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與靈魂及笛卡爾理論》
向現(xiàn)代哲學之父笛卡爾致敬,了解靈魂的極限及肉身與靈魂的關系是每個哲學家畢生追求,無數(shù)天才偉人傾盡一生研究,才有我們今天對宇宙自然深奧認知。
笛卡爾于歐洲各地游歷,就像當年蘇格拉底終其一生都在雅典與人談話一樣。笛卡爾說,今后他將專心致力尋求前所未有的智慧,包括自己內(nèi)心的智慧與'世界這本大書’中的智慧。
因此他便從軍打仗,也因此有機會客居中歐各地。后來,他在巴黎住了幾年,并在一六二九年時前往荷蘭,在那兒住了將近二十年,撰寫哲學書籍。
一六四九年時他應克麗思蒂娜皇后的邀請前往瑞典。然而他在這個他所謂的'熊、冰雪與巖石的土地’上罹患了肺炎,終于在一六五零年的冬天與世長辭。
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們重新發(fā)現(xiàn)了人與大自然的價值。在歷經(jīng)這樣一個令人興奮的年代之后,人們開始覺得有必要將現(xiàn)代的思想整理成一套哲學體系。
而第一個創(chuàng)立一套重要的哲學體系的人正是笛卡爾。在他之后,又有史賓諾莎、萊布尼茲、洛克、柏克萊、休姆和康德等人。所謂的哲學體系是指的是一套從基礎開始創(chuàng)立,企圖為所有重要的哲學性問題尋求解釋的哲學。
古代有柏拉圖與亞理斯多德這幾位偉大的哲學體系創(chuàng)立者。中世紀則有圣多瑪斯努力為亞理斯多德的哲學與基督教的神學搭橋。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各種有關自然與科學、上帝與人等問題的思潮洶涌起伏,新舊雜陳。
一直到十七世紀,哲學家們才開始嘗試整理各種新思想,以綜合成一個條理分明的哲學體系。第一位做這種嘗試的人就是笛卡爾。他的努力成為后世各種重要哲學研究課題的先驅(qū)。他最感興趣的題目,是我們所擁有的確實知識以及肉體與靈魂之間的關系。
這兩大問題成為后來一百五十年間哲學家爭論的主要內(nèi)容。他超越了他那個時代不過這些問題卻屬于那個時代。
當時新興的物理學也已經(jīng)提出'物質(zhì)的性質(zhì)為何’以及'哪些因素影響自然界的物理變化’等問題。人們愈來愈傾向?qū)ψ匀徊扇C械論的觀點。然而,人們愈是用機械論的觀點來看物質(zhì)世界,肉體與靈魂之間有何關系這個問題也就變得愈加重要。
在十七世紀以前,人們普遍將靈魂視為某種遍布于所有生物的'生命原理’。事實上,靈魂與精神這兩個字原來的意思就是'氣息’與'呼吸’。這在幾乎所有的歐洲語言中都一樣,亞理斯多德認為靈魂乃是生物體中無所不在的'生命因素’(lifeprinciple),是不能與肉體分離的。
因此,他有時說'植物的靈魂’,有時也說'動物的靈魂’。一直到十七世紀,哲學家才開始提出靈魂與肉體有所區(qū)分的論調(diào)。原因是他們將所有物質(zhì)做的東西,包括動物與人的身體視為一種機械過程。但人的靈魂卻顯然不是這個'身體機器’的一部分。
因此,靈魂又是什么呢?這時就必須對何以某種'精神性’的事物可以啟動一部機器這個問題做一個解釋。舉例子要舉起我的手臂,然后,手臂自己就舉起來了。
我決定要跑步趕公車,下一秒鐘我的兩腿就像發(fā)條一樣跑起來了。有時刻坐在那兒想某件令我傷心的事,突然間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因此,肉體與意識之間一定有某種神秘的關系。因此我很想知道笛卡爾在這方面的理論。
在他的《方法論》中,笛卡爾提出哲學家必須使用特定的方法來解決哲學問題。笛卡爾認為除非我們能夠清楚分明地知道某件事情是真實的,否則我們就不能夠認為它是真的。
為了要做到這點,可能必須將一個復雜的問題盡可能細分為許多不同的因素。然后我們再從其中最簡單的概念出發(fā)。
也就是說每一種思想都必須加以'斟酌與衡量’,就像伽利略主張每一件事物都必須加以測量,而每一件無法測量的事物都必須設法使它可以測量一樣。
笛卡爾主張哲學應該從最簡單的到最復雜的。唯有如此才可能建立一個新觀點。最后,我們還必須時時將各種因素加以列舉與控制,以確定沒有遺漏任何因素。如此才能獲致一個結論。
笛卡爾希望用'數(shù)學方法’來進行哲學性的思考。他用一般人證明數(shù)學定理的方式來證明哲學上的真理。換句話說,他希望運用我們在計算數(shù)字時所有的同一種工具——理性,來解決哲學問題,因為唯有理性才能使我們得到確實的知識,而感官則并非如此確實可靠。
笛卡爾的第一步是主張在一開始時我們應該對每一件事都加以懷疑,因為他不希望他的思想是建立在一個不確實的基礎上。因為如果地基垮了的話,整棟房子也會倒塌。笛卡爾并不認為懷疑一切事物是合理的,但他以為從原則上來說懷疑一切事物是可能的。
舉個例子,我們在讀了柏拉圖或亞理斯多德的著作后,并不一定會增強我們研究哲學的欲望。這些理論固然可能增進我們對歷史的認識,但并不一定能夠使我們更加了解這個世界。
笛卡爾認為,在他開始建構自己的哲學體系之前,必須先掙脫前人理論的影響。 在興建一棟屬于自己的新房子以前,他想清除房屋地基上的所有舊瓦礫。他希望用全新的材料來建造這棟房屋,以便確定他所建構的新思想體系能夠站得住腳。
不過,笛卡爾所懷疑的還不止于前人的理論。他甚至認為我們不能信任自己的感官,因為感官可能會誤導我們。笛卡爾寫道:'當我仔細思索這個問題時,我發(fā)現(xiàn)人清醒時的狀態(tài)與做夢時的狀態(tài)并不一定有所分別?!⑶艺f:'你怎能確定你的生命不是一場夢呢?
所以,笛卡爾最終懷疑每一件事物。在他之前的許多哲學家走到這里就走不下去。笛卡爾卻設法從這個零點開始出發(fā)。
他懷疑每一件事,而這正是他唯一能夠確定的事情。此時他悟出一個道理:有一件事情必定是真實的,那就是他懷疑。當他懷疑時,他必然是在思考,而由于他在思考,那么他必定是個會思考的存在者。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
也許你還記得柏拉圖說過:我們以理性所領會的知識要比我們以感官所領會的更加真實。
對笛卡爾來說正是如此。他不僅察覺到自己是一個會思考的'我’,也發(fā)現(xiàn)這個會思考的'我’要比我們的感官所觀察到的物質(zhì)世界更加真實。笛卡爾開始問,自己是否能以同樣直觀的確定性來察知其他事物。
他的結論是:在他的心靈中,他很清楚地知道何謂完美的實體,這種概念他一向就有。
但是他認為這種概念顯然不可能來自他本身,因為對于完美實體的概念不可能來自一個本身并不完美的人,所以它必定來自那個完美實體本身,也就是上帝。
因此,對笛卡爾而言,上帝的存在是一件很明顯的事實,就像一個會思考的存在者必定存在一樣。
笛卡爾的意思只是說我們都是具有對于完美實體的概念,由此可見這個完美實體的本身必定存在。因為一個完美的實體如果不存在,就不算完美了,此外,如果世上沒有所謂的完美實體,我們也不會具有完美實體的概念。
因為我們本身是不完美的,所以完美的概念不可能來自于我們。笛卡爾認為,上帝這個概念是與生俱來的,乃是我們出生時就烙印在我們身上的,'就像工匠在他的作品上打上記號一般。
笛卡爾認為,這就像'圓’這個概念的要素之一就是,圓上所有的點必須與圓心等長一樣。如果不符合這點,圓就不成其為圓。同樣的,如果缺少'存在’這個最重要的特質(zhì),一個'完美的實體’也就不成其為'完美的實體’了。
這就是典型的'理性主義者’的思考模式。笛卡爾和蘇格拉底與柏拉圖一樣,相信理性與存在之間有所關聯(lián)。
依理性看來愈是明顯的事情,它的存在也就愈加可以肯定。在談到我們對外在現(xiàn)實世界(如太陽和月亮)的概念時,笛卡爾認為,這些概念可能都只是幻象。但是外在現(xiàn)實世界也有若干我們可以用理性察知的特點,這些特點就是它們的數(shù)學特質(zhì),也就是諸如寬、高等可以測量的特性。
這些'量’方面的特性對于我們的理性來說,就像人會思考這個事實一般顯而易見。至于'質(zhì)’方面的特性,如顏色、氣味和味道等,則與我們的感官經(jīng)驗有關,因此并不足以描述外在的真實世界。
笛卡爾再度引用我們對完美實體的概念。當我們的理智很清楚地認知一件事物,例如外在真實世界的數(shù)學特性時,那么這件事物必定是如同我們所認知的那樣。
笛卡爾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三件事:一、人是會思考的生物。二、上帝是存在的。三、宇宙有一個外在的真實世界。
笛卡爾宣稱宇宙間共有兩種不同形式的真實世界或稱'實體’。一種實體稱為思想或'靈魂’,另一種則稱為'擴延’,或稱物質(zhì)。靈魂純粹是屬于意識的,不占空間,因此也不能再分解為更小的單位;而物質(zhì)則純粹是擴延,會占空間,因此可以一再被分解為更小的單位,但卻沒有意識。
笛卡爾認為這兩種本體都來自上帝,因為唯有上帝本身是獨立存在的,不隸屬任何事物。不過,'思想’與'擴延’雖然都來自上帝,但彼此卻沒有任何接觸。
思想不受物質(zhì)的影響,反之,物質(zhì)的變化也不受思想的影響。他將上帝的造物一分為二,所以我們說笛卡爾是二元論者,意思就是他將思想的真實世界與擴延的真實世界區(qū)分得一清二楚。
比方說,他認為只有人才有靈魂,動物則完全屬于擴延的真實世界,它們的生命和行為都是機械化的。他將動物當成是一種復雜的機械裝置。
在談到擴延的真實世界時,他采取十足的機械論觀點,就像是一個唯物論者。那么 們?nèi)祟愑秩绾文?我們難道也是一種機械裝置嗎?一部分是,一部分不是。
笛卡爾的結論是:人是一種二元的存在物,既會思考,也會占空間。因此人既有靈魂,也有一個擴延的身體。
圣奧古斯丁與圣多瑪斯也曾經(jīng)說過類似的話。他們同樣認為人有一個像動物一般的身體,也有一個像天使一般的靈魂。在笛卡爾的想法中,人的身體十足是一部機器,但人也有一個靈魂可以獨立運作,不受身體的影響。至于人體則沒有這種自由,必須遵守一套適用于他們的法則。
我們用理智所思考的事物并不發(fā)生于身體內(nèi),而是發(fā)生于靈魂中,因此完全不受擴延的真實世界左右。順便一提的是,笛卡爾并不否認動物也可能有思想。
不過,如果它們有這種能力,那么有關'思想’與'擴延’的二分法必定也適用于它們。如果我決定要追趕一輛公交車,那么我的身體這整部'機械裝置’都會開始運轉(zhuǎn)。如果我沒趕上,我心情就會很失望。
笛卡爾也不否認靈魂與身體之間時常相互作用。他相信只要靈魂存在于身體內(nèi)一天,它就與會透過一個他稱為松果腺的腦部器官與人腦連結。
'靈魂’與'物質(zhì)’就在松果腺內(nèi)時時相互作用。因此,靈魂可能會時常受到與身體需要有關的種種感覺與沖引的影響。不過,靈魂也能夠掙脫這種'原始’沖動的控制,而獨立于身體之運作。它的目標是使理性獲得掌控權。
即使我肚子痛得很厲害,一個三角形內(nèi)所有內(nèi)角的總和仍然會是一百八十度。所以思想有能力超脫身體的需求,而做出'合乎理性’的行為,從這個角度來看,靈魂要比身體高尚。
我們的腿可能會衰老無力,我們的背可能變駝,我們的牙齒會掉,但只要我們的理性存在一天,二加二就永遠是四。
理性不會變駝、變?nèi)?。老化的是我們的身體。對笛卡爾而言,理性事實上就是靈魂。諸如欲望、憎恨等原始的沖動與感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