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類藥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主要用于瘀血阻滯、血不循經(jīng)之出血及跌打損傷等。本類藥物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點。取其活血化瘀之功,部分藥物亦可用于瘀血阻滯之肢體疼痛、腫塊、痛經(jīng)等。臨床多與活血、行氣藥相配伍。
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又名參三七、田七。以個大、質(zhì)堅、體重、皮細、斷面灰綠色或黃綠色、無裂隙、有菊花心者為佳。主產(chǎn)于云南、廣西等地。秋季開花前采挖,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jīng)】甘、微苦,溫。歸肝、胃經(jīng)。
【應用】
單味內(nèi)服外用即可奏效,或與花蕊石、血余炭共為細末,以增強化瘀止血之效,如化血丹;若創(chuàng)傷出血,配伍乳香、血竭、五倍子等為末外敷,則療效更佳。
可單味內(nèi)服或外敷,或配活血行氣藥。
此外,近年用于冠心病心絞痛,有一定療效。
【用法用量】多研末吞服,每次1~1.5g;亦可入煎劑,3~10g;外用適量。
三七
三七
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莖。以條粗、表面紅棕色、斷面紅黃色、無莖基及泥土者為佳。主產(chǎn)于陜西、河南、山東、安徽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莖葉、洗凈,曬干。
1.茜草 :又名茜草根。去莖葉及雜質(zhì)的茜草。偏于活血化瘀。
2.茜草炭 :炒炭的茜草。寒性降低,增強止血作用。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歸肝經(jīng)。
【應用】
血熱出血有瘀者,常以生品配伍生地、丹皮、赤芍等藥,以達涼血、化瘀止血之功;無瘀滯者,本品宜炒炭用,并配大薊、側(cè)柏葉等,以增強涼血止血之功,如十灰散。
①血滯經(jīng)閉者,常與當歸、香附、赤芍等活血行氣藥同用。
②跌打損傷者,可與紅花、當歸、川芎等配伍。
③風濕痹痛者,可與雞血藤、海風藤等祛風通絡(luò)藥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茜草根
茜草
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水燭香蒲和東方香蒲或同屬植物的花粉。以粉細、質(zhì)輕、色鮮黃、滑膩感強者為佳。主產(chǎn)于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等地。夏季花剛開放時,采收花序上的雄花,曬干碾壓,篩出花粉。
1. 蒲黃: 又名生蒲黃。去花絲及雜質(zhì)的蒲黃。偏于活血化瘀。
2. 蒲黃炭 :又名炒蒲黃。炒炭的蒲黃。偏于止血。
【性味歸經(jīng)】甘,平。歸肝、心經(jīng)。
【應用】
①肺熱出血、咯血,可與生地、青黛等同用。
②崩漏出血,常與龍骨、艾葉等配伍。
③外傷出血,可單味外敷。
如心腹疼痛,痛經(jīng)等,常與五靈脂同用,以達活血止痛之功,如失笑散。
可配生地、冬葵子等清熱通淋藥,如蒲黃散。
此外,現(xiàn)代亦用于冠心病心絞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包煎。外用適量。
蒲
蒲黃
為變質(zhì)巖類巖石蛇紋大理巖之石塊。以加有黃綠色斑紋者為佳。主產(chǎn)于江蘇、浙江、陜西、山西、山東、河南等地。隨時可采,除去雜石及泥沙火,研細,水飛用。
【性味歸經(jīng)】酸、澀,平。歸肝經(jīng)。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打碎先煎;研末服,每次1-1.5g。外用適量。
花蕊石
花蕊石
為豆科常綠小喬木植物降香的根部心材。以色紫紅、質(zhì)堅實、富油性、香氣濃者為佳。主產(chǎn)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全年可采,除去邊材,劈成小塊,陰干。生用。
【性味歸經(jīng)】辛,溫。歸心、肝經(jīng)。
【應用】
①刀傷出血,單以本品外敷。
②內(nèi)傷出血,常與丹皮、郁金等同用。
常與五靈脂、川芎等活血藥配伍,以達活血行氣止痛之功。近年臨床常用本品與丹參配伍,用治冠心病心絞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宜后下。研末每次1~2g。外用適量。
降香
降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