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學(xué)7
第二節(jié)胸腹部
1、天突
位子:在胸骨切跡上緣,塌陷當(dāng)中。
操縱:用中指端按揉,稱按揉天突,用雙手拇、食兩指對稱擠捏,稱擠捏天突。
次數(shù):按揉15~30次,擠捏1~3次。
主治:咳喘胸悶,厭惡嘔吐,咽痛等癥。
臨床利用:按揉、擠捏天突,能理氣化痰、降逆止嘔,對因氣機(jī)不利、痰涎壅盛或胃氣上逆所引起的痰喘、嘔吐頂事,若合作按揉膻中、運(yùn)八卦、揉中脘等結(jié)果更佳。
2、膻中
位子:胸骨當(dāng)中,兩乳頭連線中點(diǎn)。
操縱:用中指端按揉、稱揉膻中,用兩拇指從本穴分推至兩乳頭,稱分推膻中,用食、中兩指自胸骨切跡向下推至劍突,稱推膻中。
次數(shù):100~300次。
主治:胸悶、痰鳴、喘咳、嘔吐、呃逆等癥。
臨床利用:膻中穴為氣之會穴,居胸中,胸背屬肺,推揉之能寬胸理氣、止咳化痰。對各種緣故惹起的胸悶、吐逆、喘咳均頂事。治療嘔吐、呃逆、噯氣常與運(yùn)內(nèi)八卦、橫紋推向板門、分腹陰陽等合用;治療喘咳常與推肺經(jīng)、揉肺俞等合用;治療痰吐不爽常與揉天突、按弦走搓摩、按揉豐隆等合用。
3、乳旁
位子:乳頭外側(cè)旁開0.2寸。
操縱:用中指端揉,稱揉乳旁。
次數(shù):30~50次。
主治:胸悶、咳嗽、痰鳴、嘔吐。
臨床利用:揉乳旁能理氣化痰、止咳,常用于治療胸悶,喘咳等癥,臨床上多與揉乳中一同運(yùn)用,以加強(qiáng)其治療結(jié)果。
4、脅肋
位子:從腋下兩脅至兩髂前上棘。
操縱:用兩手掌從兩脅下搓摩至髂前上棘處,稱搓摩脅肋,又稱按弦走搓摩。
次數(shù):50~100次。
主治:胸悶,脅痛,痰喘氣急,疳積等癥。
臨床利用:搓摩脅肋,能順氣化痰、除胸悶、消積滯,對小兒因食積、痰壅氣逆所至的胸悶、腹脹、氣喘等頂事。
5、中脘
位子:臍上4寸,位于劍突與臍連線的中點(diǎn)處。
操縱:用指端或掌根按揉,稱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稱摩中脘。自喉向下推至中腕,稱推中腕。
次數(shù):揉或推100~300次,摩5分鐘。
主治:腹脹,腹痛,嘔吐,瀉泄,食欲不振等癥。
臨床利用: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對腹脹、腹痛、瀉泄、嘔吐、食欲不振等頂事,多與按揉足三里、推脾經(jīng)合用。推中脘能降逆止嘔,常用于治療胃氣上逆、噯氣嘔惡等癥。
6、腹
位子:腹部
操縱:自劍突下到臍,用兩拇指從其中向兩面分推,稱分推腹陰陽。用掌或四指沿臍四周摩,稱摩腹。
次數(shù):腹脹,腹痛,疳積,嘔吐,便秘等癥。
臨床利用:分推腹陰陽能消食理氣且降氣,善治乳食暫?;蛭笟馍夏嫒瞧鸬膮拹?、嘔吐、腹脹等癥,多與推脾經(jīng)、運(yùn)內(nèi)八卦、按揉足三里等合用。
7、臍
位子:肚臍
操縱: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稱揉臍。用掌摩稱摩臍。
次數(shù):揉100~300次,摩5分鐘。
主治:腹脹、腹痛、瀉泄、便秘,疳積等。
臨床利用:此穴能補(bǔ)能瀉,補(bǔ)之能溫陽補(bǔ)虛,治療因寒濕、脾虛、腎虛惹起的泄瀉、消化不良、痢疾、脫肛等;瀉之能消能下,治療因濕熱惹起的泄瀉、痢疾、便秘等。
8、天樞
位子:臍旁2寸。
操縱:用食、中二指揉、稱揉天樞。
次數(shù):100~200次。
主治: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等癥。
臨床利用:揉天樞能理氣消滯、調(diào)治大腸,多用于治療因急慢性胃腸炎及消化性能雜亂惹起的腹瀉、嘔吐、食積、便秘等癥。臨床上多與揉臍一同運(yùn)用,以中指按臍,食指和無名指各按兩則天樞穴,一同揉動。
9、丹田
位子:臍下2.5寸。
操縱:用掌揉或摩,稱操丹田或摩丹田。
次數(shù):揉100~300次,摩5分鐘。
主治:腹瀉,遺尿,脫肛,尿潴留。
臨床利用:揉、摩丹田能溫腎固本、溫補(bǔ)下元、分清別濁,多用于小兒先天不足,寒凝少腹及腹痛、遺尿、脫肛等癥,常與補(bǔ)腎經(jīng)、推三關(guān)、揉外勞等合用;用于尿潴留,常與清小腸、推箕門等合用。
10、肚角
位子:臍下2寸,石門穴旁開2寸大筋處。
操縱:用拇、食、中三指,由臍向兩面深處拿捏,一拿一松為挨次,稱拿肚角。
次數(shù):3~5次。
主治:腹痛,腹瀉,便秘等。
臨床利用:拿捏肚角是止腹痛的要法,對各種緣故惹起的腹痛均可使用,尤其是對寒痛、傷食痛結(jié)果更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