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探究》實施方案
中寧縣大戰(zhàn)場中學 李占全
一、課題的提出
新一輪課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圍大力推進,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之一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接受向自主、探究、合作式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與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緊密相關,因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樹立新的教學理念,突破過時的傳統(tǒng)教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都在探究的問題,也對初中數學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符合新課改精神的上課應該是“體現自主、創(chuàng)設合作、引導探究、注重過程”的教學,是讓學生真正的在進行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是師生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以最優(yōu)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等方面獲得整合、協調、可持續(xù)的進步和發(fā)展,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
近年來,由于多種原因導致農村初中的生源成分復雜,無效學習學生面更廣,基礎素質偏低,給數學有效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農村中學,特別是普通農村中學,初中生源普遍較差,數學無效學習的學生比例較大,時刻困擾著農村初級中學有效教學水平的綜合提升。“如何轉化數學無效學習學生,提高數學有效教學水平”成為廣大農村數學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標。
二、課題的界定
1、“究竟什么是有效的數學教學?”
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實現了課堂教學目標,滿足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有效果:指對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吻合程度的評價,它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結果考察來衡量
有效率:教學效率=教學產出(效果)/教學投入或教學效率=有效教學時間/實際教學時間×100%
有效益:指教學活動的收益、教學活動價值的實現。
2、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是一種理念,更是一整套的操作技藝和策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著眼于完善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備好教材、備好學生,從而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采取“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形式,設計有效的隨堂練習,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對學習效果的影響,以期實現每一個學生的最好發(fā)展。本課題將著眼于尋求在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3、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為宗旨,教師必須具備有為發(fā)展學生一切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
三、理論依據
我們課題組認為《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現代認知心理學等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能充分地為本課題提供厚實的理論基礎。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這就意味著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思想,逐步形成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相適應的新一代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思想和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
現代認知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強調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以往的知識結構對于現有的學習過程的影響。也就是說,只有走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注重差異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策略和認知能力。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
1、把握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與規(guī)律,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極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2、努力建構既符合教育學一般規(guī)律,又切合農村初中這一教學背景要求且盡可能科學、客觀、具體的課堂有效教學的評價體系。
3、通過多種途徑和渠道,促進教師深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領悟課程改革的精神實質,真正在課堂教學實際中轉變學生觀、教材觀、教學觀。科學而有效地引領學生向著所要達到的目標和學習內容邁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欲求,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探求目標引領式的課堂教學模式,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理念要求,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和學習愿望打下堅實的基礎。
4、提高教師的自我反思能力,養(yǎng)成不斷審視課堂、診斷課堂、研究課堂、反思課堂的習慣,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技巧。有效課堂教學既是一種理念上的目標追求,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實踐能力,所以通過本課題研究,促進教師探索和試驗,比較與發(fā)現,鑒別與選擇,尋求符合農村初中特點的充滿個性化特色的教學策略,形成高效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力。
五、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檢索與課題相關的近年來國內外的各種原始文獻及學校的相關檔案,了解關于教學策略研究已做的工作,吸取對本課題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調查研究法:通過運用問卷、訪談、測量、研究等科學方式,有目的、有計劃、系統(tǒng)的收集有關問題或現狀的資料,從而獲得關于課題研究的相關事實,并形成關于課題研究的科學認識。
3、行動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創(chuàng)造條件,對實驗對象施加影響。有目的的觀察記錄實驗對象的變化,從而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并聘請市內外的專家擔任本課題研究的指導顧問,提高課題研究的計劃性和效益性,以使課題規(guī)范、正常的運作,從而達到既解決問題又增長認識的雙重目的。
4、案例研究法:選取所有參與研究的骨干教師所在班級,以他們在教學實踐中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索為研究案例,以便從實踐中積累研究成果,形成經驗總結和實驗研究報告。
六、課題研究策略
1、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努力提高教師的全面素質?,F代教育觀念強調人才的多樣性、廣泛性和層次性,強調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求教師必須遵循世界教育的發(fā)展潮流,轉變舊的、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首先要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向以知識為條件來發(fā)展學生的智能,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其次要充分發(fā)揮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樹立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觀,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2、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教師在課堂有效教學的探究過程中,要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準確把握教材,提高對教材的駕馭能力。教師只有具有了高超的教學能力,才能把握學生課堂學習情況,才能提高有效地課堂教學能力。
3、研究中將課題研究根植于課堂教學中。課題組每學期要組織教師上一堂研究課。一是圍繞課題研究階段進行說課。教師介紹自己近期課題研究的實施策略、研究點及達成的目標以及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等。二是現場觀摩聽課。課題組教師共同參與。并對課堂教學進行片段錄像作為后續(xù)研究的重要素材。三是集體會診評課。評課以備課組為單位進行,課題組長課前確定中心發(fā)言人。評課要根據課題研究方向,以課堂教學實際為著眼點,對設計的理念、教學策略、研究點的落實、目標的達成等方面等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診斷。同時,每個聽課老師要結合自己課題研究過程進行補充評價,授課教師根據評課人的分析診斷,對課題研究進行很好地反思。課題組要根據教師意見進行綜合歸納形成研究成果集,成果集可以是敘寫的教學故事、案例、研究報告、專題小論文、專題反思等,作為課題研究階段成果材料。四是評估鑒定。由課題負責人對階段研究的情況進行專題小結,為教師后續(xù)研究指出研究的方向。每次活動都要征收教師在研究中出現的問題,課題組教師共同參與分析討論,在不同教師的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共享資源,拓寬思路,提升認識,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進一步明確研究的方向。
4、研究中加強教師自我反思意識。教師的自我反思意識是其對教學中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它體現了教師既是引導者,又是評價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通過反思,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善教育教學行為,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5、研究中加強教師教育科研意識。教育科研是成功教師的必然選擇。一名教師只有經常地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才能從平凡的、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突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細節(jié)。這既是教師形成創(chuàng)造性勞動態(tài)度的重要條件,也是教師工作興趣、靈感的源泉。
七、課題實驗的步驟:
1、課題研究準備階段(2010年7月一2010年10月)
(1)進行課題研究可行性論證,搜集相關理論資料,完成課題研究申報工作。
(2)建立課題小組,確立實驗對象。
(3)健全教師教研制度,為實驗研究鋪墊
(4)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修養(yǎng)。
(5)制作調查問卷,完成調查報告。
(6)進一步搜集資料,向專家咨詢,對課題研究進行理性思考。
(7)開題,寫出開題報告。
2、課題研究實施階段(2010年10月一2012年10月)
(1)定期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理論水平。
(2)及時研討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并作好應對、處理過程詳細記載。
(3)發(fā)布定期研究成果。
(4)廣泛聽取教師、學校領導、有關專家學者意見,修正實驗方案,調整實驗計劃。
(5)全面深入研究,探索校本教研活動模式。
3、課題結題鑒定階段(2012年10月一2013年4月)
(1)進一步進行課題研究,不斷提高研究質量。
(2)完善課題研究所有檔案材料備查。
(3)做好相關總結,完成課題研究成果的編匯工作。
(4)申報結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