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初四王繪畫特展』將于今天落下帷幕,我計劃中的觀展終因膝關節(jié)病沒有成行,這兩日病情加重,只能臥床,看書或者看電子版『四王』。
今日疼痛有所緩解,想把我粗淺心得付之于文字。每一次文字都是總結(jié)與展現(xiàn),也是對理解與記憶的加深。
目前世人對『四王』和對『董其昌』的態(tài)度大抵相似——或毀或譽,褒貶不一,而對唐五代至北宋卻并非如此,彼時的繪畫千百年來幾乎無一貶低。
為什么會這樣呢?我想,一者因為彼時的繪畫確實水平高超,令后人望其項背而自嘆;二者,社會在變化與發(fā)展,人們的眼光愈加挑剔,視野愈加開闊,哪有還不發(fā)生多樣性變化的呢?
學畫三年余,接觸到的畫界前輩們也如此:抵觸『四王』的,從不讓我碰『四王』的作品,甚至每每談起都是不屑與貶低;而接受『四王』的卻會以『四王』的作品為范本,讓我學習臨摹。
我對『四王』的作品亦不太感冒,記得初接觸『王原祁』的山水小品,固然對其筆墨技能還有畫理的爛熟佩服不已,卻并不欣賞那些看起來沒有生氣的蒼白的山水樹木。是的,那就是一幅在紙上的畫,很難引起情感共鳴,更無法讓我有『可居 可游 可觀 可行』之感?!@是我今天回想才感悟到的。然而,筆墨技巧確實讓我敬佩。
湊巧的是,今年春天在上海博物館看到一個展柜里并列的『四王』各一副作品,而其中一幅王鑒的立軸山水,其層層疊加幾乎完全一致的山巒讓我胸口發(fā)堵,然后,我在『四王』這里停滯了,幾乎認定他們的作品應該大多都是格式化的,不值得再去欣賞與學習(王翚則有所不同)。
上博 王鑒 立軸山水局部
故宮此次共展出『四王』一百一十三件作品,其中一級文物104件(套),而且他們代表作:王時敏『秋山白云圖軸』,王鑒『四家靈氣圖軸』,王翚『晚梧秋影圖軸』,王原祁『神完氣足圖軸』均會展出。
沒有到現(xiàn)場,無法得知全部展品信息,也無法現(xiàn)場感受他們的畫風,只好在『中華珍寶館』的客戶端里一探『四王』。
還好,我看到了『四王』的另一面。但是王原祁和我之前的認知基本等同,唯有一幅現(xiàn)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溪山高隱圖』長卷別具氣息,竟?jié)M是清秀淡雅的書卷氣。
而王鑒,我更欣賞和喜歡的是其設色佳作,清新雅麗,似在塵間,又似不染塵事。
王翚的作品與另三位都有所不同,仿佛元人的氣息更多些。比如這副『晚梧秋影圖』許是綜合了黃公望與倪瓚的神韻,難怪康熙與乾隆都格外欣賞。
倒真的讓人『想居 想游 想望 想行』呢。
作為『四王』的領袖人物,王時敏在設色作品上功力深厚,一條蜿蜒的山路竟有綠玉的光澤與質(zhì)感。云霧也勾畫渲染極為成功。
這副為『杜甫詩意冊頁之一』,類似白描的手法將其繪畫功力一展無余,令我敬佩萬分。
王時敏『取法黃公望,筆墨秀雅蒼潤,法度嚴謹』;王鑒『深研元四家,并上溯至五代董源 巨然 ,水墨 設色俱佳』;王翚『兼取南北宗大法,集古而大成』;王原祁『注重皴染,筆墨渾厚,經(jīng)營章法布局』——故宮方如是說。
嗟乎,『巍巍之業(yè),可聞而不可及;蕩蕩之勛,可頌而不可名』——『四王』在中國山水畫史的地位與是是非非也許還會新的說法與議論。
然而,他們之于山水畫史是重要的,不可忽視的;也是我需要端正態(tài)度好好學習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