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小兒厭食:簡易推拿手法11種 屢用屢效方45首 | 收藏

中醫(yī)學(xué)苑

公眾號ID:xyzych1988

常見小兒病中醫(yī)特效療法

第1期 厭食

厭食是指小兒較長時期見食不貪, 食欲不振, 甚則拒食的一種常見病癥, 是因消化功能障礙引起的一種慢性疾病。

 一般多見于學(xué)齡前兒童, 成年亦有之。 該病多屬中醫(yī) “納呆” “惡食” 范疇, 是兒科臨床常見病之一。

病因

多因飲食喂養(yǎng)不當(dāng)或飲食不節(jié), 損傷脾胃, 過飽則積食停滯, 過饑則營養(yǎng)不充; 或脾胃虛弱, 脾氣不振; 或先天不足, 腎陽虧虛, 脾失溫煦, 脾虛失運, 濕困脾陽, 濕郁氣滯, 升降失調(diào)所致。

癥狀

食欲減退或消失, 不思飲食, 或食之無味而見食不貪, 甚則拒食; 或飲食停滯, 脘腹脹滿, 或伴面色少華, 形體消瘦, 或伴嘔吐, 泄瀉。 長期厭食, 可影響小兒營養(yǎng)狀況。

捏脊療法

01

運內(nèi)八卦 100-300次

▲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內(nèi)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之中指橫紋內(nèi)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作畫圈狀。 

手法:以圖中黑點為起點,做順時針作畫圓,運的感覺為接觸皮膚,又不產(chǎn)生壓力,又像是懸空,想象八卦那種柔和感。 

作用:形滯銷食,常用于食欲不振等病癥。

02

揉板門 300次



▲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板門位置在拇指下。 

手法:掌面大魚際肌之中點,重按有酸麻感,為胃全息反應(yīng)點。 

作用:清胃熱、止吐瀉、健脾和胃、消食化滯、通調(diào)三焦之氣,主治脾胃運化不足導(dǎo)致的積食、消化不良,幫助小兒解決胃動力不足的問題。

03

清補脾 300次



▲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脾經(jīng)位于大拇指橈側(cè),赤白肉交際處。 

手法:清補脾即來回推之。(最好將小孩拇指微微屈曲再操作) 

作用:健脾胃、補血氣,常用于緩解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

04

清胃經(jīng) 300次

▲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胃經(jīng)穴在大拇指靠近掌端的第1節(jié),注意,可不是整個大拇指。

手法:從腕橫紋向大拇指指根推就是清胃經(jīng)了。

作用:清中焦之濕熱,和胃降逆,瀉胃火、除煩止渴等。

05

清大腸 100-300次



▲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位于食指橈側(cè)面,食指間至虎口成一條直線。 

手法: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橈側(cè)緣,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紋面從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作用:清利腸腑、除濕熱、導(dǎo)積滯,多用于治療便秘、食積等癥。

06

推小橫紋(四橫紋) 1-2分鐘



▲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四橫紋位于四指掌指間關(guān)節(jié)橫紋處。

手法:用拇指橈側(cè)緣或食、中指螺紋面,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作用:消脹(腹脹)、退熱(口舌生瘡、脾胃之熱)、散結(jié)。

07

掐大四橫紋(四縫穴) 1-2分鐘



▲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四橫紋位于四指第一指間關(guān)節(jié)橫紋處。

手法:用拇指逐個掐揉,掐一揉三。 

作用:消食導(dǎo)滯、祛痰化積,對食欲不振、疳積、腹瀉、腹脹、腹痛有很好的調(diào)理作用。

08

摩中脘 1-2分鐘



▲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中脘位于肚臍直上4寸。 

手法:用一手大魚際著力按摩該穴位。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脹、便秘、疳積等癥。

09

摩腹 1-2分鐘



▲ 手法動畫示意

手法:一般采用順時針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結(jié)腸、橫結(jié)腸、降結(jié)腸的方向運動,堅持操作會有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成人也是。稍大點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滲透力進(jìn)行。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脹、便秘、疳積等癥。

10

按揉足三里 2分鐘

▲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脛骨旁1寸。 手法:用拇指按揉該穴(一邊一分鐘)。

 作用:足三里為人體第一保健穴位,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調(diào)中理氣、通絡(luò)導(dǎo)滯,對于孩子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積不化有調(diào)理作用。

11

捏脊 3-5遍



▲ 手法動畫示意

位置:后背正中,整個脊柱,從大椎至長強成一條直線。 

手法:由下往上提捏孩子脊旁1.5寸處3-5遍,每捏3次向上提一次。 

作用:捏脊可以促進(jìn)孩子脾胃消化,避免腸胃積食。


來源:親親寶貝

治療方藥

01

兒寶進(jìn)食散

【組成】 山楂2 0克, 神曲2 0克, 麥芽2 0克, 萊菔子2 0克,雞內(nèi)金2 0克, 水紅子3 0克, 砂仁1 5克, 檳榔1 5克, 香附2 0克, 陳皮2 0克, 莪術(shù)1 5克, 川厚樸2 0克, 大黃1 0克, 生甘草5克。

【制法】 散劑。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3~5個月患兒每次服0 .2~0 .3克; 6~1 1個月每次服0 .4~0 .6克; 1~3歲每次服0 .7~1克; 4~7歲每次服1~1 .5克; 8~1 4歲每次服1 .8~3克, 一日服3次, 溫開水沖服。

【功能】 消食導(dǎo)滯, 和中健脾。

【主治】 小兒厭食癥 (實證)。

【附記】 引自 《 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 宋從有方。 屢用特效。

02

黃金白玉散

【組成】 炙黃芪6克, 炒雞內(nèi)金6克, 焦白術(shù)6克, 炒懷山藥1 0克, 五谷蟲6克。

【制法】 散劑。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 0克, 每口服3次, 用糖開水沖服。

【功能】 益氣健脾、 消食化積。

【主治】 小兒厭食癥 (脾氣虛); 疳積 (疳積初期)。

【加減】 若見低熱久瀉, 氣津兩傷者, 可兼服生脈散。

【附記】 引自 《 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 張燮均方。 屢用效佳。

03

交 服 散

【組成】 ①牽牛子、 大黃各等份; ②蓮子1 5克, 白術(shù)2 4克,雞內(nèi)金2 4克, 川厚樸1 8克, 檳榔3 0克, 陳皮3 0克, 枳實2 4克, 生山楂3 0克, 熟山楂3 0克, 砂仁1 5克, 黑丑1 5克, 白丑1 5克。

【制法】 散 劑。 上 列 兩 方, 分 別 共 研 極 細(xì) 末, 和 勻, 貯 瓶備用。

【用法】 口服。 兩方交替服用。 ①號方每日早、 晚各服1克;②號方每次服1~2克, 每日服3次。 均用溫開水沖服。

【功能】 導(dǎo)滯清熱。

【主治】 小兒厭食、 食積化熱。 癥見噯氣呃逆、 不食吞酸、口渴不多飲、 煩躁易怒、 手足心熱、 夜眠不安、 舌質(zhì)紅、 苔黃膩、 指紋紫紅、 脈數(shù)。

【附記】 引自張奇文 《 幼科條辨》 山東醫(yī)學(xué)院附屬醫(yī)院中醫(yī)科方。 屢用皆效。 方①原名牛黃散 (為中成藥)。 方②原名香橘片, 共研細(xì)末, 打成片劑, 每片重 0 .5 克。 日服 3 次, 每次服2~4片。 年長兒酌增。

04

補天健兒素

【組成】 黨 參 5 0 0 克, 生 牡 蠣 5 0 0 克, 枸 杞 7 5 0 克, 山 藥1 0 0 0克, 蒼術(shù)5 0 0克, 杜仲5 0 0克, 蛤蚧5 0 0克, 枳殼5 0 0克,雞內(nèi)金5 0 0克, 黑白丑各2 5 0克, 白糖5 0 0克。

【制法】 片劑。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制成糖衣片, 每片重0 .2 5克。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3片, 每日服2次, 溫開水送服。

【功能】 焙補后天、 健脾益胃。

【主治】 小兒厭食癥 (元氣耗傷, 運化無權(quán)型)。

【附記】 引自張奇文 《 幼科條辨》 山東醫(yī)學(xué)院附屬醫(yī)院中醫(yī)科方。 屢用特效。

05

淮 曲 散

【組成】 淮山藥2 0 0克, 酒糟曲1 5 0克, 茯苓1 0 0克, 丁香2 0克。

【制法】 散劑。 將上藥曬干, 共研極細(xì)末, 過篩和勻,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 5克, 每日服3次, 于飯后用溫開水或加少量紅糖調(diào)服。

【功能】 溫中健脾、 益胃啟食。

【主治】 小兒不思乳食、 面色萎黃、 脘腹脹滿, 或兼嘔吐、唇舌色淡、 苔白厚膩。

【附記】 引自胡熙明 《 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 中楊德明方。 治療小兒厭食癥1 1 5例, 有效率達(dá)9 5%以上。 本方既可健脾和胃,又可消食啟食, 實為治療小兒厭食癥中脾虛兼有積滯之要方。 用之頗驗。

06

消 食 飴

【組成】 貫 眾 2 5 0 克, 藿 香 2 5 0 克, 前 胡 1 2 0 克, 荷 葉 1 0張, 淮山藥3 0 0克 (取出1 0 0克研細(xì)過篩備用), 太子參3 0 0克,白蘿卜1 0 0 0克 (揚絨絞汁備用)。

【制法】 飴塊。 將上藥文火煎熬, 取頭二汁及白糖2 5 0克,繼續(xù)濃縮至滴水成珠, 摻入山藥粉、 白蘿卜汁, 和勻, 停火待冷, 拌以適量 香 料, 制 成 飴 糖 塊 狀, 每 塊 重 5 克 (含 生 藥 1 0
克), 收貯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塊, 每日服2~3次, 年長兒可食2塊。 7天為1療程。

【功能】 芳香化濕、 和胃消食。

【主治】 由食滯而致脾運不健的小兒厭食癥。

【附記】 引自胡熙明 《 中國中醫(yī)秘方大全》 中蔣文基方。 治療6 3例, 顯效3 9例, 有效1 7例, 無效7例, 總有效率為8 9%。

07

消 食 散

【組成】 淮山藥2 5 0克, 薏苡仁2 5 0克, 雞內(nèi)金1 5 0克, 芡實1 5 0克, 扁豆1 5 0克, 中稻米6 0 0克。

【制法】 散劑。 將上藥分次下鍋, 用文火炒至淡黃色, 混合后共研為極細(xì)末, 和勻,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藥末1湯匙 (約6~9克)。 每日早、晚各服1次, 用滾開水沖服。 也可加少許紅糖矯味。 1 0天為1療程。

【功能】 健脾利濕、 消食和胃。

【主治】 小兒厭食癥。

【附記】 引自 《 程氏醫(yī)學(xué)筆記》。 治療1 5 0例, 治愈1 4 7例,顯效3例, 總有效率達(dá)1 0 0%, 其中治愈率為9 8%。

08

金 芽 散

【組成】 淮山藥1 2克, 扁豆1 2克, 炒谷芽1 2克, 炒麥芽1 2克, 雞內(nèi)金6克, 枳殼6克, 茯苓1 2克, 炙甘草6克, 焦白術(shù)6克。

【制法】 散劑。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6~9克, 每日服3次, 溫開水沖服。7天為1療程。

【功能】 健脾、 消食、 和胃。

【主治】 小兒厭食癥。

【附記】 引自 《 集驗中成藥》。 屢用效佳, 治愈率可達(dá)9 0%以上。

09

增 食 丹

【組成】 焦神曲9克, 焦山楂1 5 .6克, 云茯苓9克, 清半夏6克, 陳皮9克, 連翹6克, 萊菔子6克, 焦麥芽6克, 焦谷芽6克, 炒枳殼6克, 厚樸6克, 砂仁3克, 焦內(nèi)金9克, 焦檳榔9克。

【制法】 片劑。 上藥依法加工, 制成片劑。 每片重 0 .3 克,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一日總量, 一歲 4 片, 三歲 9 片, 六歲 1 2片。 分 2~3 次 服。 溫 開 水 送 服。 大 便 秘 結(jié), 可 酌 加 用量1 / 3~1 / 2。

【功能】 健胃消食、 導(dǎo)滯消脹。

【主治】 納呆、 食后脹飽、 停乳、 停食、 噯氣、 矢氣、 消化不良有腹瀉及大便黏稠腥臭者。

【附記】 引自徐振綱 《 何世英兒科醫(yī)學(xué)》 中何世英方。 屢用效佳。 又嬰幼兒傷于飲食, 食積不化, 郁滯生熱者適用, 凡脾虛胃弱者忌用。

10

皂 莢 散

【組成】 皂莢1 0 0克。

【制法】 散劑。 取干燥皮厚, 質(zhì)硬光滑, 深褐色而無蟲蛀之皂莢, 刷盡泥灰, 切斷, 放入鐵鍋內(nèi), 先武火, 后文火煅存性,剝開皂口, 以內(nèi)無生心為度, 研為細(xì)末,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克, 每日服2次, 以紅糖適量拌勻吞服。

【功能】 祛痰、 消食、 化積。

【主治】 小兒厭食癥。

【附記】 引自程爵棠 《 單方驗方治百病》。 臨床屢用, 療效滿意, 治愈率可達(dá)9 8%以上。

11

兒寶沖劑

【組成】 蒼術(shù)2 0克, 焦山楂2 0克, 陳皮8克, 雞內(nèi)金6克。

【制法】 沖劑。 上藥共研細(xì)末, 制成顆粒, 裝入小袋內(nèi), 每袋3 0克, 收貯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日服1袋, 分3次, 用溫開水沖服。

【功能】 健脾消食。

【主治】 小兒厭食 (脾失健運型)。

【附記】 引自程爵棠 《 單方驗方治百病》。 屢用效佳。

12

山楂消化散

【組成】 山楂2 7 0克, 牽牛子1 5克。

【制法】 散劑。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過1 0 0目篩,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1~2歲每次服1克; 2~4歲每次服2克; 4歲以上者每次服3克, 每日服3次, 溫開水沖服或布包煎服。

【功能】 消食化積導(dǎo)滯。

【主治】 小兒厭食癥。

【附記】 引自程爵棠 《 單方驗方治百病》。 屢用效佳。

13

敷 臍 膏

【組成】 炒麥芽1 0克, 焦山楂1 0克, 炒神曲1 0克, 炒雞內(nèi)金5克, 炒萊菔子6克。

【制法】 散劑。 上藥共研細(xì)末, 和勻, 貯瓶備用。

【用法】 外用。 上藥為1次量。 取上藥粉, 加面粉和水適量調(diào)成糊狀, 于睡前敷患兒肚臍上。 外用紗布固定。 次晨取下, 每日1次, 5次為1療程。

【功能】 消食開胃。

【主治】 小兒厭食癥。

【附記】 引自程爵棠 《 單方驗方治百病》。 屢用效佳。 一般用藥1個療程即愈。

14

健脾糖漿

【組成】 太子參9 0 0克, 薏苡仁9 0 0克, 蒼術(shù)9 0 0克, 青皮9 0 0克, 陳皮9 0 0克, 茯苓9 0 0克, 山藥9 0 0克, 山楂9 0 0克,六曲9 0 0 克, 雞內(nèi)金 9 0 0 克, 肉豆蔻 3 0 0 克, 尼 泊 金 乙 酯 7 .5克, 苯甲酸鈉4 0克, 白砂糖2 5 0 0克。

【制法】 糖 漿。 先 將 薏 苡 仁、 太 子 參、 雞 內(nèi) 金、 肉 豆 蔻 用4 5%乙醇浸濕, 滲濾。 再將余藥用水煎煮二次, 過濾濃縮。 然后把滲濾液和水煎液合并, 靜置, 除去沉淀, 再濃縮, 去除乙醇,加入白糖及防腐劑, 制成1 0 0 0毫升糖漿。 分裝備用。

【用法】 口服。 3歲以下每次服5毫升, 3~6歲每次服1 0毫升。 均為每日服3次。 7天為1療程。

【功能】 健脾利濕、 消食化積。

【主治】 小兒厭食。

【附記】 引自 《 程氏醫(yī)學(xué)筆記》 宋世敏方。 治療1 5 3例, 服藥1~1 2 個 療 程 后, 結(jié) 果 治 愈 1 4 3 例, 有 效 1 0 例。 治 愈 率為9 3%。

15

開胃沖劑

【組成】 ①生谷芽1 5克, 生稻芽1 5克, 荷葉6克, 香櫞皮6克, 佛手6克, 白芍藥1 5克, 甘草3克, 使君子1 5克, 冬瓜子1 2克。

 ②生谷芽1 5克, 生稻芽1 5克, 荷葉6克, 沙參1 2克,麥門冬 1 2 克, 玉 竹 1 0 克, 石 斛 1 0 克, 生 地 黃 1 0 克, 丹 皮1 0克。

【制法】 沖劑。 上列二方, 分別水煎三次去渣, 濃縮晾干,加一倍糖粉, 和勻, 制成顆粒。 分裝備用。

【用法】 口服。 隨癥選方, 每次服1 0克, 每日早、 晚各服1次, 用開水沖服。 7天為1療程。

【功能】 ①醒脾開胃。 ②養(yǎng)陰開胃。

【主治】 小兒厭食癥 (脾胃虛弱型用方①, 脾胃陰傷型用方②)。

【附記】 引自 《 集 驗 中 成 藥》 陳 中 瑞 方。 多 年 應(yīng) 用, 效 果甚佳。

16

八味厭食散

【組成】 黃芪3 0克, 白術(shù)3 0克, 茯苓3 0克, 黃精3 0克,陳皮2 0克, 青黛2 0克, 炙雞內(nèi)金1 0克, 炙甘草1 0克。

【制法】 沖劑。 上藥依法加工, 制成沖劑顆粒。 分裝, 每袋3克, 備用。

【用法】 口服。 1 .5~3歲每次服1袋, 每日服3次; 3~5歲每次服2袋, 每日服2次; 5~1 0歲每次服2袋, 每日服3次。溫開水沖服。 半個月為1療程。

【功能】 健脾益氣、 消食平肝。

【主治】 小兒厭食癥。

【附記】 引自程爵棠 《 程氏集驗妙方歌訣》 中李秀敏方。 屢用效佳。 治愈率可達(dá)8 0%以上。

17

健 脾 散

【組成】 淮山藥2 5 0克, 苡米仁2 5 0克, 芡實米2 0 0克, 大米 (中稻米) 5 0 0克。

【制法】 散劑。 上藥分別置鍋內(nèi)炒至淡黃色, 混合共研極細(xì)末, 過篩和勻,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湯匙, 每日早、 晚各服1次, 溫開水沖服。 2 0天為1療程。

【功能】 健脾、 消食、 固澀。

【主治】 小兒厭食癥。

【加減】 便 溏 者, 加 扁 豆 1 5 0 克; 積 滯 腹 脹 者, 加 雞 內(nèi) 金1 0 0克; 口渴多飲者, 加天花粉6 0克, 白芍藥6 0克。

【附記】 引自 《 集驗中成藥》 鄧德源方。 屢用效佳, 治愈率可達(dá)9 0%以上。

18

增 食 散 (一)

【組成】 陳皮1 0克, 香附1 0克, 炒枳殼1 0克, 山藥1 0克,焦山楂1 0克, 郁金1 0克, 雞內(nèi)金6克, 甘草6克。

【制法】 沖劑。 上藥共研細(xì)末, 和勻, 制成沖劑。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1~3歲每次服5克, 日服2次; 3~6歲每次服5次, 日服3次; 6~1 4歲每次服1 0克, 日服2次, 均為開水沖服。 1個月為1療程。

【功能】 健脾、 消食、 和胃、 理氣。

【主治】 小兒厭食癥。

【附記】 引自程爵棠 《 民間秘方治百病》 中許玉貞方。 屢用效佳。

19

毛氏消食丸

【組成】 木香1 5克, 砂仁1 5克, 六曲6 0克, 炒麥芽6 0克,焦山楂6 0克, 炒檳榔4 0克, 炒萊菔子4 0克, 炒青皮3 0克, 胡黃連2 0克, 黃芪9 0克。

【制法】 蜜丸。 上藥共研細(xì)末, 和勻, 煉蜜為丸, 每丸重4克。 分裝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丸, 每日服2次, 奶、 水各半送服。如服藥面 (散劑) 亦可。 每次服2克, 日服2次。

【功能】 理氣和胃、 消食化積。

【主治】 小兒厭食, 見食則煩, 體弱發(fā)稀, 按 “食色性也”,小兒落生, 不教自食, 唯不知飽。 如大人喂食無度、 過量, 傷及脾胃, 脾胃消化無力, 見食則厭, 結(jié)果營養(yǎng)障礙, 百病叢生, 西醫(yī)謂之缺鋅。

【附記】 引自 《 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 毛有半方。 屢用效佳。

20

滋 脾 散

【組成】 太子參5克, 生山藥1 0克, 蓮子1 0克, 炒扁豆1 0克, 炒杭芍5克, 炒麥芽1 0克, 雞內(nèi)金5克, 炒山楂1 0克, 葛根3克, 薏苡仁1 0克, 大棗 (去核) 2枚。

【制法】 散劑。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1歲以下每日1~1 .5克, 分3次服; 1~4歲每日2~3克, 分3次服; 4歲以上每日3~6克, 分3次服。 成人每日6~9克, 分3次服。

【功能】 滋補脾陰、 益氣生津。

【主治】 脾陰虛厭食、 大便干結(jié)、 盜汗、 手足心熱、 舌質(zhì)嫩紅少苔。

【附記】 引自 《 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 午雪嶠方。 屢用效佳。

21

谷麥金蟬散

【組成】 炒谷芽 (或神曲6 0克代) 6 0克, 炒麥芽6 0克, 蟬衣6 0克, 炒山楂6 0克, 炒蒼術(shù)6 0克, 焦玉片6 0克, 雞內(nèi)金3 0克。

【制法】 散劑。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1歲以下每日1~1 .5克, 分3次服; 1~4歲每日3~4 .5克, 分3次服; 4~7歲每日4 .5~6克, 分3次服;成人每日6~9克, 分3次服。

【功能】 健脾導(dǎo)滯、 消疳鎮(zhèn)驚。

【主治】 疳積厭食、 夜驚多汗。

【附記】 引自 《 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 午雪嶠方。 屢用效佳。

22

朱氏消食丸

【組成】 明礬6克, 雞內(nèi)金 2 0 克, 黃連 6克, 黃芪 1 0 克,焦山楂3 0克。

【制法】 蜜丸。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2~3克, 每日服3~5次, 用可樂飲料或米湯送服。

【功能】 消食化積、 清熱燥濕、 益氣固表。

【主治】 5~1 0歲小兒厭食、 食欲不振 (但特別想吃零食、雜食) 等癥。 本癥患兒雖厭食、 食欲不振, 但形體不衰、 精神很好、 吵鬧起來父母難以招架。

【附記】 引自 《 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 朱曾柏方。 多年應(yīng)用,效果甚好。

23

進(jìn)食糖漿

【組成】 丁香3克, 代赭石1 0克, 白芷5克, 青皮3克, 陳皮3克, 炒山楂1 0克, 炒稻芽1 0克。

【制法】 糖漿。 上藥依法加工, 制成糖漿。 分裝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5~1 0毫升, 每日服3次。

【功能】 平肝降逆、 調(diào)中健胃。

【主治】 小兒厭食癥。 癥見患兒消瘦、 性急心煩, 稍拂其意則哭 鬧 不 已、 食 思 不 振、 夜 臥 欠 安、 腹 無 脹 滿。 苔 薄 白、 脈弦細(xì)。

【附記】 引自 《 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 劉弼臣方。 屢用效佳。

24

雞金菔子丸

【組成】 雞內(nèi)金、 萊菔子各等份。

【制法】 水丸。 上藥炒, 分別研粉, 然后混合共研極細(xì)末,過1 0 0目篩, 和勻, 水浸為丸如萊菔子大。 曬干,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成年人每次服 5 克, 1 0 歲以下兒童每次服1~2克。 均為一日服3次, 開水送服。

【功能】 健脾消食化積。

【主治】 脾虛 食 少、 厭 食、 不 食、 噯 腐、 脘 脹、 脈 弦 有 力、苔薄。

【附記】 引自 《 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 湯承祖方。 屢用效佳。

25

增 食 散 (二)

【組成】 炒淮山藥, 炒穴曲, 炒雞內(nèi)金各等份。

【制法】 散劑。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3~9克, 每日服3次, 溫開水沖服。

【功能】 健脾益氣、 消食開胃。

【主治】 食欲減退厭食癥。

【附記】 引自 《 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 劉彭年方。 屢用效佳。

26

健 脾 丸

【組成】 黃芪3 0克, 當(dāng)歸3 0克, 黨參3 0克, 蓮米3 0克,芡實1 5克, 扁豆3 0克, 使君子3 0克, 白術(shù)1 5克, 砂仁9克,白蔻9克, 黃連6克, 薏苡仁3 0克, 檳榔片1 5克, 茯苓3 0克,廣木香1 2克, 枳實1 2克, 雷丸9克, 蜂蜜6 0克, 陳倉米 (炒干)2 5 0克。

【制法】 蜜丸。 先將前十七味藥共研細(xì)末與炒干的陳倉米粉,混勻, 加蜂蜜為丸, 每丸重1 0克。 分裝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丸, 每日服3次, 溫開水化服。

【功能】 健脾殺蟲、 消疳壯體。

【主治】 小兒厭食癥、 疳積、 羸瘦。

【附記】 引自 《 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 周京述方。 屢用效佳。

27

杏 仙 膏

【組成】 杏仁 (去皮) 1 5克, 梔子1 5克, 砂仁1 5克, 小紅棗1 5克, 焦三仙3 0克, 黍米1攝, 藿香1 0克。

【制法】 藥膏。 將上藥中小紅棗、 黍米放入碗中, 加適量水,上鍋蒸2 0分鐘取出, 待涼后, 將棗核去掉, 其余五味藥共研細(xì)末, 入前二味藥共搗爛如泥, 調(diào)成軟膏狀。 貯瓶備用。

【用法】 外用。 用時每取此膏3 0克, 外敷于兩手心勞宮穴和肚臍上。 上蓋敷料, 膠布固定。 每日換藥1次。

【功能】 健脾醒胃、 消食和中。

【主治】 食欲不振 (納呆)。

【附記】 引自程爵棠 《 手部療法治百病》。 屢用有效, 如對膠布過敏患者則用紗布包扎。

28

和 胃 膏

【組成】 黨參3 0克, 白術(shù)3 0克, 茯苓3 0克, 佩蘭葉5 0克,焦三仙1 0 0克, 砂仁1 5克, 枳殼1 5克。

【制法】 藥膏。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以生姜汁調(diào)和成糊狀, 貯瓶備用。

【用法】 外用。 用時取此膏3 0克, 外敷于雙足心涌泉穴和肚臍上。 上蓋敷料, 膠布固定, 每日換藥1次, 1 0次為1療程。

【功能】 健脾和胃、 醒脾消食。

【主治】 食欲不振 (納呆)。

【附記】 引自程爵棠 《 足底療法治百病》 中筆者經(jīng)驗方。 屢用屢驗, 效佳。

29

調(diào) 解 散

【組成】 蒼術(shù)、 山楂、 六曲各等份。

【制法】 散劑。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3歲以下, 每次服1克, 日服3次, 飯后服;3歲以上, 每次服1 .5~2克, 日服3次, 飯后服。 服用時以少量蜂蜜開水調(diào)服。

【功能】 芳香助運、 醒胃化滯。

【主治】 長期食欲不振、 厭食、 拒食、 面黃消瘦、 大便稀,或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等一切脾胃失調(diào)證。

【附記】 引自程爵棠 《 秘方求真》 中江育仁方。 臨床屢用,療效顯著, 一般連服1 5日左右, 即收佳效。

30

八味消食散

【組成】 川樸花5克, 郁金5克, 淡芩 (炒) 2克, 白術(shù) (炒)5克, 枳殼 (炒) 2克, 大腹皮6克, 茯苓9克, 神曲6克。

【制法】 散劑。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3~6克, 每日服2次, 溫開水沖服。

【功能】 健脾化濕運滯。

【主治】 厭食 (脾虛夾濕型)。 癥見長期胃納不思、 面色萎黃、 形體消瘦、 時有胸悶不舒、 脘腹作脹, 或口淡無味、 大便粗糙不化或溏薄不化、 溲黃、 肢倦無力、 苔薄白膩、 脈濡細(xì)。

【加減】 如舌苔厚膩者, 加桂炭2克, 雞內(nèi)金6克; 時有微熱者, 加青蒿6克; 腹脹且痛者, 加制香附6克, 陳皮6克。

【附記】 引自 《 名醫(yī)治驗良方》 詹起蓀方。 本方臨床運用八十年, 效果滿意, 可靠。

31

香 楂 丸

【組成】 藿香6克, 山楂6克, 半夏6克, 厚樸6克, 神曲6克, 茯苓1 0克, 雞血藤6克, 砂仁6克, 甘草3克。

【制法】 水丸。 上藥共研細(xì)末, 和勻, 水泛為丸, 如萊菔子大, 曬干,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3~6克, 每日服3次, 溫開水送服或布包煎服。

【功能】 消食和胃、 化濁運脾。

【主治】 小兒厭食 (食滯胃脘、 脾氣困阻型)。 常見厭食、 腹脹、 呃氣時作、 噯腐吞酸、 手心發(fā)熱, 或夜寐躁擾、 大便中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 苔白或黃、 根膩、 脈滑、 指紋紫。

【附記】 引自 《 名醫(yī)治驗良方》 史方奇方。 本方為臨床5 0余年之經(jīng)驗方。 臨床屢用, 療效頗著。 同時, 對于外感初起, 夾濕夾滯, 或高熱已退, 癥見余濕擾中, 胃呆脾困, 厭食脘悶。 用之臨床, 亦有良效。

32

二 香 散

【組成】 建曲1 2克, 焦白術(shù)9克, 草蔻6克, 砂仁6克, 茴香6克, 丁香1 .5克。

【制法】 散劑。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3~6克, 每日服3次, 溫開水送服。

【功能】 健脾養(yǎng)胃。

【主治】 厭食 (脾胃虛弱型)。 癥見食欲不振、 食后嘈雜、 惡心、 日漸 消 瘦、 面 色 蒼 白、 乏 力、 語 聲 低 微。 舌 苔 黃 膩、 脈沉細(xì)。

【附記】 引自 《 名醫(yī)治驗良方》 王鵬飛方。 屢用效佳。

33

黃精曲術(shù)散

【組成】 黃精1 2克, 建曲9克, 焦術(shù)9克, 砂仁4 .5克, 草蔻6克, 化紅9克, 千年健1 2克, 竹茹9克, 焦山楂9克。

【制法】 散劑。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貯瓶備用, 或制成口服液。

【用法】 口服。 每次服3~6克, 每日服3次, 溫開水沖服。

【功能】 行氣消食、 和胃健脾。

【主治】 神經(jīng)性厭食 (脾胃虛弱、 肝胃不和型)。 癥見面黃肌瘦、 精神差、 胃脘脹痛、 拒按、 泛酸、 不思飲食、 食入即吐。 舌尖紅、 苔薄白、 脈弦細(xì)。

【附記】 引自 《 名醫(yī)治驗良方》 王鵬飛方。 屢用效佳。

34

楂術(shù)消食散

【組成】 干姜2克, 肉桂1克, 炒白術(shù)6克, 焦山楂1 0克,炒蒼術(shù)5克, 炒枳實5克, 陳皮5克, 淮山藥6克, 檳榔3克。

【制法】 散劑。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6克, 每日服2次, 沖入沸水, 加蓋燜1 0~3 0分鐘, 趁溫服下。

【功能】 燥濕散寒、 行氣導(dǎo)滯、 消食開胃。

【主治】 小兒厭食癥。

【附記】 引自 《 集驗中成藥》。 屢用效佳。

35

佩蘭術(shù)豆散

【組成】 炒白術(shù)5克, 炒扁豆5克, 砂仁5克, 佩蘭5克,雞內(nèi)金 5 克, 焦 山 楂 1 0 克, 炒 谷 芽 1 0 克, 甘 草 3 克, 藿 香5克。

【制法】 散劑。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3~6克, 每日服3次, 溫開水沖服。

【功能】 芳香化濕、 消食和胃。

【主治】 小兒厭食癥。

【附記】 引自 《 集驗中成藥》。 屢用效佳, 一般服藥3~5天見效。

36

楂 曲 散

【組成】 焦神曲4 .5克, 焦山楂4 .5克, 焦麥芽4 .5克, 焦谷芽4 .5克, 雞內(nèi)金3克, 炒枳殼3克。

【制法】 散劑。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6~9克, 每日服3次, 溫開水沖服或布包煎服。

【功能】 消食導(dǎo)滯。

【主治】 小兒厭食癥。

【附記】 引自 《 集驗中成藥》。 屢用效佳。

37

香苓口服液

【組成】 茯苓1 0克, 藿香1 0克, 木香3克, 厚樸3克, 黃連3克, 砂仁3克, 焦神曲1 0克, 雞內(nèi)金 (研末兌入) 3克, 梔子6克, 焦谷芽1 0克。

【制法】 濃縮液。 上藥加水煎煮三次, 濾汁去渣, 合并濾液,加熱濃縮成口服液。 每毫升含生藥2克,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5~1 0毫升, 每日服3次。 7天為1療程。

【功能】 清熱化滯、 理脾助運。

【主治】 小兒厭食癥。

【附記】 引自 《 集驗百病良方》。 屢用效佳。

38

參麥口服液

【組成】 沙參1 0克, 麥門冬1 0克, 扁豆1 0克, 玉竹1 0克,天花粉1 0克, 山楂7 .5克, 麥芽7 .5克, 雞內(nèi)金 (研末兌入) 7 .5克, 百合1 5克。

【制法】 濃縮液。 上藥加水煎煮三次, 濾汁去渣, 合并濾液,加熱濃縮成口服液。 每毫升內(nèi)含生藥2克,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5~1 5毫升, 每日服3次, 7天為1療程。

【功能】 滋補胃陰、 增進(jìn)食欲。

【主治】 小兒厭食癥。

【附記】 引自 《 程氏醫(yī)學(xué)筆記》。 屢用效佳。

39

三仙消食丸

【組成】 北沙參1 0克, 炒白術(shù)6克, 炒扁豆8克, 炒薏苡仁8克, 炒枳殼6克, 砂仁3克, 檳榔8克, 胡黃連3克, 蓮子8克, 烏梅6克, 焦三仙1 8克。

【制法】 蜜丸。 上藥共研細(xì)末, 和勻, 煉蜜為丸, 每丸重6克, 分裝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2丸, 每日服2次 (重者3次),溫開水化服。

【功能】 導(dǎo)滯運脾、 消食和胃。

【主治】 小兒厭食癥。

【附記】 引自 《 程氏醫(yī)學(xué)筆記》。 多年應(yīng)用, 療效頗佳。

40

養(yǎng) 胃 散

【組成】 細(xì)生地1 0克, 麥門冬1 0克, 玄參1 2克, 生麥芽1 5克, 香櫞9克, 佛手6克。

【制法】 散劑。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6~9克, 每日服3次, 溫開水沖服或布包煎服。

【功能】 生津潤燥、 醒脾開胃。

【主治】 小兒厭食癥 (胃陰虛型)。 癥見厭食較久甚、 或拒食、 口渴多飲、 大便干結(jié)難行、 甚至數(shù)天1行、 寐則盜汗, 形體一般或略低于正常兒體重, 舌光或少苔、 舌質(zhì)偏紅、 或苔薄白或白膩 (此非濕阻, 乃大腸穢濁之氣熏之所致), 脈細(xì)滑數(shù)。

【加減】 若大便秘結(jié)者, 用生大黃3克, 煎湯送服此散。

【附記】 引自 《 名醫(yī)治驗良方》 朱瑞群方。 多年應(yīng)用, 效果甚佳。

41

健脾消食膏

【組成】 太子參1 2 0克, 焦山楂9 0克, 茯苓9 0克, 白術(shù)9 0克, 陳皮9 0克, 枳實3 0 0克, 神曲9 0克, 麥芽9 0克, 雞內(nèi)金6 0克。

【制法】 膏滋。 上藥加水煎煮三次, 濾汁去渣, 合并濾液,加熱濃縮為清膏, 再加飴糖3 0 0克, 冰糖2 0 0克收膏即成,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 0~1 5克, 每日服2次, 開水調(diào)服。

【功能】 健脾消食。

【主治】 小兒食欲不佳 (脾失健運型)。 表現(xiàn)為面色萎黃, 不思飲食, 甚至拒食, 若強行進(jìn)食后則會惡心、 嘔吐、 腹脹、 苔白不厚或薄膩。

【加減】 如有泛嘔欲吐者, 加姜半夏6 0克, 姜竹茹6 0克;如腹部脹滿者, 加萊菔子6 0克, 厚樸1 0 0克。

【附記】 引自汪文娟 《 中醫(yī)膏方指南》。 屢用效佳。

42

養(yǎng)胃消食膏

【組成】 玄參9 0克, 炒麥芽9 0克, 雞內(nèi)金6 0克, 麥門冬9 0克, 生地黃9 0克, 沙參9 0克, 石斛9 0克, 玉竹9 0克, 烏梅6 0克, 懷山藥9 0克, 甘草2 0克, 黑芝麻1 0 0克, 飴糖1 5 0克, 冰糖1 0 0克。

【制法】 膏滋。 上藥除黑芝麻外, 余藥加水煎煮三次, 濾汁去渣, 合并濾液, 加熱濃縮成清膏, 黑芝麻研碎后, 沖入清膏和勻, 然后加蜂蜜3 0 0克, 冰糖2 0 0克收膏即成,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 0~1 5克, 每日服2次, 開水調(diào)服。

【功能】 滋陰養(yǎng)胃。

【主治】 小兒食欲不佳 (胃陰不足型)。 癥見不思飲食、 口干多飲、 大 便 干 結(jié)、 唇 干 色 紅、 皮 膚 干 燥、 舌 苔 多 為 剝 苔 或 無舌苔。

【加減】 如食欲不振者, 加山楂1 0 0克; 如大便干結(jié)者, 加火麻仁1 0 0克, 全栝樓6 0克。

【附記】 引自汪文娟 《 中醫(yī)膏方指南》。 屢用效佳。

43

益氣健脾膏

【組成】 黨參9 0克, 茯苓9 0克, 白術(shù)9 0克, 淮山藥9 0克,扁豆9 0 克, 砂仁 3 0 克, 桔梗 3 0 克, 陳 皮 6 0 克, 蓮 子 肉 1 0 0克, 芡實1 5 0克。

【制法】 膏滋。 上藥除蓮子肉、 芡實外, 余藥加水煎煮三次,濾汁去渣, 合并濾液。 加熱濃縮為清膏, 蓮子肉、 芡實煮熱至透爛, 研碎, 調(diào)入清膏和勻, 然后加蜂蜜3 0 0克, 冰糖2 0 0克收膏即成。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1 0~1 5克, 每日服2次, 開水調(diào)服。

【功能】 益氣健脾、 和胃進(jìn)食。

【主治】 小兒食欲不佳 (脾胃氣虛型)。 表現(xiàn)為面色白或萎黃。 形體瘦弱、 食欲不振、 食少或厭食。 若進(jìn)食稍多, 則大便不通或大便溏瀉、 舌質(zhì)淡苔薄白。

【附記】 引自汪文娟 《 中醫(yī)膏方指南》。 屢用效佳, 在服藥治療同時, 應(yīng)注意做到: ①養(yǎng)成飲食習(xí)慣, 做到定時定量; ②適當(dāng)限制零食, 少吃冷飲; ③糾正偏食, 挑食, 適量攝高糖、 高蛋白食物; ④要集中思想, 細(xì)嚼慢咽; ⑤加強體育鍛煉, 增加戶外活動, 增進(jìn)食欲, 促進(jìn)消化; ⑥可在飯前吃點山楂、 紅果, 還可內(nèi)服酵母生、 多酶片等幫助消化。 如此調(diào)攝, 可增進(jìn)食欲, 鞏固治
療效果。

44

藿 佩 散

【組成】 藿香、 佩蘭葉、 廣木香、 焦山楂各等份。

【制法】 散劑。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貯瓶備用。

【用法】 口服。 每次服3~6克, 每日服3次, 溫開水沖服。同時配合本方外治, 用時取藥末1 0~1 5克, 用陳醋調(diào)和成糊狀,外敷于肚臍和中脘穴上。 外以紗布包扎固定, 每日換藥1次。

【功能】 消食醒脾。

【主治】 小兒厭食癥。

【附記】 引自程爵棠 《 穴位貼敷治百病》 中筆者祖?zhèn)髅胤健?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45

消 化 膏

【組成】 炒神曲1 0克, 炒麥芽1 0克, 焦山楂1 0克, 炒萊菔子6克, 陳皮6克, 炒雞內(nèi)金6克, 炒枳殼5克 (或延胡索 5克)。

【制法】 散劑。 上藥共研極細(xì)末, 和勻, 貯瓶備用。

【用法】 外用。 用時每取此散1 0~1 5克, 加入淀粉少許, 和勻, 用白開水、 陳醋各半調(diào)和成軟膏狀, 外敷于肚臍上, 外用紗布包扎固定, 晚敷晨取。 每日1次, 5次為1療程。

【功能】 消食化積、 理氣導(dǎo)滯。

【主治】 小兒厭食、 飲食停滯、 脘腹脹滿、 嘔吐

或泄瀉等。

【附記】 引自程爵棠 《 穴位貼敷治百病》 中筆者經(jīng)驗方。 屢用效佳。 一般連敷1或2個療程, 即可見效或痊愈。 若能加用本散內(nèi)服, 則效果更好。 即每次服3~6克, 每日服3次, 溫開水沖服或布包煎。

本部分源自學(xué)苑出版社《中國丸散膏丹方藥全書 兒科病》

編輯 | 劉曉蕾  校對 | 宋錚  審稿 | 黃小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小兒夜啼:可能是心火、驚恐、食積 | 附推拿手法14種 屢用屢效方10首
小兒流涎:簡便易學(xué)推拿手法10種 屢用屢效方15首 | 收藏
減肥
【盆腔炎 6方】
【驗方集錦】大量常見病特效方
穴位貼敷治百病——兒科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