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在日本大行其道,近年來更是開始受到國人的關(guān)注,成為眾多藏家的心頭之愛?;蛟S很少有人知道,如今日本各種精美絕倫的漆器,與茶道、花道、陶瓷一樣,其源頭來自中國。
在大部分人的認知和記憶里,中國的漆器,似乎就是角落里奶奶、外婆的黑漆或是紅漆的妝奩盒,上面往往還有歲月留下的斑駁痕跡和陳舊的氣息。
其實,在我國古代,漆器是非常重要的陪嫁品,其品質(zhì)和工藝,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娘的家境和地位,一個描金嵌寶帶彩繪的漆器妝奩盒,是很多女性夢寐以求的珍品。而在紫禁皇宮,從皇太后到皇帝,其起居坐臥之器具,無不以漆器為上品。
鮮為人知的是,在更遙遠的古代,中國漆器不僅締造了璀璨漆文化、塑造了中華文明的色彩符號,更憑借五光十色的造化藝術(shù),將其推向了歷代皇家貴族都引以為傲的奢華之巔!
黑漆描金人物故事首飾盒
無漆不成器
無漆不成器。漆器曾是中國古代器物的最高追求。、
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從考證我們的先民是如何發(fā)現(xiàn)并開始使用漆器的,從目前的史料來看,中國漆器最早的溯源,是從距今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朱漆木碗開始。從此以后,漆器就作為最尊貴的祭祀、宮廷、貴族用器,就成為先人們對崇拜和美的最高表達。
遺憾的是,如今一提到“漆”, 許多人立刻會想到當(dāng)今無處不在的油漆,甚至有人認為漆是西方發(fā)明的化學(xué)品,是一種舶來品。
殊不知,此漆非彼漆。真正意義上的漆,是大漆,又名生漆、土漆、天然漆、國漆,是從漆樹上割取下來的淺灰白色液體樹汁,經(jīng)過繁復(fù)的炮制后,用來裝飾器物的原料,其取用之難,有“百里千刀一斤漆”之說。
遙想遠古,在整個人類還停留在石器、陶器時代之時,我們的先民已經(jīng)悄然領(lǐng)悟了漆液的神奇造化,來自茫茫林海中的一顆顆漆樹,假先民之手,以源源不斷的汁液,哺育了中華民族的一段璀璨文明。從乳白的漆液到紅黑二色的漆器再到五光十色的漆彩藝術(shù),從簡單的髹漆到幻化光影的漆畫再到千姿百態(tài)的傳奇技藝,漆器以天人合一的形式,繪出了中華文明千年不褪的色彩符號,啟發(fā)了中國歷代層出不窮的各種藝術(shù)。
河南候古堆出土《木雕髹漆盤龍》
漆彩風(fēng)流,中華文明的色彩符號
遠古漆器歷經(jīng)三千余年的漫長時光,在秦漢長達近五百年的時間里,成就了璀璨絢麗的漆器文化,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藝術(shù)輝煌。
在塑造中國漢文化的重要起源的楚漢文化中,留下了大量的珍貴漆器,如果說玉石雕、青銅陶器代表了楚漢文化的圖形符號元素,漆器則塑造了楚漢文化的色彩符號元素。從長沙戰(zhàn)國楚墓中出土的數(shù)以千計的漆器中,基本色彩都是朱、白、絳、金黃、青等色。楚人尚火,朱紅色為主要色彩,所以,劉邦本楚人,自稱“赤帝子”建立漢朝后以紅色為主要色彩。從徐州漢墓出土漆器多為朱、絳、青三色。尤其是朱、青兩色又代表“南”和“東”兩個方位,再到“龍”“鳳”兩圖形都體現(xiàn)了楚漢文化,也是漆器文化圖形化的表現(xiàn),這絕不是巧合。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漆器成就了以漢文化為主的中華文明的色彩符號,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對色彩的偏好和選擇都起源于此,漆器用厚重而悠遠的色彩亮麗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
1972年馬王堆出土漆器·西漢·具杯盒
1972年馬王堆出土漆器·西漢·漆繪云紋匕
漆美千年,五光十色的華美藝術(shù)
中國的漆器有多少種呢?
早在商、周、春秋時期,髹漆裝飾器具及建筑物日益普遍,還掌握熬煉桐油制涂料的技術(shù),開創(chuàng)了在涂料中使用助劑的技術(shù),推動涂料發(fā)展到了一個新時代。
戰(zhàn)國時期,我國的漆畫藝術(shù)已達到了極高的境界,其畫面根據(jù)不同光線的反射,已經(jīng)能呈現(xiàn)不同的色感,如真如幻。
到了秦漢時期,尤其是西漢、東漢四百余年,是古代漆器藝術(shù)最為昌盛繁榮的時期,除了雕漆之外的所有漆器種類、藝術(shù)形式都是在這個時期完善和成熟起來的。如堆漆、素漆、彩繪、描金、戧金、金銀平脫、釦器、犀皮、斑漆、填漆、嵌螺鈿、嵌玉石、嵌金銀、彩漆髹涂漆畫。其中漆器的“髹涂描繪漆器”、“鑲嵌漆器”、“堆塑雕刻漆器”三大制藝方式,也基本成為獨立的藝術(shù)門類,形成自成體系的藝術(shù)語言和專門技法。
明末·嵌螺鈿長方盒
黑漆嵌螺鈿人物紋套盒
清·竹蔑黑漆描金盒
清·雕漆描金云龍紋墨盒
陰差陽錯,唐代“限漆令”成就了JAPEN
漆器發(fā)展到唐代,經(jīng)歷了一個大挫折。
唐朝初年,歷經(jīng)三國兩晉南北朝數(shù)百年的動亂,原料昂貴、工藝繁復(fù)、工期漫長,屢屢被視為足以亡國的奢侈之物——漆器,受到朝廷的限制,推出“限漆令”,不允許生產(chǎn)和使用漆器,從而抑制各種漆器發(fā)展。
《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七年》有載:太宗問“ 舜造漆器,諫者十馀人,此何足諫?”黃門侍郎褚遂良答:“奢侈者,危亡之本,漆器不已,將以金玉為之,忠臣愛君,必防其漸,若禍亂已成,無所復(fù)諫矣?!?。從這段對話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當(dāng)時漆器的使用已經(jīng)上升到?jīng)Q定國家存亡的高度。安史之亂后,唐代宗時再次下旨:“七年六月詔戒薄葬,不得造假花果及平脫、寶鈿等物?!?/span>
這種對平脫漆器、金銀漆器、嵌珠寶螺鈿漆器的禁令,沉重打擊了漆器的生產(chǎn),使得唐代原本興旺的漆器制造迅速衰落,漆器的品種也**減少。
與此同時,中國精美的漆器藝術(shù)卻隨著盛唐文化傳播到了日本,蒔繪、螺鈿、平文、漆繪、密陀繪、箔繪、沈金、醬、存星、雕漆、雕木彩漆等藝術(shù)形式,均是從那時流傳到日本的。
漆器工藝傳到日本后備受推崇,并被日本人發(fā)揚光大。隨著中國唐代漆器的沒落,日本的漆器開始在世界上大行其道,被西方譽為“漆器藝術(shù)的國度”,與中國的CHINA一樣,日本的英文國名JAPAN,最原始的翻譯就是漆器。
日本漆器
日本漆器
雕漆,文明余暉中的造化奇跡
可以說,隨著唐代在民間推行“限漆令”,漆器被深鎖于朱墻高聳的皇城,漆器文化在民間的傳承與傳播缺乏基礎(chǔ),無以為續(xù),于是,曾經(jīng)顯赫一時的漆器文化,與玉文化、瓷器文化、紫砂文化漸行漸遠,成為了中華民族遺落的文明。
其實,漆器文明的遺落,除了政治原因之外,還因為唐代瓷器迅速發(fā)展,達到了精美溫潤、如冰似玉的高度,受到朝堂內(nèi)外的親睞和追逐,取代了漆器的使用,使得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漆器文化,影響力逐漸衰弱。
幸而,不甘被歷史潮流拋棄的唐代漆器工匠們,還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以紅色著稱的漆器藝術(shù)——雕漆。它第一次以漆自身原有的特性、感觀和美,融合漫長的時光造化之功,極盡繁復(fù)工序,從而呈現(xiàn)深邃沉靜中國紅,溫潤厚重的質(zhì)感。它那明麗奪目而不艷俗、熱烈濃郁而不失潤澤、古樸莊重而內(nèi)蘊沉靜的紅,瞬間就震撼了所有人,并征服了歷代帝王,成為了深藏宮廷的皇家藝術(shù),留下了眾多匪夷所思的奇聞軼事……
與此同時,漆器藝術(shù)仍然在四川、福建、山西、云南、江西等地落地生根,默默發(fā)展,以不同形式在中國廣袤的版圖上存在著……
元代剔犀云紋漆盒
蠡谿款剔犀菱花式盤
臺北故宮鎮(zhèn)館之寶:明永樂剔紅花卉瓶
漆器軼事1:明君舜禹,因漆器“獲罪”
漆器在古代奢侈感之高,超乎我們想象。
舜和禹,一個教化百姓德昭四方,一個九年治水澤被蒼生,都是彪炳史冊的千古明君,然而,就因為用個漆器,他們都被史書狠狠的記上了一筆。
禹帝像
《韓非子·十過》中記載了由余與秦穆公的一段對話:“臣聞昔者堯有天下;飯于土簋,飲于土铏,其地南至交恥,北至幽都,東西至日月之所出入者,莫不賓服。堯禪天下,虞舜受之,作為食器,斬山木而財之,削鋸修之跡,流漆墨其上,輸之于宮,以為食器,諸侯以為益侈,國之不服者十三。舜禪天下,而傳之于禹,禹作為祭器,黑漆其外,而朱畫其內(nèi),縵帛為茵,蔣席頗緣,觴酌有采,而樽俎有飾,此彌侈矣,而國之不服者三十三。”
這段話韓非子借由余與秦穆公的對話,告誡秦始皇不能驕**奢侈,其大意為:堯用陶器做生活用具,他的領(lǐng)土南到交趾,北到幽都,東西到達日月升落的地方,沒有不臣服的。堯禪讓天下,虞舜接受下來,所做的食具,都是砍伐山上樹木制作成的,削鋸成器,修整痕跡,在上面涂上黑漆,送到宮里作為食器。諸侯認為太奢侈,抗議的方國有十三個。虞舜禪讓天下,傳給夏禹,夏禹所做的祭器,外面髹黑漆,里面以紅漆繪畫,還用縵帛做車墊,草席飾有斜紋邊緣,杯勺有花紋,酒器有裝飾,這就更加奢侈了,抗議的部落就有三十三個。
嵌螺鈿漆碗(現(xiàn)代)
漆器軼事2:北宋雕漆消亡之謎
起源于唐代的雕漆,在宋代達到了一個高峰。明代制漆名家黃成在《髹漆錄》中說,雕漆以宋代為最貴。但蹊蹺的是,如今各大博物館藏的雕漆,卻鮮有宋代雕漆。那些精美絕倫的宋代雕漆,難道都平白無故地消失在歷史煙云中?
顯然不是。其“罪魁禍?zhǔn)住?,竟是宋徽宗?/span>
藝術(shù)皇帝宋徽宗
據(jù)記載:徽宗皇帝對雕漆甚愛,宮廷內(nèi)府對雕漆工藝撥巨資扶植,竟用黃金白銀制作雕漆內(nèi)胎。在徽宗以前,黃金、白銀等貴重金屬,多用在器物的外表和口底線部位,或局部地方鑲嵌、裝飾少量金銀,以示華貴。像徽宗這樣實屬罕見。真金白銀如此高昂的成本,哪怕皇帝舉一國之力,也不一定能承受,也唯有只愛藝術(shù)不愛江山的宋徽宗,才能有此魄力。
遺憾的是,雕漆成也徽宗敗也徽宗。只顧玩藝術(shù)的皇帝面對金國的鐵騎毫無招架之力,整個北宋朝皇室?guī)缀醣M毀于靖康之恥。倉皇南逃的高宗趙構(gòu)舉國南遷之際,居然沒有忘記那些文玩雅物,許多書畫、陶瓷、雕漆的藝術(shù)品亦隨之南渡。
可惜,南宋幾個皇帝都沉緬于酒色之中,因?qū)儆诠芾?,宮內(nèi)的奇珍異寶被大量盜竊,市面古玩店鋪中開始出現(xiàn)從宮中流落出來的雕漆。一次,有人不慎將雕漆盒掉落地上,當(dāng)拾起殘缺雕漆時,發(fā)現(xiàn)脫落的漆層下竟是黃燦燦的黃金,其人立即轉(zhuǎn)愁為喜,把雕漆全部剝下來,發(fā)現(xiàn)整個內(nèi)胎竟是黃金所制,于是又敲剝店內(nèi)的其他雕漆,又得到不少黃金白銀,不禁喜不自勝。
雕漆內(nèi)胎全是黃金白銀的消息不脛而走,傳便朝野。一時間見雕漆就毀,是雕漆就砸,人們爭相尋找雕漆,不問情由,不問朝代,也不管是否真是金銀胎,都爭相剝毀,形成一股“剝雕漆取黃金”的風(fēng)潮。此等情形之下,那些急著剝出黃金的人,恐怕已無暇去鑒別這雕漆是唐代還是北宋的了。結(jié)果,南宋之前的雕漆制品,就這樣被毀得干干凈凈……
精美漆器器物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