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腫瘤醫(yī)生
作者:茍苗苗 戴廣海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
來源:腫瘤資訊

結直腸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晚期腸癌進入了在基因狀態(tài)和原發(fā)部位(左右半)指導下的精準一、二線治療時代,免疫治療的應用也在近幾年來開啟了另一條征程。結直腸癌作為大家熟知的冷腫瘤,是否可以在免疫治療時代的浪潮中掀起新的波浪,仍還需要漫長的探索時期。 

               
茍苗苗
主治醫(yī)師

解放軍總醫(yī)院腫瘤內科  主治醫(yī)師 博士
導師:戴廣海
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精準醫(yī)學與腫瘤MDT專委青年委員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結直腸腫瘤MDT專委會青年委員
主要研究方向:消化道腫瘤綜合治療為主              

               
戴廣海
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 消化腫瘤內科主任 腫瘤學博士
第五屆會診專家
第三屆中央軍委保健委員會會診專家
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精準醫(yī)學與腫瘤MDT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康復技術轉化及發(fā)展促進會精準醫(yī)學與腫瘤康復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結直腸腫瘤專委會MDT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結直腸腫瘤學組  副組長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膽系腫瘤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xié)會靶向藥物、胃癌、胰腺癌、納米腫瘤學專委會委員
軍隊腫瘤學專業(yè)委員會  委員、軍隊微血管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委員
CSCO理事,胰腺癌、胃癌、智慧醫(yī)學專家委員會常委
食管癌、大腸癌專家委員會  委員    

關于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

談起晚期結直腸癌免疫治療,首先我們不得不提到的概念是微衛(wèi)星穩(wěn)定狀態(tài)。微衛(wèi)星是分布基因組中小于10個核苷酸的簡單重復序列,是一類呈高度多態(tài)的遺傳標記,非常容易出現(xiàn)復制錯誤。DNA修復機制中存在錯配修復機制(mismatch repair,MMR),在DNA復制出現(xiàn)錯誤時進行糾錯。當機體處于錯配修復缺陷時無法糾正微衛(wèi)星復制錯誤,會出現(xiàn)微衛(wèi)星突變,進一步導致基因的不穩(wěn)定即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通常情況我們通過免疫組化檢測MMR蛋白來判定微衛(wèi)星是否穩(wěn)定。存在一個以上的蛋白缺失,就為錯配修復缺陷(dMMR),dMMR基本等同于微衛(wèi)星高度不穩(wěn)定(MSI-H)。在結腸癌中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的比例隨著腫瘤的分期而不同。Ⅱ期腸癌患者MSI-H/dMMR發(fā)生率為20%,通常這一部分患者預后良好,而Ⅳ期患者發(fā)生率為4%~5%,這就意味著臨床上大約95%的患者為微衛(wèi)星穩(wěn)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1]。

MSI-H腸癌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晚期結直腸癌免疫治療進展

2015年5月30日ASCO年會的專場上匯報了KEYNOTE-016研究結果,并在當天獲得《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cine)全文在線發(fā)表[2],應該說這個研究不僅開啟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dMMR泛癌種當中的應用,同時也打開了腸癌免疫治療之門,并且將腸癌的免疫治療根據微衛(wèi)星穩(wěn)定的狀態(tài)分為2種不同的結局。KEYNOTE-016研究將既往標準治療失敗的晚期患者根據MMR狀態(tài)分為3個隊列(MSI-H/dMMR腸癌隊列、MSI-H/dMMR非腸癌隊列和MSI-H/pMMR腸癌隊列)。每個隊列給予帕博利珠單抗10mg/kg,每2周治療。主要的研究終點是客觀緩解率(ORR)。結果顯示3組ORR分別為40%(MSI-H/dMMR腸癌隊列)、71%(MSI-H/dMMR非腸癌隊列)和0%(MSI-H/pMMR腸癌隊列)??梢娡砥赿MMR腸癌患者可以從PD-1抑制劑單藥治療中獲益,而pMMR腸癌患者無法從抗PD-1治療中獲益。

同樣遙相呼應的研究是Checkmate 142研究。2016年開始到2020年每年都會更新Checkmate 142的研究結果,該研究是一個多中心、開放的、多階段的納武利尤單抗單藥或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聯(lián)合治療復發(fā)性dMMR和/或MSI-H型結直腸癌(CRC)Ⅱ期研究。在2016年ASCO會議上Overman教授初次報道了第一階段的數據,70例接受納武利尤單抗治療和30例接受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治療,接受單藥納武利尤單抗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約為6個月,ORR為31%,而且12個月的PFS高達45%。也有小部分隊列是20例MSS患者的隊列組,其中1例出現(xiàn)緩解,PFS相當短,約2個月[3]。之后相繼報道Checkmate 142的結果,2018年1月《臨床腫瘤學雜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發(fā)表了伊匹木單抗聯(lián)合納武利尤單抗隊列在晚期dMMR腸癌患者三線及三線以上治療的有效性數據[4]。119例患者中,研究者評估的ORR為54.6%(95% CI 45.2%~63.8%),完全緩解(CR)率為3.4%,部分緩解率(PR)率為51.3%。研究者評估的療效和獨立評估委員會評估的療效一致性為91%?;谶@個研究,CSCO指南目前推薦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于dMMR晚期腸癌患者二、三線治療。同年ESMO會議(10月)上Lenz教授首次報道了Checkmate 142研究中MSI-H/dMMR結直腸癌患者接受一線免疫治療的數據(LBA18_PR)。該研究所采用的方案為納武利尤單抗3 mg/kg q2w,伊匹木單抗1 mg/kg q6w。入組患者共45人,研究結果顯示ORR為60%,DCR為84%,中位PFS和總生存期(OS)均未達到,12個月PFS和12個月OS分別為77%和83%。亞組分析發(fā)現(xiàn)無論PD-L1表達狀態(tài)、BRAF或KRAS突變狀態(tài)、或診斷時是否有林奇綜合征,均觀察到疾病緩解。Checkmate 142這個研究再次將免疫治療從三線治療前移到一線治療,具有時代性的意義。

那么到底免疫抑制劑是否可以取代化療用于dMMR晚期腸癌患者的一線治療,2020年的KEYNOTE-177研究似乎告訴了我們答案。KEYNOTE-177研究[5, 6]是既往沒有接受治療的晚期MSI-H/dMMR腸癌患者隨機分組為帕博利珠單抗組和標準治療一線治療組,帕博利珠單抗組給予 200mg Q3W,直至35周期,化療組進展后交叉到帕博利珠單抗組,直到35周期。研究的主要終點是PFS和OS。早在2020年4月份默沙東(MSD)宣布KEYNOTE-177試驗達到雙重主要終點PFS和OS。帕博利珠單抗較標準化療顯著延長PFS,中位PFS 16.5個月(5.4~32.4個月) vs 8.2個月(6.1~10.2個月)。帕博利珠單抗組ORR高達67%,而化療組為51%。帕博利珠單抗組3級以上不良反應發(fā)生較低。亞組分析發(fā)現(xiàn)帕博利珠單抗獲益見于各個亞組,尤以年齡<70歲、ECOG PS 0分、KRAS/NRAS野生型、右半結腸癌的患者獲益更多。當然我們也發(fā)現(xiàn)在Kaplan-Meire曲線中2組在早期出現(xiàn)交叉,有部分患者在接受帕博利珠單抗治療后并沒有較化療得到PFS獲益。這可能是目前困擾大家最多的難題,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何會出現(xiàn)生存上的交叉,有部分專家認為是當地實驗室對dMMR檢測的誤差,但是大部分專家對這一現(xiàn)象并不能做出很好的解釋。這種交叉的出現(xiàn)只能告訴我們需要找到相應的分子生物標志物來鑒別出這部分人群。

免疫治療在早期腸癌的研究探索

免疫治療在晚期MSI-H/dMMR腸癌一線治療的成功嘗試,讓更多的研究去探索免疫治療在新輔助化療和輔助化療的應用前景。2018年來自荷蘭的NICHE研究就是當前免疫治療在腸癌新輔助治療的開山研究[7],旨在探索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用于早期結腸癌術前新輔助治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dMMR和pMMR腸癌患者各30例,安全性結果顯示所有患者對術前免疫治療的耐受性均很好,全部患者均順利接受手術,手術時間沒有延遲,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新輔助治療100% dMMR腫瘤明顯緩解,而pMMR腫瘤幾乎沒有緩解。免疫治療在MSI-H早期結腸癌術前帶來的腫瘤消退,不管速度還是深度都是史無前例的。目前關于免疫治療在輔助治療的應用的ATOMIC研究正在開展當中,我們也期待結果的公布。

MSS腸癌免疫治療研究探索

對于95%的MSS晚期腸癌患者,免疫治療并沒有如MSI-H/dMMR晚期腸癌的數據那樣讓人振奮。相反,MSS腸癌仍被業(yè)界稱為冷腫瘤,單藥免疫對晚期腸癌幾乎沒有效果?;A研究認為MSS腫瘤微環(huán)境中浸潤淋巴細胞水平低,免疫反應弱。在KEYNOTE-016 Ⅱ期研究和KEYNOTE-028 ⅠB研究中我們也看到錯配修復正常(pMMR)的腸癌患者對帕博利珠單抗單藥治療沒有應答。如何改變免疫微環(huán)境,如何讓冷腫瘤變成熱腫瘤,成為晚期腸癌免疫治療最大的瓶頸。目前大多數研究都圍繞這一話題展開。聯(lián)合治療模式似乎為微環(huán)境的改變帶來些許曙光。在晚期腸癌三線及后線治療中,NCCN指南及CSCO指南推薦瑞戈非尼或呋喹替尼或TAS-102為有限的治療方案,但是三線以后生存獲益時間并不理想。2019年REGONIVO Ⅰb期研究[8]在腸癌隊列中納武利尤單抗(PD-1抑制劑)+瑞戈非尼的抗腫瘤活性令人鼓舞。25例晚期腸癌患者ORR 36%(MSS患者的ORR為33%),中位PFS 7.9個月 (95% CI 2.9~NR),中位OS沒有達到,12個月的OS率達68%。這是目前迄今為止腸癌三線治療有效率最高的方案,也備受大家關注。進一步分析獲益的人群發(fā)現(xiàn)8例患者全都伴有肺轉移,僅1例肝轉移,這也提示我們是否肺轉移的患者更能從免疫聯(lián)合抗血管生成的模式中獲益。

PD-L1抑制劑聯(lián)合瑞戈非尼是否也重復相同的數據結果,2020年ASCO大會上REGOMUNE研究是瑞戈非尼+avelumab(PD-L1抑制劑) 2L+治療MSS轉移性結直腸癌的研究[9]。對于既往治療失敗的腸癌患者瑞戈非尼 160mg/d,用3周停1周,Avelumab 10mg/kg iv,第1周期的第15天開始,每2周1次,共28天1個周期。結果發(fā)現(xiàn)Avelumab+瑞戈非尼治療后患者PFS和OS與既往瑞戈非尼單藥治療數據相似,中位PFS 3.6個月(95% CI 1.8~5.4個月),中位OS 10.8個月(95% CI 5.9個月~NA),ORR為0。所以PD-L1抑制劑和PD-1抑制劑雖然都作用在PD-1/PD-L1通路上,還是存在抗腫瘤活性上的差異。

我們中心今年ASCO上也回顧性分析了呋喹替尼聯(lián)合信迪利單抗(PD-1抑制)在三線及三線以后的晚期腸癌的有效性和生物標志物探索[10],結果并不如REGONIVO研究那樣驚艷,但是也看到了一定的有效性,ORR為15.38%,疾病控制率(DCR)57.69%,中位PFS 108天。

還有在PD-1抑制劑聯(lián)合抗血管生成基礎上再聯(lián)合Binimetinib(MEK抑制劑)的研究。2020年ASCO上報道了帕博利珠單抗+Binimetinib(MEK抑制劑)+貝伐珠單抗治療既往多線治療失敗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Ⅱ期研究結果,結果表明在免疫治療難治的患者人群中14例(82%)患者疾病穩(wěn)定(SD),臨床獲益率為94%。PFS中位數為6.4個月(95% CI 4.2~8.9個月)。

還有雙免疫聯(lián)合的探索,比如CCTG CO.26 研究[11],該研究是探索度伐利尤單抗聯(lián)合Tremelimumab+最佳支持治療(BSC)對比BSC用于對所有可行治療不敏感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Ⅱ期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度伐利尤單抗+Tremelimumab 較最佳支持治療顯著延長OS 2個月,但未改善PFS和ORR。能夠解釋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免疫治療起效慢,作用在后期發(fā)揮最大??梢钥闯鲈诙嗑€治療后的聯(lián)合模式探索雖然目前沒有更多的Ⅲ期數據去改變指南,但是在漫長的探索過程中也取得了進展。

在有標準一、二線治療的晚期腸癌的時代,免疫是否可以撼動標準治療,2020年ASCO-GI上AVETUX研究就是Avelumab+西妥昔單抗+化療一線治療KRAS野生型腸癌患者的Ⅱ期研究。患者接受Avelumab+西妥昔單抗+mFOLFOX6治療,30例患者出現(xiàn)早期腫瘤縮?。?周內至少20%)——早期腫瘤退縮(ETS)率 81%,CR 11%,PR 70%,SD 11%,中位PFS 為11.1個月,對比Crystal研究西妥昔單抗聯(lián)合FOLFIRI數據,ORR為66.3%,中位PFS為11.4個月,在客觀緩解率上略高一籌,但是PFS并無太大差異。2020年ASCO大會上報道了FOLFOX+Durvalumab+Tremelimumab一線治療未經治療的RAS突變的MSS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數據[12],結果DCR 87.5%,ORR 62.5%,CR 25%,6個月PFS率 62.5%(95% CI 35%-81%),12個月PFS率 50%(95% CI 25%~71%)。這個數據已經超越了單純FOLFOX的緩解率和PFS。

那么一線治療之后是否可用免疫維持,2018年ESMO上報道的MODUL Ⅱ期研究[13]是在誘導化療后穩(wěn)定的患者根據生物分子標志物分組用阿替利珠單抗+FP/貝伐珠單抗一線維持治療的研究。公布的BRAF野生型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隊列中阿替利珠單抗+FP/貝伐珠單抗一線維持治療未較FP/貝伐珠單抗改善患者的PFS或OS。所以,在腸癌一線維持治療的數據中免疫聯(lián)合的模式是失敗的。

從目前研究看來,提高MSS人群免疫治療療效聯(lián)合策略值得進一步探索, 聯(lián)合小分子抗血管藥物似乎具有一定的前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們也相信未來腸癌免疫的困境會被打破,會有更多的研究去解決很多我們未知的東西,基于對腸癌微環(huán)境的深入了解去打開免疫治療的大門。

責任編輯:Nathan
排版編輯:Nathan
參考文獻

[1] Li SKH, Martin A. Mismatch repair and colon cancer: mechanisms and therapies explored[J]. Trends Mol Med, 2016,22(4):274–289 .

[2] Le DT, Uram JN, Wang H, et al. PD-1 blockade in tumors with mismatch-repair deficiency[J]. N Engl J Med, 2015,372(26): 2509-20.

[3] Overman MJ, McDermott R, Leach JL, et al. Nivolumab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DNA mismatch repair-deficient o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colorectal cancer (CheckMate 142): an open-label, multicentre, phase 2 study. Lancet Oncol, 2017, 18(9): 1182-1191.

[4] Overman MJ, Lonardi S, KYM W, et al. Durable clinical benefit with nivolumab plus ipilimumab in DNA mismatch repair-deficient/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 J Clin Oncol, 2018,36(8): 773-779.

[5] Diaz A, Le D T, Yoshino T, et al. KEYNOTE-177: Phase 3, open-label, randomized study of first-line pembrolizumab (Pembro) versus invstigator-choice chemotherapy for mismatch repair-deficient (dMMR) o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SI-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rcinoma (mCRC)[R]. J Clin Oncol, 2018, 4_suppl (February 26) .

[6] Andre T, Shiu KK, Kim TW, et al. Pembroliz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fo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The phase 3 KEYNOTE-177 Study[R]. J Clin Oncol, 2020,38:18_suppl, LBA4-LBA4 .

[7] Chalabi M, Fanchi LF, Van den Berg J G, et al. Neoadjuvant ipilimumab plus nivolumab in early stage colon cancer[R]. 2018 EMSO Abstract, abstract LBA37 .

[8] Shota F, Hiroki H, Naoki T, et al. Regorafenib plus nivoluma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GC) or colorectal cancer (CRC): An open-label, dose-finding, and dose-expansion phase 1b trial (REGONIVO, EPOC1603)[R]. 2019 ASCO, abstract 2522 .

[9] Cousin S, Bellera CA, Guégan JP, et al. REGOMUNE: A phase II study of regorafenib plus avelumab in solid tumors—Results of the non-MSI-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 cohort[R]. J Clin Oncol, 2020,38:15_suppl, 4019-4019 .

[10] Gou MM, Yan H, Liu TE, et al. Fruquintinib combination with sintilimab in refractory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in China[R]. J Clin Oncol, 2020,38:15_suppl, 4028-4028 .

[11] Chen EX, Derek JJ, Hagen FK, et al. CCTG CO.26 trial: A phase II randomized study of durvalumab (D) plus tremelimumab (T) and best supportive care (BSC) versus BSC alone in patients (pts) with advanced refractory colorectal carcinoma (rCRC)[R]. 2019 ASCO GI, abstract 481.

[12] Ghiringhelli F, Chibaudel B, Taieb J, et al. Durvalumab and tremelim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FOLFOX in patients with RAS-mutated, microsatellite-stable, previously untreated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 Results of the first intermediate analysis of the phase Ib/II MEDETREME trial. J Clin Oncol, 2020 38:15_suppl, 3006-3006 .

[13] Grothey A, Tabernero J, Arnold D, et al. Fluoropyrimidine (FP) + bevacizumab (BEV) + atezolizumab vs FP/BEV in BRAFwt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 Findings from Cohort 2 of MODUL – 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trial of biomarker-driven maintenance treatment following first-line induction therapy. 2018 EMSO, Abstract LBA19 .

版權聲明
版權歸腫瘤資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fā)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且在醒目位置處注明“轉自:良醫(yī)匯-腫瘤醫(yī)生APP”。
99%的胃腸腫瘤醫(yī)生都已經加入良醫(yī)匯交流群……
查看詳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陳功:結直腸癌免疫治療現(xiàn)狀及進展
2018年度結直腸癌免疫治療進展
一文讀透結直腸癌PD1免疫治療神預測指標-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MSI)!
【2018 ESMO】陳功教授:結直腸癌免疫治療進展解讀
結腸癌宣傳月:免疫療法在結腸癌治療中的10年生存率如何?
微衛(wèi)星高度不穩(wěn)定結直腸癌的免疫治療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