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山水畫欣賞(十五)
萬壑聽泉 立軸 1945年作
款識:乙酉初夏,抱石東川寫。鈐?。焊担ㄖ欤⒋酱ǘ砸玻ㄖ欤?、乙酉(朱)、蹤跡大化(朱)
這是一件傅抱石在重慶金剛坡時期的扛鼎之作,是他中年時期的典型風格。此作不僅山頭的潑墨寫意法盡現(xiàn)傅抱石豪放率真的性情,且皴擦率意,水墨淋漓,把山道上的人物映襯得飄逸高華、細膩出塵。別開生面的寫山章法和充滿書卷氣的格調(diào),使這件作品既表現(xiàn)出迷離氤氳的山水意境又散發(fā)出熾烈奔放的情感,顯現(xiàn)了畫家超人一等、出手不凡的大家風范。
松院鳴琴 鏡心 設色紙本
題識:閑中一弄七弦琴,此曲少知音。多因淡然無味,不比鄭聲淫。松院靜,竹樓深,夜沉沉。清風拂枕,明月當軒,誰會幽心。南宋楊妹子題馬遠松院鳴琴詩。新喻傅抱石。鈐?。罕⒈S
山亭話舊 鏡心 設色紙本 1945年作
款識:乙酉中秋后二日,傅抱石寫。鈐?。焊怠⒈眯闹?/span>
渲染,也是傅抱石山水技法中一大特色。他吸收了日本畫的渲染技法,并堅持認為:“他們的方法與材料,則還多是中國的古法子,尤其是渲染,更全是宋人的方法”。他的方法是用色層層渲染,多者積至八九層。濃重渲染法的大膽運用,把線、皴與點統(tǒng)一成面與體。此圖中山體與樹叢的渲染即為層層積染,而瀑布左側(cè)石壁的渲染法則明顯地流露出外來影響。圖中庭閣上這位觀瀑士人形象奇古,超凡脫俗,為此畫點睛之筆。寥寥方寸間,但已足以讓人看出畫家清醒的超越意識和一種“舍我其誰”的使命感。
山間論道 立軸 設色紙本 1945年作
題識:東川金剛坡下寫,抱石。鈐?。焊怠⒁矣?、造化小兒多事
傅抱石有高士情節(jié),筆下多山中高士,而他本人亦是學養(yǎng)豐富的高士,畢生著述二百余萬字,涉及文化的各方面,不僅精通美術史,而且畫技精湛,是詩書畫印俱擅的全才。高士雅集歷來是畫家最喜表現(xiàn)的題材之一,抱石先生從對古人的深切理解入手達到與高士思想感情的共鳴,他不是簡單描繪古人的外貌,而是在精神上與古人息息相通,故他筆下的人物不同于穿古裝的點景人物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古人。
秋江泛舟 設色紙本 1945年作 (420萬元,2007年12月上海朵云軒)
款識:新喻傅抱石,東川金剛坡下山齋寫。鈐?。焊怠⒈罄?、抱石得心之作、乙酉
此幅《秋江泛舟》具備了一種濃郁莫愁的文人心緒,同時也具備了解衣磅礴的君子大氣。傅抱石用筆的最大筆性特征是他的散鋒筆法。傅氏散鋒筆法來自傳統(tǒng)與其特有個性的有機結(jié)合,來自其深厚的學識和對傳統(tǒng)獨到而理性的認識。“亂頭粗服,不能成自恬靜的氛圍,而謹嚴精細,則非放縱的筆墨所可達成,二者相和,適得其中”,在傅抱石那亂頭粗服的散鋒筆法中有著極其嚴格的法度,在皴法上其以獨創(chuàng)的“抱石皴”一變原來山水畫勾廓加皴的畫法,而是把皴與線混合起來,而顯得骨肉相濟。配合其“抱石皴”,傅氏又獨創(chuàng)了“破筆點”,系用舊硬毫筆蘸墨點簇。此幅《秋江泛舟》遠景即以“抱石皴”用硬毫施以淡墨慢慢掃出遠山輪廓,在速度與力度上把握得恰到好處。近景則“破筆點”以較快速度運行。“抱石皺”與“破筆點”的結(jié)合成就了“傅家樣”獨特的粗頭亂服、縱恣蒼茫。在用墨上整幅則透顯出一種別樣的明潤與恬靜,其采取的是淡墨重疊,反復積墨,色墨混用,干濕并舉,最后達到渾融統(tǒng)一而不失華滋。
重山疊嶂圖 立軸 1945年作
款識:乙酉春三月,傅抱石,金陵并記。鈐印:傅(朱文)、抱石之印(白文)、往往醉后(朱文)
《重山疊嶂圖》的布局迥異常法:畫面左下的近景山石蜿蜒盤旋而上;中景的山石,只占據(jù)畫面左半一側(cè),山形卻向右呈鋸齒狀排列,向上直沖紙外,石間松樹雜生,松石間繚繞的云氣,為山石的巍然堅硬,陡添靈動;淡墨色與淡赭色的遠山,則將畫境推向深遠。1943年3月,傅抱石曾作《仿石濤游華陽山圖》,可見《重山疊嶂圖》的構圖其實借鑒自此畫中部山體平臺最明亮的局部,稍作調(diào)整而成。石濤是傅抱石最喜愛的畫家,他喜歡石濤的“清新且雅”,深入研究過石濤,可很少臨摹石濤作品?!吨厣蒋B嶂圖》雖然借鑒自石濤畫作中某個局部構圖,但已然是傅抱石自己面貌,畫家運用自創(chuàng)的“抱石皴”,以硬毫長鋒,散鋒勾皴,形成枯筆與飛白,復以大筆掃染,在生動刻畫物象的同時,更產(chǎn)生出蓬勃升騰的動勢與不可一世的氣象。
云山歸客 立軸 乙酉(1945年)作
題識:石徑野人歸,步步隨云起。梓良先生法政,乙酉二月杪,傅抱石。鈐?。罕?、其命維新、乙酉
抱石先生喜歡根據(jù)古人的詩立意,或從中汲取靈感,抓住其精神實質(zhì)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造,無須題詩而詩意盎然。此畫繪一悠閑自得之高士,云山歸來,怡然自得。人物雖小,卻傳神生動。這個畫面空蒙,意境深遠。此圖不僅意境、情趣殊佳,在藝術技巧上亦十分精絕。右下角畫樹、岸石、人等畫面主體形象,又在畫面中間上方畫一組淡淡的遠山,形成一種從左上角綿延而下之勢,左上角以濃墨題跋落款,在墨感上與右下方的墨色相呼應,使整個畫面取得了平衡。筆墨濃淡變化,樹的畫法亦可見取法石濤的痕跡。
抱琴訪友 鏡框 設色紙本 1945年作 (1779萬港幣,2013年5月香港佳士得)
題識:郎德士醫(yī)師雅正。新喻傅抱石,重慶西郊寫。鈐?。罕 ⒁矣?、造化小兒多事
《抱琴訪友》作于1945年,是傅抱石贈予朗德士醫(yī)師(Dr.GuyLatouche)之禮物。胡德士為法國軍醫(yī)隊長,1944年底至1949年7月駐華,以重啟戰(zhàn)爭期間荒廢了的法國醫(yī)院為任?!侗僭L友》在構圖上與作于1944年《杜牧詩意圖》類同,遠景有高山流水,近景皆為建于樹蔽下之涼亭,左下角書童伴公子步往涼亭會友。
(未完 待續(x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