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采葛》
詩中“絺”為細麻布,“綌”為粗麻布。她們把采回去的葛滕經(jīng)過砍砸,煮去外皮,提取纖維,捻成線繩,編織成細麻布和粗麻布,為人們遮羞取暖,抵御嚴寒?!对娊?jīng)·風·鄭風》有每年三月上已(初三),男女放下采葛的活計在溱洧河邊祀求愛情幸福的幽會。那些青年男女們拿著像征幸福的蘭草、芍藥互相玩笑贈送以寄托幸福相愛。《詩經(jīng)·風·鄭風》是來自鄭國民間的詩歌,正跟葛天氏的以牛尾做道具叩著牛角唱歌跳舞的風格相吻合。
樂舞是伴隨著勞動的產(chǎn)生而誕生的,尤其是聲樂,它實際上就是人們集體勞動的號子,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演變而逐漸完善的一門藝術。
炎帝神農(nóng)氏為解民疾苦,植五谷、嘗百草,歷游大山名川,發(fā)現(xiàn)這種特有植物既能充饑又能解毒,遂采其種子傳播四海,后人稱其為葛根?!饵S帝內(nèi)經(jīng)》也載:遠古時期,先人們用葛滕搭建葛棚居住,編織葛床睡眠,用葛纖維紡繩織布,編葛鞋;用葛根充饑、醫(yī)??;葛根為華夏人類繁衍做出過重大貢獻。
《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記載:大約5000年前,隨著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和手工編造技術的提高,紡織技術出現(xiàn)并發(fā)展起來。以葛天氏為首的部落酋長,將葛滕采集,以量曬清除外皮,或像《詩經(jīng)》中所說煮去外皮和連接纖維之間的那些東西提取葛的纖維,然后再編結(jié)成布,做成衣服來替代用獸皮做衣的原料,以解因部落獸皮不足而沒有衣服擋寒遮羞之急,將人類文明向前推進一步。在那生產(chǎn)力極低下的時代,穿衣吃飯是部落之民的頭等大事,葛天氏能用葛這種植物纖維編布做衣,怎么能不受到部落之民的擁戴呢?部落之民推他為首領,稱他為上天下凡的神人,這樣“葛天氏”的名號便產(chǎn)生了。無怪西北大學教授強云在《故鄉(xiāng)史話》中稱葛天氏不僅是樂舞的始祖,也是編布織衣的始祖了。
前文提到神農(nóng)氏歷游大山名川,發(fā)現(xiàn)葛這種特有植物既能充饑,又能解毒,遂采其種子傳播四海是有事實根據(jù)的。長葛民國十九年縣志(在清●康熙36年何鼎任長葛知縣時寫上的縣志后附牽至今)在山川一欄載有黃帝在具茨山(現(xiàn)始祖山)領七個部落首領共會長江流域部落首領,而在陘山迷路到襄城紫云山問童子路的故事。具茨山同陘山并立,前者在北屬新鄭所轄,后者在南同禹縣相鄰屬長葛(當時名為長社邑)管。而“石固崗河遺址”就位于陘山東腳下。
《葛天氏世襲歷代葛天氏號》
根據(jù)記載和傳說,亙古時期(7500年左右)的'葛天氏'其人之后(以'氏'號代表族共用)部落族稱呼,始于東夷部【三皇】之一的伏羲氏時期(前期或者當時)。舊石器母系制過渡到新石器父系制社會,據(jù)《神話和傳說》從今甘肅天水游牧母系氏族遷徙到今山東半島曲阜(窮桑)一帶,成為東夷部族最早的伏羲氏(初期的炎部落母系氏族)氏族部落。因為氣候原因分離出一支系母系氏族風姓的葛天氏脫穎而出的葛天氏族群西遷到今寧陵縣(最古老的葛地、《山海經(jīng)》、《尚書》等說),在五帝時期歸豫州管轄的葛地、葛天國、葛國(春秋戰(zhàn)國稱為葛鄉(xiāng)、今天的石橋鄉(xiāng)葛伯屯夏商周三代葛國都城遺址處,有葛天氏陵、葛國都城遺址是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帶居住稱'葛’,葛天氏來到故葛地后被推舉為中原(包括豫魯蘇皖冀晉陜鄂部分地區(qū))聯(lián)盟共主傳說興盛四世紀,后被陰康氏取代。
葛天氏乃遠古聯(lián)盟共主。據(jù)《呂氏春秋》、《路史》、《帝王世紀》、《五禮通考》、《河南志》、《河南通史》、《寧陵縣縣志》、《寧陵縣通史》由多名史學家論葛天氏發(fā)表(李玉潔河南大學博士生導師歷史人文院院長等),等記載說法,葛天氏初為東夷伏羲氏部落聯(lián)盟十五部族之一的葛天氏部族首領(本部族酋長),后襲伏羲氏之號為伏羲世系之帝王??鬃釉唬骸暗潞咸斓卣?,稱帝以氏也”。史稱葛天氏號葛天氏為”以葛土德教化子民稱王,建都于葛(今寧陵西北),葛天氏壽終為'薨’(hōng)(公侯卒也,王者薨之言奄也)。當洪荒之時,葛天氏率其葛天氏部族聯(lián)盟部族創(chuàng)建葛天穹廬(今建房)是作廣樂、制葛布、葛衣、定禮制,開物成化,造化顓蒙,其治世也,'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不言而自行'開中華最初文治道德和諧之盛世。及其樂也,領舞者頭飾牛角,手操牛尾,身挎扴(jiá)鼓,歌舞闕圍觀者敲擊柎(fū)缶(fǒu)踏步和唱:據(jù)專家考證'葛天氏之樂’又稱'廣樂’乃以音樂、歌舞、戲劇、詩歌、建筑、紡織之源頭,葛天氏乃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之一;葛天氏又是葛姓、葛伯姓、諸葛姓(西漢后期由葛姓分出諸葛復姓)、權姓(部分支系五帝分出)、蓋姓(部分支系五帝分出)、徐姓(部分之系夏初分出)始祖?!讹L俗通義》記載:“葛氏,古葛天氏之裔”。《姓氏考略》:“葛氏,古葛天氏之后”?!侗阕油馄纷孕颍骸氨阕诱撸崭鹈樽种纱?,丹陽句容(今江蘇句容市)人也,”謂其先葛天氏蓋古有天下者,后降為列國,因以為姓焉'?!栋偌倚招帐纤菰础罚骸案鹦赵从诟鹛焓稀薄!堵肥贰穸U通紀》:“葛天氏,葛天者,權天也?!笥懈鹗?、權氏”。葛天氏部族經(jīng)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進入了國家制社會。
葛天氏號作為氏族共有稱呼延至顓頊帝,豫州古葛地被封為贏姓之國管轄的葛國(現(xiàn)在個別說法是贏姓之葛是錯誤的說法),舜帝時被封為贏姓之國管轄的葛國區(qū)域包括:五帝時期的葛國北至陶丘(今山東定陶)鳴條(今河南封丘)敦丘(今河南清豐);南至厲丘(今河南鹿邑)、戈(今河南太康);西管鄩(xún)(今河南鞏義);東轄芒碭(今安徽碭山河南永城)。
大禹時期,佐部落聯(lián)盟主者大費公(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大禹有心讓其繼位,其伯益公不受隱退(今登封東南箕山),大禹隨封伯益公長子大廉為異姓伯爵諸侯葛伯王,管轄葛國。因伯益不愿繼承大禹之位,大禹之子啟隨即繼位建立了第一個中國奴隸社會開始,因而啟帝破壞了禪讓制度,故而引起了東夷部族聯(lián)合反對,以有扈氏為首之亂十年前后失敗,啟帝遷怒大廉而削去其伯爵位并發(fā)配至箕山(今山東省巨野縣西北),大廉后來被殺;大廉之弟若木罰封徐伯(今徐州東南)建徐國;夏啟復封大費之弟無用(柏翳)公之長子源為葛伯,屬于第二任葛伯葛國王;至夏朝末年,第十六世系葛伯王(名回)者不祭祀(《史記》記載),商族崛起后商湯以此為由懲罰葛國,實際是推翻夏王朝的理由,厲爍弟名回(葛伯王)被殺,部分子孫遷徙敦丘(今河南清豐一帶),夏朝經(jīng)歷了十六世系葛國國王葛伯。商朝建立后第一任葛伯王名是叫愨(què)經(jīng)歷了商朝六百年二十四世系葛國葛伯王。周朝崛起姬發(fā)建立西周在公元前(1047年)西周時諸侯葛伯國王首任葛伯名方公,經(jīng)歷到春秋后期成為望族,故而才有“葛氏源自梁國出,晉朝頓丘葛姓望”之說。
據(jù)傳說,大費(伯益)有十七個兒子分出十五個姓氏;無用有十三個兒子,分出十個姓氏;大費長子大廉有九子,分出五個姓氏等。傳說,葛天氏有四十二世系,約兩千多年(舊時約50---60年為一世系);葛天氏部族從母系社會中后期到父系社會時期進入了完全的奴隸制度社會,實際就是到了夏啟建立夏朝時期,葛天氏后裔又經(jīng)歷了夏、商、周三代(七十七位葛伯,六十二世系),至春秋末年最后一位葛伯王葛乙(公元前557年失國)共計三千六百多年,計一百零四世系。從公元前557年至今又有兩千五百六十多年,八十六世系上下(以三十年為一世系),總計將近六千二百年,共一百九十世系上下。公元前五百五十七年葛國被魯國、宋國所滅,葛國子孫分葛天氏、葛氏、葛伯氏、諸葛氏、部分權氏、部分蓋氏、部分徐氏、部分黃氏、部分趙氏、部分江氏等,散居全國各地及海外多地。
《葛天氏世襲歷代葛天氏號》內(nèi)容為寧陵縣葛氏后裔葛贊棟三十多年努力,根據(jù)宋版《葛氏族譜》、參閱各地圖書館史料和各地珍藏《葛氏族譜》、《葛氏家譜》、《葛氏宗譜》、《葛氏家乘》以及走訪各地葛氏后裔之老人和熱心葛氏繁衍者整理所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