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 活血化瘀湯
組成:丹參15g,生蒲黃15g,延胡索(醋炒)10g,三七粉3g,枳殼10g,敗醬草15g。
用法:清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溫服。
功效: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胃炎,證屬瘀血阻絡,癥見胃脘疼痛,痛處固定,舌暗而脈弦者。
方解:慢性胃炎屬于中醫(yī)胃脘痛、痞脹范疇,一般病程較長,久病人絡,而成為瘀血之病。同時因為人體隨著年齡增大,氣血失調(diào),也可日漸形成瘀血,所以本病也有年齡越大,胃粘膜病變越嚴重的特點。從胃粘膜的局部病變來看,其紅白相間、充血水腫、出血糜爛等病變,都是瘀血的病理改變。因此瘀血阻滯胃絡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理基礎,治療上宜以活血化瘀為主,結(jié)合患者不同的證候,配合益氣、溫陽、養(yǎng)陰、行氣、清熱之法,以期調(diào)節(jié)全身整體功能,又改善胃粘膜局部病變,具有減輕胃粘膜炎性細胞浸潤,消除充血、水腫的作用。
加減:①辯證加減:氣虛血瘀證,見胃脘隱痛不已,痛處固定,腹脹納差,便溏乏力,舌質(zhì)淡暗,脈緩弦者,合異功散;陽虛血瘀證,見胃脘冷痛、隱痛,喜溫喜按,肢冷口淡,舌質(zhì)淡暗,脈沉細者,去敗醬草,加黨參、白術、川椒、干姜、砂仁、烏藥;陰虛血瘀證,見胃脘隱痛,時有胃中灼熱,痛處不移,饑不欲食,口于便結(jié),舌苔少,脈細澀者,加沙參、麥冬、白芍、花粉、烏梅、山楂;氣滯血瘀證,見胃脘脹痛,日久不愈,噯氣矢氣后疼痛減輕,舌質(zhì)淡紅,苔薄脈弦者,加柴胡、香附、蘇梗、烏藥;瘀熱阻絡證,見胃脘灼熱疼痛、固定不移,口苦便干,舌暗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者,加酒炒黃連、法夏、瓜蔞殼、酒制大黃、川楝子、佛手。②辨病加減:糜爛性胃炎加白及、梔子;膽汁反流性胃炎加赭石、旋覆花或酒制大黃;萎縮性胃炎加莪術;伴腸上皮化生,加白花蛇舌草。③對癥加減:惡心嘔吐者,加法夏、陳皮或竹茹;反酸加瓦楞子、左金丸;納少者加麥芽、雞內(nèi)金;腹脹明顯者加大腹皮;大便秘結(jié)加酒制大黃:苔黃膩者加藿香、佩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