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制鏡工藝,到了唐代進入了鼎盛時期。這時期銅鏡的種類繁多,紋飾華美。珍禽異獸,花鳥魚蟲,神話傳說,豐富多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海獸葡萄紋。唐鏡的外觀厚實,表面多呈銀白色,俗稱“水銀沁”;黑褐色,俗稱“黑漆古”;深綠色,俗稱“綠漆古”。
瑞獸葡萄鏡,西安市出土。直徑18.7厘米
獸鈕,一圈凸棱將鏡背分為內(nèi)外兩區(qū)。內(nèi)區(qū)有六個姿態(tài)各異的瑞獸攀援在葡萄蔓枝之間。外區(qū)葡萄的枝蔓葉實和飛禽、蜂蝶相間。邊緣紋飾流云紋。這是唐代銅鏡中最富有魅力的圖案之一。
漢朝之后,中國銅鏡在唐朝得快速發(fā)展,唐玄宗李隆基常在8月5日他生日的這一天賜文武百官銅鏡,以后民間也竟相效仿,更刺激了銅鏡的生產(chǎn)。四神十二生肖鏡、孔子問答鏡、八卦鏡等式樣新穎,紋飾圖案活潑多樣,都是是唐代銅鏡的精品。
八卦鏡,1971年西安市出土。直徑16厘米
龜形鈕、八卦圖等繞鈕配置,這是唐代晚期銅鏡中常見的圖案。唐代銅鏡大發(fā)展,是中國古代銅鏡藝術(shù)的頂峰,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瓷器已取代銅,銅器衰落,青銅技術(shù)都集中到銅鏡上,此外還因為當時銅鏡作為禮品,廣泛用于社會交往。唐代銅鏡一存很多,有出土的,也有傳世的。
真子飛霜鏡,陜西出土。直徑21.8厘米
八曲葵花形,龜鏡,素邊緣。左邊飾竹林,林旁一人端坐,置琴于膝前有幾案。右側(cè)樹下鳳鳥起舞。鈕下方荷池中伸出一枝碩大的荷葉,上有一龜,龜身與蓮葉形成鈕與鈕坐。鈕上方祥云托月,飛鶴翱翔。
唐代銅鏡在造型上已突破了漢式鏡,如葵花鏡、菱花鏡、方亞形鏡等。圖案除傳統(tǒng)的瑞獸、鳥獸、畫像、銘文等紋外,還增加了表現(xiàn)西方題材的海獸葡萄紋,打馬球紋等。盛唐以后,以花為主,多為吉祥圖案,自由豪放,清新活潑,表現(xiàn)了大唐帝國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裝飾方法有浮雕、彩繪、鑲嵌、鎏金等到,出現(xiàn)了金銀平脫、螺鈿鑲嵌、涂釉、涂漆等新工藝。唐代銅鏡黨演變情況可分為三個時期。
孔子問答鏡,1964年西安市出土。直徑12.9厘米
葵花形,圓鈕。鈕左側(cè)一人頭戴冠,左手前指,右手持杖.右側(cè)一人戴冠著裘,左手持琴。鈕上豎格有銘文“榮啟奇問曰答孔夫子”九字。鈕下一樹。素緣。這一圖案的題材出自《列子·天瑞》。說的是孔子游泰山,遇榮啟奇鼓琴唱歌,孔子問其何樂,答曰:使我高興的事很多。天地之間,以人為貴,我幸而為人,一樂也。男尊女卑,我幸而為男,二樂也。有的人短命,夭折于襁褓,而我已年近九十,三樂也。故此鏡又稱“三樂鏡”。
初唐,一方面繼承隋代傳統(tǒng),多為四神鏡、十二生肖鏡、瑞獸鏡;另一方面又受外影響,出現(xiàn)海獸葡萄鏡。盛唐、中唐時,民族特點加強,多為花鳥鏡、瑞花鏡、人物故事鏡、盤龍鏡、對鳳鏡等,寓意吉祥。構(gòu)圖也來像傳統(tǒng)漢式鏡那樣嚴格對稱,而是采用繪畫風格,但求均衡,不求對稱。裝飾手法也比以前增多,華麗精致,雄健豪放,是唐鏡的最盛期,代表了唐鏡的水平。晚唐出一衰落趨勢,多為八卦鏡,萬字鏡,有宗教意義,整個看上去,簡單粗放,單調(diào)乏味?! ?br>
古玩銅鏡
銅鏡——中國古代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 青銅鏡,是古代人們用以梳妝飾容的生活用具,也是中國青銅器中自成體系、藝術(shù)價值極高的工藝美術(shù)品。
中國古代的青銅鏡,就目前所知,最早出現(xiàn)在齊家文化(約公元前1960年)的墓葬中,距今已有四千年的歷史。在古代,銅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直到玻璃鏡出現(xiàn)之后,它才隨著玻璃鏡的普及而退出了歷史舞臺。銅鏡成為古代青銅器中從齊家文化一直延續(xù)到清代,歷史最為悠久的門類品種。
由于銅鏡伴隨人們生活了四千年,因此,除了與生活習俗息息相關(guān),銅鏡也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項內(nèi)容:比如鏡是道教和佛教的法器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征去世時謂眾臣:…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古人以鏡象征愛情,“破鏡重圓”寓意愛情的圓滿結(jié)局;古代衙門里都要懸掛“明鏡高懸”的匾額,以示公正,等等。不難看出,鏡,在人們的思想意識里,已經(jīng)具有超出其使用價值的社會和文化意義了。
銅鏡,是精美的工藝美術(shù)品。它鑄造精良,形態(tài)美觀,紋飾華麗,銘文豐富,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
銅鏡的背面裝飾著各種紋飾和銘文。這些紋飾和銘文的產(chǎn)生和流行,與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及時代風尚有一定的關(guān)系。由于鏡背面積較小,紋飾選用的題材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為我們認識和研究古代社會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因此而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
銅鏡在考古學研究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國古代墓葬中常見的隨葬品。由于各個歷史時期的銅鏡紋飾有著各自的獨到特征,它又成為古代墓葬斷代的標準器之一。
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北宋時期,銅鏡已經(jīng)見諸于著錄,為我國鏡鑒學作了創(chuàng)始的工作。此后,除了著錄銅鏡,還對銅鏡開展了三個方面的研究:一是對銅鏡形制和紋飾的研究,明確各個歷史時期銅鏡的類型、演變序列和紋飾的寓意;二是對銅鏡銘文的研究,考訂字句,明確意義;三是對銅鏡鑄造工藝的研究。
自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現(xiàn)代文物考古事業(yè)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古代銅鏡的研究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發(fā)掘出土的銅鏡資料不斷增多,銅鏡的年代學逐步確立,專題研究也有所創(chuàng)新,關(guān)于銅鏡的著述,日益豐富。
李學勤先生說:“中國古代銅鏡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文物門類,也是影響廣泛的美術(shù)品,其歷史悠久,傳播非常遙遠”。(《四海尋珍》97頁)
今天,人們收藏銅鏡,首先是將它作為藝術(shù)品來欣賞,同時也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進行一些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