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對于脾陽虛這種下利,大便的性狀是什么呢?大便稀溏,它沒有發(fā)展到下利清谷、完谷不化的程度,它是大便稀溏,因為命火不衰,腎陽不虛,“自利不渴”,這個不渴,是個鑒別診斷,第一個除外了熱證的下利,除外了熱利。
熱利者,熱甚傷津,下利伴有口渴。現(xiàn)在不渴,說明它不是個熱性的下利。第二個它除外了少陰的下利,少陰腎陽虛衰,火不暖土,腐熟無權(quán),可以有下利。但是這種下利呢,它是下利清谷,完谷不化,這是少陰下利。我們這里所說的火不暖土,不是指的心火,而是指的少陰的腎火,指的命火。
火不暖土,中醫(yī)把下焦腎的陽氣,比作是一個火,把中焦比作是鍋,你把糧食和水放進(jìn)去,底下不開火,那當(dāng)然做不熟飯了。所以,拉出來的還是不消化的食物。少陰下利是下利清谷,完谷不化。所以,這種下利的大便的性狀,和太陰下利的大便稀溏是不同的。
少陰下利還有一個表現(xiàn),就是自利而渴。一個少陰下利,它也是虛寒證,為什么有口渴呢?那是因為腎陽虛,氣化失司,整個水液代謝是靠腎陽的升騰和氣化啊。腎陽虛氣化失司,津液不能化生和輸布,因此就表現(xiàn)了口渴。但是,這種口渴畢竟是虛寒的,它是喜熱飲不多飲。
就三陰病來說,自利不渴者,屬太陰;自利而渴者,屬少陰。因此,第277條開頭所說的“自利不渴”,既除外了熱利,也除外了虛寒下利的少陰下利。這樣的話,仲景就可以確定屬太陰,為什么有下利呢?“以其臟有寒故也”。因為脾陽虛、脾氣虛,太陰有寒,所以就出現(xiàn)了寒濕下注的下利。
治療這種證候怎么辦?仲景說:“當(dāng)溫之?!庇脺匮a的方法,“當(dāng)溫之”是講的治法?!耙朔哪孑叀?,四逆輩應(yīng)當(dāng)包括哪些方子?從《傷寒論》原書來看,我們很難理解是不是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白通湯這類的方子呀,但是太陰脾病,應(yīng)當(dāng)用理中湯的呀,所以后世醫(yī)家說,四逆輩應(yīng)當(dāng)包括理中湯,附子理中湯,四逆湯這一類的方子。
我們在前面曾經(jīng)提到過一本書,叫做《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我們說那是自稱張仲景第46代孫的張紹祖他保留下來的,他說是張仲景親自修改過的第十二稿《傷寒雜病論》16卷,然后是他傳給左盛杰,左盛杰傳給羅哲初,我這個是憑記憶來說,是左盛杰在先,還是羅哲初在先,也許是給說顛倒了,然后刻版印行,這就成了所謂《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因為這本還是十幾年印過了的,如果現(xiàn)在到哪家書店或者是在古書店里找一找,興許也能找到?!豆鹆止疟緜s病論》這一條是怎么改的呢?說:“當(dāng)溫之,宜服理中、四逆輩?!边@么一改,改得非常好,那就知道四逆輩包括了理中湯。
單純的脾陽虛、脾氣虛、運化失司、寒濕下注的下利,用理中湯就可以了。你一看,自利益甚,拉著拉著腎陽有點不足了,那你在理中湯中加附子,最后簡直不僅是大便溏薄、稀溏,而是到完谷不化了,那完全是脾腎兩虛,已經(jīng)由太陰病發(fā)展到少陰病了,那就直接用四逆湯,嚴(yán)重的用通脈四逆湯。所以,“宜服理中、四逆輩”,就是這樣的意思。在其它許多條文中,張仲景都是說“某某湯主之”,從來沒說用一類的方子,為什么在這里說“宜服理中、四逆輩”呢?(轉(zhuǎn)下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