制的“金銀平脫”技術以“臺花漆器”命名,臺花漆器在市面上剛一出現(xiàn),便一炮走紅,成為福州漆器又一個著名品牌。
當時,沈正鎬的幼女沈忠英,是唯一傳承沈家絕技的女藝人,但是在民國時她就已改行從醫(yī)。經(jīng)過政(蟹)府的動員宣傳,才又回到脫胎漆器的行業(yè)上來。她發(fā)揮祖?zhèn)骷妓嚕瑒?chuàng)造了許多新產(chǎn)品。
1952年,沈氏傳人沈幼蘭的商號“沈紹安蘭記”主動轉為公私合營企業(yè),李芝卿由于具有崇高的威望和精湛的技藝,被聘為技術負責人,他將自己獨創(chuàng)的“臺花”技法拿出來,公開授藝,他的獨門配方,用于粘貼錫箔紙的特殊黏劑,也公布于世:原來是一個魚鰾,我們吃的黃花魚的魚鰾,魚鰾拿去煮,煮完以后,黏黏的、像漿糊一樣調(diào)生漆。
印錦法它的制作方法是:用生漆、白土、明油等材料攪拌成錦料,再用錦模印出紋樣,用刀刃薄劈,粘貼器物面上。之后,再分別用色或金髹漆而上,成為色錦或金錦。
印錦技法突破了漆器裝飾只限于平面的彩繪、鑲嵌等限制,讓裝飾向空間延伸,更具立體感。
1961年,在李芝卿的帶領下,福州漆藝人承擔了一項重要的任務,復制國寶級文物——司母戊方鼎,印錦技法在這次復制中得到了充分的應用。
在此期間,李芝卿還吸納了瓷器中窯變的效果,創(chuàng)造了漆器中的“變涂”技法。
漆是可以自由流動的液體,變涂技法就是很好地利用了漆的這一屬性。在漆液的流動中,幻化而出的各種形狀,讓人產(chǎn)生無邊的遐想。
1957年1月,福州市第一脫胎漆器廠成立,這是全國最大的漆器生產(chǎn)企業(yè)。第二年5月,第二脫胎漆器廠也投入生產(chǎn),從業(yè)人員達數(shù)千名。在福州人的口中,這兩個廠被親切地稱為“一脫”與“二脫”。
蛋殼并不是直接敲碎了就能使用,它需要經(jīng)過特殊的處理,先將蛋殼內(nèi)壁的兩層薄膜除去,才能用漆粘貼。
在器物表面貼上蛋殼,再將其壓碎,蛋殼碎片的自然裂紋中透出底漆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
這一時期,在眾多漆藝人的努力下,福州脫胎漆器與北京景泰藍、景德鎮(zhèn)瓷器齊名,并列為中國工藝品三寶。它之所以擁有如此高的榮譽,不光在于其技藝的復雜性,制作過程的艱難也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天然漆如果超過0.2毫米它一定會起皺,天然漆它是薄薄的一層一層上,一層一層上完以后,它要到陰房去干完以后才能上第二道,所以這種薄的方式,就使人們不能一次性痛快地像油畫那樣畫。
1959年4月,福州召開了全國漆器參觀交流會,17個省市的100多名代表齊聚福州,展出的漆器作品達1000多件。對福州的漆藝人來說,這是一個輝煌的時刻。
這一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華誕即將到來,在舉國歡慶之時,福州脫胎漆藝也迎來了它向世界全面展示的機會。
中國第一輛自產(chǎn)紅旗轎車的儀表盤,采用福州脫胎漆器進行裝飾;滿身銅銹的司母毋大方鼎與富麗堂皇的馬王堆漆器的復制全部采用脫胎漆藝技法完成;隨著新中國的誕生,脫胎漆器逐漸走出單一的工藝世界,邁進了更廣闊的應用天地。
方案最后出臺:北京的景泰藍,杭州的云紋織錦,福州的脫胎漆藝被選中。其中,脫胎漆藝中的“赤寶砂”技法用于裝飾儀表盤及窗框。
這個花瓶就是用“赤寶砂”技法髹飾的,花瓶表面似被清水覆蓋,主體的紅色仿若新鮮欲滴的櫻桃,櫻桃沉在水底,水面波光蕩漾。經(jīng)過漆藝家們特殊的工藝處理,赤寶砂呈現(xiàn)出的色彩層次更加豐富,不規(guī)則的色塊走向增加了它的藝術美感,整體顏色也更加鮮亮。
這種特殊的漆器工藝也出自李芝卿的創(chuàng)造。有一次他在店里面給人家做工,做工起皺了,然后就不會平,他怕老板看見,他把銀箔貼上去,然后磨,磨完以后非常好。他后來就是想這一段經(jīng)歷,他說完全可以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花紋瓶然后貼上銀箔,然后打磨出來就是現(xiàn)有的赤寶砂,看起來非常妙。
莊嚴神圣的人民大會堂,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被福州脫胎漆藝裝飾的痕跡。這里是人民大會堂的迎賓廳。在這幅著名的“江山如此多嬌”的巨幅中國畫兩旁,分列著兩個大花瓶,這是脫胎漆器。
在福建廳,唱主角的是脫胎漆藝。
一進門便是兩個品相氣派的脫胎漆器,這是用雕填和螺鈿鑲嵌技法完成的脫胎漆器大花瓶。
閃耀著淡淡青色光澤的貝殼斑斑點點,凝重的朱紅線條蜿蜒回旋,顏色、光亮、圖形三方面的對比中,呈現(xiàn)一種內(nèi)斂的優(yōu)美。
老鼠筆,又被稱為“鼠毛筆”。
老鼠筆的制作原理其實很簡單,困難的是鼠毛的選用。
通常老鼠的脊柱上長有一些長毛,技師們要從中挑選那些挺直、彈性大的來制作老鼠筆。一支老鼠筆需要20根鼠毛,一只大的老鼠只能做兩支老鼠筆。
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能確切知道是福州哪位老技師首先發(fā)現(xiàn)了老鼠脊柱上的毛,然后將它運用到漆藝中,他的名字消融在一件件光鮮的漆器里,成就了福州脫胎漆器的美名。
在馬王堆漆器的復制過程中,老鼠筆更是發(fā)揮了它獨特的優(yōu)勢,其他筆彈性不夠,還不能畫那么細的線條,只有老鼠筆才能勝任那么細的線條。
這是2000多年前的中國貴族婦女使用的化妝盒,在它身上,出現(xiàn)了即使用老鼠筆也無法完成的細弱游絲的線條,它的調(diào)子呈灰色,一派古樸神秘的氣息,這是用什么來繪制的呢?
專家們根據(jù)經(jīng)驗判斷,它這種紋路只能用針才可以刻成的。于是,福州的漆藝師們稱這種技法為“針刻”。這是一個全新的技法,它在綻放美麗的同時,也將難題橫在了現(xiàn)代人面前。
漆藝師們首先動手制作針刻的工具。
他們將一根筷子劈成兩半,在縱向剖面各挖一個溝糟,然后用堅韌的線繩綁緊。這樣制成的針刻工具,重量和高度都和一支普通鉛筆差不多,符合人們的使用習慣。
漆藝師們先用這支筆在普通漆板上練習線條的刻畫,通常三四天的時間里,每天都要拿著這樣的針在刻,不停地刻,直到可以自如地操控針尖的走向,刻畫出粗細均勻的針刻線條。
要臨摹描繪這些圖案線條對技師們來說并不復雜,難的是2000年前的先民們用他們飄逸的靈感創(chuàng)造出的后人已經(jīng)難得一見的新鮮技法。
這些圓形線條突起于棺木表面,彷佛鐵絲一樣被鑲嵌在木頭上——漆是柔軟的液體,它們怎樣才能立在平面上?難道是依靠漆的黏性粘上去的?
鄭朝銓介紹:我們是想用福州的印錦的方法,就是用漆料搓成線條貼上去。后來是行不通,它不自然。
印錦雖然也是使圖案突出于器物表面,但是突出的部分多是整體造型;像這樣干脆挺拔的線條,而且中間沒有斷的痕跡,用印錦粘貼的方法很難達成那種力度。怎么辦?
技師們又想到傳統(tǒng)工藝的另一種技法。它所使用的工具與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蛋糕制作中所用工具相似——一個漏斗式的銅管,上面用塑料布包裹,里面注入所用顏色的漆料,再將其捆綁結實。一支銅管筆就做好了。
福州脫胎漆器制作中,老鼠筆、魚鰾、蛋殼、瓦灰等等,這些小物件成了馬王堆漆器復制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黃金配角。甚至連煙灰都派上了用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