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國繪畫發(fā)展的巔峰時期。繼五代之后,兩宋山水畫更為成熟。既有飾于殿堂粉壁的屏風(fēng)巨幅,也有展放案頭的卷冊小幅,其意趣獨特,筆精墨妙,在山水畫發(fā)展史上達到空前高度。
宋代士人崇尚丘園養(yǎng)素,泉石嘯傲,漁樵隱逸,于山水中寄托性靈,追求雅致的精神生活。而宋畫山水,一經(jīng)妙手所繪,不下堂筵,便能坐窮泉壑,聽猿聲鳥啼,依約在耳,看山光水色,滉漾奪目,可居,可游。
北宋的山水,長松巨木,回溪斷崖,峰巒秀起,云煙變滅,遼闊,崇高,壯美,重在“以大觀小”,是全景式的寫真?zhèn)魃瘢瑺钗锔哂谑闱?。南宋的山水,深堂琴趣,柳溪歸牧,寒江獨釣,云關(guān)雪棧,細膩,精致,秀美,側(cè)于“以小顯大”,是特寫式的采其大要,抒情高于狀物。
李成,北宋山水三大家之一,北宋時期被譽為“古今第一”。畫法簡練,氣象蕭疏,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稱;畫山石如卷動的云,后人稱為“卷云皴”;畫寒林創(chuàng)“蟹爪”法。此圖構(gòu)圖大膽,氣勢雄奇,意境幽遠,奪人心目。畫中主峰高聳,山勢連云,遠峰隱現(xiàn),樓觀殿宇,雄踞山腰,飛瀑沖瀉,老樹橫斜。技巧上,采用了典型的“卷云皴”。
范寬,北宋山水三大家之一。中國歷代的山水立軸畫,如果從藝術(shù)性角度推選一副,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很可能會當(dāng)選。此圖采用全景式高遠構(gòu)圖,峰巒層疊,氣勢偉岸,正如北宋劉道醇的評語“范寬之筆,遠望不離座外”。所用皴法,畫出了巖石的形貌質(zhì)感。青松密布山頂、飛瀑時隱時現(xiàn)、紅葉搖曳醒目、流泉奔于石間,色彩相映,動靜互宜,一派生機。
蘇軾在黃州時曾致信友人,自稱“畫得寒林竹石,已入神品”。由于蘇軾存世畫作極少,世人難睹真容,只能遙想。觀此幅作品,可知“神品”一說,絕非東坡自夸。畫面兩株歷盡滄桑的老樹,立于曠野寒泉之境。意境凄幽,氣象蕭瑟,古樹枝椏恣意,奇勁參天,細藤雜繞輕垂,背景空無一物,杳冥深遠。
李唐,南宋四大家之一,其畫風(fēng)對南宋有極大影響。此圖設(shè)色艷麗,醇厚淵雅,盎然春意,迎面而來。上端,遠山連綿,流云漫漫,翠峰聳立,雙瀑流瀉,樓臺隱現(xiàn),山道通幽。中景處,平地密林,小橋流水,青松參天。近景處,巨石嶙峋,山花絢爛,新柳飄擺,春池水漲,一位白衣高士,正駐足觀望這無限春意。
馬遠,南宋四大家之一,喜作邊角小景,世稱“馬一角”,是我國繪畫史上富有獨創(chuàng)性的大家。此圖設(shè)色素雅,江邊危峰矗立,薄霧綿綿,巨石嶙兀,石道蜿蜒,山谷之間,隱現(xiàn)樓臺檐角。近處有江邊小亭,喬松挺立。橋上,一位高士駐足遠眺。畫中山水,正所謂可居可游之境。
夏圭,南宋四大家之一,世稱“夏半邊”。此圖構(gòu)圖大膽新奇,極具視覺沖擊力。左側(cè)崖壁插云,陡峭高險,用斧劈皴,盡顯冷峻。山腰巖石,老松橫斜,干如傘蓋,細枝輕搖。右側(cè)大片留白,懸崖深不見底。在平巖上,童子捧甌站立,高士坐于青石,高舉碗中之酒,敬獻悠悠高天!崖之巨,谷之深,天之遠,與人之小,強烈對比。身處此境,何能不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