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最長壽的地方在哪里?公認(rèn)的說法是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
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5年9月底,巴馬常住人口28萬,而90-99歲的老人達(dá)705人,100歲以上的老人達(dá)93人。
早在上世紀(jì)90年代,巴馬就已獲評“世界長壽之鄉(xiāng)”稱號。這里的人們究竟有何養(yǎng)生妙招呢?請看,這篇來自巴馬長壽研究所的調(diào)查報告。
A.做菜從不煎炸炒
“我們做飯很簡單,就是把菜洗凈切塊放鍋里直接煮熟?!卑婉R人這樣說。
巴馬有香豬、黑山羊、油魚、土雞及土鴨,都是老人們愛吃的肉食,只是吃法和城里人完全不一樣,從來不炒、煎、炸,只用清水煮熟后切著吃。
在巴馬的飯桌上,白切雞、白切鴨等是他們的嗜食。當(dāng)?shù)乩先私榻B,白切的意思就是用白水蒸煮,不放任何大料和調(diào)料,只少放些鹽,蒸煮熟后開鍋切成塊即可食用。
專家點評:
本著保全營養(yǎng)和減少毒素的原則,烹調(diào)方法從優(yōu)到劣的順序依次為:生、蒸、煮、炒、烤、炸。調(diào)味品則越少越好,因為身體攝入過多,易造成體內(nèi)毒素積存?,F(xiàn)在城里人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巴馬飲食風(fēng)格,清淡為主,少放雞精、醬油等增味劑,甚至不放,過過簡單清淡的生活。
B.每頓飯六七成飽
盡管吃得比從前好了,但是巴馬人吃得依然很少。巴馬老人甚至沒有每天要吃三餐的概念,他們上午10點吃一頓,下午5點吃一頓。
“我上了高中才知道每天要吃三次飯,小時候在家一直都是每天吃兩頓飯?!卑婉R瑤族自治縣旅游發(fā)展委員會副主任梁高介紹,目前他在老家的母親和奶奶每天還是只吃兩頓飯,上午喜歡喝點粥,尤其是自家種的玉米做成的玉米糊糊。還有部分人每天是兩稀一干,早餐和晚餐喝玉米粥或火麻湯,中午才吃肉和玉米、紅薯等,每餐飯吃到“六七成飽”已經(jīng)成為當(dāng)?shù)氐娘嬍沉?xí)慣。
專家點評:
和現(xiàn)在我們一天吃三四頓飯相比,我們每天攝入的總能量遠(yuǎn)遠(yuǎn)超過巴馬攝入的總能量。身體的垃圾能量多了,自然排不出去。我們不必追求每天只吃兩頓飯,而是學(xué)習(xí)巴馬人控制食物總能量的攝入才是關(guān)鍵。
C.愛吃野菜成特色
別看吃得少,品種卻很豐富,大都是土生土長的自然生態(tài)作物,非常新鮮。
糧食主要有玉米、粳米、糯米、小米、紅薯。
吃野菜是當(dāng)?shù)匾淮筇厣嗝}菜、野藤菜、雷公根等等,還有竹筍、香菇、木耳等山珍,每頓總要來上那么幾樣。巴馬飲食還有一怪,他們偏愛吃南瓜秧的嫩尖,還有蘿卜櫻、紅薯葉、七里香等。山芋等,大都沒有經(jīng)過精細(xì)的加工,營養(yǎng)保存好。
巴馬人喜歡用這些植物葉子清燉做湯,或者涼拌,這些看似簡單的綠菜做法卻是他們喜歡的美味佳肴。
專家點評:
南瓜秧的嫩尖、蘿卜櫻、紅薯葉的營養(yǎng)價值,比其所結(jié)的果實營養(yǎng)價值更高。一是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植物纖維等微量元素,對調(diào)節(jié)身體免疫力,補充營養(yǎng)匱乏有很大的作用;二是這些植物葉徑含有大量的葉綠素,具有解毒作用。
D.年過八旬仍勞動
巴馬人一生都在勞動。有些90歲以上的老人,雖然兒孫滿堂,不愁吃穿,但仍要做家務(wù),挑水砍柴洗衣做飯。
他們晚上九十點鐘睡覺,早晨六七點起來即開始干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個生活規(guī)律,多少年了也沒破壞。
在路上,隨處可見80多歲的老奶奶在田里割草、搬玉米、耕地等。遇見一位78歲的奶奶,拿著趕集買的菜,計劃走3小時回家,“因為這里車少,走路也習(xí)慣了,不覺得有多累?!彼f自己住在山楞里,大概有十幾戶人,平時都是自耕自食。
專家點評:
人到老年更需要鍛煉身體。下地耕種、采摘、做家務(wù),也是鍛煉身體的一種方式。研究表明,老人適合打太極拳,有助于走路時保持平衡,使肢體關(guān)節(jié)更靈活。
E.飯前都要喝點湯
每頓飯前都會喝火麻仁湯。
巴馬人用火麻仁制做成火麻仁油和火麻仁湯,稱之為他們的“長壽油”和“長壽湯”。
當(dāng)?shù)鼐用窦壹以谏狡律戏N植火麻,巴馬人從小吃到老。在其他地方,火麻作為一種藥材,只在藥店有售?;鹇槿矢缓梭w必需但又稀缺的亞麻酸;火麻油可溶于水,因而火麻湯有很好的潤腸通便作用。
專家點評:
火麻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不飽和脂肪酸、亞麻酸、維生素等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食之有潤腸胃、助消化、祛病延壽之效,且對改善老人便秘、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等疾病有益。 (輯:夢九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