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離不開“語言”的成功運用,各種不同的皴法,是中國山水畫的語言。
李可染先生說:我們這代畫家,書法和筆墨的功夫,還遠遠趕不上我們的前輩。筆墨功力差,往往使畫面軟弱無力,又削弱了中國畫的特色。又說:我國歷代畫家和書法家,在長期實踐中為我們留下極其豐富的寶貴遺產,我們必須珍惜,必須借鑒,必須學習。(見李可染畫論)
賀天健先生說:中國的山水畫,最重皴法。沒有了勾框和皴斬,就等于不要了“骨法用筆”。(見學畫山水過程自述)
重視皴法的筆墨技巧的學習、錘煉,是老一代畫家的共識。這本是基本的常識,例如打乒乓球、表演魔術,離開技術,您根本別玩兒。可書畫卻不然,偏有反對技術的理論以及這一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寧砥中老師70歲后,還常常端坐寫楷書,有人見了問:這么大歲數了,還練字兒哪?老師對我說,你看,他們這么說!老師還聊起一件事:天津有位書畫愛好者喜愛老師的畫,見了即復制學習,托了好些人來說,想拜師。先生不允。我問為什么,先生說:我還不知道跟誰學去呢!回憶往事,不勝感慨。古賢說,學不可以已。又說,君子之學,死而后已。有幾人實踐這話呢!去年有個畫展,馬繼忠老師有作品參加,我以為馬老筆墨功夫在展品中特為杰出,然主辦者并不看好。我問,被告之是美術學院老師評的。嗚呼,老師如此,學生可憂矣。
自寫了博文《學不可以已——庚寅檢點》后,翻出《黎雄才山水畫譜中篇山石》,作為范本,杜門謝客,平心靜氣下一番“吊嗓子”的功夫(啟功先生有吊嗓子說)。通臨一遍,歷時二月,對黎先生畫論的理解,自覺稍有進步。
黎先生云:
——古人謂畫石秘法無多,請以一字金針相告曰:活。所謂活,即指用筆宜活,活能轉。不活不轉謂之板?;罴商珗A,板忌方,要一筆須有數頓,矯若游龍,并具有磊落雄壯氣概。
——畫石須運用不同之筆法,而用墨不需濃淡,只有干濕、轉折、輕重,而能分其層次、空間、體面。在此基礎上,略以淡墨渾染,則層次更分明矣。
——畫石之法,有以一筆蘸墨,掌握含墨之濃淡多少,一氣呵成之。筆之粗者、濃者,宜用于陰面;淡者、干者,用于陽面。但此其大概而已,須意會之。渾淪包破碎,為畫石之訣也。
囊年從寧砥中老師學習溥心畬山水畫法時,老師告之曰:
——中鋒有勁兒,側鋒有味兒。中鋒過多則板,側鋒過多則軟。
囑咐我好好琢磨此話。
《黎雄才山水畫譜中篇山石》臨后,為檢討所得,臨周思聰兒戲圖三幀。周把山水畫的皴擦之筆,成功地施之人物,大大豐富了人物畫的表現手段,這是我從前不能措手的。強為之,以驗皴法學習效果。
三幀所用之紙,為李瑞雯先生數年前所贈,畫芯直徑僅10公分,又系生紙,故一直躊躇未能落筆,今畫之,覺似可。就正方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