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在距今4000年前的齊家文化時代便開始使用青銅鏡,直到清后期銅鏡才被玻璃鏡所取代,作為人們用來裝飾理容的一種平常生活用品,青銅鏡在千年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早已有了另一種身份——工藝美術(shù)品。因其背后常常都鑄有精美紋飾或文字,往往濃縮了一個歷史時期的人們社會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制作精巧細致,工藝制作水平不斷升華,藝術(shù)價值無限!
銅鏡的發(fā)展在戰(zhàn)國、兩漢、唐代三個時段最為重要。中國銅鏡,以漢鏡出土最多,也使用最為普遍。且漢鏡基本為圓形,半圓形鈕為主,背后紋飾多平雕、線雕和浮雕,紋路多樣神秘復(fù)雜且有銘文記載?,F(xiàn)代考古學根據(jù)這些埋藏在古代墓葬中的銅鏡紋飾的不同時代特征,為墓葬的斷代提供重要的依據(jù),因此銅鏡又成為考古斷代的標識。歷史文化價值和工藝美學價值之深厚可見一斑,因而也成為各大資深藏家們焦點集中的對象,逐漸成為新的保藏出資亮點。在各大拍賣場中也開始被炒得火熱!
而在中國各個時代的銅鏡中,宋鏡的外形最為豐富,有圓形、方形、長方形、菱花形、鐘形、盾形,鼎爐形、雞心形等。單從鏡形看,可謂空前絕后,有著極高的鑒賞價值和藝術(shù)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