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凡以制止體內(nèi)外出血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止血藥。
作用及適應(yīng)證
止血,用于身體各部位及各種原因所造成的出血證。
分類
1.涼血止血藥-----性寒涼-----涼血止血-----熱迫血行的出血證。
2.化瘀止血藥-----味多辛、苦-----消散離經(jīng)之?dāng)⊙寡?----瘀血內(nèi)阻,血不循常道而致的出血。
3.收斂止血藥-----味多澀,或質(zhì)粘,或?yàn)樘款?----收斂止血-----出血而無瘀滯者,或瘀血不明顯的出血證。
4.溫經(jīng)止血藥-----性偏溫-----溫脾陽,固沖任而止血-----脾陽虛不能統(tǒng)血,或脾腎陽虛,沖任不固的虛寒性出血證。
配伍
應(yīng)根據(jù)出血的病因和具體證候,從整體出發(fā),選用相應(yīng)的止血藥,并進(jìn)行必要的配伍,方能取得滿意的療效。如熱性出血,選用涼血止血藥------血熱妄行者,配清熱瀉火,清熱涼血藥;陰虛火旺者------養(yǎng)陰清熱藥。瘀血內(nèi)阻,血不循經(jīng)之出血,選用化瘀止血藥----配行氣活血藥。虛寒性出血,選用溫經(jīng)止血藥-------收斂止血藥、益氣健脾藥、溫陽藥。
使用注意
有瘀血者,單用收斂止血藥或涼血止血藥,易致留瘀之弊。藥多寒澀或辛溫,寒澀易損傷脾胃,辛溫易耗氣傷陰,故當(dāng)中病即止。
考點(diǎn):重點(diǎn)關(guān)注分類及配伍原則。
第一節(jié) 涼血止血藥
大薊、小薊
藥性 味甘,性涼。大薊味兼苦。
功用相同點(diǎn)
1.涼血止血,用于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
2.清熱解毒消癰,用于瘡癰腫毒。煎服,或搗爛外敷。
各藥特點(diǎn)
大薊止血作用廣泛,作用也較強(qiáng)。多種熱證出血皆可使用,解毒消癰作用也較強(qiáng)。
小薊清熱涼血兼能利尿,多用于尿血、血淋。
考點(diǎn):二者的相同功用,小薊利尿,善治尿血的功用特點(diǎn)。
槐花★★★★、地榆★★★★
藥性 苦,微寒。地榆兼酸味。
功用共同點(diǎn) 涼血止血,性偏下行,擅治下部血熱出血,如便血、痔瘡出血、崩漏等,常配伍同用。
各藥特點(diǎn)
地榆,還能涼血止痢,治血痢。并善于解毒斂瘡,用于水火燙傷、濕疹、癰腫瘡瘍。
槐花, 能清泄肝火,用于肝火上炎之頭痛、眩暈、目赤。
用法用量 槐花瀉肝火生用,止血炒炭用。
使用注意 地榆含水解性鞣質(zhì),大量吸收易引起中毒性肝炎,故大面積燒傷,也不能使用地榆制劑外涂。
考點(diǎn):二藥是??妓帲P(guān)注涼血止血,均善治下部出血的特點(diǎn),及地榆涼血止痢,解毒斂瘡,槐花清泄肝火的功用特點(diǎn)。
白茅根 苧麻根 側(cè)柏葉
藥性 均性寒,白茅根、苧麻根味甘,側(cè)柏葉苦、澀。
功用相同點(diǎn) 涼血止血。用于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咳血、尿血等證。
白茅根、苧麻根還能利尿,故常用于尿血,以及血淋、熱淋,白茅根還有清熱生津之功,用于熱病煩渴,胃熱嘔噦,肺熱咳嗽。
苧麻根最明顯的功用特點(diǎn)在于能清熱安胎,常用于胎熱胎動(dòng)不安,胎漏下血。還能清熱解毒,用于熱毒瘡腫,蛇蟲咬傷。
側(cè)柏葉的特點(diǎn)在于可以祛痰止咳,用于咳喘痰多,外用治燙傷及脫發(fā)。
考點(diǎn):關(guān)注各藥的止血特點(diǎn),重點(diǎn)關(guān)注白茅根的利尿,清熱生津功用及與蘆根的比較,苧麻根的利尿,清熱安胎,解毒功用,側(cè)柏葉祛痰止咳功用,及外用治燙傷脫發(fā)的用途。
第二節(jié) 化瘀止血藥
三七★★★★、茜草★★★★、蒲黃
藥性 三七 甘、微苦,性溫。茜草,味苦,性寒。蒲黃,味甘,性平
功用相同點(diǎn) 化瘀止血,主要用于瘀血出血證,又能活血化瘀止痛,用于血瘀經(jīng)閉,痛經(jīng),心腹瘀痛,跌打損傷。
三七化瘀止血,有止血不留瘀,散瘀不傷正之特點(diǎn),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等全身出血證,對出血兼有瘀滯者尤為適用?;钛ㄍ矗糜诘驌p傷,瘀腫疼痛,為療傷止痛之佳品。近年來用本品治療胸痹絞痛。
茜草性寒味苦,能活血,又能涼血,對于瘀熱互結(jié)之出血更為適宜?;钛ń?jīng),婦女血瘀經(jīng)閉、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損傷等證。又可用于風(fēng)濕痹證。
蒲黃兼能利尿,故常用于尿血,又可治療血淋?;鲋雇?,常用于氣滯血瘀所致胸痛、痛經(jīng)、產(chǎn)后腹痛,常配五靈脂同用。
用法用量
內(nèi)服:1~3克,大劑量可用至10克;作散劑沖服,量宜酌減。臨床散劑多用。
外用:研末、磨汁,調(diào)敷。
【化瘀止血藥使用注意點(diǎn)】
1.若化瘀止血藥使用過量,大多有散血耗血之弊,故血虛或出血證無瘀滯者慎用。
2.化瘀止血藥有偏寒偏溫之別,血熱而兼瘀滯者,宜選偏寒之品;虛寒而兼有瘀滯者,宜選偏溫之味。
考點(diǎn):此三藥也是??妓?,重點(diǎn)關(guān)注各藥的止血特點(diǎn),以及兼有功用。
第三節(jié) 收斂止血藥
白及★★★★
藥性 苦、甘、澀,微寒。
功用
1.收斂止血, 本品質(zhì)粘而澀,為收斂止血之要藥。多用于咯血、吐血及外傷出血,最宜于治肺胃損傷引起的咯血、吐血。兼治肺癰咯吐膿血日漸減少。
2.消腫生肌,用于瘡瘍癰腫、手足皮膚皸裂、肛裂,燒燙傷。
用量、用法 內(nèi)服:3~9克,大劑量可用至30克。亦可入丸散,以散劑為好。研末服,每次1.5~3克,溫開水調(diào)服。外用:研末撒、或調(diào)敷。
使用注意 脾胃有濕熱者,慎用。反烏頭。
【白及配伍三七的臨床意義】
白及是收斂止血的代表藥,三七是化瘀止血的代表藥。二者配伍同用,白及可以增強(qiáng)止血作用,三七可以防止白及止血留瘀之弊,二者相輔相成,共達(dá)止血而不留瘀之功。
考點(diǎn):本藥是??妓帲P(guān)注其止血特點(diǎn)(收斂,善治肺胃出血),及兼有功效。
仙鶴草、紫珠、棕櫚炭、藕節(jié)
藥性 仙鶴草味苦、澀,平。血余炭、棕櫚炭兼苦味。
功用
共同點(diǎn):收斂止血,用于多種出血證,如吐血、衄血等,臨床常配伍同用。
各藥特點(diǎn):
仙鶴草,收斂止血,不分寒熱,用于多種出血證,尤以吐血、咯血效佳。兼有功效很多,能截瘧,止痢,解毒,殺蟲,分別用于瘧疾、血痢、瘡腫、陰癢帶下。
紫珠類同白及,善治肺胃出血,又能清熱解毒,治癰腫,燙傷。
棕櫚炭功專收澀,對崩漏、月經(jīng)過多療效顯著。
藕節(jié)功專收斂止血,藥性平和。
考點(diǎn):關(guān)注仙鶴草的兼有功用。
【收斂止血藥使用注意點(diǎn)】
本類藥味多澀,性偏寒,或質(zhì)粘膩,有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滯者,不可單獨(dú)使用,須配伍化瘀止血藥同用。
第四節(jié) 溫經(jīng)止血藥
艾葉
藥性 艾葉味辛、苦,性溫。炮姜味辛、熱。
功用相同點(diǎn) 溫經(jīng)止血,用于虛寒性出血。
艾葉
1.溫經(jīng)止血,尤善溫暖下焦,多用于下焦虛寒而致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 妊娠下血等證,為婦科之常用藥,若吐血、衄血屬熱證者,可配涼血止血藥同用。
2.散寒止痛,用于經(jīng)寒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不孕,脘腹冷痛。此外,煎湯外洗可治濕疹瘙癢,制成艾條、艾柱,溫灸,具有溫煦氣血,透達(dá)經(jīng)絡(luò)的作用,治寒性痛證。
用法用量 艾葉炒炭止血,炒焦溫中,生用溫經(jīng)行滯止痛。 外用:搗汁,研末,熏洗。
炮姜
藥性 苦、辛、熱。
功效 溫經(jīng)止血,溫中止痛。
主治 虛寒性吐血、便血、吐血、咯血等多種出血證。
脾胃虛寒腹痛、吐瀉等。
【艾葉與肉桂功效比較】
艾葉與肉桂均能溫暖下焦。但肉桂辛甘大熱,能行血而不能止血,能墮胎而不能安胎;艾葉苦辛溫,能理氣血而調(diào)經(jīng),能止血而又能安胎。
【炮姜、干姜、生姜功效比較】
炮姜、干姜、生姜三者,來源同出于姜,但由于加工炮制的不同,故其性味、功效亦異。生姜為鮮品,味辛溫,長于發(fā)散外寒,又能溫中止嘔,多用于外感風(fēng)寒及胃寒嘔吐等證;干姜為干燥老姜,味辛性熱,辛散之力已減,善于溫中而祛里寒,多用于脾胃虛寒,陰盛陽衰之厥逆,以及寒飲伏肺等證;干姜炮后,即為炮姜,味變苦澀,辛散作用更弱,溫經(jīng)止血是其所長,多用于虛寒性出血證。故前人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之說。
【溫經(jīng)止血藥使用注意點(diǎn)】
藥性偏溫燥,陰虛內(nèi)熱者當(dāng)慎用或忌用。中病即止,久服有傷陰耗津之弊。
考點(diǎn):二藥為常考藥。關(guān)注功用。炮姜與生姜、干姜功效比較。
1.功效小結(jié):
用治全身出血的藥物:大薊、小薊、苧麻根、側(cè)柏葉、三七、茜草、蒲黃、白及、仙鶴草
擅于治外傷出血的藥物:三七、茜草、白及
擅于治肺胃出血藥物:白及、紫珠、白茅根
擅于治小便出血的藥物:小薊、白茅根、蒲黃
擅于治消化道出血的藥物:地榆、槐花、炮姜、蒲黃、白及
擅于治崩漏,月經(jīng)過多的藥物:艾葉、茜草、棕櫚炭、苧麻根
其它章節(jié)中具有止血作用的藥物:荊芥、黃芩、桑葉、地骨皮、青黛、梔子、生地、牡丹皮、大黃、貫眾、石韋、旱蓮草、龜甲、烏賊骨、五倍子、烏梅、赤石脂、禹余糧、明礬
2.重要配伍:
大薊配小薊:兩藥均性涼,功能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同用作用增強(qiáng),用治血熱出血諸證及熱毒瘡腫。
地榆配槐角:地榆微寒,善清下焦血分之熱而涼血止血;槐角微寒,善清大腸之火而涼血止血。兩藥配伍,涼血止血作增強(qiáng),尤宜于下消化道出血,便血及痔腫出血。
白及配三七:白及微寒黏澀,功善收斂止血,消腫生??;三七性溫,功善化瘀止血,消腫定痛,且不傷正。兩藥相合,寒熱相平,行止并施,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傷正,可治各種出血,內(nèi)服外用皆宜。
白及配烏賊骨:白及收斂止血,消腫生?。粸踬\骨功能收斂止血,止痛,收濕斂瘡。兩藥配伍,止血力增強(qiáng),又能促進(jìn)潰瘍愈合,宜于用治胃出血之吐血,便血。
蒲黃配伍五靈脂:二者均能活血止血,化瘀定痛。二藥相須配伍,兩方面作用均增強(qiáng),善治血滯胸脅心腹及血瘀出血。
艾葉配阿膠:艾葉性溫,散寒暖宮,溫經(jīng)止血,調(diào)經(jīng)安胎;阿膠性平,功能養(yǎng)血止血,又散寒暖宮調(diào)經(jīng),兩者相配,溫散虛寒,養(yǎng)血止血。用治崩漏經(jīng)多屬血虛有寒者。
3.重要藥物藥理
三七:①止血、抗血栓、擴(kuò)張血管、降血壓、抗心肌缺血、抗腦缺血、抗心率失常。②抗炎、鎮(zhèn)痛、鎮(zhèn)靜、增強(qiáng)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③調(diào)節(jié)糖代謝、保肝、抗衰老。④抗輻射、抗菌、抗腫瘤。
蒲黃:①促進(jìn)凝血、止血、抗血小板聚集、擴(kuò)張血管、降血壓、抗心肌缺血、抗動(dòng)脈粥樣化、改善微循環(huán)、興奮子宮。②抗炎及鎮(zhèn)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