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梅之記,始見于《西京雜記》: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胭脂梅’。迄
今2000年矣。至晉,有詠梅詩現(xiàn),相陸凱有“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
枝春”句。南北朝時,關(guān)梅詩文、韻事益盛。《金陵志》載“宋武帝女壽陽公主日臥于含章殿
檐下,梅花落于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此梅花圖案用于美化
之始。唐相宋璟、杜甫、白居易、柳宗元、張九齡、李白、韓愈、李商隱、杜枚等皆有詩作傳
世。宋林逋(和靖)、蘇軾、秦觀、王安石、陸游、范成大等,亦有甚多詠梅詩詞名世。
梅入畫,有史載始于南北朝,至宋僧仲仁方盛,稱“墨梅始祖”,宋
哲宗時,僧住衡山華光寺,酷愛梅,月夜未寢,見疏影橫于其紙窗,蕭然可愛,遂以筆戲摹其
影。凌晨視之,殊有月夜之思,因此學畫而得其無諍三昧,名播于世。山谷道人嘆之曰:“如
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只欠香耳?!笔看蠓蛴姓垟?shù)年而未得之者,有不求而自自者。重
濃淡而不著色,有《華光梅譜》留世,后補之、元章皆源此。補之承仲仁之衣缽,以水墨涂于
絹,托梅之白葩,或以墨圈梅。冬心說:“補之為華光和尚入室子弟,其瘦處如鷺立寒汀,不
欲為人作近玩也?!?br>
元王元章,幼貧,“我窮衣袖露兩肘,回視囊中無一有”,尤喜梅,自號梅花屋主,暮隱于九
里山,植梅花上千株,始能宗其造化,畫作或疏或密,皆得其真意,雪、月、風、煙之奇絕形
態(tài)畢矣。創(chuàng)“白花頭畫法”“破蕊之法”“發(fā)枝法”,皆為后世師也。縱徐文長之傲放,亦云
“吾圈花少讓元章筆,發(fā)干元章不若吾?!鼻嗵僦]元章墓,詩曰:“君畫梅花來換米,予今換
米亦梅花。安能喚起王居士,一笑花家與米家?!?明劉世儒、陳憲章、王謙、盛行之皆元章門
人。清之羅聘、金農(nóng)、李方膺、汪士慎等俱受其影響。如羅聘圈白頭花,金農(nóng)、汪士慎千花萬
蕊,李方膺水墨淋漓,均由此化出。
至清末,老缶以篆隸入畫,蒼遒盡然,大寫意之“意”足矣。近人習者盛,然出其右者未見,
慨哉。
一、宋代
仲仁(1086-1093)
字超然,越州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元祐年間(1086~1093)來到衡州,寄居于瀟湘門
外華光寺,“因住華光,人以為號”。元代趙孟頫墨梅題跋中稱:“世之論墨梅者,皆以華光
為稱首。”他還始創(chuàng)了歲寒三友圖(松、竹、梅)這類題材。最愛畫梅,在方丈之前植梅,花
放時移床于花下,每于月下見梅疏影橫斜,即以筆墨摹其狀,頗得梅之神韻,此后經(jīng)過不斷地
對梅花的觀察和筆墨的積累,終于突破前人技法,以水墨暈寫梅花的各種姿態(tài)而自成一格,墨
梅遂成為花鳥畫領(lǐng)域中的新品種,對于中國繪畫題材與技法的開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黃庭
堅稱他所畫梅花“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惠洪稱“華光作此梅,如西湖籬
落間煙重雨昏時節(jié)”。劉克莊稱他“梅花寫真妙天下”。著有《華光梅譜》傳世,對宋代畫梅
理論有突出貢獻,后世揚無咎、王冕皆源于此。
仲仁作畫認真,先焚香,要禪定意適,才下筆揮灑。他的墨梅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好評,紛紛向
其求畫。,他與“蘇門四學士”中秦觀、黃庭堅交往的故事最為人稱道。
宋徽宗,名趙佶(公元1082-1135年)
神宗11子,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為帝。在位25年,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
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里處)。 趙佶,先后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
年正月病死時無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
趙佶于花鳥畫尤為注意。趙佶的花鳥畫,以極其嚴謹?shù)膭?chuàng)作態(tài)度,既從形象上充分掌握了對象
的生長規(guī)律,且以特有的筆調(diào)活靈活現(xiàn)地傳達出對象的精神特質(zhì),達到了高度成熟的藝術(shù)化境
。
中國傳統(tǒng)花鳥畫向分徐(熙)、黃(筌)兩派,兩派各有長短。黃派長于用色而短于用筆,徐
派長于用筆而短于用色。以技術(shù)的標準論,徐不及黃的精工艷麗;憑藝術(shù)的標準言,黃不及徐
的氣韻瀟灑。用筆和設(shè)色作為中國傳統(tǒng)花鳥畫技法中兩大極為重要的元素,缺一不可。憑趙佶
深厚的藝術(shù)修養(yǎng),他對徐、黃兩派的技法特點的認識是清醒的。因此,趙佶的花鳥畫是學習吳
元瑜而上繼崔白,也就是兼有徐熙一派之長。
臘梅山禽圖 宋 趙佶 絹本設(shè)色 縱82.8厘米 橫52.8厘米 臺灣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一株臘梅枝干略彎而勁挺直往上伸,極富彈性,互相交錯而有變化。枝頭幾點黃梅開放
,似乎有陣陣清香襲來。臘梅枝頭上的一對山雀相互依偎均向著左側(cè)畫面,將觀者視線引向畫
外??坍嫻ふ氈拢挥猩钋槿?。臘梅枝干以勁細墨筆鉤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
用水墨畫出。筆墨的細粗、干濕配合協(xié)調(diào)和諧。左下有畫家以瘦金書的題詩一首:“山禽矜逸
態(tài),梅粉弄輕柔,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br>
揚無咎(1097-1169)
南宋畫家。字補之,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自稱為漢揚雄后裔,故其書姓不從“木”。清江
(今屬江西)人,寓豫章(今江西南昌)。揚無咎尤擅畫梅,下筆便勝華光。水墨梅竹、松石
、水仙筆法清淡野逸,尤擅畫巨幅,枝干蒼老如鐵石,其葩芬芳,敷如玉雪,豫章人視如拱壁
。嘗游臨江始作折枝梅于樂工矮壁,為時人稱賞。所居庭中“有梅樹大如數(shù)間屋,蒼皮蘚斑,
繁花如簇”,大得其趣。創(chuàng)用水墨線條圈出花瓣之法,變前人畫梅以墨或彩色點瓣來表現(xiàn)花朵
,更展示了梅花疏淡清雅之特性。楊無咎畫梅功底精深,獨步一時,據(jù)說他畫的梅花張之壁間
,便有“蜂蝶集其上”。
揚無咎生性耿介,不慕名利,不俯仰時好,故其畫有“孤標雅韻”之風。相傳徽宗見其畫梅,
戲曰其所畫之梅為“村梅”。因其在畫卷上自署“奉敕村梅”,故名。亦能畫水墨人物,師法
李公麟。傳世作品有乾道元年(1165)作《四梅圖》卷及《雪梅圖》卷。
《四梅圖》寫梅花未開、欲開、盛開、將殘四種狀態(tài)。后自書“柳梢青”詞四首,分詠四梅。
又自題道;“范端伯要予畫梅四枝,一未開,一欲開,一盛開,一將殘。仍各賦詞一首,畫可
信筆,詞難命意,欲之不從,勉徇其請。予作有‘柳梢青’十首,亦因梅所作,今再用此聲調(diào)
,蓋近時喜唱此曲故也?!蔽闹刑岬降摹岸瞬保斌?,﹝范直筠﹞為范仲淹的曾孫。自題
作與“乾道元年”,即公元1165年,揚氏時年六十九歲。后幅有元人柯九思至元十一月和詩,
清人笪重光等人題記。
楊無咎四梅圖之未開
楊無咎四梅圖之欲開
楊無咎四梅圖之盛開
楊無咎四梅圖之將殘
四梅圖 紙本 墨筆 縱37.2厘米,橫358.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卷無款,卷左方有宋人自稱"海野老農(nóng)"者題跋。在畫面的左上方用墨筆畫了一枝偃仰恣縱的
野梅。間以疏竹遮映,自成格局,并偕淡墨暈染天色,烘托出梅花和竹上的積雪。 全圖用筆簡
逸,布景舒朗清新,很富有杭州孤山籬落間那種"疏影橫斜""暗看香動"的詩意。
馬遠(1190年-1279年)
宋代杰出畫家。字遙父,號欽山。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縣附近),僑寓錢塘(今浙江 杭州)
。南宋畫院待詔。父世榮、伯父公顯,兄逵,都是畫院畫家。
馬遠藝術(shù)上克承家學而超過了他的先輩。馬遠在我國繪畫史上享有盛譽,與李唐、劉松年、夏
圭并稱為南宋四大家。他的山水畫成就最大,獨樹一幟,與夏圭齊名,時稱“馬夏”,成為繪畫
史上富有獨創(chuàng)性的大畫家。以拖技的多姿形態(tài)畫梅樹,尤善于在章法大膽取舍剪裁,描繪山之
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畫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觀。這種"邊角之景"其特點正如前人所指
出的"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見其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其腳,或近山參天而遠山則
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獨坐",予人以玩味不盡的意趣。馬遠在當時影響極大,有獨步畫院之譽
,與李唐、劉松年、夏圭并稱南宋四家,又與夏圭并稱馬夏。有《踏歌圖》、《水圖》、《梅
石溪鳧圖》、《西園雅集圖》、《孔丘像》等傳世。
梅石溪鳧圖 絹本設(shè)色 縱27厘米 橫2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繪梅枝斜出石上,水中有群鳧飛集浮泳。剪裁、構(gòu)圖新巧。有款“馬遠”二小字。所繪梅
枝剛勁曲折,又有力度,用焦墨勾勒的樹干,顯得“瘦硬如屈鐵”。山石用大斧劈皴,堅實、
爽朗而有力。水波繪制出動意,表現(xiàn)迂回、盤旋以及由微風吹起的微波,畫得十分動人。此圖
屬于所謂“江湖小景”的小景畫范圍。
馬麟(公元13世紀)(南宋)
原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濟),南渡后三代居錢塘,遂為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馬世榮之孫,
馬遠之子,生卒年不詳。馬遠是宋光宗、宋寧宗兩朝(1190-1224)畫院待詔,馬麟畫承家學,擅
畫人物、山水、花鳥,用筆圓勁,軒昂灑落,畫風秀潤處過于乃父。寧宗嘉泰(1201-1204)間授
畫院祗候,頗得寧宗趙擴、恭圣皇后楊氏及楊妹子(娃)稱賞,每于父子畫上題句。在《層疊冰
綃圖》中題詩云:“渾如冷蝶宿花房,擁抱檀心憶舊香。開到寒梢尤可愛,此般必是漢宮妝。
”《畫史會要》謂:“麟不逮父。遠愛其子,多于己畫上題麟,蓋欲其章也?!?br>
傳世作品有《層疊冰綃圖》軸,《橘綠圖》冊頁現(xiàn)均藏故宮博物院;《梅花圖》冊頁藏上海唐
云先生大石齋;《靜聽松風圖》軸、《芳雨春霽圖》冊頁、《暮雪寒禽圖》冊頁、《暗香疏影
圖》冊頁、《夏禹王像》軸等均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夕陽秋色圖》軸,絹本,設(shè)色,為宋理
宗-趙昀賜周漢公主之物,藏日本根津美術(shù)館。
層疊冰綃圖
此圖是馬麟花鳥畫的存世名作。描繪綠萼梅兩枝,一俯一仰,婀娜多姿。據(jù)稱,綠萼梅花萼、
蒂純綠,枝梗帶青,系梅花中極名貴的品種。畫面梅開似玉蕊占風,瓊葩含露,綽約玲瓏,清
幽冷艷。扶疏的瘦枝玉蕊清冷,暗香浮動,為典型的“院體”宮梅。畫家以鉤勒法淡墨細線寫
出花瓣,再層層填色。以水墨繪枝,重彩染花,強烈的對比映襯,生動地體現(xiàn)了寒梅冰肌玉骨
之美。
巖叟 宋
字孟弼,大節(jié)子也。大定十九年進士,調(diào)葭州司候判官,再除雄州觀察判官,補尚書省令史,
除大理評事,再遷監(jiān)察御史、同河東北路轉(zhuǎn)運使事、中都路都轉(zhuǎn)運副使、刑部員外郎、忻州刺
史,以父憂去官。起復大理少卿、河北東西大名等路按察轉(zhuǎn)運副使,累遷刑部侍郎,兼夔王傅
,太常卿兼國子祭酒。大安三年,朝廷欲塞諸城門以為兵備,集三品官議于尚書省,巖叟曰:
“塞門所以受兵,是任城而不任人。莫若遣兵擇將,背城疾戰(zhàn)?!睍r議多之。除鎮(zhèn)西軍節(jié)度使
,移定國軍。貞祐二年,改昭義,復移沁南。逾年,按察司言其年老不任邊要,乃致仕,退寓
洛陽,卒。巖叟,即北宋王巖叟。字彥霖,《宋史》有傳,未稱其擅畫,或為畫家之號。南宋
宋伯仁,號雪巖,擅畫梅,叟或即宋伯仁自號,待考。
梅花詩意圖
林椿(公元12世紀)南宋
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詳,南宋孝宗淳熙(1174-1189)間畫院待詔,賜金帶。工畫花鳥
、草蟲、果品,師趙昌,宗徐崇嗣。傅色輕淡,深得寫生之妙,極富生趣,所作花鳥果品直接
以色彩分出物象之濃淡,層層暈染陰陽向背,飽滿瑩潤輕勻透明,四實爛漫,鳥雀偷窺,驚飛
欲起,栩栩如生,尤小幅筆觸工細,布色鮮明,靜中寓動,生機盎然,為世人所寶。錢良右題
其《茶花鴿子圖》云:“林椿真跡,世不多見,或得片縑寸紙,不啻天球河圖。此卷《茶花鴿
子圖》,經(jīng)營布置,各極其態(tài),覽之景物生情,宛然欲活,可謂曲盡能事者矣。若后世懶弱柔
腕,率意而成者,烏能如是耶?”傳世作品有《枇杷山鳥圖》冊頁,絹本,設(shè)色,縱26.9厘米
,橫27.2厘米,筆法精細,它與《果熟來禽圖》冊頁、《葡萄草蟲圖》冊同藏故宮博物院;《
梅竹寒禽圖》冊頁藏上海博物館;《寫生海棠圖》冊頁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花鳥圖》卷圖錄
于《浙江古代畫家作品集》。
梅竹寒禽圖 團扇 絹本設(shè)色
趙孟堅(1199-1264)
中國南宋畫家。生于慶元五年(1199),卒于景定五年(1264),一說卒于咸淳三年(1267)
。字子固,號彝齋;宋宗室,為太祖十一世孫,浙江湖州人。曾任湖州掾、轉(zhuǎn)運司幕、諸暨知
縣、提轄左帑。工詩善文,家富收藏,擅梅、蘭、竹、石,尤精白描水仙;其畫多用水墨,用
筆勁利流暢,淡墨微染,風格秀雅,深得文人推崇。有書法墨跡《自書詩卷》,繪畫《墨蘭圖
》、《墨水仙圖》、《歲寒三友圖》等傳世,著《彝齋文編》4卷。
歲寒三友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
佚名 宋
梅竹雙雀圖
此圖原載《宋人集繪冊》(見《石渠寶笈三編》)。無作者姓氏。此種風格的花鳥畫,雖無姓
名,但一望可知其為南宋中晚期(約1195一1279)的畫院中人所作,體狀物態(tài)均甚精工而有生
意。
紅梅孔雀圖
此圖原載《歷代名筆集勝冊》(見《虛齋名畫錄》)。簽題馬麟作。細審畫上題名,與馬麟的
風格十分迥異,其作風亦不相似。馬下一字模糊不清,不宜誤認為麟作。所以只好以無名氏收
錄于此。或許是馬氏一家之作,但作品的年代似乎比馬麟早。
宋伯仁 南宋
字器之,號雪巖,廣平(今河北廣平)人。嘉熙(1238―1240)時善畫梅花,作梅花喜神譜,
后系以詩,識于景定二年(1261)。自稱每至花放時,徘徊竹籬茅屋間,滿腹清霜,兩肩寒月
,諦玩梅之低昂俯仰,分合卷舒,自甲坼以至就實,圖形百種,各肖其形。工詩,著雪巖吟草
?!蹲x書敏求記》、《畊硯田齋筆記》、《梅花喜神譜序》
宋伯仁詩畫
徐禹功(1141-?)南宋
徐禹功,生卒年不詳,江西人,布衣,自號辛酉人。從書于竹節(jié)之名款“辛酉人”考之,當生于
南宋紹興11年(1141)或北宋元豐4年(1081)。宣和年間頗有畫名,善畫水墨梅竹,師從楊無
咎,得其生動之狀。傳世作品《雪中梅竹圖》,即《雪梅圖》。畫中,無論是章法構(gòu)圖,還是
技法表現(xiàn),都明顯地體現(xiàn)著他與其師揚無咎的師承關(guān)系。遺憾的是他的存世之作僅此一件,使
我們不能領(lǐng)略其自身畫風之格局。畫上有清乾隆帝及董邦達、梁詩正等人的題詩。
雪中梅竹圖
圖中野梅橫空而出,修竹兩竿,枝葉紛披,虬枝疏梅半壓積雪,鐵干嶙峋,具以水墨烘暈出凌雪
傲霜之姿,用筆生動老勁。節(jié)枝上書,“辛酉人”款。乾隆弘歷及諸臣在畫心空隙處題記多段
。前隔水明人徐守和題簽,拖尾揚無咎行書《柳梢青》詞十闋,詞意與書法皆極清秀悅?cè)?,與
此圖皆屬精華之品。書畫名家趙孟堅所書兩長跋,書法特縱,與揚氏端壯靜穆形成鮮明對照。
二、元代
元代取消了五代、兩宋的畫院制度,除少數(shù)專業(yè)畫家服務(wù)于宮廷外,尚有一部分身居高位的士大
夫畫家,其余多為一些隱居不仕的文人畫家。元代繪畫在繼承庸、五代、宋繪畫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有
進一步的發(fā)展。其顯著特點是文人畫"的興起,人物畫相對減少,山水、枯木竹石、梅、蘭等畫成
為主要題材。
吳鎮(zhèn)(1280—1354))元
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嘗自署梅道人。漢族,浙江嘉興魏塘人。工詞翰,草書學辯光,山水師
巨然,墨竹宗文同。擅於用墨,淋漓雄厚,為元人之冠。兼工墨花,亦能寫真。
自屈原《漁父》及《莊子》中的漁父形象在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后,漁父成了清高孤潔、避世脫俗
、嘯傲江湖的智者、隱士的化身。魏晉時期,漁父多次出現(xiàn)于山水詩中,到唐宋時期漁父形成
被固定下來,成了詩人、作家鐘愛的對象。漁父形象大量出現(xiàn)并形成一種風氣是在元代。文人
都采取了不與統(tǒng)治者合作的態(tài)度。吳鎮(zhèn)對漁父最為情有獨鐘。但吳鎮(zhèn)并沒有對其主人公做細致
刻畫,而是盡情的描繪了周邊環(huán)境。吳鎮(zhèn)的圖式經(jīng)營大體是近處土坡,遠處低矮山巒,中間大
部分是遼闊的水面。這種圖式,吳鎮(zhèn)是以濕筆為之的,有一種煙雨茫茫之感,從而使遠處山巒
愈顯遙遠,中間水面愈顯開闊,似乎帶領(lǐng)觀者進入一種凄靜、孤寂、超塵脫俗的世界。吳鎮(zhèn)巧
妙的把漁父安排于水面一個較突出的位置,形象是模糊的,但給人印象卻是深刻的。
吳鎮(zhèn)自稱畫竹五十年。在藝術(shù)上他首推文同,再宗蘇軾,其墨竹畫藝受到李衍、趙孟頫的影響
;當元朝重臣高克恭在江南任職時,吳鎮(zhèn)曾受到他的指授。吳鎮(zhèn)一生所作墨竹十分豐富,但幾
經(jīng)戰(zhàn)亂,存世者不多。更可貴的是,吳鎮(zhèn)有許多關(guān)于畫竹的精論,傳至今日。他的墨竹理論可
大致分為三個部分:一、他對竹子人格化的認識,這是他創(chuàng)作墨竹的原動力;二、畫竹者的心
境;三、墨竹的一些具體技法。
墨梅圖卷
圖上有清人題詩數(shù)首,畫后有作者書于至正八年(1348)的長題,論述了畫梅流派。
作者用意筆畫老干發(fā)新枝,淡墨勾花點蕊,清氣滿乾坤,梅樹的枝干頗有姿態(tài),粗枝橫生,在
粗枝的起筆處補上兩根豎生的枝條,求得枝干的平衡。筆法粗勁隨意,盡得自然生態(tài),上承宋
代揚無咎、趙孟堅的筆意,下啟元末王冕的墨梅畫法。
王冕(1287年-1359年)
元代著名畫家、詩人、書法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nóng)、放牛翁、會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
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陰野人、浮萍軒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閑散大夫、老
龍、老村、梅翁等。浙江諸暨人。出身農(nóng)家。幼年喪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時間畫
荷花,晚至寺院長明燈下讀書,學識深邃,能詩,青團墨梅。隱居九里山,以賣畫為生。畫梅
以胭脂作梅花骨體,或花密枝繁,別具風格,亦善寫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傳
是他始創(chuàng)。著有《竹齋集》《墨梅圖題詩》等。
王冕以畫梅著稱,尤攻墨梅。他畫的梅簡練灑脫,別具—格。其《墨梅圖卷》畫橫向折枝墨梅
,筆意簡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勢,構(gòu)圖清新悅目。用墨濃淡相宜,花朵的盛開、漸開、含苞
都顯得清潤灑脫,生氣盎然。其筆力挺勁,勾花創(chuàng)獨特的頓挫方法,雖不設(shè)色,卻能把梅花含
笑盈枝,生動地刻畫出來。不僅表現(xiàn)了梅花的天然神韻,而且寄寓了畫家那種高標孤潔的思想
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膾炙人口的七言題畫詩,詩情畫意交相輝映,使這幅畫成為不朽的傳世名
作。
南枝早春圖 立軸 絹本 墨筆 縱151.4厘米 橫52.2厘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墨梅老干新枝,昂揚向上,豪放不羈,盡顯梅花的勁峭冷香、豐韻傲骨。畫中以“飛白法
”畫枝干,兼有書法筆意,運筆風神峭拔,挺勁瀟灑,自下而上,一氣呵成。畫細梢或如鐵鞭
鶴膝,或如弓梢釣竿,俱氣足力滿、頓挫有韻。王冕一改揚咎之等畫梅舊法,以枝多花繁為一
大特色。此圖中枝繁花茂,但繁而不亂,疏密有緒,圈花點蕊,別出新意,顯示了枝干勁俊、
千花萬蕊、天真爛漫、生機盎然的藝術(shù)效果。
墨梅圖 王冕 立軸紙本 墨設(shè)色 縱68厘米橫26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梅枝倒掛,枝條生長茂盛,伸展交錯,呈四出之勢。枝頭綴滿花朵,或含苞欲放,或初綻
花蕾,或盛開怒放,或殘美點點,正側(cè)偃仰,千姿百態(tài)。畫中一改宋人畫梅“疏枝淺蕊”之法
而以繁花萬枝,千叢萬簇勝出,更顯風神綽約。用筆挺勁有力。行枝連續(xù)如彎弓秋月,圈花“
一筆兩頓挫”,簡潔暢利。筆法灑脫,繁花似錦,無嫵媚纖弱之態(tài),反顯清貞孤傲的氣概,顯
示出畫家不凡的創(chuàng)造能力。圖中自題詩五首,雄奇跌宕,直攄性靈,使畫品、詩品、人品融為
一體。
鄒復雷 元
生卒年不詳,道士,別署洞玄丹房主,齋名“蓬蓽居”。工詩、擅畫,尤精寫梅,為時人所重
,畫名頗高。圖繪老梅新枝,蓓蕾競綻,喧鬧熱烈的氣氛宣告春天來臨的消息,動人心魄。畫
家以勁健和時帶飛白的筆觸皴寫粗干,梅花畫法奇特,既非用筆點染,亦非用線鉤勒,而用絹
卷或線團蘸墨點成。作者以特寫鏡頭截取畫面,擅用疏與密、繁與簡、直與曲等對比手法布局
,筆勢遒勁奔放,墨色濃淡參差,境界幽雅淡逸,是古代墨梅畫的杰作。
春消息圖卷
圖中所繪梅花干蒼枝勁,花朵繁密。畫家經(jīng)勁健和時帶飛白的筆觸皴寫粗干,枝條用筆遒勁挺
峭。梅花的畫法尤為奇特,既不是用筆點染,亦非以線勾勒,而是用紙或絹卷蘸墨點成。全圖
顯現(xiàn)的是一種蒼健的風格。老梅新枝,蓓蕾競綻,喧鬧熱烈的氣氛宣告春天來臨的消息,動人
心魄。畫家以勁健和時帶飛白的筆觸皴寫粗干,梅花畫法奇特,既非用筆點染,亦非用線鉤勒
,而用絹卷或線團蘸墨點成。作者以特寫鏡頭截取畫面,擅用疏與密、繁與簡、直與曲等對比
手法布局,筆勢遒勁奔放,墨色濃淡參差,境界幽雅淡逸,是古代墨梅畫的杰作。此圖為鄒復
雷傳世的惟一畫作。
吳瓘(公元14世紀中)元
嘉興人,富收藏,精鑒賞,墨梅學揚無咎,亦能畫窠石與寒雀,寫意居多。此畫寥寥數(shù)筆,寫
出梅花兩枝,竹葉數(shù)片,署“竹莊人”款,也是游戲之作,筆力較吳鎮(zhèn)卻稍為遜色。畫家既畫
之,又詠之,行書題七言詩一首,極為精彩地將詩書畫結(jié)合起來。此畫簡單得只畫了幾近空梢
的梅枝,矗立在曉風中,只待消息傳來便破蕾而出。此畫雖無名款,但筆法勁健雄麗,與滿幅
的題詩共同營造了詩書畫完美結(jié)合的意境。
吳瓘梅竹圖
三、明代
陳錄 明
字憲章,以字行,號如隱居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善墨梅、松、竹、蘭蕙,筆意儒雅,
與王讓齊名。評者以二家雖格意不同,錄筆力實過王謙。正統(tǒng)十一年(1446)嘗作墨梅圖。《
圖繪寶鑒續(xù)纂》、《畫史會要》、《紹興府志》、《明畫錄》、《無聲詩史》、《越畫見聞》
。
梅花圖 立軸 絹本 墨筆 縱116.5厘米 橫61.7厘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梅花圖與畫家的《萬玉圖》有異曲同二之妙,但在氣勢上更覺恢宏。此圖梅干自左出,倒
垂而下,分為二枝,一枝彎曲直下,一直平伸出畫面,但細枝側(cè)條全取披垂之勢,與總的動勢
保持一致。畫面上繁花密蕊、瓔珞紛呈,千條萬玉,撲面而來。構(gòu)圖上將主干分散從而強調(diào)密
如萬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種喜氣洋洋的氛圍,體現(xiàn)了畫家躬逢明王朝“盛世”,而“借
花獻佛”,以寫“梅花得意羨群芳”的心情,從而少了王冕畫梅之中的那種孤傲和清雅之氣。
文征明(1470-1559)
原名壁,字征明。42歲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
,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38年,年90歲,曾官
翰林待詔。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yè)于吳寬,學書于李應(yīng)禎,學畫于沈周。明代中期最著名
的畫家、大書法家,號“ 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官至翰林待詔,私謚貞獻先生?!皡?br>
門畫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中四才子”)
。與沈周共創(chuàng)“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
冰姿倩影圖
唐寅(1470-1523)
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據(jù)傳于明憲宗成化六年
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
,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
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徐渭(1521-1593)
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
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漁隱、金壘、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鷴山人、鵝鼻山
儂等別號。中國明代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民間也普遍流傳他的故事傳說,關(guān)于他年輕時
如何聰明,后來如何捉弄官宦等。徐渭多才多藝,曾經(jīng)出入東南七省督帥胡宗憲的幕府,得到
明世宗和一些名臣的賞識,他曾投身抗倭斗爭,很想為國效勞、有一番作為。正因為徐渭對腐
敗的封建統(tǒng)治和腐朽的封建科舉制度的不滿,他才力張革新。表現(xiàn)在文藝創(chuàng)作上就是提倡創(chuàng)新
,反對摹古,提倡獨抒性靈的創(chuàng)作個性,反對不講真話的偽道統(tǒng)。由此我們也可以得知為什么
徐渭將寫意花鳥畫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并創(chuàng)立了大寫意花鳥畫一派。
陳洪綬(1598-1652)
明末清初書畫家、詩人。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凈名、晚號老遲、悔
遲,又號悔僧、云門僧。漢族,浙江諸暨市楓橋鎮(zhèn)陳家村人。明季國子監(jiān)生,明亡使為清軍俘
獲,雖脅以死,亦不肯為之作畫,曾入紹興云門寺為僧,工人物,名作《九歌》、《西廂記》
插圖、《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版刻傳世,工詩善書,有《寶綸堂集》。
梅石圖 軸 明 陳洪綬作 紙本 墨筆 縱115.2cm 橫56cm
本幅署款“老蓮洪綬畫于柳莊”。鈐“蓮白衣”。 是圖以古拙奇特的造型繪拳石聳立,旁伴一
株被截去諸多枝干的老梅樹,樹上幾朵梅花綻蕾展瓣。構(gòu)圖簡約洗練,并注重物象間的相互襯
托與對比。畫石用線勾出圓潤的外形,再以淡墨渲染。畫梅則用濃、枯墨筆勾勒,線條古拙方
硬,具金石韻味,體現(xiàn)了老梅飽經(jīng)滄桑的古木氣息。 清內(nèi)府《石渠寶笈》著錄。
劉世儒 主要活動于明代正德、嘉靖(1506-1566)
字繼相,號雪湖(明畫錄作名繼相,歷代畫史匯傳誤為二人:一劉世儒字繼相,一劉士儒號雪
湖),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少時見王冕畫梅而悅之,至廢寢食。學成,遂負笈賈履,走名
山幽谷,扁訪梅花之奇,盡得其情態(tài)。王思任謂其行年九十,畫梅八十年,蓋紀實也。著雪湖
梅譜,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成書。石渠寶笈三編載有天啟三年(一六二三)作先春報喜
畫(梅)圖?!睹魇?藝文志、山陰志、明畫錄、無聲詩史、圖繪寶鑒續(xù)纂、頌齋書畫小記、越
中歷代畫人傳》。傳世作品有《雪梅雙兔圖》軸,現(xiàn)藏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梅花圖》長卷、
《梅花圖》軸藏故宮博物院;《月梅圖》軸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另有天啟三年(1623)作
《先春報喜圖》軸著錄于《石渠寶笈》。著有《雪湖梅譜》兩卷,成書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
)。孫名應(yīng)龍,字明吾,號問心道人,傳祖業(yè),紹興府城大善寺禪房有其墨梅壁畫。
款識:一、雪湖劉世儒。 鈐印:劉世儒 二、雪湖。 鈐?。貉┖O長、劉繼相 備注:劉世儒
,主要活動于明正德-嘉靖年間。字繼相,號雪湖。浙江紹興人。擅長梅花。著述有雪湖梅譜
。傳世作品有《雪梅雙兔圖》軸,現(xiàn)藏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梅花圖》長卷、《梅花圖》軸藏
故宮博物院;《月梅圖》軸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另有天啟三年(1623)作《先春報喜圖》
軸著錄于《石渠寶笈》。著有《雪湖梅譜》兩卷,成書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
王謙,生卒年不詳
約活動于明永樂至正德年間。字牧之,號binghu道人,浙江杭州人。作梅花清奇可愛,落筆雄
逸。傳世作品有《卓冠群芳圖》、《墨梅圖》等。
卓冠群芳圖
陸復(公元15世紀)
字明本,自號梅花主人,吳江(今江蘇吳江)人 ,生卒年不詳。善畫梅,宗法王冕,筆力挺勁
如鐵,發(fā)梢長而如箭,千花萬蕊,標格崚蹭,柔密疏簡,獨具匠心。傳世作品有《雪梅圖》軸
,自題:“大雪園林疆萬木,老梅瀟灑正開華。陸復?!眻D錄于《歷代梅花寫意畫風》。從藝
活動約在宣德、正統(tǒng)間。此圖繪老梅一枝,筆勢遒勁而老辣,古拙而生動。從畫中畫家自題“大
雪圍林僵葉木,老梅瀟灑正開華”中可以看出,此畫是表現(xiàn)雪中傲梅不畏霜雪、不畏嚴寒的高貴
品質(zhì)。
梅花圖
孫克弘(1532或1533-1611)
一作克宏,字允執(zhí),號雪居,松江(今屬上海市)人。善用枯老之筆行干作花,或著色或水墨
,皆極古淡。所居曰東郭草堂,列名跡於秋琳閣,盤礴觴詠,客至如歸。晚年屏卻一切,僅寫
墨梅,亦有雅尚。
沈襄
字叔戍,號小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父鏈以劾嚴嵩譎戍,繼又論死,襄亦瀕危。及嵩敗
以蔭補官,仕至姚安太守。少好學劍,縱橫擊刺得其法。見窗下老梅,日模之,后訪劉世儒于
萬玉樓,師之旬日,盡得其意,因悟其縱橫之妙,與劍法同,遂以寫梅、竹稱絕藝。尤善墨梅
,枯潤咸有天趣。天啟七年嘗為胡正言十竹齋梅譜作冰妃寫照臨水梅圖。卒年約七十。著小霞
梅譜,有自題梅花詩一百九十首。《山陰志、越畫見聞、雪湖梅譜沈襄序、小霞梅譜、懷古田
舍梅統(tǒng)、越中歷代畫人傳、十竹齋書畫譜》
四、清代
金俊明(1602-1675)
明末清初畫家、詩人。初姓朱,名袞,字九章,后改今姓名,字孝章,號耿庵、不寐道人,吳(
今江蘇蘇州)人。明諸生。少隨父官寧夏,往來燕、趙之間。入復社,博學有才氣。工墨梅,斟
酌于華光、補之間,別成雅構(gòu),疏花細蕊,豐姿翩翩。晚年老筆紛披,又具一格。其畫蘭,論
者比之南宋鄭思肖。明亡后,隱居不出,以畫自給。間作山水、竹石,皆蕭疏有致。傳世作品
有清康熙元年(1662)作《梅花冊》(十頁),有單行本;六年作《墨梅冊》(十二頁),現(xiàn)藏故宮
博物院;十三年作《歲寒三友圖》軸,藏南京博物院。1931年文明書局出版《金耿庵墨梅冊》
影印本。亦善詩。著有《春草閑房詩集》、《退量稿》、《闡幽錄》、《康濟譜》等。
弘仁(1610-1664)
字無智,出家后號漸江。俗姓江,名韜,字大奇,又名舫,字鷗盟(一作亦奇,大奇)。少年
孤貧、性癖、自小就喜歡文學,繪畫一生從不間斷。他是明末秀才,明亡后,有志抗清,離歙
赴閩,入武夷山為僧,師從古航禪師。云游各地后回歙縣,住西郊太平興國寺和五明寺,經(jīng)常
往來于黃山、白岳之間。弘仁是“新安畫派”的奠基人。他和查士標、孫逸、汪立瑞等四人被
稱為清初“新安四大家”,也稱“海陽四大家”。畫史上稱弘仁、髡殘、石濤、八大為畫壇“
四僧”。代表革新的一派。畫從宋元各家入手,萬崇倪瓚畫法,以“江南真山水為稿本”,曾
作黃山真景50幅,筆墨蒼勁整潔。富有秀逸之氣 ,給人以清新之感。其《黃山松石圖》亦偉俊
有致,不落陳規(guī)。所作《曉江風便圖》寫浦口 景色,筆墨賀勁,兼用側(cè)鋒,是其晚年代表作。
除山水外,亦寫梅花和雙鉤竹行書法顏真卿,楷書學倪云林得其神韻。
峭壁竹梅
朱耷(約1626年-約1705年)
號八大山人,又號雪個、個山 、入屋、驢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 字良月,號破云樵者。漢
族,南昌(今屬江西)人 。明末清初畫家,明亡后削發(fā)為僧,后改信道教 ,住南昌青云譜道
院。繪畫以大筆水墨寫意著稱,并善于潑墨,尤以花鳥畫稱美于世。在創(chuàng)作上取法自然,筆墨
簡煉,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chuàng)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
梅花圖畫上簽署的落款為八大山人,看起來卻像“笑之”。表明了畫家作為明代皇室后裔對清
的一種不從和嘲諷心態(tài)。僅繪一枝梅,僅有四朵梅花在梅枝上很孤立地綻放,揭示了畫家的孤
獨心理和落寞的心態(tài)。
八大山人善畫山水和花鳥。他的畫筆情恣縱,不構(gòu)成法,蒼勁圓秀,逸氣橫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
完整。他的一花一鳥不是盤算多少、大小,而是著眼于布置上的地位與氣勢。及是否用得適時
,用得出奇,用得巧妙。這就是他的三者取勝法,如在繪畫布局上發(fā)現(xiàn)有不足之處,有時用款
書云補其意。八大山人能詩,書法精妙,所以他的畫即使畫得不多,有了他的題詩,意境就充
足了,他的畫,使人感到小而不少,這就是藝術(shù)上的巧妙。
他的山水畫多為水墨,宗法董其昌,兼取黃公望,倪瓚、他用董其昌的筆法來畫山水,卻
絕無秀逸平和,明潔幽雅的格調(diào),而是枯索冷寂,滿目凄涼,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簡樸之氣
,反映了他孤憤的心境和堅毅的個性。他的用墨不同于董其昌,董其昌淡毫而得滋潤明潔,八
大山人干擦而能滋潤明潔。所以在畫上同是奔放,八大山人與別人放得不一樣,同是滋潤,八
大山人與別人潤得不一樣。一個畫家,在藝術(shù)上的表現(xiàn),能夠既不同于前人,又于時人所不及
。 他的花鳥畫成就特別突出,也最有個性。其畫大多緣物抒情,用象征手法表達寓意,將物象
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如畫魚、鳥,曾作白眼向人之狀,抒發(fā)憤世嫉俗之情。其花鳥畫風
,可分為三個時期,50歲以前為僧時屬早期,署款傳綮、個山、驢 、人屋,多繪蔬果、花卉
、松梅一類題材,以卷冊為多。畫面比較精細工致,勁挺有力。50歲至65歲為中期,畫風逐漸
變化,喜繪魚、鳥、草蟲、動物,形象有所夸張,用筆挺勁刻削,動物和鳥的嘴、眼多呈方形
,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鳥多棲一足,懸一足。65歲以后為晚期、藝術(shù)日趨成熟
。筆勢變?yōu)闃忝蹅?,造型極為夸張,魚、鳥之眼一圈一點,眼珠頂著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
神情。他畫的鳥有些顯得很倔強,即使落墨不多,卻表現(xiàn)出鳥兒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觸,觸之
即飛的感覺。有些禽鳥拳足縮頸,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態(tài),在構(gòu)圖、筆墨上也更加簡略。這
些形象塑造,無疑是畫家自的寫照,即憤慨悲歌,憂憤于世,一一寄情于筆墨。他在題黃公望
山水詩中寫道:郭家皴法云頭小,董老麻皮樹上多。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與宋山河。表現(xiàn)
出他的民族意識。
石濤(1630-1724年)
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本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發(fā)為僧后,更名元濟、超濟、原
濟、道濟,自稱苦瓜和尚。游南京時,得長竿一枝,因號枝下叟,別署阿長,鈍根,山乘客、
濟山僧、石道人、一枝閣。他的別號很多,還有大滌子、清湘遺人、清湘陳人、靖江后人、清
湘老人、晚號瞎尊者、零丁老人等。
中國清代畫家。僧人。作畫構(gòu)圖新奇。無論是黃山云煙,江南水墨,還是懸崖峭壁,枯樹寒鴉
,或平遠、深遠、高遠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寫之景
傳達深邃之境。石濤還講求氣勢。他筆情恣肆,淋漓灑脫,不拘小處瑕疵,作品具有一種豪放
郁勃的氣勢,以奔放之勢見勝。石濤作畫構(gòu)圖新奇,無論是黃山云煙,江南水墨,還是懸崖峭
壁,枯樹寒鴉,或平遠、深遠、高遠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
”以特寫之景傳達深邃之境。石濤還講求氣勢。他筆情恣肆,淋漓灑脫,不拘小處瑕疵,作品
具有一種豪放郁勃的氣勢,以奔放之勢見勝。對清代以至現(xiàn)當代的中國繪畫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為深
遠的影響。有《搜盡奇峰打草稿圖》、《淮揚潔秋圖》、《惠泉夜泛圖》、《山水清音圖》、
《細雨虬松圖》、《梅竹圖》、《墨荷圖》、《竹菊石圖》等傳世。著《苦瓜和尚畫語錄》,
闡述了他對山水畫的認識,提出一畫說,主張“借古以開今”,“我用我法”,和“搜盡奇峰
打草稿”等,在中國畫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王武(1632-1690)
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字勤中,晚號忘庵,又號雪顛道人。明代畫家王鏊六世孫,精鑒賞,
富收藏,擅畫花鳥,風格工整秀麗,正如王時敏所云:“神韻生動,應(yīng)在妙品中?!睘榍宄踉?br>
畫的名家。亦擅詩文。傳世作品有《水仙柏石圖》、《紅杏白鴿圖》、《鴛鴦白鷺圖》等。
惲壽平(1633—1690)
初名格,字壽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別號南田,一號白云外史、云溪史、東園客、巢楓客、
草衣生、橫山樵者。江蘇武進人。清代著名畫家。創(chuàng)常州派,為清朝“一代之冠”。特點是以
瀟灑秀逸的用筆直接點蘸顏色敷染成畫,講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為滿足,有文人畫的情調(diào)、
韻味。其山水畫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韻、情趣取勝,與“四王”、吳歷并稱“清初六大家”。
他又善詩文和書法,詩被譽為“毗陵六逸之冠”。書法主要學褚遂良,被稱為“惲體”。
五清圖
松竹梅水月的組合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不算太常見,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以畫(書)品等量于人
品的傳統(tǒng)文化意識,繪者若無足夠的人品氣節(jié),輕易不敢染指于此,這在元代這一書畫與文人
趣味融合的最重要時期尤其如此,以致有趙孟頫書被譏刺為諛書而被貶斥下流之故實。出于歷
史的原因,元代的丹青名家?guī)缀醵际且詺夤?jié)相高的,比如倪瓚、王冕之流;而當時以暗喻人品
氣節(jié)的荷、梅、竹入畫并暴得大名的更比比皆是,如吳鎮(zhèn)、王冕之類。在此背景下,松竹梅水
月這一暗寓高潔、節(jié)操最經(jīng)典的意象組合即獲得時流認可。不過,盡管如此,元代以降,似乎
在氣節(jié)、人品上有足夠自信而有意于此題材的丹青名家并不多見,其中杰出者,除了明清易代
之際的八大山人等,大概便是四王吳惲中的惲壽平了。
松、竹、梅經(jīng)霜雪而不凋謝,是品格堅貞的寫照;竹以其有節(jié)空心寓君子的節(jié)操與虛心,而水
與明月更是清澈透明、潔白無瑕的君子人品象征。整幅所繪皆為靜極之象,但惲壽平一寫來,
松枝搖蕩、月影掩映、梅干盤曲、竹葉虛塵而水面漣漪,都極有婀娜、動蕩之致,頗有生趣。
以致狄平子有“歐香館主筆下無一點塵實,由胸中無絲毫俗累。此臨元時舊本五清圖掃絕塵氛
,張之素壁,可令人俗念俱消。幾不知身在娑婆世界矣”之贊,可為灼見。
此幅與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署款為“辛酉(1681年)初秋南田壽平制”的《五清圖》之作在
構(gòu)圖上大致相類,都屬三段式構(gòu)圖;但此幅筆墨更老辣和渾融。同時,此幅也更注重三段之間
的意象穿插和有機協(xié)調(diào),不似故宮所藏的三段意象彼此等分、獨立而少呼應(yīng)之趣,比如松枝自
上而下的延伸穿插、巖石自下而上的承接迎合,又以竹、梅連接上下左右,看似泛泛寫來,而
別具匠心經(jīng)營之妙。
沈銓(1682-1760)
字衡之,號南蘋,浙江德清縣新市鎮(zhèn)(一作吳興(今湖州)人)。少時家貧,隨父學扎紙花。20
歲左右,從事繪畫,并以此為生。其畫遠師宋代黃家畫派,近承明代呂紀,工寫花卉翎毛,禽
獸,設(shè)色妍麗,工致精麗、賦色濃艷,極盡構(gòu)梁之巧。畫人物得不傳之秘。注重寫實,畫風謹
嚴工細,造型準確生動。嘗寫《花蕊夫人宮詞》為圖,筆意殊極巧妙。雍正九年(1731)應(yīng)日本
天皇之聘,偕弟子鄭培、高鈞等東渡日本,歷時3年,形成“南蘋派”寫生畫,深受日人推崇,
被稱為“舶來畫家第一”,從習畫者頗多,日本江戶時代長崎畫派即在其影響下形成,尤以圓
山應(yīng)舉最為著名。傳世作品有《五倫圖》、《柳陰驚禽》、《秋花貍奴圖》、《盤桃雙雉圖》
、《松鶴圖》、《梅花綬帶圖》、《松鹿圖》等。78歲高齡所作的《雙鶴圖》,構(gòu)圖飽滿,筆
力雄健,被譽為晚年精品。
雪中游兔圖
此圖畫兩株老梅,梅花盛開,以白粉染出。樹干以墨點染暗面,樹后面有竹梅,幾只小兔在畫
面下方,或遙望梅花,或俯食青草,生機盎然。天空涂以淡墨,以襯出茫茫白雪。此圖沿襲了
歷代名家的寫實手法,但沈銓在此畫中很多地方不用線,而以明暗法代之,形成獨特的“沒骨
”風格。
金農(nóng)
金農(nóng)是揚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他在詩、書、畫、印以及琴曲、鑒賞、收藏方面都稱得上是大家
。金農(nóng)從小研習書文,文學造詣很高。濃厚的學養(yǎng)使他居于“揚州八怪”之首。但是金農(nóng)天性
散淡,他的書法作品較揚州八怪中的其他人來說,傳世作品數(shù)量是非常少的。
金農(nóng),浙江仁和或錢塘(今杭州)人,久居揚州。字壽門、司農(nóng)、吉金,號冬心,又號稽留山
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別號很多,有:金牛、老丁、古泉、竹泉、稽梅主、蓮身居士、
龍梭仙客、恥春翁、壽道士、金吉金、蘇伐羅吉蘇伐羅【佛家經(jīng)典上“蘇伐羅”即漢文“金”
字,蘇伐羅吉蘇伐羅就是金吉金】、心廿六郎、仙壇掃花人、金牛湖上會議老、百二硯田富翁
等。
他生活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此他給自己封了個“三朝老民”的閑號。人生際遇坎坷,
平生未做官,公元1736年(乾隆元年)曾被薦舉博學鴻詞科,入京未試而返。生平好游,晚寓
揚州賣書畫以自給。妻亡無子,遂不復歸。金農(nóng)的書法藝術(shù)以古樸渾厚見長。他首創(chuàng)的漆書,
是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金農(nóng)墨”濃厚似漆,寫出的字凸出于紙面。所用的毛筆,象扁
平的刷子,蘸上濃墨,行筆只折不轉(zhuǎn),象刷子刷漆一樣。這種方法寫出的字看起來粗俗簡單,
無章法可言,其實是大處著眼,有磅礴的氣韻。
紅綠梅花圖 金農(nóng) 立軸 絹本沒色 縱138厘米 橫65.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從款題中可知是金農(nóng)將元人辛貢、王冕所創(chuàng)的粉、白梅法,集寫于一畫之中的杰作。全幅
花枝繁密,生機勃發(fā)。以大筆淡墨畫干,濃墨點苔,枝條疏密有致。勾花點蕊,以粉朱、鉛白
點染花瓣,清麗透逸,有暗香浮動,韻清神幽之感,款署“七十三翁杭郡金農(nóng)記”。是作者晚
年的代表作之一。
鄭板橋(1693-1765)
享年73歲;應(yīng)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
令,有政聲“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弊龉偾昂螅訐P州, 以書畫營生。工
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
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
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樸古逼文、何。為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
,日事詩酒,及調(diào)濰縣,因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著。恣情山水,與
騷人、野衲作醉鄉(xiāng)游。時寫叢蘭瘦石于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嘆絕。著有《板橋全集》
,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
擅畫蘭竹。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
汪士慎(1686-1759)
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揚州八怪”之一。字近人,號巢林、溪東外史等,漢族,安徽休寧
人,寓居揚州。工分隸,善畫梅,神腴氣清,墨淡趣足。暮年一目失明,仍能為人作書畫,自
刻一印云:“尚留一目看梅花”,后來,雙目俱瞽,但仍揮寫,署款“心觀”二字。有《巢林
集》。
高翔(1688--1753)
清代畫家,字鳳崗,號西唐,又號樨堂,江蘇揚州人。他一生從未做過官。高翔晚年時由于右
手殘廢,常以左手作畫。與石濤、金農(nóng)、汪士慎為友。清朝的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有過這
樣的記載:“石濤死,西唐每歲春掃其墓,至死弗輟”。意思是說,石濤死后,高翔每年春天
都去掃墓,直到死都沒有斷過。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友誼很深。高翔除擅長畫山水花
卉外,也精于寫真和刻印。他的山水畫取法弘仁和石濤,所畫的園林小景,大多是從寫生中來
。金農(nóng)、汪士慎詩集上的小像,就是高翔的手筆,線描簡練,神態(tài)逼真。著有《西唐詩鈔》,
“揚州八怪”之一。
李方膺(1695-1755)
中國清代詩畫家。字虬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白衣山人。寓居金陵借園,自號借園主
人。為“揚州八怪”之一。通州今江蘇南通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樂安縣令、蘭山縣令、潛
山縣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職,因遭誣告被罷官,去官后寓揚州借園,自號借園主人,以賣畫為
生。有《風竹圖》、《游魚圖》、《墨梅圖》等傳世。著《梅花樓詩抄》。善畫松、竹、蘭、
菊、梅、雜花及蟲 魚,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畫梅。作品縱橫豪放、墨氣淋漓,粗頭亂服 ,
不拘繩墨,意在青藤、白陽、竹憨之間。畫梅以瘦硬見稱,老干新枝 ,欹側(cè)蟠曲。用間印有〖
梅花手段〗,著名的題畫梅詩有〖不逢摧折不 離奇〗之句。還喜歡畫狂風中的松竹。工書。能
詩,后人輯有《梅花樓 詩草》,僅二十六首,多數(shù)散見于畫上。
墨梅圖
李方鷹極力主張在師法自然和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自立門戶,以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獨特風格。此圖在畫面
右角繪倒梅一枝。似乎信手拈來,卻得其天真,具有淳樸、自然之美,奇也在其中了。畫上有
畫家自題:“雪擁梅花傲歲寒,秀才風味畫圖有。人言結(jié)實濺牙齒,未解調(diào)羹尚借酸?!?br>
高鳳翰(1683-1749)
清代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又名翰,字西園,號南村,又號南阜,晚號云阜,別號因地、因
時、因病等40多個,晚署南阜左手等。漢族,山東膠縣城南三里河村人。雍正初,以諸生薦得
官,為歙縣縣丞,署績溪知縣,罷歸。性豪邁不羈,精藝術(shù),畫山水花鳥俱工,工詩,尤嗜硯
,藏硯千,皆自為銘詞手鐫之。
此圖以澀筆渴墨,寫鐵干銅枝,以沒骨法與勾瓣法分寫赤、黃、白三色梅,在底浸淡墨的烘托
下,分外嫵媚。畫以蒼潤、剛?cè)釋Ρ纫婇L,卻乏率意天成之趣,且書法秀麗不脫,當為早年筆
。
童鈺(1721-1782)
字璞嚴,又字二如,號二樹,又號札嚴,借庵子。山陰(今浙江紹興)布衣 。 善山水,以草隸
法寫蘭、竹、木石皆工 。尤善寫梅,宗揚無咎法,生平所作不下萬本,故有“萬幅梅花萬首詩
”小印 。 共畫梅蒼老古樸,墨氣雄厚 。 惟千篇一律,苦無迢逸,筆不能變化從心,終覺失
之板 。 工詩,亦以詠梅為勝 。 性落拓不為家計,嫁女無資,賣梅百幅以充奩具 。兼工草隸
,愛蓄古銅印章,精篆刻 。童鈺是生活在康乾盛世的一位藝壇奇才,他的身世,頗具傳奇色彩
。他自幼聰敏,6歲屬文,鄰人女畫家徐昭華見其年小勤學,7歲時抱童鈺置膝上,每旦為梳髻
課詩。及長,沉酣經(jīng)史,詩思益精敏,“萬言可立就”。后來,就館棲鳧村,嘗月中行吟,步
至南郊,行十馀里,天已曉,尚未覺。時有擢舟出城者,認識童鈺 ,遂相呼載以歸。有人沿著
他走過的道路,拾到他遺失的一條帶子,帶上打了許多結(jié)子,舉問其故,乃借以記夜吟篇數(shù)也
;數(shù)結(jié),累累達百馀首。精思苦吟,標韻如此。時人敬之,與劉鳴玉、陳芝圖號稱“越中三子
”。
二樹寫梅在清初獨樹一幟,一變煮石山農(nóng)繁干密枝,千蕾萬玉之畫風,承襲青藤白陽及雪湖梅派余
風自出機杼,能繁能簡,成為清代豪放派畫梅代表,此幅雖小而潑墨淋漓蒼勁豪放,為其小幅精品
“十年行不到西湖,蕊冷香寒夢亦孤。為問林家三百樹,可層還名此花無?”
羅聘(1733-1799)
清代畫家。字遁夫,號兩峰。祖籍安徽歙縣,其先輩遷居揚州?!皳P州八怪”中最年輕者。24
歲時,拜金農(nóng)為師,學詩習畫,30歲時在揚州畫界嶄露頭角。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羅聘
攜畫至京師拜謁名流,所作8幅《鬼趣圖》最受注意。次年南歸,在天津因大雪受阻,整理金農(nóng)
詩作,并作后記。三十八年(1773)路經(jīng)泰安,與幾位好友相遇,滯留數(shù)月,于次年返里。42
~46歲間,曾游歷魯、晉、豫、鄂等地。47歲時,第二次赴京。其間,他曾畫蜈蚣、觀音、杜
甫與韓愈像,又作過指畫。在外漫游近10年,后因囊中羞澀而返里。返里后,仍以賣書畫為生
。乾隆四十九年(1784),應(yīng)地方之請為重寧寺作大幅壁畫,畫中仙佛人物維妙維肖,傳為名
勝,今已不存。乾隆五十五年(1790),羅聘攜幼子允纘三上京師。其書畫不僅達官貴人求購
,在京朝鮮人亦以重金收買。其時收入頗豐,但因豪爽揮霍,8年后還需別人資助路費,才得以
返回故里。返鄉(xiāng)之后,作《梅花記歲圖》。嘉慶四年(1799)逝世。
賞析羅聘梅花冊:學梅、蘭、竹、菊“四君子”題材,在明清之際受到不少畫家的青睞,羅聘
顯然是受金農(nóng)的格言“眾毀不如獨賞”的影響,在此畫中有意避開慣常習見的水墨撇寫之法,
別出心裁地用雙勾白描的工筆來畫梅花,變實為虛寫,突出整個畫面的淡雅、素潔,表現(xiàn)出一
種纖塵不染、瀟灑虛幻的超凡境界。畫上有羅聘自題:“古干盤旋嫩蕊新,東風曲護幾枝春。
世途百折花含笑,一殺難容直道人。冬心先生句,聘”。
梅花冊 清 羅聘 紙本墨筆 縱17.5厘米 橫22.1厘米 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藏
虛谷(1823-1896)
籍本新安(今安徽歙縣),家于廣陵(今江蘇揚州)。清代畫家。僧人俗姓朱,名懷仁,移居江蘇
廣陵(今揚州)。初任清軍參將與太平軍作戰(zhàn),意有感觸,后出家。
梅鶴圖 紙本 設(shè)色 縱145.2厘米 橫78.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臨流老梅兩株,花繁似錦,枝干縱橫,二只白鶴在梅枝間翩翩起舞,曲頸俯首望急湍流水
。畫家以頓挫的側(cè)峰描繪了如劍如戟、鐵干清曜的梅樹,那參差交錯的枝條,棱角分明的花瓣
,突出了梅花天生寒骨、崢嶸向上的錚錚傲骨。山崖染淡石綠,樹干、梅花均用淡墨、色點畫
,鶴身以白粉大點成波紋狀。全圖色彩淡雅清新,僅次于鶴頂部大紅重色,格外醒目,與畫面
其他景物形成強烈對比,可謂“濃淡相宜”。筆法粗放灑脫,氣勢雄偉。左上署“辛卯春二月
虛谷”,時作者68歲。此圖為虛谷花鳥畫的代表作。
萬上遴(1739-1813)
字殿卿,號輞岡,江西分宜(分宜城郊輞岡人)拔貢生。清朝畫家,曾任清宮畫院待詔,專事書
畫。上遴年少失父,家境清寒。從小聰穎好學,酷愛王維詩畫,終日練習作畫,畫一幅畫,就
寫一首詩?!霸?、畫、行、草”,均“細筋入骨”。
彭玉麟(1817-1890)
字少鶴,后改雪琴,號退省庵主人,祖籍衡陽渣江,生于安徽安慶,與曾國藩、左宗棠、胡林
翼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清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清末水師統(tǒng)帥,湘軍首領(lǐng),人稱雪
帥。 與曾國藩、左宗棠并稱大清三杰,與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稱大清“中興四大名臣”
,湘軍水師創(chuàng)建者、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彭玉麟
于軍事之暇,繪畫作詩,以畫梅名世。他的詩后由俞曲園結(jié)集付梓,題名《彭剛直詩集》(八
卷),收錄詩作500余首。
吳昌碩(1844-1927)
浙江湖州安吉人,清晚期海派最有影響力的畫家之一,在書法、繪畫、篆刻等方面表現(xiàn)出色,
他的作品備受追捧。為“后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 吳昌碩與虛谷、蒲華
、任伯年齊名的“清末海派四杰”。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
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石尊者等。
吳昌碩最擅長寫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響最大,他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
體勢融入繪畫,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自己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于能以作書之
法作畫?!彼3S米P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老辣,力透紙背,縱橫恣
肆,氣勢雄強,布局新穎,構(gòu)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對
角斜勢,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用色上似趙之謙,喜用濃麗對比的顏色,尤善用西洋紅,色澤
強烈鮮艷。名重當時的畫家任伯年對吳昌碩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畫拍案叫絕,并預(yù)言其必將成為
畫壇的中流砥柱。吳昌碩作畫用“草篆書”以書法入畫;線條功力異常深厚。雖然從狀物繪形
的角度看其線條的質(zhì)感似乎不夠豐富、切實,但恰恰是舍棄了形的羈絆,吳昌碩的繪畫才步入
了“意”的廳堂,從而形成了影響近現(xiàn)代中國畫壇的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大寫意” 表現(xiàn)形
式。
五、近現(xiàn)代
齊白石(1864-1957)
漢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
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
,終年九十三歲。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
遂以齊白石名行世;并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
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
在他的筆下,大凡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無一不 精,無一不新,為現(xiàn)代中國繪畫史創(chuàng)造了一個
質(zhì)樸清新的藝術(shù)世界。他成功的以經(jīng)典的筆墨意趣傳達了中國畫的現(xiàn)代藝術(shù)精神,深深得益于
經(jīng)典樣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畫能夠直接的感動人心,向天下眾生傳達生命的智慧和生活
的哲理。他的山水畫表達他對自己藝術(shù)創(chuàng)新的自信與深刻體悟,他的人物畫長于傳神達情,他
的書法簡約大方、雄健渾厚的筆意融入人物畫中,完善了人物內(nèi)在的神情的表達。
齊白石曾學吳昌碩畫紅梅,三十八歲冬遷居梅公祠新居,因近處到處是梅花,就把梅公祠新居
改為“百梅書屋”。齊白石也寫過不少詠梅的詩如:“蒙驢殘雪寒吹笛,只有梅花解我狂”,
又“花發(fā)無辭天意寒,一生香在雪中山”。
汪慎生(1896-1972)
名溶,字慎生,號滿川村人。安徽歙縣人。北京畫院畫師、院務(wù)委員等職。擅花鳥、山水,尤
以花鳥著名,能工筆亦能寫意,而以小寫意最富影響。其畫法,師陳白陽、華新羅、任伯年等
,筆致生動,有平樸含蓄之致、畫面清新秀逸、自具雅趣;學生有張其翼、孫其峰等。
潘天壽(1898-1971)
浙江寧??h人,現(xiàn)代著名畫家,美術(shù)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頤、阿壽、雷婆頭峰壽者等。
平生積極從事藝術(shù)創(chuàng)作和藝術(shù)教育工作,為培養(yǎng)美術(shù)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貴的貢獻。解放后,
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曾任中國文聯(lián)委員,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副主(蟹)席,浙江省文聯(lián)副主(蟹)席,
中國美協(xié)浙江分會主(蟹)席,浙江美術(shù)學院院長、教授等職。
折枝梅花圖
徐悲鴻(1895-1953)
漢族,江蘇宜興人,生于中國江蘇宜興屺亭橋。中國現(xiàn)代美術(shù)事業(yè)的奠基者,杰出的畫家和美
術(shù)教育家。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2年17歲時便在宜興女子初級師范等學校任圖
畫教員。1916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歷西歐諸國
,觀摹研究西方美術(shù)。27年回國,先后任上海南國藝術(shù)學院美術(shù)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shù)系教授
、北京大學藝術(shù)學院院長。
通景梅花圖 紙本水墨 1944年 110×125厘米
李苦禪(1899—1983)
原名李英、李英杰,號勵公,山東高唐人。自幼家貧,在民間繪畫藝人影響下學畫。1919年入
北京大學附設(shè)的“勤工儉學會”(又名法文專修館)半工半讀,同時在北京大學附設(shè)的“業(yè)余
畫法研究會”向徐悲鴻學習素描與西畫。1920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中文,1922年轉(zhuǎn)北京國
立藝術(shù)??茖W校西畫系學習。期間,常靠晚間拉洋車維持生活。為此,同學林一盧贈其“苦禪
”二字為名(苦,即苦難的經(jīng)歷;禪,古稱寫意畫為禪宗畫)。1923年拜齊白石為師學國畫,
成為齊門第一名弟子。中國當代杰出的大寫意花鳥畫家、書法家、人民的美術(shù)教育家。
張大千(1899-1983年)
四川內(nèi)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是一位深受愛戴的偉大藝術(shù)家,特別在藝術(shù)界更是深得敬仰和
追捧,藝術(shù)家們都用真摯的感情在繪畫和雕塑上,刻畫了許許多多可親、可敬的“張大千”,
為人們展現(xiàn)了“張大千”多彩的藝術(shù)形象。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
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
卓有成就。卓絕有才氣,遍臨先賢作品,尤得益于四僧,得其精髓,所仿石濤作品,幾欲亂真
。山水、花鳥、人物,無所不能;工筆、寫意俱臻于妙境,30年代時與齊白石齊名,并稱"南張
北齊"。
劉海粟(1896-1994年)
祖籍安徽省鳳陽,生于江蘇省常州。 自幼酷愛書畫,1912年11月與烏始光、張聿光在上海創(chuàng)辦
現(xiàn)代中國第一所美術(shù)學校“上海國畫美術(shù)院”任校長,并取蘇軾“渺滄海一粟”詞意,改名“
海粟”。首創(chuàng)男女同校,采用人體模特兒和旅行寫生,被責罵為“藝術(shù)叛徒”,但得蔡元培等
學者支持。1918年到北京大學講學,并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1919年到日本考察美術(shù)教育,回
國后創(chuàng)辦天馬會。中國現(xiàn)代美術(shù)和美術(shù)教育的開拓者,海粟翁晚年喜寫紅梅,以篆籀之筆,所
造恣肆蒼郁。
王雪濤(1903-1982)
中國現(xiàn)代著名小寫意花鳥畫家。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鈞,字曉封,號遲園 。自幼喜繪畫,1918
年入保定直隸高等師范附設(shè)手工圖畫科,畢業(yè)后到小學執(zhí)教。 1922 年考入北平藝術(shù)??茖W校
西畫系,后轉(zhuǎn)讀國畫系,受教于陳師曾、蕭謙中、湯定之、王夢白等諸位前輩,尤受王夢白影
響最大。1924年拜齊白石為師,奉師命改名雪濤。
他曾認真談述花鳥畫在意境創(chuàng)作中畫情、畫理、畫趣之關(guān)系,他認為情和趣是畫家自身的感情
?!爸袊L畫傳統(tǒng)是注重寫意的,如同京劇藝術(shù)一樣,不拘于機械地再現(xiàn)對象,更要把握對象
的精神氣質(zhì),著意于創(chuàng)造意境以感染觀者”。“一幅畫的內(nèi)容是好的,但總要有情趣才能打動
人心。要畫得引人生情,畫家要先自動情?!边@一認識已將畫情、畫趣提高到審美范疇,“奪
造化而移精神”,借物寄情、緣物寫心,將主體精神寄托于畫筆和筆下之形象,表達出畫家無
限的情思,并以此給予觀賞者以藝術(shù)之美的感受。
陳少梅 (1909-1954)
漢族,名云彰,又名云鶉,號升湖,字少梅,以字行。生于湖南衡山的一個書香之家,自幼隨
父學習書畫詩文,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15歲加入金北樓、陳師曾等發(fā)起組織的“中國畫
學研究會”,17歲成為名噪一時的“湖社畫會”之骨干,22歲主持“湖社天津分會”,成為津
門畫壇領(lǐng)袖。1930年他的作品獲“比利時建國百年國際博覽會”美術(shù)銀獎,以后開始在畫壇嶄
露頭角,成為京津一帶頗有影響的畫家。新中國成立后,他任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天津分會主(蟹)席、
天津美術(shù)學校校長。
師法唐寅、仇英、吳偉、戴進,旁參倪云林,上追郭熙、馬遠、夏圭,崇尚“北宗”而探求自
家風格 ?!缎」蒙健返葹橹袊佬g(shù)館收藏 。
陸儼少(1909-1993)
又名砥,字宛若,齋號“就新居”、“晚晴軒”等,上海嘉定人;1927年考入無錫美專學習國
畫,同年從王同愈學習詩文、書法;次年師從畫家馮超然;并結(jié)識吳湖帆,遍游南北勝地;
1947年舉辦個人畫展;新中國成立后任上海畫院畫師,1957年錯劃成右派,“文革”中遭迫害
;1979年任浙江美術(shù)學院教授、浙江畫院院長等職;先生善繪云水,其山水多浩淼,云蒸霧靄
,變化豐富;兼作人物、花鳥;他通過各種技法之探討,在自己的作品中突破地進入了新的表
現(xiàn)層次:勾云、勾水、大塊留白、墨塊等等特殊技法是其獨特風格的成功創(chuàng)舉。
春消息 紙本水墨
關(guān)山月(1912.9-2000.7)
中國現(xiàn)代畫家。曾任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副主(蟹)席、廣東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主(蟹)席、廣東畫院院長。中國美
術(shù)家協(xié)會顧問、廣東畫院名譽院長、廣州美術(shù)學院終身教授、享受特殊津貼。在全國各大城市
及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舉辦畫展。
關(guān)山月創(chuàng)作的山水、梅花在海內(nèi)外頗具影響,被譽為“當今畫梅第一人”。他的梅花詩書畫結(jié)
合,圖文并茂,情景交融,是關(guān)老永恒的真善美和崇高的藝術(shù)境界的體現(xiàn)。作品立意高遠,富
有時代感。鐵枝繁花,雄渾厚重,紅梅怒放,充滿生機。
黃胄(1925—?)
字映齋。因其父四十多歲方得此子,取乳名“老傻”,以求平安。“黃胄”是初中時自己起的
筆名,以后一直沿用此名。曾用名梁葉子、苗迪。1925年3月生于河北蠡縣,后遷居西安。黃胄
是我國著名的藝術(shù)家,第六、七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第八屆全國政協(xié)常務(wù)委員,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
常務(wù)理事。
水墨梅花圖 1984年 立軸 紙本[ 此帖被夏夏。尋在2011-08-15 17:23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