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全國各地的書店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新開立的書店變得越來越跨界,提供的服務從咖啡到餐飲甚至到美容美發(fā),不一而足。曾經只是堆滿書籍的小眾文藝場所,如今也與“網紅”、“爆點”、“打卡”等等網絡熱詞掛鉤,成為新的城市話題。到書店是消費書籍還是消費環(huán)境?未來書店會賣些什么?
近日,“2019浙江·臺灣合作周”鹿城·臺灣青年文化節(jié)暨兩岸書店文化論壇在溫州“南匯城市新閱讀”舉行,對書店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做了探討。
人們來書店是消費環(huán)境還是消費書籍?
書店的環(huán)境分為硬環(huán)境和軟環(huán)境。硬環(huán)境是店內的裝潢、裝飾和格調,而軟環(huán)境則是店里的內容和人。硬環(huán)境可以通過專業(yè)的設計機構參與予以解決,這與餐館、咖啡館、服裝店等所有商業(yè)場所一樣。而選擇什么樣的書、以什么方式陳列,舉辦什么樣的活動,才是一家書店真正的個性。
藝殿國際圖書有限公司總經理特助盧郁鈞表示,在過去線上購物未出現之前,消費者來到書店多數都是消費書籍,直到線上購物的出現,打破了原有的消費行為,突破了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相比實體書店具有許多的優(yōu)勢。換言之,現在的書店需要有新的吸引消費者的東西,吸引消費者回到書店。書店能把握的就是環(huán)境與內部設計,逐步提升消費者體驗感,增加體驗享受過程,打造出全新的體驗,才可以將消費者重新拉回書店。
書與書之間搭配的潛在邏輯,門口與書架、動線與轉化的陳列方法都對一家書店的經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甚至在書架的高度、寬度、深度的設計上,也能夠體現一家書店是否專業(yè)、是否以書為核心進行策劃。
書店里展示、售賣的書籍,是決定一家書店品味、調性和層級的核心,在大眾教育普及的今天,進入書店的人是能夠對于臺面上展示出來的書籍質量進行判斷的,更成為是否有回頭客的決定因素。所有這些內容所構成的“場”,沉淀在書店里變成“味”,這些軟環(huán)境才是人們真正感受到的、與裝潢同樣出彩的咖啡館、藝術館不同的調調。
書店未來賣什么?
未來,“書店”這個名稱仍然會存在,但會建立一套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運營體系,銷售的產品更加多元化,有演出、社交、旅游、交流的功能,是一種縱深化的樞紐。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副董事長蔣艷平認為,書本身具有休閑娛樂、知識獲取、思想文化功能,如今書籍的休閑娛樂和知識獲取功能相對有所減弱,大眾對圖書的崇尚更多是從文化、思想上來說,是一種象征。
“未來書店還會賣書,但是更會為讀者提供文化的寄托。現在社會這么發(fā)達,但是我們仍然會去尋找可以讓心靈詩意棲居的場所,書店就是這樣的場所。書除了提供知識,還有療愈的功能。”漢珍數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主編雷碧秀說。
下一站書店,可能會是專業(yè)書店、獨立書店或是大型生活融合書店。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書店或許還沒有找到這個時代最適合的角色和模樣,但是不管如何變化,書店,還得是書的店。(張瀟)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