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三年(1877)“丁丑奇荒”(是年為干支紀年丁丑年)是由北方大旱引起的。光緒二年(1876)淮河以北廣大地區(qū)的旱情就開始了,一直延續(xù)到光緒四年(1878),真正是大旱三年。北方九省赤地千里,被災人口多達兩億,占當時全國總人口的一半,直接餓死及被感染瘟疫而死的人數(shù)達1300萬。其中山西、河南最為嚴重。山西死亡500萬,占當時山西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河南死亡300萬,也占到當時河南總人口的八分之一。所以“丁丑奇荒”又稱“晉豫奇荒”,是清朝開國二百年所遭遇的最為嚴重的災荒。
光緒二年(1876),旱災初起,河南90余州縣已有75州縣被災,夏秋兩季大幅度減產,但憑著往年積蓄,一般家庭還可勉強度日。光緒三年(1877),從春至夏,從秋到冬,持續(xù)缺雨,重災州縣已達86個,麥、秋無收。即使災情不嚴重的地方夏麥也僅有四成收獲?!昂瞪涷疲瑵成~”,勉強種上的一點秋禾,也被鋪天蓋地的蝗蟲吃個精光。絕大多數(shù)家庭一日三餐已難以為繼。從春荒起已有外出覓食者,麥罷逃荒者已相望于道,秋后天不落雨,田地無墑,冬麥種不上,已無絲毫指望,糧價飛騰,最高上升到常年的50倍,“洛寧縣斗麥5000文”,“盧氏縣斗米6000文”,“修武縣糠秕每斗亦值錢數(shù)百文”,漫無目的的逃荒者已千百成群,餓死溝壑者時有發(fā)生。河南巡撫李慶翔因賑災遲延被革職,清廷命河東河道總督李鶴年代行其職權,并于11月詔遣吏部侍郎項城人袁保恒幫辦河南賑務。他帶上堂侄袁世凱從京城出發(fā)一路入豫,見其慘象,淚如雨下,夜以繼日的籌劃賑災事宜,命各地廣設粥棚以解饑民燃眉之急,連上數(shù)折陳述災情,稱:“其逃者十百為群,沖犯朔風,相屬于道,時有僵踣,問之多半素封(即小康之家)。蓋歷秋及冬,不惟次貧者已成極貧,即不貧者亦成極貧矣。詢其逃路何之?亦不能對。勸其各歸本籍,又不肯?!彼治龅溃骸氨粸闹酰贿^貧窮下戶本乏蓋藏,無以自給,或變賣衣物、器具,或拆售房屋瓦木。迨至搜括罄盡,不得不逃亡四出,扶老攜幼,號泣中途,帶病忍饑,踉蹌載道。乃未幾而中戶之家日食不繼,亦復如此矣。又未幾而小康殷實之家,坐食山空,皆復如此矣?!毕那镏唬ケ备骺h逃亡人數(shù)已超過一半以上,渡黃河南逃的每天多至數(shù)千人;豫西數(shù)十萬饑民逃往陜西,陜西同樣無以為生,不得不折回,南逃信陽,“就食信陽一帶者逾百萬人”。宜陽“流亡十之六七”。襄城“逃亡十之三四”。輾轉流徙之中,饑疲相加,死亡道途者,不計其數(shù)。各州縣官為了自己的前程,當災情初起時企望很快就能過去,故而隱匿不報,還借口賑災,在民間加重科派,以致人禍加重天災,促使百姓逃亡流散。繼而大災形成,又不認真謀劃賑災措施,僅在州縣城關舍幾個施粥棚場做樣子,敷衍塞責,既不深入調查災民登記造冊,又不訂立周密的發(fā)放章程,更不委派妥當人經(jīng)理其事?!澳亮钜旭阋蹫楸壑福阋劢鍨拿駷樯摹?。貪官污吏不顧災民死活,把賑災作為撈取錢財?shù)拈T道。侵吞、冒領有限賑災錢糧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結果是賑災錢糧發(fā)放殆盡,而災民則多有得不到賑濟的,照樣逃的逃死的死。袁保恒說:經(jīng)其派人明察暗訪,河南州縣牧令,實力奉行賑災的沒有幾個,求朝廷速撥糧款救賑河南百姓。他親書求助函發(fā)往淮河以南各省,請求捐助款糧并收留逃往難民,還寫信給項城老家命傾其家財恤救當?shù)貫拿?。年后河南東南部落雪,袁保恒指示印發(fā)《春種小麥法》,并要求富戶以薄利借貸種子。
歷來災荒,一般到次年夏收前最為嚴重。光緒四年(1878)春,饑饉達到最凄慘的境地,“許昌縣餓死逃亡,道殣相望,各鎮(zhèn)立賣人市”。“河洛汝等處民間鬻婦女以自計,斤數(shù)十錢。人餓死過半?!背霈F(xiàn)人吃人的慘象,據(jù)報告12個州縣發(fā)生“人相食”,洛寧“有父食其子,母食其女,夫食其妻者,人死之十之七八?!痹绖P給他二姐寫信說:“頃有人自澠池、洛陽等處來,言伊地人肉賣二十八文一斤,孫殺其祖母而賣之,弟殺其兄而賣之,種種未聞之奇,不一而足?!痹:阒滦派蜉針E也說:豫省情形“有不能筆述者,大抵強弱相食,甚則骨肉相殘。曠古以來無此奇荒,亦無此奇慘。”大饉之后必有大疫,死于瘟疫者同樣不計其數(shù)。就連賑災大臣袁保恒也因日夜操勞,不顧食宿,抵抗力下降,且不時深入賑災現(xiàn)場,于四月不慎感染霍亂,發(fā)病三日而卒。開封城內災民聽說袁保恒病故,婦孺皆為之流泣。朝廷念其功德,朝廷降旨賜其長子袁世勛員外郎。
平頂山地區(qū)滍、汝流域的災情如何?文獻留下的記載不多,僅《魯山縣志·大事記》記載較詳:“光緒元年(1875)秋,大旱,禾枯。光緒二年(1876)夏、秋大旱,糧食歉收。冬,嚴重饑荒。光緒三年(1877)春大旱,加上連年糧食歉收,嚴重饑荒,餓死與逃荒者十之六七。秋,逃荒者多數(shù)未歸,田地荒蕪?!薄秾氊S縣志·大事記》載:“光緒二年,秋冬大旱,麥未種。光緒三年,大旱,河井瀕涸,麥秋絕收,民以樹皮、草根為食?!薄多P縣志·大事記》載:“光緒三年,旱,大饑。集市上斗米5000錢,較平時高百倍?!薄度~縣志·大事記》載:“光緒三年,終歲不雨,二麥枯死,秋禾未種,人死無數(shù)?!倍度曛菔兄尽穼Υ耸в洝p囸I無助的災民,膽大者鋌而走險,結伙吃大戶,乃至聚眾打家劫舍。光緒三年二月,魯山趙村饑民胡豹子率百人武裝暴動,打富濟貧。不久,發(fā)展到千人。城守營千總帶兵前來鎮(zhèn)壓,被胡豹子擊潰。接著川軍黃游擊帶步兵一營、騎兵一哨來魯鎮(zhèn)壓,又被擊潰,黃受重傷而死。光緒四年二月,以胡豹子為首的饑民軍600多人,據(jù)守魯山交口、旗桿街一帶抗擊清軍宋慶部。河南總兵命懷慶、南陽兩鎮(zhèn)派重兵前來魯山鎮(zhèn)壓。胡豹子饑民軍英勇抗擊,屢挫官軍,后化整為零,不知去向。此外,光緒三年葉縣發(fā)生饑民起事。光緒四年三月十六日,小頂山饑民首領范改成、馬建魁聚眾500多人,活動于裕州(今方城)順莊至葉縣小山寨一帶,遭清軍彈壓。對這些袁世凱在給其二姐的信中也有反映:“南陽匪徒猖獗,楊敬鎮(zhèn)、崔季鎮(zhèn)、宋祝三三軍會剿。昨探言,崔軍敗一仗,傷甚多。宋祝三勝一仗,所殺已皆饑民。楊鎮(zhèn)連負數(shù)仗,勢亦狼狽萬狀?!?/font>
傳統(tǒng)文化有“天人合一”觀,認為大災是蒼天對人類在昇平之世不敬天、不畏天,違背天理暴殄天物胡作非為的懲罰。災后有人反思災前人們的作為和災中的遭遇,寫了一篇《大劫文》,感嘆“見了些刁鉆人作商,水拌麥,米摻糠,沙石細土入雜糧,只求一時富有,不思后世下場。見了些煢獨人凄涼,菜作粥,水作湯,榆皮蒺藜作膏粱,這都是素日繁華不積余糧。見了些失義人不臧,夫鬻妻,子賣娘,少婦弱女奔他鄉(xiāng),這都是素日風流淫佚鄉(xiāng)黨。見了些浪蕩人翱翔,男引女,女誘郎,貞婦靜女廉恥喪,這都是素行憊德,亂倫敗常。層層報應真不爽,天心至公分莠良,善有余慶不須論,惡者降災甚凄愴?!边@場大劫剛剛過去沒多少年,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個人失憶不一定是壞事,可以使人忘卻憂愁和煩惱。而集體失憶不記經(jīng)驗教訓,忘卻蒼天曾經(jīng)對人類的懲罰,則是很可怕的,意味著將有可能遭到更為嚴厲的懲罰。接著就來了民國十八年(1929)的大災荒和民國三十年(1941)、三十一年(1942)的大災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