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China既是“中國”的英文譯名也是象征中國的瓷器的英文,卻很少有人知道,Japan既指“日本”,也是漆器的意思,西方人將漆器當成了日本的象征。
很多人也許并不服氣,源自中國七千多年前的漆器怎么就成了日本的象征了?!在漢代,漆藝自中國傳入日本,歷經千年日本漆器逐漸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和式”風格,日本匠人在方寸之間所下的功夫讓發(fā)源于中國的日本漆器確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氣勢。
日本漆藝主要有三種技法——蒔繪、沉金與螺鈿。在日本傳統(tǒng)漆工藝中,蒔繪漆器是最杰出的代表。關于蒔繪的由來,日本方面也看法不一。著名漆藝家松田權六在《漆論》中,于蒔繪的興起和命名一節(jié)里曾說,蒔繪起源于‘末金鏤’,是用金屬粉末和漆混合,然后再描繪的一種泥金漆畫,起源于奈良時代。但漆藝家六角大壤在《蒔繪技法》一書中認為,蒔繪起源于平安時期(794年-1185年),德川時期就非常精細,達到頂點。他們以日本正倉院所藏的御物‘金銀鈿裝唐大刀’為依據(jù),認為蒔繪起源于日本,是日本自創(chuàng)并獨有的漆藝技術。
我國老一輩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在《髹飾錄》中指出,日本所藏唐樣大刀乃是中國唐代所制,而蒔繪的前身‘末金鏤’也是由中國傳入日本的。1996年,松田權六先生訪問中國時,在觀看大量戰(zhàn)國出土文物后,借其《漆論》再版之際,糾正了自己原先的看法。
雖然說日本的蒔繪漆藝源至中國,但由于他們深入學習、大膽探索、創(chuàng)新求變,使得日本漆藝的技術水平、生產繁榮程度反而在近代后來居上,甚至反過來影響中國本土,提高我國漆器生產的工藝水平。
蒔繪是在漆器表面以漆描繪紋樣圖案,趁未干之時,散灑金銀等金屬粉,使其附著于漆器表面的技法。再經過調制、呈現(xiàn)出含有金銀色澤之后,用其在漆器等物件的表面描繪出各類圖案的過程。由于其含有金銀的光澤,在做完推光處理后,會顯得極盡華貴。
在日本蒔繪技藝最為輝煌的時期,曾經有大量優(yōu)秀的作品涌現(xiàn),并出現(xiàn)了許多蒔繪藝匠。日本各大博物館中還保存這數(shù)量眾多的歷代蒔繪藏品,可以為我們了解蒔繪技藝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一條清晰的脈絡。
蓮唐草蒔繪經箱
國寶
皮製 涂漆 蒔繪
縱31.8cm 橫17.6cm 高12.1cm
平安時代 12世紀
奈良國立博物館
本件是若狹(今福井縣)小濱的神宮寺收藏的平安時代的'經箱'(指盛放經卷的盒子)。制作方法是采'漆皮技法',先將皮革置于模子上成型,再遍涂漆使其定型。箱蓋的內外和箱身的各個側面以'平塵地'制成(平塵地指整體撒上稀疏金粉的技法),并在每面以'蒔繪'技法施加以折枝式的'蓮唐草紋樣'為中心(唐草指藤蔓狀的植物紋飾,而蓮唐草是寶相華唐草及蓮花紋結合的紋飾),配上飛舞蝴蝶的圖案。蓋內側的平塵地較外側略為稀疏,并在其上表現(xiàn)蝴蝶飛舞的各種姿態(tài)。
蒔繪為日本獨特的漆工藝技法,先以漆描繪圖案,再填上金、銀、錫等色粉或顆粒。本經箱的蓮唐草紋采用'內蒔'和'分蒔'并用的技法(內蒔指在輪廓之中填滿色粉,而分蒔指依粉的顏色和顆粒大小分別描繪的蒔繪技法),而色粉則使用了金及'青金'(指金銀合金)中的數(shù)種金粉,達成了有效的表現(xiàn)。箱身兩側面的中央配置有四瓣'唐花'形的金屬環(huán)(唐花指由中國傳入的花瓣紋飾,先端做圓狀突出),金屬環(huán)的各瓣中又透雕'對葉花紋'(從側面看葉的形狀兩兩相對),由以上可知,在本經箱上所施的技巧極盡纖細優(yōu)美。蓮唐草和蝴蝶的設計也可視為象征凈土世界,可說是適合作為經箱的裝飾。
本經箱為平安時代后期以漆皮技法制作的經箱中唯一的傳世品。在正倉院寶物中采用漆皮技法制作的例子超過四十件,此外在京都的東寺(教王護國寺)也有藏品傳世,可見這種技法盛行于奈良時代,但平安時代后期以后逐漸衰微。如同本經箱整體以蒔繪裝飾的例子甚少,在漆皮箱的傳世品中彌足珍貴。
單輪車蒔繪螺鈿手箱
國寶
木制涂漆
縱22.4 橫30.6 高13.5
平安時代?12世紀
東京國立博物館
本件為平安時代漆工藝的代表名作。作為用來裝隨身小工具的'手箱'而言屬小型,構造采箱蓋大于箱身而將箱身覆蓋住的'被蓋造'。'片輪車'的圖樣據(jù)說是描繪平安時代為了防止牛車車輪因干燥而裂開,將車輪浸泡于水中的情景,也可見于日本鏡或'裝飾經'的紙張上,為平安時代為人愛用的設計圖樣(裝飾經指具有裝飾性目的之寫經,紙張染色并描繪各種紋飾,施加金銀粉或細箔)。
手箱的表面先涂以黑漆,再綿密地灑上不規(guī)則狀的金粉為底,水流及浸于其中的車輪則以金與'青金'的'研出蒔繪',以及螺鈿之手法來表現(xiàn)。所謂研出蒔繪,是指在漆底上描繪圖案并灑上金銀粉后再上一層漆,待干燥后加以研磨使圖案呈現(xiàn)的技法。而青金是一種金色泛青光的金銀合金,色澤依光線而呈現(xiàn)微妙的變化。螺鈿則是將夜光貝等依所需的紋飾形狀切割后,貼于涂漆器物上的技法。
箱身側面的銀制金屬環(huán)上作車輪形透雕,統(tǒng)一了作品整體的設計。箱蓋與箱身的內側也以研出蒔繪表現(xiàn)出飛鳥與開花草類的圖案。
單輪車螺鈿手箱
國寶
木制涂漆
縱27.3 橫35.5 高20.9
鐮倉時代?13世紀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件手箱的表面裝飾,是以一種稱為'沃懸地螺鈿'的技法完成的,即先在涂了漆的器表上灑滿金粉,再鑲嵌上經切割過的裝飾用貝片。其造形采盒蓋與盒身口緣大小一致的'合口造'形式,蓋與盒的口緣分別都圈上一道錫制覆輪(指環(huán)繞在器物周緣,用來防止磨損并兼具裝飾效果的金屬物件),盒身側面并裝有車輪狀的銀制環(huán)鈕。盒表的裝飾圖案上,以稱為'付描'的手法描繪出水流的波紋(付描是以黏稠性強的繪漆畫出細線,再灑上金粉,一種描繪波紋或葉脈、花蕊等時所用的技法),并有浸泡在水中只露出半截的牛車車輪,牛車車輪以切割過的貝片貼飾。蓋的內面描繪著巴紋(指一種將古代弓矢附屬具之一的'鞆'予以圖案化的圖樣,其形似巴字,故得此名)。
所謂手箱是指收放化妝用具、紙張、文具等的一種日用器具。如果和平安時代所作、采取相同表現(xiàn)主題的〈片輪車蒔繪螺鈿手箱〉比較的話,本手箱顯得更具量感,并且更強調金的色彩彩度。此外,片輪車等圖案的配置變得更為規(guī)則,顯示出鐮倉時代特有的藝術趣味。
菊蒔繪手箱
重要文化財
木制漆涂
縱24.0 橫31.3 高18.5
室町時代?15世紀
九州國立博物館
這件收納箱為四角打圓的長方形合蓋構造。菊花是從中國流傳而來的花卉,是象征著益壽延年的吉祥圖案,以“菊慈童”及“菊籬”等故事和文學作品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圖案,自古就是工藝品的創(chuàng)意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本作品表面涂一層黑漆為底,之后密密地撒上平目粉(稍稍扁平)的蒔繪平目粉,蒔繪采用的金銀粉末的名稱),并以金色薄肉高蒔繪(一種堆塑出花紋部分、并施以蒔繪的技法)或銀色金貝(一種將金屬薄板切割成花紋形狀、并貼于漆底加以表現(xiàn)的技法)來表現(xiàn)菊花圖案。菊花均為復瓣,且有正面、背面、側面、以及花蕾等各種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土坡(doha)是采用金色薄肉高蒔繪及研出蒔繪的技法加以表現(xiàn),并在其邊緣鑲銀色切金進行裝飾。所謂研出蒔繪,指的是以蒔繪用漆描繪出圖案之后,撒上金銀粉再以漆涂敷,待漆硬化后研磨出圖案的一種技法,此外,所謂切金是指,將金屬薄片切成各種形狀,貼于蒔繪表面加以表現(xiàn)的一種技法。
安裝在側面的提紐金屬零件,是金銅制排列成九曜星花紋的菊花,而箱身內側貼有一圈織有菊蔓草花紋的銀襽(即銀線織物),創(chuàng)意和諧而統(tǒng)一。
南北朝時代末至室町時代初期,此類作品少有留存,本品正是制作于此期間,沿襲了古式圖案展示了傳統(tǒng)式創(chuàng)意,極其珍貴。
初瀨山蒔繪硯箱
重要文化財
木制涂漆
縱22.4 橫21.2 高4.5
室町~安土桃山時代 16世紀
東京國立博物館
硯箱表面整體涂有黑漆,由淡色梨子地制成。箱蓋表面以金泥高蒔繪為主,繪有蒼翠而樹木繁茂的群山,采用銀切金表現(xiàn)出月亮。山中配有格外夸大描繪的花枝,暗示此山為賞花勝地“初瀨山”。創(chuàng)意也許來自《新續(xù)古今和歌集》卷2中的“初賴山花宴,春風撫花顏,云散群峰現(xiàn),月明星光稀”等和歌。
這種大書特書主題的嶄新圖案構成,可以看出即將迎來近代百花齊放的自由感覺。山及樹木所采用的金泥高蒔繪及表現(xiàn)月亮的銀薄板,在色調及立體性方面呈現(xiàn)出巧妙的對比。
舟橋蒔繪硯箱
國寶
本阿彌光悅作
木制涂漆
縱24.2 橫22.9 高11.8
江戶時代?17世紀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件著名的硯箱是桃山、江戶時代初期的藝術家本阿彌光悅(1558—1637)之代表作。本阿彌光悅在書畫、工藝等不同藝術領域上都表現(xiàn)出獨特的天份,并成為琳派的開山祖。硯箱全體呈圓角之方形,高高鼓起如山丘形的箱蓋是其特征,箱蓋作成覆蓋箱身泰半的'被蓋造'。箱內左側放入銅制水滴及瓦硯,其右較低之空間用來置放筆擱,右側則用來作為放刀子之處。
硯箱整個箱面上撒滿金粉,在波浪狀地紋上塑出小舟,并以厚鉛板橫跨箱面作出橋板之模樣。波浪是以'付描'來表現(xiàn),即用漆描畫線條后,再撒上金粉的作法;小舟則使用了'薄肉高蒔繪'來表現(xiàn),即將漆堆塑成形并撒以金粉的作法。
以銀板裁剪而成、散置于箱蓋表面的文字,使這件硯箱的新穎構思之表現(xiàn)更為巧妙。裝飾文字的內容取自《后撰和歌集》源等的詩句,惟原句中的'舟橋'二字被省略,而轉成硯箱圖案的主題,也就是說,這是透過文字與舟橋圖案的組合,完整地表現(xiàn)詩人詩句的特殊設計。
在制作此硯箱時,本阿彌光悅自己究竟參與了多少并不清楚,但是從大膽的構思、高度的技術,以及自古典文學選取表現(xiàn)主題等特點來說,本硯箱即使在一般所謂光悅蒔繪作品中,亦堪稱為最能顯現(xiàn)其個人特色之作品。
八橋蒔繪螺鈿硯箱
國寶
尾形光琳作
木制涂漆
縱27.3 橫19.7 高14.2
江戶時代 18世紀
東京國立博物館
本硯箱是尾形光琳(1658—1716)之作。尾形光琳一方面繼承琳派始祖本阿彌光悅(1558-1637)之風格,另一方面亦形成自我特色,為琳派的核心藝術家。
硯箱全體造型為圓角之長方形,作成箱蓋大于箱身、并覆蓋箱身泰半的'被蓋造'。箱內有上、下二層,上段作為硯箱,中央置有周緣貼金之硯臺及長方形銅制水滴;下段則作為書寫用紙箱來使用。
硯箱之整體設計構想,來自于作者喜愛的《伊勢物語》第九段'八橋'之場景。在器表表面涂上黑漆,蓋之正面及箱身側面繪以燕子花與木板橋。燕子花使用稍厚的鮑魚貝殼削制而成,葉和莖則以金蒔繪的技法繪制(蒔繪乃日本獨特的漆器裝飾法,即以漆描繪紋樣,在漆未干前灑以金、銀粉或色粉的技法)。木板橋以經腐蝕的鉛板來表現(xiàn)質感,橋樁則以銀板作成。蓋子正面及側面不作流水紋,而在硯箱內部上、下層之底面以金蒔繪描畫出波浪紋。
與蓋子正面圖案乃自斜上方角度取景的情況相較,箱身側面作連續(xù)狀之木板橋則采由正上方俯瞰之構圖,不過,并沒有任何不自然之處。黑與金銀之對比、突顯主題本質之構圖,皆可謂由尾形光琳纖細之感性與致密之計量所表現(xiàn)出來的大膽造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