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四大家是指后唐荊浩、后梁關仝、南唐董源、南唐巨然。簡稱荊、關、董、巨。
他們的畫風,從唐朝以來,形成了比較明顯的變化。成為了“唐風”至“宋格”的一大橋梁。
明王世貞說:“山水至二李(李思訓父子)一變也;荊、關、董、巨又一變也。”
1、荊浩
主要成就:古代山水畫宗師,北方山水畫派之祖,提出氣、韻、景、思、筆、墨的繪景“六要”
代表作品:《匡廬圖》《雪景山水圖》等
畫作特點:雄偉、深厚、峻拔、堅凝
荊浩《匡廬圖》 臺灣故宮博物院藏
《匡廬圖》的真實感很強,能夠看出畫家在隱居生涯中,對自然景觀的深刻體驗和虛懷若谷的淡泊情思,營造了一幅雄偉剛勁與寂寞幽靜相互交融的遠離人間煙火之空靈世界。
荊浩《雪景山水圖》 堪薩斯市納爾遜·艾京斯美術(shù)館藏
《雪景山水圖》相傳該畫是從古墓中出土的。溪流、山川、樓觀等若隱若現(xiàn),三三兩兩行走的身影組成五組點綴在被銀白色裝點的雪后晴朗的天空下。其中,可以辨別出肩負行李的婦人、騎驢的男子、領著幼兒的人等,他們在途中互相閑談的氛圍非常寧靜悠閑。
荊浩囚逃避唐末五代的戰(zhàn)亂,隱居太行山洪谷,號洪谷子,因此,此畫為荊浩所作,或臨仿之作。
2、關仝
主要成就:山水畫被后世稱為“關家山水”,與荊浩并稱為荊關,與李成、范寬并列為“三家鼎峙”
代表作品:《關山行旅圖》《山溪待渡圖》等
畫作特點:雄偉、堅定、峭壁茂密
關仝《關山行旅圖》 臺灣故宮博物院藏
《關山行旅圖》是一幅描繪北方深秋景色的山水畫,不僅繪制了人物的行旅活動,又帶有了一定的敘事性。既表現(xiàn)出了山川的雄奇,又反映了人們生活的艱辛。
畫面以一條河從左向右斜下而流,將畫面分割成“Z”字形,兼顧高遠法與平遠法。河右邊是起伏的山巒,以高遠法向上畫出巨峰,突兀高聳,形如卷云,這是關隴山川(今陜西關中地區(qū))的特色。
關仝《山溪待渡圖》 臺灣故宮博物院藏
《山溪待渡圖》是一幅大山堂堂、氣勢雄偉的全景畫,帶有鮮明的北方特色。
圖中描繪巍峰聳立,瀑布高懸;坂垅、岡阜、巒嶺,自近及遠盤礴而上;樓閣掩映,遠山迷朦;氣勢闊大,景意幽深。
3、董源
主要成就: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與李成、范寬史上并稱北宋三大家,水墨山水畫法得到巨然的追隨,后世遂以董巨并稱
代表作品:《夏景山口待渡圖》《瀟湘圖》《夏山圖》《龍宿郊民圖》《溪岸圖》等
畫作特點:下筆雄偉,有嶄絕崢嶸之勢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局部 遼寧省博物館藏
《夏景山口待渡圖》用筆草草,物象與筆法的可離可合,在董源的手中第一次真正獲得了解放。中國山水畫筆墨、意境的兩向分離,可能就在這里尋找到初始的源頭。
畫作描繪江南夏季的山水景色,只見峰巒層層遠去,河面碧波蕩漾,遠處草木蒙茸,水氣若蒸,岸邊蘆葦叢生,近處岸坡錯落,綠樹成蔭。
董源《瀟湘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瀟湘圖》被畫史視為“南派”山水的開山之作 ,也是中國山水畫史上代表性作品之一。
畫作給人的感受是平和、恬淡、寧靜,具有南派山水畫的典型特點。圖中山巒連綿,樹木豐盛,江河開闊,洲渚交橫。南方山水多雨、潮濕、煙雨迷茫的特征被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
董源《龍宿郊民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啟功先生認為“龍宿郊民”應當理解為“太平時代首都居住生活的幸福之民”。
董源長期生活在金陵地區(qū),常年飽看江山景象,不斷體察山水物象,發(fā)之于筆端,描繪了居住于江邊山麓的民眾慶賀節(jié)日的情景。
董源《溪岸圖》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現(xiàn)代收藏家王季遷:“《溪岸圖》在藝術(shù)成就上,可說是中國的蒙娜麗莎?!?/p>
《溪岸圖》描繪江南溪岸景象,構(gòu)圖雄偉,筆法嚴謹,兼具北方派的氣度和南方派的溫潤,是董源從唐人山水過渡到南方水墨山水階段的作品。
4、巨然
主要成就:為董源畫風之嫡傳,并稱董巨
代表作品:《萬壑松風圖》《層巖叢樹圖》《秋山問道圖》《湖山春曉圖》《夏景山居圖》等
畫作特點:趨于莊重樸實而沉靜
巨然《層巖叢樹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層巖叢樹圖》描繪了江南雨后山林煙嵐浮動的自然景象。
畫中峰巒聳峙,叢林茂密,山路深曲,充滿清新潮濕的氣息,巨然用獨特的畫法表現(xiàn)出一種秀逸、靜寂、朦朧的美。
巨然《湖山春曉圖》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江南一派湖山躍然紙上,怡然秀麗。山中央坐落幾間房屋,猶如佇立在仙境之中。
郭若虛稱巨然畫云:“工畫山水,筆墨秀潤,善為煙嵐氣象,山川高曠之景……?!?/p>
米芾云:“巨然師董源,今世多有本。嵐氣清潤,布景得天真多?!?/p>
明朝收藏鑒賞家袁樞為收藏荊、關、董、巨作品的集大成者,藏品之盛超過董其昌諸家。
清六家之一的王時敏在對袁樞盛贊道:“環(huán)翁使君,既工盤礴,又富收藏。李營丘為士大夫之宗,米南宮乃精鑒之祖,故使荊、關、董、巨真名跡歸其家?!?/p>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