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族的新一期《張氏族譜》修訂完成。年輕時,我對家譜、宗族之事并不大感興趣,但如今上了年紀則明顯不同,偶然拿起新族譜翻翻看看,竟感覺相當意思,各支派各門戶,孰遠孰近一清二楚,親戚里道皆有注明。
我們這一支張姓,傳宗不過二十二世,公認起源于山西洪洞大槐樹,明代大遷移時期首遷唐山,后遷入本地,最早一輩定為一世祖。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留存有序歷史悠久的家譜,有孔氏家譜已歷80世(孔子),有孟氏家譜已歷近80世(孟子),顏氏家族(顏回)歷77世,范氏家族(范仲淹)30世。而張氏家族作為傳統(tǒng)的中華大姓,沒有統(tǒng)一的族譜流傳,個人認為還是挺遺憾的。
張姓起源有“河南濮陽說”和“河北清河說”之爭。而“清河之說”一直位于主流,諸多的古今家譜、族譜記載明確。
明張浚等《張氏統(tǒng)宗世譜·得姓郡望》載“吾張姓之得姓者,自軒轅黃帝第三妃彤魚氏之子,曰揮。觀弧制矢,賜姓張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據(jù)尹城國之青陽,后改清河郡,此張姓得姓之由”。
明永樂閩南張君紹《張氏宗譜》載“會耄耊老成,及搜久遠之遺,由各執(zhí)宗譜之序以對,凡星宇下,無非清河公之派衍也”。這里所說的青陽、清河郡,是今河北清河的古稱。持同類觀點的古今譜牒家乘,浩如煙海,占張氏譜牒的絕大部分。 清河作為張氏祖源地,不僅有譜牒、文獻依據(jù),還有廟宇等古建筑史方面的根據(jù)。
張氏祖廟,早在2300年前就有。據(jù)明永樂癸未年《清河家乘》載,戰(zhàn)國時期縱橫家張儀,曾仕秦為相,“儀行公,名策魴。公當時,墳塋諸處,立廟清河,遂以清河公為郡”。又有《張氏宗譜》記載“欲溯源流,賜御葬夫婦同穴,頂受父諸侯官職者名撰,妣吳氏,與張儀同胞兄弟,叫他前來商議,在葬墳前故立一大宗祠。祠冢先年是齊國縣郡,即是清河,遂以此郡定祠,立為后裔傳芳”。說明張儀、張撰等兄弟當時是聯(lián)合在清河修建宗祠的。
另外,史載西漢留侯張良之孫張典,曾任清河太守,也曾于清河郡“仁里鄉(xiāng)”“建祠堂于墓所”。古今張氏族人在清河修建祖廟、祠堂,體現(xiàn)著張氏族人對清河祖籍地身份的高度認可。
2004年,應(yīng)海內(nèi)外張氏族人之請,清河縣復建中華張姓始祖張揮公墓;2005年,又動工復建清河張氏祠堂,于2009年4月主體完工,正式命名為“華夏張氏祖庭”。近代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海內(nèi)外張姓人士清河尋根活動熱潮迭起,一浪高過一浪。世界張氏總會分別于2009年和2015年兩次在清河舉辦世界性懇親大會,并把每年的4月、5月設(shè)立為“中華張氏祭祖月”,每年的5月28日為“中華張氏祭祖節(jié)”。
清河張氏,是古代著名的名門大族。自周而晉,名人輩出。累至唐朝,更為隆盛。唐太宗時期,朝廷核定天下各姓氏宗族譜牒,確定十大姓氏為“國柱”,“清河張”張姓宗族更是被定為“國柱”之首。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時期,張文瓘、張錫叔侄,三度為相,顯貴一時,時稱“萬石張家”“三戟張家”。
中華姓氏源遠流長,人口眾多,從古至今每次有明文記錄的人口普查,張、王、李都雄踞三甲,但張姓從沒有得過冠軍。據(jù)今年剛剛公布的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張姓仍舊排在王、李之后,位居第三,有點傷感,呵呵。
在海外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有人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張姓人?!睋?jù)統(tǒng)計,目前世界上共有張姓人口近1個億,民間歷來認可張姓是中國第一大姓的人很多,俗話說,“張王李趙遍地劉”,“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張”家都是排在第一,可見一斑。你要是到過東北林區(qū),當?shù)厝斯苤罅砍鰶]的狼也叫“張三”,夠普及的吧!
每一個姓氏的分支眾多,人口由來本就復雜。之前聽中央十套《百家講壇》錢文忠教授解讀百家姓中了解到,這其中政治因素影響最大,比如,民族大融合時期的皇家賜姓普遍,盛唐之時,作為帝王的“李”姓最受歡迎,許多外族皆賜國姓;而歷朝歷代分封諸侯王,諸如燕王,齊王,楚王,當年人們文化不高,屬民改姓“王”簡單易行。
當然,張姓也不例外,改姓賜姓皆有之。三國魏將張遼本來姓聶,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張姓,其子嗣隨后皆為張姓。其后各朝代中央政府推行大一統(tǒng),不少少數(shù)民族改為漢姓張 。另外據(jù)載,世居云南的龍佑那一族,于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后其子孫便以張為姓。
提到皇權(quán)對姓氏的影響,我不得不面對更“殘酷”、更“嚴峻”的事實,那便是“王李趙劉”幾大姓里都出過皇帝,姓劉的最多,姓王的雖然只有一位王莽,但那也是正兒八經(jīng)的大新皇帝。
但是張姓皇帝有嗎?牽強一點說,也不是沒有。在南北宋之間有個朝廷名為“大楚”,皇帝叫張邦昌(河北東光縣人,我的的滄州老鄉(xiāng))。但這只是一個金國的“傀儡政權(quán)”,連張邦昌自己也始終自認為大宋的臣子,上位一個月后,便主動還位宋高宗趙構(gòu)。經(jīng)歷史評價及民間演繹,張邦昌始終為奸相,當然不會以皇帝的身份給予認定。還有明朝后期張獻忠建立“大西王朝”,自命“大西皇帝”,不過草臺班子自娛自樂而已。
關(guān)于張姓人物當不了人間皇帝的原因,解釋頗有趣。那是因為主宰天庭的玉皇大帝本姓張,名字叫“張友仁”,也叫“張百忍”,這名字起得,一看就不是凡人。傳說,姜子牙封完眾神之后,其實準備把玉帝的位置留給自己,又不好明說。便假惺惺地指著玉帝寶座,環(huán)視四周問道:“有人。。。,坐嗎?”結(jié)果其身后的張友仁聞言,以為姜子牙封自己上位,于是當仁不讓,一屁股坐上去,從此成為萬神之神,老張家也成為天下唯一不免貴的“貴姓”。但是這下把姜子牙可氣壞了,當面又不好發(fā)作,只能私下不斷詛咒謾罵張友仁及所有張氏子弟。因此上,朗朗人間蕓蕓眾生幾千年,至今沒有一個姓張的皇帝,豈不悲乎。哈哈哈!
神話傳說莫當真,要說姓張之人如此之多,沒主宰過天下,真的有些小遺憾。但是老張家的人才還是很讓我引以為榮的。據(jù)統(tǒng)計,自隋唐開設(shè)科舉算起,至清末廢除科舉,可知有姓有名的狀元共有599人,張姓狀元47人,居第一位。王姓狀元46人,李姓狀元46人,并列第二。自古至今,除了政壇上的賢臣良相,社會其他各領(lǐng)域的張姓精英也同樣不勝枚舉,他們皆為推動中國社會的發(fā)展作了各自的貢獻,他們的功績值得彪炳千秋。
或許,局限于一姓一族就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也確實如此,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泱泱大國文明傳承,五千年的輝煌由各族人民、各姓人口共同筑就;當下,我們每一名中華兒女,更要放下門戶之見,團結(jié)齊心共同發(fā)力,為國家之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