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86年中國美術館舉辦了一個畫展,離奇的是畫作的主人已于幾年前故去了,而且退休前的職業(yè)是銀行小職員。
當代著名工筆人物畫家潘絜茲評價說:“他的作品即便放在故宮里也是精品,他是我們民族的光榮?!崩羁扇緝纱斡H臨觀展,并且說“國有顏回而不知,深以為恥”。他究竟是誰,竟能讓許多大師都深深為之折服?
黃秋園像
黃秋園,1914年出生于江西南昌,他的祖父曾任兩廣總督府參事,父親畢業(yè)于江西法政??茖W校,曾任吉安縣、豐城縣縣佐、警佐等職;后棄政在南昌劍聲中學教書,母親為鄉(xiāng)里賢達淑范。
《觀云圖》
黃秋園幼年啟蒙于私塾,從小酷愛繪畫,十多歲就師從父親好友左蓮青先生學傳統中國繪畫。這位左師傅專門臨摹石濤的作品,少年的傅抱石正是從左師傅那里學到了繪畫技能,而且認識了古代大師石濤。他自號“抱石齋主人”,后來干脆改名叫傅抱石。
《春山圖》
由于黃秋園繪畫悟性好,十九歲就開始以賣畫為生,且頗為暢銷。1938年經介紹考入江西裕民銀行工作,任文書,還曾經擔任過江西裕民銀行物資調撥處主任。新中國成立后為南昌市人民銀行科員,行政十九級,直至1970年退休。
《仙山樓閣》
黃秋園畢生都是業(yè)余從事繪畫,他的山水畫工筆兼寫意;水墨、青綠并能,其界畫功力為現代罕見;而且兼工人物、花鳥,能詩善書,精古字畫鑒賞,修養(yǎng)全面。
《觀瀑圖》
黃秋園以巨幅取勝,整幅落墨,點線密集,不留空白,所謂上不留天,下不留地。構圖布局往往頂天立地,取景大氣,布局飽滿,山川挺拔。
他的山水畫往往能用元代文人畫精妙的筆墨,描繪出宋人恬淡高雅的氣質。章法茂密、繁而不亂,所有的線條看上去密密麻麻但其中卻是有著內在的關聯,有來處也有去處,個中韻味只有慢慢體會才能欣賞。
《山居圖》
歷代畫家由于所生活的環(huán)境不同,運用的皴法也不同,南派山水主要運用披麻皴體系,北派山水主要采用斧劈皴體系。由于師承關系的不同,所用的皴法也有所不同。
近現代山水畫中傳統皴法存在延續(xù)和改造,傅抱石的“抱石皴”,以及黃賓虹的皴法,都已超越了早期的 “米點皴”、“披麻皴”、“斧劈皴”,融入了自我主觀意識。
黃秋園獨創(chuàng)的“秋園皴”同樣表現了大自然鬼斧神工所造就的地質地貌特征。在“點”的運用中,黃秋園創(chuàng)造出了空心點,即具有三面實一面虛的效果。他用點和線,勾畫草石、樹木,創(chuàng)造出獨樹一幟的“秋園皴”,奠定了他在中國畫界的地位。
《匡廬勝境》
在用墨上,黃秋園發(fā)揚了傳統的積墨法。他的積墨法在于有節(jié)奏的積點、線、染以整體。黃秋園積墨法用反復構點或皴擦使墨色加重,分出層次,近看處處見筆,趣味橫生。
黃秋園從臨摹起步,非常尊重傳統技法。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西學東漸,流行用西方藝術改造中國畫。黃秋園卻走出了從傳統中求發(fā)展的方向,他讓中國傳統的筆墨、線條煥發(fā)了生機。顏回非常有才華,但是英年早逝,李可染把黃秋園比作顏回,對于西化風潮中獨樹一幟的黃秋園是莫大的肯定。
《秋山幽居》
黃秋園堅持中國畫主體的價值,他成功地繼承了中國繪畫的傳統精華,他大膽探索,自成一家。這正是黃秋園的偉大之處,也是值得當下國畫界學習的地方。
取得了如此成就的黃秋園,為什么生前不為人所識呢?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傅抱石到南昌,在無意中看到黃秋園的幾幅畫,便讓學生邀他去賓館會面,但被他拒絕了。黃秋園孤傲的背后,是隱忍、孤寂還是超然,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理清了。
《歐陽修詩意》
一個人最大的優(yōu)點也可能就是他最大的弱點。黃秋園是堅持自己信念的藝術家,他用于探索的精神就會造成別人的不理解,甚至是排斥。古今中外很多頂級藝術家,他們的心路歷程都見證了藝術之路是艱辛的,然而也正是苦難的經歷才能促成他們偉大的成就。
黃秋園一生是清貧的,他沒有學會鉆營他的藝術人生,因此也沒有福蔭自己的子女,但是在他內心中自己作品有著沉重的分量。1975年,女兒結婚,黃秋園鄭重為她畫了一幅《天女散花》作為嫁妝,并給她解釋:“清代畫家趙之謙家境貧寒,女兒陪嫁也只有一箱畫”。
黃秋園的子女當時并沒有十分理解父親的用意,在父親過世后,各界對于黃秋園的認可和緬懷才讓他們了解到父親藝術成就的偉大,也讓他們深深理解了父愛如山。
《山翠溪花圖》
1987年,中央美術學院追聘秋園先生為名譽教授。中國畫研究院追聘秋園先生為榮譽院委委員。1987年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文化廳決定批準在南昌建立“黃秋園紀念館”。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市人民政府先后將黃秋園故居、黃秋園居室列為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在人民美術出版社、臺灣錦繡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巨匠美術周刊》中,黃秋園被列為自晉、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國美術巨匠之一。
《冷煙閑棹》
黃秋園曾經在一個茶館發(fā)現了一張包裝食品的紙,他發(fā)現竟然是八大山人的真跡,他用20元錢買下后捐贈給八大山人紀念館。黃秋園以他的慧眼發(fā)現了被人忽視的藝術品,然而他自己創(chuàng)造了驚人的藝術成就,生前卻沒能得到重視。
很多人感嘆現代已經沒有大師了,然而對于黃秋園的重新認識,我們可以得出“每個時代都有大師,只是我們沒能發(fā)現”的結論。文化的強盛是應該尊重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創(chuàng)造出屬于時代的文化輝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