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除患無至,易于救患。
——出自《戰(zhàn)國策 ·燕策》。
意思是:消除隱患,比發(fā)生了災患再去補救要容易些。
※ 始于思,終于無思,非不思也,不待思也。
——出自(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三。
意思是:做事開始思考,最后就不思考了,不是不思考,而是無須思考了。
※ 士而欲任天下之重,必自其勤訪問始。
——出自(清)魏源《默觚· 治篇》。
意思是:要想肩負起天下的重任,必須從多調(diào)查研究開始。
※ 恃陋而不備,罪之大者也;備豫不虞,善之大者也。
——出自《左傳 ·成公九年》。
意思是:辦事只靠現(xiàn)成的條件又不加準備,這是最大的過錯;消除憂患作好充分的準備,這是最大的好事。
※ 世間禍故不可忽,簀中死尸能報仇。
——出自(宋)王安石《范睢》。
意思是:對于禍患、事故切不可掉以輕心,卷在竹席里的死尸還能報仇。
※ 事不豫辨,不可以應卒。
——出自(漢)桓寬《鹽鐵論 · 世務(wù)》。
意思是:事前不做好充分的準備,就不能應付事情的突然變故。
※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
——出自(明)呂坤《呻吟語 · 應事》。
意思是:接到一件事,不要急于動手做,先要周密思考;想好以后,便不能遲遲不動,而要雷厲風行。
※ 事必要其所終,慮必防其所至。
——出自(明)呂坤《呻吟語 · 識見》。
意思是:做事必須想到它的結(jié)果,考慮問題要防止意外發(fā)生的事情。
※ 事后掩飾,不如慎始。
——出自《郭嵩燾日記》第一卷。
意思是:事情與其做錯了再掩飾,不如一開始就謹慎行事。
※ 事莫待來時忍,欲莫待動時制。
——出自(三國 ·魏)徐干《中論 · 貴驗》。
意思是:事情不要等發(fā)生了才去制止,欲念不要等萌動才去克制。
※ 事未至而預圖,則處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計,則應之常不足。
——出自(宋)辛棄疾《美芹十論》。
意思是:事情未發(fā)生就預先考慮周到,處理起來就應付有余;事到臨頭才動腦子,就措手不及了。
※ 事前定,則不困。
——出自《禮記 ·中庸》。
意思是:事前謀劃好了,干起來便不會感到棘手。
※ 事要前思免后悔。
——出自(元)關(guān)漢卿《救風塵雜劇》第一折。
意思是:事情開始前就得考慮好,免得干起來再后悔。
※ 事以急敗,思因緩得。
——出自(清)申居鄖《西巖贅語》。
意思是:辦事情操之過急就會失敗,問題經(jīng)過深思熟慮才會有收獲。
※ 事至而生慮者,謂之后,后則事不舉;患至而后慮者,謂之困,困則禍不可御。
——出自《荀子 ·大略》。
意思是:事到到臨頭才動腦子的人,就叫做落后,落后了事情就辦不好;禍到臨頭再動腦子,就叫做困窘,有了困窘就不能抵御災禍。
※ 思患而預防之。
——出自《易經(jīng) · 豐傳· 既濟》。
意思是:禍患未發(fā)生前就須想到,而且想辦法預防它。
※ 思其艱以圖其易。
——出自《尚書 ·君牙》。
意思是:要從艱難處著想,以爭取從比較容易的地方去做。
※ 思其始而成其終。
——出自《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
意思是:開始周密思考,并努力實踐使之最后成功。
※ 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出自《戰(zhàn)國策 ·楚策》。
意思是:羊跑了再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事情失敗后,及時補救,還不為遲。
※ 危者使平,易者使傾。
——出自《易經(jīng) ·系辭下》。
意思是:能保持警惕的人,就會平安無事;失去戒心的人便會失敗倒霉。
※ 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
——出自《國語 ·吳語》。
意思是:蛇小的時候不消滅它,成了大蛇怎么辦呢?比喻暫時還弱小的壞東西,若不及時消滅它,會留下莫大的禍害。
※ 為謀于未然,聰者或莫聽。
——出自(宋)歐陽修《奉答送張洞推官赴永興經(jīng)略司》。
意思是:在事態(tài)還未釀成之前就要采取措施,聰明的人在聲音未發(fā)生之前就預計到了。
※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出自《老子》。
意思是:在情況發(fā)生前就采取行動,在亂子未出現(xiàn)時就予以制止。
※ 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
——出自《尚書 ·說命中》。
意思是:只有事事都有所準備,就有備無患。
※ 惟有道者,能備患于未形也。
——出自《管子 ·牧民》。
意思是:只有認識了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人,才能在禍患發(fā)生之前就有所防備。
※ 無事作有事時警惕,有事如無事時鎮(zhèn)定。
——出自(清)申涵光《荊園小語》。
意思是:沒有事故當作有事故一樣警惕,出現(xiàn)事故猶如沒有發(fā)生事故一樣鎮(zhèn)定自若。
※ 無遠慮者,有近憂。
——出自(宋)張商英《素書》三。
意思是:對任何事情如果不能從長遠考慮,憂患很快就會來了。
※ 物不極則不返,惡不極則不亡。
——出自《資治通鑒 ·唐紀》。
意思是:說明事物發(fā)展到一定的頂點,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轉(zhuǎn)化。
※ 物極則反,器滿則傾。
——出自(唐)蘇安恒《上武后疏》。
意思是:事物發(fā)展到了極點,便會向相反的方面轉(zhuǎn)化;器皿裝得太滿,就會傾溢。
※ 物盛而衰,樂極則悲。
——出自《淮南子 ·道應訓》。
意思是:事物發(fā)展到極點就轉(zhuǎn)向衰敗,歡樂之極就轉(zhuǎn)向悲哀。
※ 先唱者窮之路也,后動者達之原也。
——出自《淮南子 ·原道訓》。
意思是:沒考慮成熟,就首先行動的人,常常陷入被動困窘;深思熟慮后再行動的人,便會一帆風順。
※ 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
——出自《荀子 ·大略》。
意思是:在禍患到來之前就考慮到禍患可能發(fā)生,這叫“有準備”,有了準備,禍患就不會發(fā)生。
※ 先謀后事者昌,先事后謀者亡。
——出自《意林 ·太公金匱》。
意思是:先周密思考之后再行動,就會勝利;先行動而后再思考就會失敗。
※ 先事慮事,謂之“接”,接則事優(yōu)成。
——出自《荀子 ·大略》。
意思是:事情到來之前就考慮到事情發(fā)生后怎樣處理,這叫做“敏捷”,敏捷了,事情就能辦得好。
※ 先事慮事,先患慮患。
——出自《荀子 ·大略》。
意思是:事情到來之前應考慮好事情發(fā)生后怎么辦,禍患到來之前就應考慮到應該如何預防。
※ 先憂事者后樂,先傲事者后憂。
——出自(漢)劉向《說苑· 說叢》。
意思是:先憂慮事情艱難的人,后來必定快樂;先認為事情容易,掉以輕心的人,后來必定有憂患。
※ 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出自(宋)《劉貢父詩話》。
意思是:比喻平時無充分準備,事到臨頭再想辦法就來不及了。
※ 向使能瞻前顧后,援鏡自戒,則何陷于兇患乎!
——出自《后漢書 ·張衡列傳》。
意思是:如果能瞻前顧后,以前事為借鑒,引起自我警惕,怎能陷于禍患呢?
※ 銷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
——出自(明)方孝孺《豫讓論》。
意思是:在禍患還未顯露時就削除它,在動亂發(fā)生之前保住社會的穩(wěn)定。
※ 行坦途者肆而忽,故疾走則蹶;行險途者畏而慎,故徐步則不跌。
——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意思是:走平路的人,因疏忽大意,步子快,就容易跌跤;走險路的人,因畏懼謹慎,步子慢,就不容易跌跤。
※ 修其身而后交,善其謀而后動。
——出自(漢)揚雄《法言· 修身》。
意思是:先把自身改造好,再去結(jié)交朋友;先計劃周到,再去行動。
※ 穴蟻能防患,常于未雨移。
——出自(宋)劉克莊《穴蟻》。
意思是:螞蟻還知道防患,在未下雨前就把洞穴移到高坡上。
※ 言前定則不蹌,事前定則不困。
——出自《禮紀 ·中庸》。
意思是:說話前有所準備,就不會說錯話;做事前有所準備,就不會遇到困難。
※ 養(yǎng)壽之士,先病服藥。
——出自(漢)王符《潛夫論》卷二。
意思是:善于養(yǎng)生的人,病未發(fā)就服藥。
※ 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
——出自(清)朱柏廬《治家格言》。
意思是:應在雨前就把門窗捆綁牢固,不要到了口渴之時去掘井。比喻事前先做好準備,不要事到臨頭再想辦法。
※ 憂患生于所忽。
——出自(唐)武則天《臣軌下 · 慎密章》。
意思是:在失去警惕時,憂患就產(chǎn)生了。
※ 憂先于事者,不入于憂;事至而憂者,無及于事。
——出自(明)徐禎稷《恥言》二。
意思是:事先已有防備,事情發(fā)生后就用不著憂慮了;事情發(fā)生了再憂慮,就無濟于事了。
※ 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于人。
——出自(漢)桓寬《鹽鐵論 · 險固》。
意思是:有準備就可以制服別人,否則,就被人所制服。
※ 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
——出自《孟子 ·離婁下》。
意思是:有了長期的憂患意識,就沒有突發(fā)的痛苦。
※ 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
——出自《戰(zhàn)國策 ·趙策》。
意思是:愚鈍的人對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事情還不明白,而明智的人在事情還沒有露出苗頭時,就已經(jīng)覺察到了。
※ 與覆車同軌者傾。
——出自(宋)張商英《素書》六。
意思是:如果不吸取前車翻倒的教訓,你的車經(jīng)過那個地方時,仍然要翻倒的。比喻前人的失敗,后人要引以為戒。
※ 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
——出自《國語 ·昭公三年》。
意思是:雨停了就趕快修筑道路,河水干枯了就馬上造好橋梁。說明凡事都要預先有所準備。
※ 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
——出自(唐)李白《妾薄命》。
意思是:從天上落下的雨,是再也無法回到云里去;潑出去的水,再也不能收回來了。比喻事情事情已成定局,就無法挽回。
※ 欲無召禍,必完備。
——出自《呂氏春秋 ·驕恣》。
意思是:要想避免災禍,必須做周密的防備。
※ 御車者知地險,操舟者觀水勢。
——出自(明)呂坤《呻吟語 · 御民》。
意思是:駕馭車子的人要看清楚道路是不是難走,撐船的人要摸清水勢是不是險惡。
※ 早慮則不困,早豫則不窮。
——出自(唐)武則天《臣軌下 · 慎密章》。
意思是:做一件事之前就早有考慮,在事情沒有發(fā)生之前就早有預防,就不會陷入困境。
※ 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
——出自《孫子兵法 ·地形篇》。
意思是:了解了別人,了解了自己,才能必勝不??;掌握了天時,掌握了地利,勝利就不可能窮盡。
※ 知己知彼,不獨是兵法,處人處事,一些少不得底。
——出自(明)呂坤《呻吟語 · 補遺》。
意思是:兵法上所說的知己知彼,在處人處事上也是少不得的。
※ 知己知彼,事始有成。
——出自《楠公家訓》。
意思是:事情一開始,就知己知彼,就會取得成功。
※ 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出自《抱樸子 ·地真》。
意思是:聰明的人總是把災患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在未病之前能認真預防。
※ 治之其未亂,為之其未有。
——出自《戰(zhàn)國策 ·楚策》。
意思是:當局面沒有發(fā)生動亂時,就要加以整頓;當?shù)溁歼€未發(fā)生時,就應加以預防。
※ 治蠱必求其所以然,則知救之道;又慮其將然,則知備之之方。
——出自(宋)楊時《二程粹語 · 論政篇》。
意思是:治療人腹中的寄生蟲,必須首先弄清它是怎么引起的,這樣就有了治療的辦法了;如果考慮到將要發(fā)生的情況,那么就又有預防的措施了。
※ 治身養(yǎng)性,務(wù)謹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
——出自《抱樸子 ·極言》。
意思是:修生養(yǎng)性,對小節(jié)也要謹慎,不要認為小節(jié)無足輕重而不去修正,不要認為微小的損害而不去預防。
※ 智以險昌,愚以險亡。
——出自《白居易集 ·策林》。
意思是:聰明的人不因地形險要而喪失警惕,故國家可以昌盛;愚蠢的人,因地形險要而和平麻痹,故國家走向滅亡。
※ 智者舉事,因禍為福,轉(zhuǎn)敗為功。
——出自《史記 ·蘇秦列列傳》。
意思是:聰明的人辦事遇到災禍,由于處理得當,因而轉(zhuǎn)禍為福,轉(zhuǎn)敗為勝。
※ 自家過惡自家省,待禍敗時省已遲矣。
——出自《格言聯(lián)璧 ·悖兇》。
意思是:自己有了過錯,應當自己反省,否則,等到禍敗來臨再反省就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