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性質 《小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是南通高等師范學校小學教育類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必修課,是一門以心理學教育學及相關課程為基礎的后續(xù)課程,是培養(yǎng)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熟練地進行教育科學研究能力的核心課程,是一門對學生心智水平相對較高的方法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二、課程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性知識,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菊莆战逃蒲蟹椒ǖ囊话悴襟E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初步具備進行教育科研的能力,掌握科學研究的一系列基本技能:學會科學地提出問題、閱讀研究文獻、形成理論假說、設計研究方案、編制和使用收集資料的工具與方法、用科學方法分析資料、掌握科研成果表述形式、撰寫規(guī)范的科研論文。 3、態(tài)度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教育科研意識,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正確的思維方法,自覺使用科學研究方法展開力所能及的研究,有意識地鑒別評價使用相關的研究成果。增強開拓創(chuàng)新意識,鼓勵學生爭做學者型教師。 三、課程內容 課程主要知識模塊包括: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概念與操作程序、教育科學研究的設計、教育資料的收集與處理、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與評價。在此基礎上教學內容主要整合為“教育研究概述”、“教育研究的基本過程”、“教育研究的具體方法”三大部分。在教學操作中突出本課程的主體,即教育研究的具體方法,如觀察法、問卷法、訪談法等。詳見:“七、課程實施具體安排”。 四、課程實施 1、教學建議 教學內容的組織在體現(xiàn)課程理論的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的同時兼顧學生的知識結構及其學習接受能力。在教學處理上注重突破難點,把握重點,鞏固知識點,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 教學設計以案例分析、組織學生做調查、寫作調查報告、學術論文、教育隨筆等實踐性教學形式為主,在實踐應用層面引導學生掌握研究方法、獲得實際的科研技能和技巧。 教學方法力求體現(xiàn)兩個結合:一、理論指導與時間操作相結合,二、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2、評價建議 以課程和教學目標為依據(jù),通過課堂表現(xiàn)、期末考查、作業(yè)等方面實現(xiàn),滿分為100分。課堂表現(xiàn)的評估注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堂參與投入程度;作業(yè)側重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水平;期末考查側重考察學生對基本概念、知識與原理的掌握以及簡單運用的情況,以開卷形式進行。 五、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發(fā)展教育科研的能力。 教學的難點:掌握教育科學研究的操作技能,具備初步進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六、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1、學生教材: 溫忠麟主編,《教育研究方法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第一版 2、選用參考書: ① 葉瀾著:《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② 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③ 楊小微主編:《小學教育科學研究》,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2版。 ④ 袁振國主編:《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⑤浙江省教育廳師范教育處:《小學教師教育科研基礎》,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版。 ⑥王鐵軍主編:《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⑦王守恒主編:《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基礎》,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2002年4月第一版 七、課程實施具體安排(總學時:34 學時) 第一章 緒論 教學內容:教育科學研究的意義;教育科學研究特點、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類型、基本過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科學研究與教育科學研究的聯(lián)系,了解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特征及基本類型、性質與層次。 2.能力目標:掌握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 3.情意目標:自覺遵守教育科學研究的道德原則,不斷追求完善自身作為教育科學研究人員的素質。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法 本章學時數(shù):2學時 第二章 選題 教學內容: 選題的意義、原則;課題的來源;課題類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課題涵義,了解選題標準, 2.能力目標:掌握選題的一般方法。 3.情意目標: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情況,為自己選一個可以研究的課題。 教學方法: 講授法、練習法 本章學時數(shù):2學時 第三章 設計研究方案 教學內容: 設計研究方案的意義、研究方案的基本結構及寫作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研究設計的意義,把握研究設計的主要組成部分。 2.能力目標:能對所選課題,擬訂設計研究方案。 3.情意目標:愿意在研究前設計高質量的研究方案,并以方案為指導,落實課題研究。 教學方法: 案例法,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展開教學,達到目的。 本章學時數(shù):2學時 第四章 文獻檢索與利用 教學內容: 文獻檢索的意義、要求,文獻檢索,文獻查閱與記錄。 1.知識目標:了解文獻檢索的意義、文獻的基本類型。 2.能力目標:掌握文獻檢索的幾種基本方法。 3.情意目標:養(yǎng)成科學運用文獻的好習慣,自覺通過優(yōu)質文獻不斷學習成長。 教學方法: 講授法、直觀法(實物展示分析)。 本章學時數(shù):2學時 第五章 研究對象的選擇(抽樣) 教學內容: 選擇研究對象的意義、要求、基本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選擇研究對象的意義,把握選擇標準。 2.能力目標:能根據(jù)研究課題的需要,選擇確定有代表性的研究對象。 3.情意目標:將選擇研究對象作為落實研究科學性的重要細節(jié)。 教學方法: 類比法,用學生最熟悉的比方了解幾種常見的抽樣方法 本章學時數(shù):2學時 第六章 教育觀察法 教學內容: 觀察含義、常見類型;觀察的優(yōu)缺點;觀察的具體方法;觀察法具體操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觀察法的含義,作用及優(yōu)缺點,常見類型。突出了解課堂觀察。 2.能力目標:能根據(jù)研究課題的需要,設計觀察活動并實施觀察。 3.情意目標:有意識地運用觀察法進行科學研究,積累研究資料;對觀察活動進行科學評價。 教學方法: 案例法,以學生可以把握的課題為案例介紹觀察研究方法。 本章學時數(shù):4學時 第七章 教育訪談法 教學內容: 訪談法的含義、特點、基本類型、作用及局限性;訪談法的具體操作;訪談技巧與訓練。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訪談法的含義,要求與技巧及優(yōu)缺點。 2.能力目標:能根據(jù)研究課題的需要,設計訪談提綱并實施訪談;掌握訪談技巧。 3.情意目標:有意識地運用訪談法進行科學研究,積累研究資料。 教學方法: 案例法,以學生可以把握的課題為案例介紹訪談研究方法。 本章學時數(shù):4學時 第八章 教育問卷法 教學內容:問卷法含義、特點、局限性;問卷的結構;問題設計的類型、原則及形式;答案設計的類型、原則及形式;問卷法的操作;問卷法評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問卷法的含義,要求與技巧及優(yōu)缺點。 2.能力目標:能根據(jù)研究課題的需要,設計問卷并實施調查。 3.情意目標:有意識地運用問卷法進行科學研究,積累研究資料。 教學方法: 案例法,以學生可以把握的課題為案例介紹問卷研究方法。 本章學時數(shù):4學時 第九章 個案研究法 教學內容: 個案法的含義、作用;個案法的基本過程;案例的基本格式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個案法的含義,要求與技巧及優(yōu)缺點。 2.能力目標:能根據(jù)教育研究的需要,設計個案研究。 3.情意目標:有意識地運用個案法進行科學研究 。 教學方法: 案例法,以學生可以把握的課題為案例介紹問卷研究方法。利用學生經(jīng)驗。 本章學時數(shù):4學時 第十章 其他研究方法 教學內容:行動研究、教育敘事研究、教育經(jīng)驗總結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各種研究方法的含義、意義、特點、適用范圍;體會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性 2.能力目標:掌握每種研究方法的操作過程;設計的具體模式;實施的注意事項 3.情意目標:有意識地運用行動研究、教育敘事研究、教育經(jīng)驗總結法進行科學研究 。 教學方法: 案例法 本章學時數(shù):4學時 第十一章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教學內容:研究報告與論文寫作的意義;研究報告的結構;關于學術論文、學位論文;理論闡述式論文;文獻報告;調查報告;模式構建論文;注釋與參考文獻的寫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科研成果表述的意義、一般形式與格式。 2.能力目標:掌握幾種常見的科研成果表達方式。 3.情意目標:有意識地反思、總結科研成果 。 教學方法:案例法。 本章學時數(shù):4學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