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醫(yī)臟腑辯證與精油

中醫(yī)臟腑辯證與精油——

膀胱病辯證:

腎陽虛——腎陽虧虛,溫運失職,性機能減退。
病因:
1
、素體陽虛。
2
、久病傷腎。
3
、房勞過度。
4
、年高腎虧。
癥狀:
1
、畏寒肢冷,精神不振(腎陽虛衰,不能溫煦肢體,機能低下)。
2
、腰膝酸軟(腰為腎之府,腎主骨,下元虛衰,精髓不充,不能溫養(yǎng)腰膝)。
3
、性欲減退,男子陽痿,精冷不育,婦女宮寒不孕(腎藏精主生殖,腎陽不足,性機能衰退)。
4
、大便恒溏或五更泄瀉(腎主二便,命門火衰,火不生土)。
5
、面色晄白(腎陽虛衰,氣血不能上榮)。
6
、面色黧黑(濁陰上泛)。
7
、舌淡胖,苔白,脈沉弱,兩尺尤甚(腎陽不足,陽虛寒盛)。
治法:
溫補腎陽。

腎虛水泛——腎陽虧虛,氣化功能障礙,水液內(nèi)停,形成水腫。
病因:
久病傷腎。
癥狀:
1
、全身浮腫,尿少不利(腎陽不足,氣化功能障礙,水液內(nèi)停,泛溢肌膚)。
2
、腰以下腫甚,按之凹陷沒指(水濕之性下趨,且下元虛冷)。
3
、腹部脹滿(水液內(nèi)停,氣機阻滯)。
4
、心悸喘咳(水氣凌心射肺)。
5
、畏寒肢冷,腰部酸冷(陽虛寒盛,腰失溫養(yǎng))。
6
、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陽虛水飲內(nèi)盛)。
治法:
溫陽利水。

腎陰虛——腎陰虧虛,陰虛內(nèi)熱,虛火內(nèi)擾。
病因:
1
、久病傷腎。
2
、房勞過度。
3
、稟賦不足。
4
、過服溫燥劫陰之品。
癥狀:
1
、腰膝酸軟(陰虛精虧,骨骼失養(yǎng))。
2
、眩暈耳鳴(髓海失充)。
3
、女子月經(jīng)量少或經(jīng)閉(血海空虛)。
4
、崩漏(陰不制陽,虛火內(nèi)擾,迫血妄行)。
5
、失眠多夢(腎水虧,心火旺,虛火內(nèi)擾心神)。
6
、遺精(擾動精室)。
7
、性欲亢奮(腎陰虧虛,相火妄動)。
8
、消瘦(腎陰為一身陰液的根本,形體失于濡養(yǎng))。
9
、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咽干顴紅,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陰虛內(nèi)熱)。
治法:
滋補腎陰。

腎精不足——腎精虧損,以致生長發(fā)育,生殖機能低下及早衰。
病因:
1
、稟賦不足。
2
、調(diào)養(yǎng)失宜。
3
、房勞過度。
4
、久病傷腎。
癥狀:
1
、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經(jīng)閉不孕,性機能減退(腎精虧虛)。
2
、小兒生長發(fā)育遲緩,身材矮小,鹵門遲閉,骨骼痿軟,智力低下,動作遲鈍;成人健忘恍惚,動作遲緩,耳鳴耳聾,牙齒松動;老人記憶模糊,精神呆鈍,足痿無力(腎為生長發(fā)育的根本,腎精不足,不能生髓養(yǎng)骨充腦)。
3
、易脫發(fā)(精衰血虛)。
治法:
補益腎精。

腎氣不固——腎氣不足,失其封藏固攝能力。
病因:
1
、年高腎氣虛衰。
2
、年幼腎氣未充。
3
、久病。
4
、房勞過度。
癥狀:
1
、腰膝酸軟(腎氣虧虛,骨骼失養(yǎng))。
2
、聽力減退(腎開竅于耳)。
3
、面白神疲(精氣不足,機能活動減退)。
4
、小便頻數(shù)而清長,或失禁、遺尿(氣化之本在腎,腎氣不足,膀胱失約)。
5
、尿后余瀝不盡(氣化不利,排尿機能減弱)。
6
、男子滑精早泄(腎氣虛,精關(guān)不固)。
7
、胎動易滑,常易造成流產(chǎn)(不能固護沖任)。
8
、白帶清稀量多(帶脈不固)。
9
、舌淡苔白,脈弱(腎氣不足)。
治法:
補腎固攝。

腎不納氣——腎氣虧虛,攝納無權(quán),氣不歸元,呼吸機能衰減。
病因:
1
、久病咳喘,耗傷肺氣,肺虛及腎。
2
、腎虛及肺,以致肺腎氣虛。
癥狀:
1
、咳喘經(jīng)久不愈(肺腎氣虛)。
1)呼多吸少(腎氣虧虛,攝納無權(quán),氣不歸元)。
2)動則喘咳加劇(動則耗氣)。
3)腰膝酸軟(腰為腎之府,腎虛失養(yǎng))。
4)聲音低怯(肺氣虛,宗氣不足)。
5)自汗(衛(wèi)外不固)。
6)神疲(機能衰退)。
7)舌淡脈弱(氣虛)。
2
、陽虛欲脫(腎氣久虧傷及腎陽)。
1)喘息加劇,冷汗淋漓,肢冷面清。
2)脈來浮大無根(虛陽外?。?/span>
3
、氣陰兩虛(腎氣不足,延久傷及腎陰)。
1)氣短息促(腎虛不能納氣)。
2)顴紅心煩,咽干口燥(陰不斂陽,虛火上炎)。
3)舌紅,脈細數(shù)(陰虛內(nèi)熱)。
治法:
補腎納氣。

膀胱濕熱——濕熱蘊結(jié)膀胱,以致膀胱氣化功能失常。
病因:
1
、外感濕熱之邪。
2
、飲食不節(jié),濕熱內(nèi)生。
癥狀:
1
、尿頻,尿急,排尿澀痛(濕熱蘊結(jié)膀胱,下迫尿道)。
2
、小便黃赤短少或混濁,小腹脹悶(濕熱內(nèi)盛,氣化失常)。
3
、腰痛(濕熱郁蒸則可發(fā)熱,阻滯腎腑)。
4
、尿中雜質(zhì)沉結(jié)而形成砂石(濕熱蘊結(jié)日久)。
5
、血尿(熱傷膀胱絡(luò)脈)。
6
、舌紅苔黃膩,脈數(shù)(濕熱內(nèi)蘊)。
治法:
清熱利濕通淋。

蕓香科:
Grapefruit/ Citrus grandis
味辛、甘、苦,性溫。歸脾、肺、腎經(jīng)。
寬中理氣,消食,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氣郁胸悶,脘腹冷痛,食積,瀉痢,咳喘,疝氣。傘形花科:
Fennel, Sweet/ Foeniculum vulgare
味辛,性溫,歸肝、腎、膀胱、胃經(jīng)。
溫腎暖肝,行氣止痛,和胃。主治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脘腹冷痛,食少吐瀉,脅痛,腎虛腰痛,痛經(jīng)。
陰虛火旺者禁用。

檀香科:
Sandalwood/ Santalum album
味苦,性溫。歸胃、腎經(jīng)。
降逆和胃,行氣止痛。主治呃逆,嘔吐,胃脘痛,腰痛。

桃金娘科:
Clove Bud/ Syzygium aromaticum
味辛、甘,性熱。歸脾、胃、腎經(jīng)。
暖胃,降逆,溫腎,止痛。主治胃寒脹痛,呃逆,吐瀉,痹痛,疝痛,口臭,牙痛。
實火,陰虛火旺者禁用。

中醫(yī)臟腑辯證與精油——

大腸病辯證

肺氣虛——肺氣不足,肺功能活動減弱,以致宣降無力,衛(wèi)表不固。
病因:
1
、久病咳喘耗傷肺氣。
2
、氣的化生不足。
癥狀:
1
、咳喘無力,少氣倦怠,懶言聲低(肺氣虛弱,宗氣亦隨之不足,肺的主氣司呼吸功能減退)。
2
、動則喘咳、氣短益甚(動則耗氣)。
3
、痰液清?。ǚ螝獠蛔?,宣降失常,津液輸布受阻,停聚為痰)。
4
、自汗、畏風(fēng)、容易感冒(肺主皮毛,肺氣虛弱不能宣發(fā)衛(wèi)氣于肌表,導(dǎo)致衛(wèi)表不固)。
5
、面色淡白或晄白,舌淡,脈虛(氣虛)。
治法:
補益肺氣。

肺陰虛——肺陰不足,虛熱內(nèi)生,肺失清肅。
病因:
1
、久咳、久病。
2
、燥熱之邪灼傷肺陰。
癥狀:
1
、咳嗽(肺陰不足,陰虛火旺,肺失清肅則肺氣上逆)。
2
、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津被火灼)。
3
、痰中帶血或咯血(虛火灼傷肺絡(luò))。
4
、口咽干燥,甚則聲音嘶啞(肺陰虧虛,津不上潤)。
5
、形體消瘦(陰虛失養(yǎng))。
6
、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兩顴潮紅,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陰虛內(nèi)熱)。
治法:
滋陰潤肺;滋陰降火。

風(fēng)寒束肺——感受風(fēng)寒,束于肺系,肺衛(wèi)失宣。
病因:
風(fēng)寒,病位在肺及肺衛(wèi)之間。
癥狀:
1
、咳嗽,痰稀色白(外感風(fēng)寒,肺氣被束,宣降失常)。
2
、鼻塞流清涕,輕度發(fā)熱惡寒,頭身痛楚(肺主氣屬衛(wèi),邪客肺衛(wèi))。
3
、舌苔薄白,脈浮緊(風(fēng)寒表證)。
治法:
宣肺散寒、止咳化痰。

寒邪客肺——寒邪直接侵入肺臟,肺氣郁閉不得宣降。
病因:
寒邪侵襲于肺,病位完全在肺。
癥狀:
1
、咳嗽氣喘(感受寒邪,內(nèi)克于肺,肺失宣降,肺氣上逆)。
2
、痰稀色白(寒為陰邪,陽氣被郁,津液不化,凝而成痰)。
3
、形寒肢冷(陽氣被郁不能外達)。
4
、舌淡苔白,脈沉緊(陰寒內(nèi)盛,陽氣被困)。
治法:
宣肺散寒、肅肺平喘。

風(fēng)熱犯肺——風(fēng)熱之邪侵犯肺系,肺衛(wèi)受病。
病因:
風(fēng)熱,病位在肺與肺衛(wèi)之間。
癥狀:
1
、咳嗽(風(fēng)熱襲肺,肺失清肅)。
2
、痰黃質(zhì)稠(熱邪灼津為痰)。
3
、發(fā)熱微惡風(fēng)寒,鼻塞流黃濁涕,口干咽痛(肺主氣屬衛(wèi),與衛(wèi)表相合,肺衛(wèi)受邪)。
4
、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風(fēng)熱表證)。
治法:
辛涼宣肺。

熱邪壅肺——熱邪內(nèi)壅于肺,肺失清肅。
病因:
熱邪侵襲于肺,病位完全在肺。
癥狀:
1
、咳嗽(熱邪熾盛,內(nèi)壅于肺,肺失清肅)。
2
、咯痰黃稠(肺熱熾盛,煉液為痰,痰熱互結(jié))。
3
、氣喘息粗,呼吸困難,甚則鼻翼煽動(痰熱交阻,肺氣郁閉)。
4
、壯熱口渴,大便干結(jié),小便量少色深(里熱熾盛,陰津被耗)。
5
、胸痛(痰熱阻滯肺絡(luò),氣滯血壅,氣血運行不暢)。
6
、咳吐膿血腥臭痰(熱壅血瘀,腐敗為膿,則成肺癰)。
7
、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里熱熾盛)。
治法:
清宣肺熱、止咳平喘;清熱化痰排膿。

燥邪犯肺——燥邪侵犯肺衛(wèi),肺系津液耗傷,肺衛(wèi)失宣。
病因:
秋令感受燥邪,病位在肺及肺衛(wèi)之間。
癥狀:
1
、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難咯(燥邪犯肺,肺津受傷,肺失清潤、肅降)。
2
、胸痛咯血(咳甚則肺絡(luò)受傷)。
3
、鼻咽干燥(津傷化燥,肺系失其濡潤)。
4
、發(fā)熱惡寒(燥襲衛(wèi)表,肺衛(wèi)失宣)。
5
、脈浮數(shù)(燥邪偏溫,為溫燥),脈浮緊(燥邪偏涼,為涼燥)。
治法:
清肺潤燥。

痰濕阻肺——痰濕內(nèi)盛,壅阻于肺,以致肺失宣降。
病因:
1
、久咳傷肺。
2
、感受寒濕病邪,以致肺不布津,聚濕釀痰。
3
、脾氣素虛,濕聚成痰,上漬于肺。
癥狀:
1
、咳嗽痰多,甚則氣喘痰鳴(痰濕阻滯于肺,肺氣上逆)。
2
、痰雖粘膩,但色白量多而易吐(其痰由水濕所聚)。
3
、胸悶(痰濕阻肺,肺氣不利)。
4
、舌淡苔白膩,脈滑(痰濕內(nèi)阻)。
治法:
燥濕化痰。

大腸濕熱——濕熱侵襲大腸,氣機壅滯,傳導(dǎo)失職,以致泄瀉、瀉痢。
癥狀:
1
、腹痛(濕熱侵犯大腸,大腸氣機不利)。
2
、膿血便(濕熱損傷血絡(luò),瘀熱腐敗為膿)。
3
、腹痛、里急后重(熱迫氣滯)。
4
、腹瀉不爽(濕熱交結(jié))。
5
、瀉下黃色稀水而臭,肛門灼熱(濕熱下迫)。
6
、口渴,小便量少色深(津液耗傷)。
7
、發(fā)熱惡寒(表邪未解),但熱不寒(里熱已成)。
8
、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濕熱內(nèi)盛)。
治法:
清化濕熱。

瘀熱阻腸——瘀熱阻滯大腸局部脈絡(luò),發(fā)為腸癰。
癥狀:
1
、右少腹疼痛拒按,且反跳痛明顯(濕熱內(nèi)蘊,腸腑氣機不利,致成氣滯血瘀,瘀熱互結(jié),阻滯闌尾)。
2
、惡心嘔吐(瘀熱壅滯,腑氣不通,濁氣上逆,胃失和降)。
3
、發(fā)熱,口渴,尿少色黃,舌紅苔黃,脈數(shù)(里熱熾盛)。
4
、見弦數(shù)脈象(脈弦主痛)。
治法:
泄熱祛瘀。

大腸液虧——陰液虧虛,不能濡潤大腸而便秘。
病因:
1
、素體陰虧。
2
、婦女產(chǎn)后血虛。
3
、年老而陰血不足。
4
、熱病后期陰液虧耗。
癥狀:
1
、大便干結(jié)難以排出,常數(shù)日一行(大腸津液不足,失于濡潤而傳導(dǎo)不利)。
2
、口臭、頭暈(大便日久不解,大腸腑氣不通,濁氣上逆)。
3
、口干咽燥,舌紅少津(液虧內(nèi)熱)。
4
、脈象細澀(津液不足,脈道失充,血行不利)。
治法:
潤腸通便。

腸虛不固——大腸陽氣虛衰,固攝無力,致大便失禁。
病因:
久病下利損傷陽氣。
癥狀:
1
、瀉利久延不愈,或大便失禁,甚至脫肛(大腸陽氣虛衰,固攝無力)。
2
、畏寒肢冷,腹痛隱隱、喜溫喜按(陽虛陰盛,寒從內(nèi)生)。
3
、舌淡苔白,脈沉弱(虛寒)。
治法:
澀腸固脫。

唇形科:
Peppermint/ Mentha piperita
味辛,性涼。歸肺、肝經(jīng)。
疏風(fēng)散熱,解毒散結(jié)。主治風(fēng)熱感冒,目赤,咽痛,痄腮。
Basil/ Ocimum basilicum
味辛、甘,性溫。歸肺、脾、胃、大腸經(jīng)。
疏風(fēng)解表,化濕和中,行氣活血,解毒消腫。主治感冒頭痛,發(fā)熱咳嗽,中暑,食積不化,不思飲食,脘腹脹痛,嘔吐瀉痢,風(fēng)濕痹痛,遺精,月經(jīng)不調(diào),牙痛口臭,胬肉遮睛,皮膚濕瘡,癮疹瘙癢,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氣虛血燥者慎用。
Patchouli/ Pogostemon cablin
味辛,性微溫。歸脾、胃、肺經(jīng)。
芳香化濕,和胃止嘔,祛暑解表。主治濕阻中焦之脘腹痞悶,食欲不振,嘔吐,泄瀉,外感暑濕之寒熱頭痛,濕溫初起的發(fā)熱身困,胸悶惡心,鼻淵,手足癬。
陰虛者禁用。蕓香科:
Grapefruit/ Citrus grandis
味辛、甘、苦,性溫。歸脾、肺、腎經(jīng)。
寬中理氣,消食,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氣郁胸悶,脘腹冷痛,食積,瀉痢,咳喘,疝氣。
Mandarin/ Citrus reticulate
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jīng)。
散寒燥濕,理氣化痰,寬中健胃。主治風(fēng)寒咳嗽,痰多氣逆,惡心嘔吐,胸脘痞脹。
陰虛燥咳及久咳氣虛者禁用。
Orange, Sweet/ Citrus sinsensis
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肺經(jīng)。
行氣健脾,降逆化痰。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痰壅氣逆之咳嗽痰多,胸膈滿悶,梅核氣。
Orange, Bitter/ Citrus aurantium
味苦、酸,性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jīng)。
理氣寬胸,行滯消積。主治胸膈痞滿,脅肋脹痛,食積不化,脘腹脹滿,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
孕婦慎用。傘形花科:
Coriander/ Coriandrum sativum
味辛、酸,性平。歸肺、胃、大腸經(jīng)。
健胃消積,理氣止痛,透疹解毒。主治食積,食欲不振,胸膈滿悶,脘腹脹痛,嘔惡反胃,瀉痢,腸風(fēng)便血,脫肛,疝氣,麻疹,痘疹不透,禿瘡,頭痛,牙痛,耳癰。
有火熱者禁用。姜科:
Ginger/ Zingiber officinale
味辛,性溫。歸肺、胃、脾經(jīng)。
散寒解表,降逆止嘔,化痰止咳。主治風(fēng)寒感冒,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
陰虛內(nèi)熱及實熱證禁用。胡椒科:
Pepper, Black/ Piper nigrum
味辛,性熱。歸胃、大腸、肝經(jīng)。
溫中散寒,下氣止痛,止瀉,開胃,解毒。主治胃寒疼痛,嘔吐,受寒泄瀉,食欲不振,中魚蟹毒。
熱病及陰虛有火者禁用,孕婦慎用。桃金娘科:
Eucalyptus (Blue gum)/ Eucalyptus globules
味辛、苦,性寒。歸肺、胃、脾、肝經(jīng)。
疏風(fēng)解表,清熱解毒,化痰理氣,殺蟲止癢。主治感冒,高熱頭痛,肺熱喘咳,百日咳,脘腹脹痛,腹瀉,痢疾,鉤、絲蟲病,瘧疾,風(fēng)濕痛,癰瘡腫毒,濕疹,疥癬,燒燙傷,外傷出血。
內(nèi)服用量不宜過大,孕婦及患十二指腸潰瘍者慎用。

中醫(yī)臟腑辯證與精油——

 

胃病辯證:

脾氣虛——脾氣不足,運化失健,機體失養(yǎng)。
病因:
1
、飲食失調(diào)。
2
、久病傷脾。
3
、思慮、勞倦過度。
癥狀:
1
、納食減少,腹脹(脾氣不足,運化失健,以致胃的受納腐熟功能減退)。
2
、腹脹飯后尤甚(食后脾氣更困,即所謂食入不運,其病在脾)。
3
、大便溏?。ㄆ⑻撌н\,水濕不化,流注腸中)。
4
、肢體浮腫,面色晄白(水濕不化,泛溢肌膚)。
5
、肢體倦怠,少氣懶言,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緩弱(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乏源,機體失養(yǎng))。
治法:
益氣健脾。

脾氣下陷——脾氣虧虛,以致脾的升清、升舉功能不足而下陷。
病因:
1
、脾氣虛進一步發(fā)展。
2
、久泄久利。
3
、勞倦傷脾。
癥狀:
1
、脘腹墜脹,脫肛或子宮下垂(脾氣下陷,升舉無力,內(nèi)臟下垂)。
2
、便意頻數(shù),或瀉利經(jīng)久不愈(清氣下陷)。
3
、小便混濁如米泔(脾不散精,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輸布而下流膀胱)。
4
、頭暈?zāi)垦#ㄇ尻柌簧?,頭目失養(yǎng))。
5
、氣短乏力,聲低懶言,舌淡苔白,脈虛弱(脾氣虧虛)。
治法:
益氣升提。

脾不統(tǒng)血——脾氣虧虛,不能統(tǒng)攝血液而引起各種出血癥狀。
病因:
1
、病久脾氣虛損。
2
、勞倦傷脾。
癥狀:
1
、血不偱經(jīng)而外逸(脾氣虧虛,統(tǒng)血功能失常)。
1)便血(血逸胃腸)。
2)尿血(血逸膀胱)。
3)紫斑(血逸皮下)。
2
、月經(jīng)量多色淡,甚則崩漏(脾不統(tǒng)血,沖任不固)。
3
、食少便溏,神疲乏力,短氣懶言,面色無華,舌淡苔白,脈細弱(脾氣不足,氣虛血虧)。
治法:
益氣攝血。

脾陽虛——脾陽虛衰,溫運失職,虛寒內(nèi)生。
病因:
1
、由脾氣虛發(fā)展而來。
2
、飲食寒涼損傷脾陽。
癥狀:
1
、腹脹納少,大便溏薄清稀,甚則完谷不化(脾陽不足,溫運失職,水谷不化)。
2
、肢體浮腫,小便短少(水濕內(nèi)停,泛溢肌膚)。
3
、白帶清稀而多(水濕下注)。
4
、畏寒肢冷(陽虛無以溫煦)。
5
、腹痛隱隱,喜溫喜按(證屬虛寒)。
6
、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虛寒)。
治法:
溫中健脾。

寒濕困脾——寒濕內(nèi)盛,中陽被困,運化失職。
病因:
1
、外感寒濕。
2
、內(nèi)濕素盛,以致脾為濕困。
癥狀:
1
、脘腹脹悶,食少便溏,泛惡欲吐(寒濕內(nèi)浸,脾氣受困,脾胃升降失常)。
2
、頭身困重(清陽之氣不得升展)。
3
、口淡不渴(寒濕內(nèi)盛)。
4
、黃疸,黃色晦暗如煙熏(寒濕久郁不化,發(fā)為黃疸,性屬陰黃)。
5
、肢體浮腫,小便量少(脾陽被寒濕所遏,水濕不得溫化,泛溢肌表)。
6
、苔白膩,脈濡緩(寒濕內(nèi)盛)。
治法:
溫中化濕。

濕熱蘊脾——濕熱內(nèi)蘊中焦,脾胃功能失常。
病因:
1
、感受濕熱外邪。
2
、過食肥甘厚味,濕熱內(nèi)生。
癥狀:
1
、脘腹痞悶,泛惡厭食(濕熱內(nèi)蘊中焦,脾失健運,胃失和降)。
2
、大便溏泄不爽,小便量少色黃(濕熱下迫)。
3
、肢體困重(濕熱中阻,脾為濕困)。
4
、黃疸,鮮明如橘子色(濕熱內(nèi)郁,發(fā)為黃疸,性屬陽黃)。
5
、皮膚發(fā)癢(膽汁外溢,滯于肌膚)。
6
、身熱起伏(濕熱郁蒸),汗出而熱不解(濕熱互結(jié),濕遏熱伏,以致汗出而邪不去)。
7
、舌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濕熱內(nèi)盛)。
治法:
清利濕熱。

胃寒——陰寒凝滯胃腑,氣機郁滯,胃失和降。
病因:
1
、脘腹受涼。
2
、過食生冷。
3
、胃陽虧虛,以致寒凝胃脘。
癥狀:
1
、實寒。
1)胃脘冷痛(陰寒內(nèi)盛,胃陽被遏,寒凝氣滯)。
2)遇寒胃脘冷痛加劇,得溫冷痛減輕(遇寒則寒凝更甚,得溫則陰寒始化)。
3)口泛清水(寒凝胃腑,胃陽被困,津液不化,則胃失和降而上逆)。
4)脈沉緊或弦(實寒)。
2
、虛寒。
1)脘痛綿綿,喜溫喜按(胃陽不足,虛寒內(nèi)生,凝滯氣機,胃氣不和)。
2)嘔吐清水(水飲不化而隨胃氣上逆)。
3)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虛寒)。
治法:
溫中散寒。

胃熱——胃火熾盛,機能亢進,胃氣失和。
病因:
1
、情志不舒,郁而化火。
2
、過食辛辣、過服溫燥藥物。
癥狀:
1
、胃脘灼熱疼痛(熱郁胃中,火灼胃絡(luò),氣血壅滯,胃氣失和)。
2
、消谷善饑(胃火熾盛,機能亢進)。
3
、吞酸嘈雜嘔吐(肝胃之氣火上逆)。
4
、牙齦腫痛(胃火循經(jīng)上炎,氣血壅滯于牙齦),齒衄(灼傷血絡(luò))。
5
、口臭(胃中濁氣上逆)。
6
、口渴喜飲,大便秘結(jié),小便量少色赤(火熱傷津)。
7
、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火熱內(nèi)盛)。
治法:
清胃瀉火。

胃陰虛——胃陰不足,以致胃失濡潤和降。
病因:
多種慢性因素引起胃陰耗損,致虛熱內(nèi)生。
1)胃熱證日久不愈。
2)外感熱病耗傷津液。
3)過食辛辣。
4)情志之火內(nèi)郁。
癥狀:
1
、胃脘隱痛,脘痞嘈雜(虛熱郁胃,胃氣不和)。
2
、能知饑而不欲食或食少(胃陰不足,不能腐熟水谷,但胃氣尚未傷)。
3
、口干咽燥,大便干結(jié)(陰虧失潤)。
4
、干嘔呃逆(胃氣上逆)。
5
、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陰虛內(nèi)熱)。
治法:
滋養(yǎng)胃陰。

食滯胃脘——飲食不化,積滯胃腑,胃的腐熟、通降功能失常。
病因:
1
、飲食不節(jié)。
2
、暴飲暴食。
3
、脾胃素虛,飲食不慎。
癥狀:
1
、胃脘脹悶疼痛,腸鳴矢氣(食物積滯胃脘,胃失和降,胃腸腑氣不通)。
2
、噯腐吐酸,甚則嘔吐酸腐食物(腐熟失職,不能消磨水谷,食濁隨胃氣上逆)。
3
、大便溏泄,瀉下酸腐臭穢(食濁下移)。
4
、苔厚膩,脈滑(食濁內(nèi)阻)。
治法:
消食導(dǎo)滯。

唇形科:
Basil/ Ocimum basilicum
味辛,甘,性溫。歸肺,脾,胃,大腸經(jīng)。
疏風(fēng)解表,化濕和中,行氣活血,解毒消腫。主治感冒頭痛,發(fā)熱咳嗽,中暑,食積不化,不思飲食,脘腹脹痛,嘔吐瀉痢,風(fēng)濕痹痛,遺精,月經(jīng)不調(diào),牙痛口臭,胬肉遮睛,皮膚濕瘡,癮疹瘙癢,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氣虛血燥者慎用。
Patchouli/ Pogostemon cablin
味辛,性微溫。歸脾,胃,肺經(jīng)。
芳香化濕,和胃止嘔,祛暑解表。主治濕阻中焦之脘腹痞悶,食欲不振,嘔吐,泄瀉,外感暑濕之寒熱頭痛,濕溫初起的發(fā)熱身困,胸悶惡心,鼻淵,手足癬。
陰虛者禁用。蕓香科:
Grapefruit/ Citrus grandis
味辛、甘、苦,性溫。歸脾、肺、腎經(jīng)。
寬中理氣,消食,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氣郁胸悶,脘腹冷痛,食積,瀉痢,咳喘,疝氣。
Mandarin/ Citrus reticulate
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jīng)。
散寒燥濕,理氣化痰,寬中健胃。主治風(fēng)寒咳嗽,痰多氣逆,惡心嘔吐,胸脘痞脹。
陰虛燥咳及久咳氣虛者禁用。
Neroli/ Citrus aurantium var. amara
味辛、甘、微苦,性平。歸脾、胃經(jīng)。
理氣寬胸,和胃止嘔。主治胸中痞悶,脘腹脹痛,不思飲食,惡心嘔吐。
Orange, Sweet/ Citrus sinsensis
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肺經(jīng)。
行氣健脾,降逆化痰。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痰壅氣逆之咳嗽痰多,胸膈滿悶,梅核氣。
Orange, Bitter/ Citrus aurantium
味苦、酸,性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jīng)。
理氣寬胸,行滯消積。主治胸膈痞滿,脅肋脹痛,食積不化,脘腹脹滿,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
孕婦慎用。傘形花科:
Coriander/ Coriandrum sativum
味辛、酸,性平。歸肺、胃、大腸經(jīng)。
健胃消積,理氣止痛,透疹解毒。主治食積,食欲不振,胸膈滿悶,脘腹脹痛,嘔惡反胃,瀉痢,腸風(fēng)便血,脫肛,疝氣,麻疹,痘疹不透,禿瘡,頭痛,牙痛,耳癰。
有火熱者禁用。
Fennel, Sweet/ Foeniculum vulgare
味辛,性溫,歸肝、腎、膀胱、胃經(jīng)。
溫腎暖肝,行氣止痛,和胃。主治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脘腹冷痛,食少吐瀉,脅痛,腎虛腰痛,痛經(jīng)。
陰虛火旺者禁用。

橄欖科:
Frankincense/ Boswellia carterii
味辛、苦,性微溫。歸心、肝、脾經(jīng)。
活血行氣,通經(jīng)止痛,消腫生肌。主治心腹疼痛,風(fēng)濕痹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跌打淤痛,癰疽腫毒,腸癰,創(chuàng)潰不斂。
胃弱者慎用,孕婦及無瘀滯者禁用。
Myrrh/ Commiphora myrrha
味苦,性平,歸心、肝、脾經(jīng)。
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主治胸腹瘀痛,痛經(jīng),經(jīng)閉,微瘕,跌打損傷,癰腫瘡瘍,腸癰,目赤腫痛。
胃弱者慎用,孕婦及虛證無瘀者禁用。

姜科:
Ginger/ Zingiber officinale
味辛,性溫。歸肺、胃、脾經(jīng)。
散寒解表,降逆止嘔,化痰止咳。主治風(fēng)寒感冒,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
陰虛內(nèi)熱及實熱證禁用。

胡椒科:
Pepper, Black/ Piper nigrum
味辛,性熱。歸胃、大腸、肝經(jīng)。
溫中散寒,下氣止痛,止瀉,開胃,解毒。主治胃寒疼痛,嘔吐,受寒泄瀉,食欲不振,中魚蟹毒。
熱病及陰虛有火者禁用,孕婦慎用。

檀香科:
Sandalwood/ Santalum album
味苦,性溫。歸胃、腎經(jīng)。
降逆和胃,行氣止痛。主治呃逆,嘔吐,胃脘痛,腰痛。

安息香科:
Benzoin/ Styrax benzoin
味辛、苦,性平。歸心、肝、脾經(jīng)。
開竅提神,豁痰辟穢,行氣活血,止痛。主治中風(fēng)痰厥,驚癇昏迷,產(chǎn)后血暈,心腹疼痛,風(fēng)痹肢節(jié)痛。
陰虛火旺者慎用。

桃金娘科:
Clove Bud/ Syzygium aromaticum
味辛、甘,性熱。歸脾、胃、腎經(jīng)。
暖胃,降逆,溫腎,止痛。主治胃寒脹痛,呃逆,吐瀉,痹痛,疝痛,口臭,牙痛。
實火,陰虛火旺者禁用。
Eucalyptus (Blue gum)/ Eucalyptus globules
味辛、苦,性寒。歸肺、胃、脾、肝經(jīng)。
疏風(fēng)解表,清熱解毒,化痰理氣,殺蟲止癢。主治感冒,高熱頭痛,肺熱喘咳,百日咳,脘腹脹痛,腹瀉,痢疾,鉤、絲蟲病,瘧疾,風(fēng)濕痛,癰瘡腫毒,濕疹,疥癬,燒燙傷,外傷出血。
內(nèi)服用量不宜過大,孕婦及患十二指腸潰瘍者慎用。
Eucalyptus (Lemon scented)/ Eucalyptus citriodora
味辛、苦,性微溫。歸脾、胃、肝經(jīng)。
散風(fēng)除濕,健胃止痛,解毒止癢。主治風(fēng)寒感冒,風(fēng)濕骨痛,胃氣痛,食積,痧脹吐瀉,痢疾,哮喘,瘧疾,瘡癤,風(fēng)疹,濕疹,頑癬,水火燙傷,炮彈傷。
Cajeput/ Melaleuca leucadendron
味辛,性平。歸肝、胃、心經(jīng)。
祛風(fēng)通絡(luò),理氣止血,殺蟲。主治風(fēng)濕痹痛,拘攣麻木,脘腹脹痛,牙痛,頭痛,疝氣痛,跌打腫痛,疥瘡。

中醫(yī)臟腑辯證與精油——

小腸病辯證:

心氣虛——心氣不足,推動無力。
病因:
1
、久病體虛。
2
、稟賦不足。
3
、思慮勞倦。
4
、年高臟器虛衰。
5
、暴病傷正。
癥狀:
1
、心悸怔仲(心氣不足,搏動乏力,氣血不能正常運行,神不安藏)。
2
、胸悶氣短(心氣不足,宗氣虛弱,運行無力)。
3
、自汗(氣虛衛(wèi)外不固)。
4
、神疲(心神不振)。
5
、活動后諸癥加?。▌觿t耗氣)。
6
、面色淡白(心氣不足,氣血不能上榮于面)。
7
、脈虛或結(jié)代(心氣不足,推動乏力,脈氣不相順接)。
治法:
補益心氣。

心陽虛——心陽不足,鼓動無力,以致溫運失職。
病因:
由心氣虛發(fā)展而成。
癥狀:
1
、心悸,怔仲,胸悶,氣短,自汗,神疲乏力,舌淡(心氣虛)。
2
、畏寒肢冷(心陽不足,不能溫煦肢體)。
3
、心痛暴作,甚則胸痛徹背(陽虛寒盛,陰寒凝滯心脈,氣血運行不暢)。
4
、面色晄白(心陽不足,水濕不化)。
5
、面色晦暗,舌有瘀點瘀斑(氣血瘀滯)。
6
、脈弱或結(jié)代(心陽虛衰,鼓動乏力,血行不利)。
治法:
溫補心陽。

心陽暴脫——心陽驟然虛脫,陽氣欲絕。
病因:
心陽虛的嚴(yán)重階段。
癥狀:
1
、心悸,怔仲,胸悶,氣短,自汗,神疲乏力,舌淡(心氣虛)。
2
、冷汗淋漓(心陽暴脫,陽氣衰亡,不能衛(wèi)外);四肢厥冷(不能溫煦肢體)。
3
、呼吸微弱(心陽衰,宗氣泄)。
4
、神志模糊,甚則昏迷(心陽衰敗,心神失養(yǎng)而渙散)。
5
、面色蒼白,口唇青紫,脈微欲絕(陽氣外亡,血行無力而致陽虛血瘀)。
治法:
回陽救逆。

心血虛——心血不足,心失濡養(yǎng),心神不安。
病因:
1
、久病耗損陰血。
2
、脾胃虛弱,血的生化不足。
3
、失血過多。
4
、思慮過度,陰血暗耗。
癥狀:
1
、心悸、怔仲(心血虧虛,心失所養(yǎng)致心動不安)。
2
、失眠、多夢(血不養(yǎng)神,心神不寧)。
3
、眩暈、健忘(心血不足,頭目失養(yǎng),髓??仗摚?。
4
、面色淡白無華或萎黃,唇舌色淡(血虛不能上榮)。
5
、脈象細弱(血虛不能充脈)。
治法:
補血養(yǎng)心安神。

心陰虛——心陰虧損,心失濡養(yǎng),心神不安,虛熱內(nèi)擾。
病因:
1
、情志不遂致氣郁化火。
2
、熱病傷陰。
3
、勞神過度,暗耗心陰。
癥狀:
1
、心悸、怔仲(心陰虧虛,心失所養(yǎng))。
2
、心煩、失眠、多夢(陰不制陽,虛熱內(nèi)生,擾亂心神,心神不寧)。
3
、五心煩熱、潮熱盜汗(陰虛陽亢,虛熱內(nèi)擾)。
4
、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陰虛內(nèi)熱)。
治法:
滋陰養(yǎng)心安神。

心火亢盛——心火內(nèi)熾,擾亂心神。
病因:
1
、情志郁結(jié),郁久化火。
2
、過食辛辣、溫補之品,化熱生火。
3
、火熱之邪內(nèi)侵。
癥狀:
1
、心煩失眠,甚則狂躁譫語(心火內(nèi)熾,擾亂心神)。
2
、口舌生瘡,常見面赤(心開竅于舌,其華在面,心火上炎)。
3
、口渴、便秘(火熱傷津)。
4
、小便赤澀灼痛(心移熱于小腸)。
5
、吐血、衄血(火熱迫血妄行)。
6
、苔黃,舌尖紅絳,脈數(shù)有力(火熱內(nèi)盛)。
治法:
清心瀉火。

心脈痹阻——心脈血行不暢,痹阻不通。
病因:
正氣先虛,以致心陽不足,推動無力,在各種因素作用下,導(dǎo)致心臟脈絡(luò)血流不暢,痹阻不通,本虛標(biāo)實。
癥狀:
1
、心悸、怔仲(心氣心陽不足,心失溫養(yǎng))。
2
、心痛如針刺,舌質(zhì)紫黯,或有瘀點瘀斑,脈細澀或結(jié)代(陽氣不足,血液運行無力,致成瘀阻心脈)。
3
、悶痛尤甚,身體困重,舌苔白膩,脈滑,患者多體胖痰多(繼發(fā)痰濁停聚心脈)。
4
、心痛暴作,痛勢劇烈,畏寒肢冷,得溫痛減,舌淡苔白,脈沉遲或沉緊(陰寒凝滯心脈)。
5
、胸悶脹痛,脈弦(精神因素引發(fā),氣滯心脈,氣機郁滯,心血受阻)。
6
、胸痛時發(fā)時止(心脈時痹時通)。
7
、胸痛引臂內(nèi),甚則放射至肩背(手少陰心經(jīng)之脈直行上肺,出腋下,循臂內(nèi))。
治法:
通陽化瘀。

痰迷心竅——痰氣郁結(jié),阻閉心竅,以致精神、神智異常。
病因:
1
、濕濁釀痰。
2
、情志郁結(jié),氣郁痰凝。
癥狀:
1
、神識癡呆,意識模糊,喉中痰鳴(痰濁蒙蔽心竅,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障礙)。
1)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喉中痰鳴(中風(fēng)證)。
2)表情淡漠,喃喃自語,舉止失常(癲證——情志不遂,肝氣郁結(jié),故精神抑郁,甚則心神被蒙,不能自主)。
3)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兩目上視,口吐涎沫并發(fā)出豬羊叫聲(癇證——痰濁隨肝風(fēng)上蒙心竅)。
2
、舌苔白膩,脈滑(痰濁內(nèi)盛)。
治法:
滌痰開竅。

痰火擾心——火熱內(nèi)郁,煉液為痰,痰火互結(jié),以致神智異常。
病因:
1
、精神刺激,郁怒傷肝,氣郁化火。
2
、外感熱邪。
癥狀:
1
、輕則心煩失眠,重則神志狂亂(痰火內(nèi)盛,擾亂心神)。
1)躁狂譫語,發(fā)熱氣粗,面紅目赤,痰液黃稠或喉間痰鳴(外感熱?。?/span>
2)心煩不寐,甚則狂越妄動,打人毀物,哭笑無常,胡言亂語(內(nèi)傷雜?。?/span>
2
、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里熱蒸騰,痰火內(nèi)盛)。
治法:
清心豁痰。

橄欖科:
Frankincense/ Boswellia carterii
味辛、苦,性微溫。歸心、肝、脾經(jīng)。
活血行氣,通經(jīng)止痛,消腫生肌。主治心腹疼痛,風(fēng)濕痹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跌打淤痛,癰疽腫毒,腸癰,創(chuàng)潰不斂。
胃弱者慎用,孕婦及無瘀滯者禁用。
Myrrh/ Commiphora myrrha
味苦,性平,歸心、肝、脾經(jīng)。
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主治胸腹瘀痛,痛經(jīng),經(jīng)閉,微瘕,跌打損傷,癰腫瘡瘍,腸癰,目赤腫痛。
胃弱者慎用,孕婦及虛證無瘀者禁用。

安息香科:
Benzoin/ Styrax benzoin
味辛、苦,性平。歸心、肝、脾經(jīng)。
開竅提神,豁痰辟穢,行氣活血,止痛。主治中風(fēng)痰厥,驚癇昏迷,產(chǎn)后血暈,心腹疼痛,風(fēng)痹肢節(jié)痛。
陰虛火旺者慎用。

桃金娘科:
Cajeput/ Melaleuca leucadendron
味辛,性平。歸肝、胃、心經(jīng)。
祛風(fēng)通絡(luò),理氣止血,殺蟲。主治風(fēng)濕痹痛,拘攣麻木,脘腹脹痛,牙痛,頭痛,疝氣痛,跌打腫痛,疥瘡。

中醫(yī)臟腑辯證與精油——

膽病辯證:

肝血虛——肝血不足,所系筋、竅、脈絡(luò)等組織器官失其濡養(yǎng)。
病因:
1
、脾胃虛弱,化源不足。
2
、腎精虧損,不能化血。
3
、失血過多。
4
、久病耗傷肝血。
癥狀:
1
、面白無華,眩暈耳鳴,鳴聲如蟬(肝血不足,不能上榮頭面)。
2
、視力減退,或夜間視物不清(血不濡目)。
3
、爪甲不榮(血不養(yǎng)筋)。
4
、肢麻,震顫,經(jīng)脈拘急,肌肉膶動(血虛生風(fēng))。
5
、月經(jīng)量少,色淡,甚則經(jīng)閉(血??仗摚瑳_任失養(yǎng))。
6
、舌質(zhì)淡,脈細(血虛)。
治法:
補血養(yǎng)肝。

肝陰虛——肝陰不足,經(jīng)脈失養(yǎng),虛熱內(nèi)擾。
病因:
1
、肝郁化火傷陰。
2
、熱病后期耗傷肝陰。
3
、腎陰不足,水不涵木。
癥狀:
1
、頭暈?zāi)垦?,兩目干澀(肝陰不足,不能上滋頭目)。
2
、面部烘熱(陰虛內(nèi)熱,虛火上炎)。
3
、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虛熱內(nèi)擾)。
4
、脅肋隱痛(肝絡(luò)失柔)。
5
、手足蠕動(筋脈失養(yǎng),虛風(fēng)內(nèi)動)。
6
、口干咽燥,舌紅少津,脈弦細數(shù)(肝陰虧虛,陰虛內(nèi)熱)。
治法:
滋陰柔肝。

肝氣郁結(jié)——肝失疏泄,氣機郁滯不暢。
病因:
1
、情志不遂,郁怒傷肝。
2
、其他病邪侵擾引起肝失疏泄。
癥狀:
1
、情志抑郁,急躁易怒(肝失疏泄條達,不能調(diào)暢氣機,調(diào)節(jié)情志)。
2
、胸脅、乳房、少腹等肝經(jīng)循行部位脹痛或竄痛(肝氣郁結(jié),經(jīng)氣不利)。
3
、胸悶善太息(氣機郁滯不暢)。
4
、月經(jīng)不調(diào)或行經(jīng)腹痛,甚或閉經(jīng)(氣滯血瘀,沖任失調(diào))。
5
、梅核氣(氣郁生痰,痰氣搏結(jié)于咽部)。
6
、癭瘤(痰氣積聚于頸部)。
7
、乳房腫塊(痰氣郁結(jié)于乳房)。
8
、腹部痞塊,時聚時散(氣聚成瘕)。
9
、脅下癥塊(氣滯血瘀)。
10
、弦脈(肝?。?。
治法:
疏肝解郁;理氣消痰;理氣消癭;活血軟堅。

肝火上炎——肝經(jīng)實火熾盛,氣火上逆。
病因:
1
、肝氣郁結(jié),郁久化火。
2
、火熱之邪內(nèi)侵。
癥狀:
1
、頭暈脹痛,面紅目赤(肝火循經(jīng)上炎,氣血上涌)。
2
、耳鳴如潮,甚或突發(fā)耳聾(膽經(jīng)循行耳中,肝熱移膽,循經(jīng)上沖)。
3
、耳內(nèi)腫痛,甚則化膿(熱蒸耳道)。
4
、脅肋灼痛(火灼肝經(jīng))。
5
、煩躁易怒(肝失條達)。
6
、失眠或惡夢紛紜(火擾心神)。
7
、吐血、衄血(氣火上逆,迫血妄行)。
8
、口苦(膽氣上逆)。
9
、口干、便秘、尿黃(熱盛傷津)。
10
、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肝火熾盛)。
治法:
清肝瀉火。

肝陽上亢——肝腎陰虛不能制陽,以致肝陽亢擾于上,下虛上實。
病因:
1
、腎陰虧虛,水不涵木。
2
、肝郁化火,內(nèi)耗肝陰。
癥狀:
1
、眩暈耳鳴,頭痛而脹,面紅目赤(肝陽升動太過,氣血上沖)。
2
、急躁易怒(肝性失柔)。
3
、失眠多夢(擾亂心神)。
3
、腰膝酸軟(肝腎陰虧,筋骨失養(yǎng))。
4
、頭重腳輕,行走不穩(wěn)(陰虧陽亢,下虛上盛)。
5
、舌紅,弦脈有力(肝腎陰虛,肝陽上亢)。
治法:
滋陰平肝潛陽。

肝風(fēng)內(nèi)動。
肝陽化風(fēng)——肝腎陰虧,陰不制陽,肝陽抗逆無制而風(fēng)動。
病因:
素有肝陽上亢史。
癥狀:
1
、眩暈欲仆,頭痛而搖(肝陽化風(fēng),沖逆于上,氣血上涌)。
2
、肢麻項強,手足震顫(風(fēng)動筋攣)。
3
、語言謇澀(風(fēng)陽竄擾舌本)。
4
、步履不正(風(fēng)動于上,陰虧于下,上盛下虛)。
5
、舌紅,脈弦細(肝腎陰虛)。
——
中風(fēng)先兆癥狀。
6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舌強不語(風(fēng)陽暴升,氣血逆亂,風(fēng)痰竄擾,蒙蔽清竅)。
——
中風(fēng)癥狀。
治法:
育陰平肝息風(fēng)。
熱極生風(fēng)——熱邪亢盛,燔灼肝經(jīng),筋脈失養(yǎng)而引動肝風(fēng)。
病因:
溫?zé)岵〕讨谐R娭邿岢榇ぁ?/span>
癥狀:
1
、高熱(邪熱蒸騰)。
2
、燥擾如狂,重則神智昏糊(熱陷心包,心神被擾)。
3
、四肢抽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兩目上視,牙關(guān)緊閉(熱灼肝經(jīng),耗傷津液,筋脈失養(yǎng))。
4
、舌質(zhì)紅絳,苔黃,脈弦數(shù)(肝經(jīng)熱盛)。
治法:
清熱息風(fēng)開竅。
陰虛風(fēng)動——陰液虧虛,筋脈失養(yǎng),引動肝風(fēng)。
病因:
1
、熱病后期。
2
、內(nèi)傷久病,陰液耗傷。
癥狀:
手足蠕動;午后潮熱,形體消瘦,舌紅少苔,脈弦細數(shù)。
詳見肝陰虛。
血虛生風(fēng)——肝血虧虛,筋脈失養(yǎng),虛風(fēng)內(nèi)動。
病因:
1
、久病血虛。
2
、急慢性出血過多。
癥狀:
手足震顫;肢麻肉膶;面色萎黃,舌淡脈細。
詳見肝血虛。

寒滯肝脈——寒邪凝滯肝經(jīng),阻遏氣機,氣血運行不暢。
病因:
外感寒邪。
癥狀:
1
、少腹冷痛,牽及陰器,常見少腹睪丸墜脹冷痛,陰囊或外陰冷縮引痛,甚或巔頂冷痛(外感寒邪,陽氣困遏于肝脈循行部位,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
注:肝經(jīng)繞陰器,抵少腹,布兩脅,上至巔頂。
2
、疼痛遇寒加劇,得溫稍減(寒則氣血凝澀,溫則氣血流通)。
3
、形寒肢冷(寒邪困遏陽氣,形體失于溫煦)。
4
、苔白滑,脈沉弦或沉緊(寒滯肝脈,陰寒內(nèi)盛)。
治法:
暖肝散寒。

肝膽濕熱——濕熱蘊結(jié)肝膽,疏泄功能失常。
病因:
1
、外感濕熱之邪,郁而不達。
2
、偏嗜肥甘厚味,濕熱內(nèi)生。
3
、脾運失健,濕濁內(nèi)生,郁而化熱。
癥狀:
1
、右脅肋部脹痛且有灼熱感(氣滯熱郁)。
2
、右脅下痞塊,按之疼痛不舒(氣滯血瘀)。
3
、厭食腹脹(肝氣犯脾,膽胃不和,受納運化失職)。
4
、泛惡欲吐(胃氣上逆)。
5
、口苦(膽氣上逆)。
6
、大便稀溏(濕熱內(nèi)蘊,濕偏重);大便干結(jié)(熱偏重)。
7
、小便短赤(濕熱下注膀胱)。
8
、寒熱往來(邪居少陽,正邪相爭)。
9
、黃疸色鮮(濕熱郁蒸,膽汁外溢);
10
、陰部濕疹,瘙癢難忍,婦女帶下黃臭,外陰瘙癢(肝經(jīng)濕熱下注,浸淫陰部)。
11
、睪丸腫脹熱痛(濕熱郁蒸睪丸,絡(luò)脈氣血壅滯)。
12
、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濕熱內(nèi)蘊肝膽)。
治法:
清泄?jié)駸?,疏肝利膽?/span>

膽郁痰擾——膽失疏泄,痰熱內(nèi)擾。
病因:
情志郁結(jié),膽失疏泄,氣機郁滯,生痰化火,痰火內(nèi)擾。
癥狀:
1
、驚悸、膽怯(痰熱內(nèi)擾,膽氣不寧)。
2
、煩躁失眠(心神不寧)。
3
、頭暈?zāi)垦?,耳鳴(痰熱循經(jīng)上擾頭目)。
4
、胸悶脅脹(膽氣郁滯,經(jīng)脈不利)。
5
、泛嘔欲吐(膽熱犯胃,胃失和降,胃氣上逆)。
6
、口苦(膽熱上蒸)。
7
、苔黃膩,脈弦滑(痰熱內(nèi)盛)。
治法:
清化痰熱,和胃降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施今墨對藥(新版重排).pdf
一百天學(xué)開中醫(yī)方(3)
中醫(yī)食療實用列表大全(含食物性味歸經(jīng)功效主治)二、蔬菜瓜果類(1)
中醫(yī)火罐診罐療技術(shù)
臟腑辨證論治
楊維杰:我最常用的12特效穴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