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臨床可用的西藥抗病毒藥主要包括奈瑪特韋/利托那韋、阿茲夫定和莫諾拉韋,但這些藥物存在明顯的副作用和藥物間相互作用,今天為大家介紹3種抗病毒中成藥。
化濕敗毒顆粒組方為生麻黃、杏仁、生石膏、甘草、藿香、厚樸、蒼術(shù)、草果、法半夏、茯苓、生大黃、生黃芪、葶藶子、赤芍,組方來源于漢朝張仲景《傷寒論》的“麻杏石甘湯”,宋朝《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藿香正氣散”,明朝吳又可《瘟疫論》的“達(dá)原飲”,清朝吳瑭《溫病條辨》的“宣白承氣湯”,由4首經(jīng)典名方化裁而來。
方中麻黃、廣藿香、石膏解表散寒,芳香化濕,清熱平喘,共為君藥。炒苦杏仁、法半夏、厚樸、麩炒蒼術(shù)、炒草果仁、茯苓,助君藥燥濕健脾,且能行氣通竅,疏泄腠理,逐邪外出,共為臣藥。生黃芪、赤芍、葶藶子、大黃,瀉熱涼血,活血化瘀,并能顧護(hù)正氣,共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諸藥相合,共奏化濕解毒,宣肺泄熱之效。
臨床觀察性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化濕敗毒顆粒可縮短核酸轉(zhuǎn)陰,改善臨床癥狀,降低平均住院天數(shù),促進(jìn)理化檢查及肺CT好轉(zhuǎn)。
在臨床上,化濕敗毒顆粒用于治療濕毒侵肺所致的疫病(包括新冠病毒感染),癥見發(fā)熱、咳嗽、乏力、胸悶、惡心、肌肉酸痛、咽干咽痛、食欲減退、口中粘膩不爽等。
清肺排毒顆粒組方為麻黃、炙甘草、杏仁、生石膏、桂枝、澤瀉、豬苓、白術(shù)、茯苓、柴胡、黃芩、姜半夏、生姜、紫菀、冬花、射干、細(xì)辛、山藥、枳實、除皮、藿香,由麻杏石甘湯、射干麻黃湯、小柴胡湯、五苓散等4個中醫(yī)經(jīng)典方劑組合而成。
麻杏石甘湯組方為麻黃、杏仁、甘草、石膏,具有宣肺清熱,止咳平喘之功,適用于外感發(fā)熱或高熱,咳喘氣急者;射干麻黃湯組方為射干、麻黃、生姜、細(xì)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棗、半夏,具有宣肺散寒,除痰下氣之功,適用于咳而上氣,咳痰不利,喉中水雞聲者;小柴胡湯組方為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生姜、大棗,具有和解少陽,退熱止嘔之功,適用于傷寒少陽證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厭食喜嘔,口苦咽干者;五苓散組方為豬苓、茯苓、白術(shù)、澤瀉、桂枝,具有利水滲濕,溫陽化氣之功,適用于太陽腑證蓄水證,癥見外有表證,內(nèi)停水濕,水入即吐。諸藥相合,共奏散寒祛濕,理肺排毒之功效。
臨床觀察性研究發(fā)現(xiàn),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清肺排毒顆粒在改善發(fā)熱、咳嗽、乏力等癥狀方面見效快且明顯,并能有效促進(jìn)重型患者肺部影像學(xué)改善,阻斷病情惡化,顯著降低病亡率。
在臨床上,清肺排毒顆粒用于治療感受寒濕疫毒所致的疫?。òㄐ鹿诓《靖腥荆?,癥見發(fā)熱惡寒,周身酸痛,困乏肢重;或咳嗽少痰,喘憋氣促;或口淡無味,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大便不爽;舌淡或胖, 苔膩,脈滑或濡。
宣肺敗毒顆粒組方為麻黃、石膏、麩炒蒼術(shù)、廣藿香、青蒿、虎杖、馬鞭草、薏苡仁、蘆根、葶藶子、燀苦杏仁、化橘紅、甘草,由麻杏石甘湯、麻杏薏甘湯、葶藶大棗瀉肺湯、葦莖湯、不換金正氣散5大古代經(jīng)典名方化裁加減而成,圍繞濕毒疫核心病機,為防止?jié)穸局吗?、毒瘀互結(jié),創(chuàng)新性的加入虎杖、馬鞭草、增加了化瘀通絡(luò)之功,治濕毒之瘀初起,截斷病勢。
方中麻黃辛溫,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辛寒,清泄肺熱,辛散透邪,二藥相伍,共為君藥。
麩炒蒼術(shù)辛香苦溫,芳香辟穢,燥濕健脾;廣藿香辛溫解表,化濕和中,辟穢化濁;青蒿苦辛而寒,其氣芳香,清中有透散之力,不僅助石膏清透邪熱,且可使麩炒蒼術(shù)、廣藿香溫而不燥,三藥相合,芳香辟穢,不僅助麻黃宣散濕毒,且可暢中焦氣機升降之職?;⒄任犊辔⒑?,止咳化痰,散瘀解毒;馬鞭草味苦性涼,活血通絡(luò),清熱解毒,二藥相伍,使毒解絡(luò)通,以利排出濕毒。薏苡仁甘淡微寒,清肺熱而排濕濁,益腸胃而滲濕熱;蘆根甘寒輕浮,善清肺熱,專于透邪排痰;葶藶子苦辛大寒,瀉肺平喘,以助通腑,三藥相伍,可清肺宣壅,滌痰排毒。以上諸藥為臣藥。
燀苦杏仁苦降肺氣而平喘咳,與麻黃合用,宣降肺氣、止咳平喘;化橘紅辛苦微溫,燥濕醒脾,理氣和胃,助麩炒蒼術(shù)、廣藿香宣暢氣機,諸藥并用,共為佐藥。甘草味甘微涼,止咳化痰,清熱解毒,調(diào)和諸藥,是為佐使。
諸藥相伍,辛開苦降,清透于上,降滲于下,輔以散瘀通絡(luò),以利濕熱痰毒外透降泄,共奏宣肺化濕、清熱透邪、瀉肺解毒之效。
臨床觀察性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宣肺敗毒顆粒能促進(jìn)肺部炎癥吸收,縮短核酸轉(zhuǎn)陰時間,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防止輕癥轉(zhuǎn)重癥。
在臨床上,宣肺敗毒顆粒用于治療濕毒郁肺所致的疫?。òㄐ鹿诓《靖腥荆?,癥見發(fā)熱,咳嗽,咽部不適,喘促氣,乏力,納呆,大便不暢;舌質(zhì)暗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shù)或弦滑。
化濕敗毒顆粒組方為生麻黃、杏仁、生石膏、甘草、藿香、厚樸、蒼術(shù)、草果、法半夏、茯苓、生大黃、生黃芪、葶藶子、赤芍,組方來源于漢朝張仲景《傷寒論》的“麻杏石甘湯”,宋朝《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藿香正氣散”,明朝吳又可《瘟疫論》的“達(dá)原飲”,清朝吳瑭《溫病條辨》的“宣白承氣湯”,由4首經(jīng)典名方化裁而來。
方中麻黃、廣藿香、石膏解表散寒,芳香化濕,清熱平喘,共為君藥。炒苦杏仁、法半夏、厚樸、麩炒蒼術(shù)、炒草果仁、茯苓,助君藥燥濕健脾,且能行氣通竅,疏泄腠理,逐邪外出,共為臣藥。生黃芪、赤芍、葶藶子、大黃,瀉熱涼血,活血化瘀,并能顧護(hù)正氣,共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諸藥相合,共奏化濕解毒,宣肺泄熱之效。
臨床觀察性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化濕敗毒顆粒可縮短核酸轉(zhuǎn)陰,改善臨床癥狀,降低平均住院天數(shù),促進(jìn)理化檢查及肺CT好轉(zhuǎn)。
在臨床上,化濕敗毒顆粒用于治療濕毒侵肺所致的疫病(包括新冠病毒感染),癥見發(fā)熱、咳嗽、乏力、胸悶、惡心、肌肉酸痛、咽干咽痛、食欲減退、口中粘膩不爽等。
清肺排毒顆粒組方為麻黃、炙甘草、杏仁、生石膏、桂枝、澤瀉、豬苓、白術(shù)、茯苓、柴胡、黃芩、姜半夏、生姜、紫菀、冬花、射干、細(xì)辛、山藥、枳實、除皮、藿香,由麻杏石甘湯、射干麻黃湯、小柴胡湯、五苓散等4個中醫(yī)經(jīng)典方劑組合而成。
麻杏石甘湯組方為麻黃、杏仁、甘草、石膏,具有宣肺清熱,止咳平喘之功,適用于外感發(fā)熱或高熱,咳喘氣急者;射干麻黃湯組方為射干、麻黃、生姜、細(xì)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棗、半夏,具有宣肺散寒,除痰下氣之功,適用于咳而上氣,咳痰不利,喉中水雞聲者;小柴胡湯組方為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生姜、大棗,具有和解少陽,退熱止嘔之功,適用于傷寒少陽證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厭食喜嘔,口苦咽干者;五苓散組方為豬苓、茯苓、白術(shù)、澤瀉、桂枝,具有利水滲濕,溫陽化氣之功,適用于太陽腑證蓄水證,癥見外有表證,內(nèi)停水濕,水入即吐。諸藥相合,共奏散寒祛濕,理肺排毒之功效。
臨床觀察性研究發(fā)現(xiàn),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清肺排毒顆粒在改善發(fā)熱、咳嗽、乏力等癥狀方面見效快且明顯,并能有效促進(jìn)重型患者肺部影像學(xué)改善,阻斷病情惡化,顯著降低病亡率。
在臨床上,清肺排毒顆粒用于治療感受寒濕疫毒所致的疫?。òㄐ鹿诓《靖腥荆?,癥見發(fā)熱惡寒,周身酸痛,困乏肢重;或咳嗽少痰,喘憋氣促;或口淡無味,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大便不爽;舌淡或胖, 苔膩,脈滑或濡。
宣肺敗毒顆粒組方為麻黃、石膏、麩炒蒼術(shù)、廣藿香、青蒿、虎杖、馬鞭草、薏苡仁、蘆根、葶藶子、燀苦杏仁、化橘紅、甘草,由麻杏石甘湯、麻杏薏甘湯、葶藶大棗瀉肺湯、葦莖湯、不換金正氣散5大古代經(jīng)典名方化裁加減而成,圍繞濕毒疫核心病機,為防止?jié)穸局吗?、毒瘀互結(jié),創(chuàng)新性的加入虎杖、馬鞭草、增加了化瘀通絡(luò)之功,治濕毒之瘀初起,截斷病勢。
方中麻黃辛溫,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辛寒,清泄肺熱,辛散透邪,二藥相伍,共為君藥。
麩炒蒼術(shù)辛香苦溫,芳香辟穢,燥濕健脾;廣藿香辛溫解表,化濕和中,辟穢化濁;青蒿苦辛而寒,其氣芳香,清中有透散之力,不僅助石膏清透邪熱,且可使麩炒蒼術(shù)、廣藿香溫而不燥,三藥相合,芳香辟穢,不僅助麻黃宣散濕毒,且可暢中焦氣機升降之職?;⒄任犊辔⒑?,止咳化痰,散瘀解毒;馬鞭草味苦性涼,活血通絡(luò),清熱解毒,二藥相伍,使毒解絡(luò)通,以利排出濕毒。薏苡仁甘淡微寒,清肺熱而排濕濁,益腸胃而滲濕熱;蘆根甘寒輕浮,善清肺熱,專于透邪排痰;葶藶子苦辛大寒,瀉肺平喘,以助通腑,三藥相伍,可清肺宣壅,滌痰排毒。以上諸藥為臣藥。
燀苦杏仁苦降肺氣而平喘咳,與麻黃合用,宣降肺氣、止咳平喘;化橘紅辛苦微溫,燥濕醒脾,理氣和胃,助麩炒蒼術(shù)、廣藿香宣暢氣機,諸藥并用,共為佐藥。甘草味甘微涼,止咳化痰,清熱解毒,調(diào)和諸藥,是為佐使。
諸藥相伍,辛開苦降,清透于上,降滲于下,輔以散瘀通絡(luò),以利濕熱痰毒外透降泄,共奏宣肺化濕、清熱透邪、瀉肺解毒之效。
臨床觀察性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宣肺敗毒顆粒能促進(jìn)肺部炎癥吸收,縮短核酸轉(zhuǎn)陰時間,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防止輕癥轉(zhuǎn)重癥。
在臨床上,宣肺敗毒顆粒用于治療濕毒郁肺所致的疫?。òㄐ鹿诓《靖腥荆?,癥見發(fā)熱,咳嗽,咽部不適,喘促氣,乏力,納呆,大便不暢;舌質(zhì)暗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shù)或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