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部好萊塢A級制作水準的大片,新版的《霹靂嬌娃》在上映之初就注定其失敗的最終結局,全球首周只有區(qū)區(qū)2765萬票房入賬。90s電影網(wǎng)
這樣的首周成績和同時期仍在不斷創(chuàng)造票房紀錄的《小丑》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
電影導演在上映前曾放言:“如果這部電影沒有成功,就說明了男人不會看女人演的動作片。”但現(xiàn)在看來,這部時隔多年的重啟之作甚至連女性觀眾也吸引不了。
在《霹靂嬌娃》難以撐起國內(nèi)影院票房擔當之際,一部在上映前鮮有宣傳的重映電影《海上鋼琴師》挺身而出,憑借自身優(yōu)秀的品質排到了同期票房榜單上的第二名,僅次于備受矚目的《大約在冬季》。
《海上鋼琴師》的成功緣于何處,它的成功又代表了什么?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部充滿著時光漫談和生命哲思的經(jīng)典佳作,一同感受1900非凡人生下的無窮魅力。
隨著3D電影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在開發(fā)全新電影IP面臨著巨大風險的殘酷現(xiàn)實下,精明的電影投資方們很快就找到了另一條能夠取得巨大商業(yè)利益的路子——將當年經(jīng)典或者是轟動一時的老電影進行修復和格式轉換重新搬上大熒幕。
僅僅2012年,就有《新龍門客棧》、《大鬧天宮》、《泰坦尼克號》以及《侏羅紀公園》四部電影推出修復重映版本。
這其中,經(jīng)過修復又轉換為3D格式上映的《泰坦尼克號》和《侏羅紀公園》分別取得了9.46億和3.49億的票房成績。
在當年國產(chǎn)片陷入持續(xù)乏力的困局時期,這些重映后取得數(shù)億票房的好萊塢陳年舊作給電影投資方帶來新商機的同時,也使發(fā)展中的國產(chǎn)電影深受影響。
但是重映也決不等同于成功,比如2017年重映的《失業(yè)生》最終只收獲了六百余萬票房,而2018年重映的《紅高粱》更是僅僅入賬86.1萬票房。
重映的電影首先要做到找準受眾群體,通過情懷拉票。但是空有情懷亦是不切實際的,電影的自身質量、重映過程中的恰當營銷以及受眾群體的廣度都是影響電影票房至關重要的因素。
此次重映的《海上鋼琴師》與這兩年先后重映的宮崎駿動漫佳作《龍貓》、《千與千尋》相比,顯然是有些力不從心的。但是,同期院線電影的口碑平平以及這部電影佳作的優(yōu)秀品質使得其依舊吸引了大量的觀眾。經(jīng)過修復后的4K高清畫面成為了電影的另一大賣點。
許多曾經(jīng)觀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也因此能夠開啟上帝視角,以前所未有的角度去重新品味這部經(jīng)典佳作。
說起意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他對于電影創(chuàng)作的那一份真誠匠心至今被許多影迷津津樂道。和如今飽受追捧的詹姆斯·卡梅隆、克里斯托弗·諾蘭等著名導演一樣,朱塞佩·托納多雷對于電影的創(chuàng)作始終堅持獨立思考和謹慎創(chuàng)作。
多年之前,曾經(jīng)憑借《百年孤獨》等佳作名揚天下的大文豪馬爾克斯還在世時,曾對年紀輕輕剛剛嶄露頭角的托納多雷說:“當你要講一個故事時,不要輕易下筆,要多構思,多想,把它想得足夠充分、深刻的時候,在用很短的時間完成它。”
托納多雷深以為然。
他后來聞名于世的“時空三部曲”《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與《海上鋼琴師》無不是經(jīng)過了長達十余年構思才最終形成的。
“時空三部曲”又被稱作是“追尋三部曲”,這三部作品都帶有時光流逝的沉思和人生抉擇的哲思,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它們又是托納多雷的自傳,是他對故鄉(xiāng)和歲月的追憶,不斷重復演繹著夢的開始與結束。
在《天堂電影院》的結尾,多年以后功成名就的多多再次回到承載了他幼時夢想和美好回憶的影院,獨自悵惘地看著曾經(jīng)無數(shù)閃現(xiàn)在眼前的吻戲鏡頭。
而在《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末尾,經(jīng)歷了喪夫、戰(zhàn)亂與羞辱的瑪蓮娜再度回到西西里時,已然神韻不再,但是不堪歲月的積淀卻讓她擁有了別樣的魅力和堅毅,使她得以再度昂首挺胸在夢開始的地方。
到了《海上鋼琴師》,小號手再度回到弗吉尼亞號,這艘承載了1900非凡人生歲月的輪船,這個夢開始的地方。
整部電影既是一個追尋的過程,同時亦是逝去的過程。電影的末尾,當1900傳奇人生故事伴隨著破舊不堪的輪船一同成為了陳年舊事,當一刻爆炸聲最終響起,1900的人生如同貫穿全片的主題曲,一同走向了結束。
如果說“時空三部曲”的另外兩部還帶有現(xiàn)實主義和嚴肅思考,那么《海上鋼琴師》則表現(xiàn)出了托納多雷滿懷幻想的浪漫主義。
影片中充滿了許多虛無縹緲又不切實際的情節(jié),同時又帶有了許多隱喻晦澀的寓言意味。
也正因如此,這部電影在國際上的聲譽是不及托納多雷的另外兩部電影作品的。但是在大洋彼岸的中國,這部電影卻深受無數(shù)文藝青年們的歡迎和喜愛。從這一點來看,中國似乎要比近現(xiàn)代浪漫主義的發(fā)源地歐洲要更為浪漫。
“阻止了我的腳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嗎?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東西都有,可唯獨沒有盡頭?!?/p>
這是片中1900向小號手解釋自己為何不下船時的一段高談闊論。
前面已經(jīng)說過,《海上鋼琴師》是一部浪漫主義,帶有幻想或者說是神話寓言色彩的電影作品。
如果理性來看電影中1900的種種說辭,可能很多觀眾會覺得做作而又矯情。然而,如果以這種眼光和角度來評論這部電影顯然會與作者的創(chuàng)作本心大相徑庭。
電影中的1900是一個具有神話和寓言色彩的人物,他看似驚為天人的音樂才能、坎坷不斷的成長經(jīng)歷賦予了他獨一無二的身份認知以及看待世界的獨特視角。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1900在整部電影中與其說是世界的一員,倒不如說是一個旁觀者,一個現(xiàn)實中的上帝,全程開著上帝視角,看透了世間的人情冷暖與興衰沉浮。
音樂是他與這個世界溝通和聯(lián)系的紐帶,同時也是阻礙他歸于平凡的高墻。
1900的名字、音樂和最終抉擇另一方面也是對歐洲文明結局的寓示與呼應,他的整個人生浸透了導演托納多雷心中理想化的歐洲文明光芒。
19世紀是歐洲文明發(fā)展最頂峰,同時也是最輝煌的時期,1900年的到來標志著舊世紀的結束和新世紀的開始,屬于歐洲的輝煌就此開始分崩離析,而新興的美洲大陸成為了新世紀的主角。
1900對于鋼琴的無師自通與激情澎湃不恰似歐洲文明在20世紀前的蓬勃發(fā)展嗎?1900在片中與爵士樂創(chuàng)始人的對決則代表了歐洲與美國,舊大陸與新大陸文明間的針鋒相對。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去看待1900終生不下船的決然,與其說是保持真實自我的一種體現(xiàn),倒不如說是對文化傳統(tǒng)的堅守。
在19世紀最后一年誕生的1900見證了歐洲盛極而衰的整個過程。
伴隨著弗吉尼亞號不斷往來于新舊大陸間的航程,他看到過無數(shù)的移民滿懷著夢想與憧憬投身于無限的新大陸之中,也見證了無數(shù)諸如愛因斯坦般代表著歐洲科學文化成就的精英們從弗吉尼亞號上一去不復返。
1900其實在心底里和其他旅行者一樣對嶄新的大陸懷著無限的憧憬與向往,對孕育了美好音樂與古典文化的歐洲充滿了想象。
然而,作為歐洲文明遺忘者的他卻注定了無法回返故土,卻也無心踏上新的旅程,養(yǎng)育他的弗吉尼亞號就這樣漸漸成為了他一生的歸宿,無法割舍。
所以,1900的最大悲劇就在于他既是歐洲文明不屈的象征,同時亦成為了整個故事最終的殉葬者。
經(jīng)歷過歲月的滌蕩、戰(zhàn)火的洗禮,曾經(jīng)有過無限繁華的歐洲時代如同奄奄一息的弗吉尼亞號最終變得無人問津,而1900曾經(jīng)名噪一時的傳奇人生也猶同歐洲文明過往的文明成果煙消云散。
《海上鋼琴師》之所以能夠成為經(jīng)典佳作,除了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對電影創(chuàng)作的奉獻,和主演蒂姆·羅斯的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
原本不會演奏鋼琴的蒂姆·羅斯經(jīng)過了長達半年多的魔鬼特訓,在正式拍攝的過程中已經(jīng)能夠非常嫻熟地演奏鋼琴。
片中1900彈琴時候的多個手部動作特寫鏡頭充分而有力的證明了這一點。同時為了能夠更加準確而細膩的對人物內(nèi)心進行揣測和表達,蒂姆·羅斯亦不斷研讀原著作品,并耗費大量時間進行琢磨。
當然,在這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蒂姆·羅斯也同時表現(xiàn)出他個性的另一面:固執(zhí)而又暴躁。
這樣的性格使得他在拍攝之初就因為電影劇本、表演的分歧與電影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結下了梁子,兩個人甚至一度拒絕與對方對話,除非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
當然,兩個人對電影事業(yè)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執(zhí)著追求使得他們最終在拍攝過程中和解,甚至成為了摯友。
而這段鮮為人知的拍攝經(jīng)歷也為《海上鋼琴師》增添了許多光彩,是許多熱愛電影的影迷至今依舊津津樂道的趣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