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時候沒畫過國畫,只練過書法。父親喜歡書法,偶爾也用毛筆畫一條龍,還會染得云霧繚繞的。當時我并不知道這是國畫,只覺得畫面皺巴巴的。學畫后也一直學的是西畫。1984年我考上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南師大美院前身),那年沒有西畫班,只有國畫和裝飾畫,我很勉強地選擇了國畫班。我們師范專業(yè)學的比較全面,西畫、版畫、圖案、設計等都學一點,但相對來說,還是以國畫為主,而且山水、人物、花鳥都得學。
在讀期間,山水課沈老師并沒教什么臨摹之類的基礎課,只是按自己風格作些示范。也去了黃山、皖南寫生。課程結束時,要我們一人交十幅創(chuàng)作,還在不寬的走廊墻上,做了個匯報展。我的第一批山水畫處女作,就是被圖釘釘在白墻上展出的,還是自己學著托裱的。這批畫主要是憑著感覺畫的,也參考了西畫風景和攝影圖片。老師評價還不錯,還怪我為什么不投省青年美展。其實我投了,投的是木刻,還拿了個優(yōu)秀獎。我對自己的國畫根本就沒信心。
畢業(yè)留校后,我先做了兩年輔導員,然后因為系里教山水畫的沈老師移居加拿大,就讓我教山水。當時我想真夠滑稽的:教山水畫的移居到不畫山水畫的國家;不喜歡山水畫的,卻教起了山水畫。我最先喜歡西畫,學了國畫后又相對喜歡人物(詳見《學畫記下》。山水畫自從交了那十幅處女作后,就沒再染指過。雖然我先勉強進了國畫班,后又勉強教了山水畫。但不管怎樣,我的山水畫之旅還是神奇般地開啟了。
我還是從臨摹開始,也看些基礎的山水畫技法書。我知道教學還是要循序漸進,還得從最基礎的開始。中國藝術都重功力,都是要花功夫學的,我得先把自己的膀子練粗了才行。
原系主任范保文老師,也是著名的山水畫家。當時學校要求“老帶青”,由范老帶我。主要是名義上的,所以平時比較松散,偶爾會去請教范老,也偶爾會請范老到班上指導教學。一次范老帶我去福建寫生,范老熟練的速寫技巧及對寫生的飽滿熱情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范老當時手上有兩位碩士生:邵曉峰與沈克,在他們1998年畢業(yè)時,范老邀請我跟他們同時在江蘇省美術館做了個展覽。我單獨在一廳,他們倆在一廳。這算是我的第一次山水畫個展,而且起點很高,是在省美術館,出席開幕式的都是省里知名人士。時任美院院長范揚主持,時任文化廳副廳長趙緒成題寫展名(見圖1)。我后來才知道搞一個展覽是很不容易的,光請領導及嘉賓就很麻煩,這還得感謝范老!
圖1 開幕式現(xiàn)場,范保文先生致辭
那次展覽后,我還出了本小冊子(見圖2)。之后我有了點小名氣,也有人來收藏我的畫了。因為我對穿著還比較講究,就拿賣畫的錢在湖南路的凱撒專賣店狠狠心買了件3千多元的皮衣。皮料很整、皮質很細,以至于一位同事硬說是人造革的。有時就是這樣,過于完美,就像假的了,做人也一樣。
圖2《畢寶祥畫集》
我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起步完全靠感覺。憑著自己的造型能力以及稍微掌握的一些國畫技巧進行創(chuàng)作。后來感到沒后勁了,就嘗試學習黃賓虹。我覺得在自己行走困難時,找根拐杖是很有必要的。當時我考慮要“學遠不學近”,盡量避開江蘇的畫家,否則,讓人覺得視野不寬,而且容易近親繁殖(其實沒關系,關鍵是最后要走出來)。
2000年,江蘇美術出版社張學成先生邀請我編撰《黃賓虹山水畫技法解析》(圖3),張學成先生也畫山水,他看出了我在研究黃賓虹。這對于我來說是個好機會,一方面在高校需要教學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逼著我從理論到技法認認真真地研究了一下黃賓虹。這本書對后來的“黃賓虹熱”有一定的推波助瀾作用。有些畫家來信說,案頭就放著我的這本書,對他學黃賓虹幫助很大。還有人給我來信,讓我仿制黃賓虹作品,開價還挺高。但我不為所動,因為我知道這樣錢是有了,但人品丟了。沒錢可以掙,人品丟了就像打碎的瓶子,想拾起來就不容易了。
圖3《黃賓虹山水畫技法解析》
之后,我在黃賓虹的研究上又持續(xù)了一段時間。當時有人勸我不要學黃賓虹,要有自己的個性。這個道理我是懂的,我只是覺得個性要建立在扎實的基礎之上,而且是水到渠成,不是勉強而為的。有個性也要有底氣才行!我把黃賓虹研究透了,我就成了這方面的專家。當有人問我對哪位山水畫家有研究或者喜歡哪位山水畫家時,我就可以底氣十足的告訴他。沒有扎實的基礎做支撐的個性或創(chuàng)新,就是浮躁、就是浮云(簡稱二浮)!我常跟學生講,除了廣泛的學外(廣度),還要對某家有深入地研究(深度),在得其技、理、道之后,再融會貫通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
黃賓虹的畫,在用筆用墨上既延續(xù)了傳統(tǒng)、體現(xiàn)了扎實的傳統(tǒng)功力;又有了很大的發(fā)展,特別是墨法非常豐富,這是值得學習研究的。黃賓虹的“渾”、“厚”、“滋”所產生的畫面效果,也是我很喜歡的。喜歡很重要,不喜歡就勉強了。在學別人時,我注意:學一點,丟一點,再加一點。學一點特別的和自己喜歡的;丟一點標簽化和程式化的;加一點自己的感受和獨特的手法,這樣既避免了盲目、機械地學,又融入了自我的主觀意識和能動性。
圖4 學習黃賓虹風格的作品
我在高校任教,所以要對專業(yè)理論有一定的研究。1999年我正在進行傳統(tǒng)山水畫與現(xiàn)代山水畫的比較研究,正好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的楊惠東先生邀請我編寫有關山水畫的工具書,我就在此基礎上進行整理。2000年1月我編著的《山水畫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一書就正式出版了(圖5)。通過這本書,我認真地研究了傳統(tǒng)山水畫和現(xiàn)代山水畫的共性與差異,這使我對山水畫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更加深刻地認識。后來我還有多篇有關山水畫的研究文章在《美術》、《美術觀察》、《藝術百家》、《藝術與設計》、《畫刊》、《國畫家》等重要刊物上發(fā)表。作為高校教師或者作為想要有所成就的畫家,理論研究也是不該缺席的。我認為,創(chuàng)作的高度最終取決于認識的高度。
由于在山水畫教學、研究與創(chuàng)作方面有了一定的積累,我又于2006年匯集了之前的一些文章和作品出版了《文畫畢寶祥》(圖6),算是做了個階段性的回顧;后來又應江蘇美術出版社之邀,編撰了高等師范院校美術專業(yè)教程《國畫山水》(圖7)。這也是我對山水畫教學、研究的梳理和總結,對我的山水畫教學與創(chuàng)作幫助很大!去年就著師生展,我又匯聚以前的文章,出了本《畢寶祥文集》(圖8)。
圖5、6、7、8
作為高校教師理論研究很重要,但作為畫家來說,繪畫技術的提高以及對繪畫語言、繪畫風格的研究探索更加重要。高校教師有個好處,在教學時,因為要作示范,所以逼著你要注重技術水平的提高,示范過程也是提高的過程;而且學生在創(chuàng)作時一些獨到的地方(特別是研究生),也會給教師有所啟發(fā),正所謂教學相長。
自1998年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過展覽后,2014年又和同學高建勝在省美術館舉辦了雙個展;之前還在聯(lián)合國總部及省里多地舉辦過小型個展;也出版過多部山水畫集。
圖9
在那個工筆畫盛行的年代,寫意山水畫很難入選全國美展。我就投過一次,沒投上去,后來只在省里展出。省美協(xié)也搞過“江蘇山水畫展”,我每次都得銅獎。一次開幕式,傅二石先生跟我說:你又得了銅獎!我說:慚愧慚愧!廢銅爛鐵,不值一提。自此以后,我對投稿參展就不感興趣了。記得那次在北京,我和范保文老師到中國美術館辦事。車上他接到電話,讓他送件參加什么展覽。范老問我參加了沒有?我說除了邀請展,其他一律不參加。范老一拍大腿說你都不參加了,我就更不參加了。
后來我只參加一些邀請展,比如省美協(xié)搞的幾屆“美在新江蘇”展、省宣傳部搞的“畫說運河”展(見圖10),我都參加了,而且都獲了優(yōu)秀獎(只設優(yōu)秀獎)。當然每年還有其他各種邀請展覽,我都盡量參加,一方面可以展示自己的新作,另一方面,也是對主辦方、對朋友工作的支持。我自己也會主持一些活動,知道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圖10
經過長期地研究和探索,我的創(chuàng)作在逐步擺脫了黃賓虹及其他前人的影響后,又開始尋求新的變化。這倒不是我刻意求變,而是一種風格畫多了,就有點審美疲勞了,有點無趣了。這時自然就會想到要有所改變。怎么變?我覺得一是要抓住自己新的感受。比如這些年,國家注重環(huán)保了,天空也越來越藍了。以前想看藍天成本是很高的,要乘飛機到國外或者新疆、西藏等邊遠地區(qū)去看。現(xiàn)在在南京也經常能看到藍天,所以,心情舒暢多了。這樣我由感而發(fā),畫了一批“藍天”的作品。為了突出藍天,我故意把天空畫得很遼闊,給人予晴空萬里的感覺;二是借助對自然的寫生、觀察,來尋求和建立新的繪畫題材和語言。寫生很重要,好多畫家的華麗轉身都依賴寫生(打算專門寫篇《寫生記》)。山水畫,畫山水。到山水中走走,到自然中看看,可以給你帶來無盡的靈感和素材。而且寫生的過程也是非??鞓返模懮鷷r最好直接用毛筆、宣紙畫,這樣的作品更加鮮活生動。這些年畫了很多寫生作品,特別是2016年的太行山之行,對我山水畫風格的轉變影響很大。以前我總喜歡畫江南丘陵、田園風光,高聳峭壁的山幾乎不畫,線條也以圓轉線為主。而太行山的山形卻是像墻壁一樣陡峭,線條也以方折線為主。因為是寫生,我就盡量如實地畫。畫出來后,發(fā)現(xiàn)跟我以前的作品明顯不同。后來正好要搞師生作品展,我就在這批寫生作品基礎上,創(chuàng)作了一批作品。2020年我的師生展在江蘇省美術館展出后,畫界朋友普遍認為這批畫效果不錯。當然,除了抓住自己的感受和注重對自然山水觀察寫生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對畫面本體進行研究,比如創(chuàng)作規(guī)律、形式美感、繪畫技巧等。只有主體、客體、本體三方面都做好了,作品才能經得住推敲,也才有生命力。
圖11 藍天系列作品
圖12 太行系列作品
不久前我又創(chuàng)作了《大山堂堂》系列作品,想通過表現(xiàn)大山崇高、雄偉、堅定、厚重的形象和品格來激勵自己。這批作品參加了今年11月在揚州大學美術館舉辦的“畢寶祥師生作品邀請展”。這是我在主觀感受、客觀表現(xiàn)和本體語言方面的又一次探索與實踐。
圖13 大山堂堂系列作品二幅
我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即自我摸索階段、借鑒前人階段、師法自然階段、尋求個性階段。這應該是符合藝術家成長規(guī)律的,一位藝術家如果能扎扎實實地經歷過這幾個階段,其根基就會牢固,路子就會寬廣,后勁也會充足。
我認為繪畫創(chuàng)作要符合三個標準即格調高、技術好、個性強(我有專門論述),山水畫亦然。就我個人而言,我的山水畫還要堅持以下三個原則:一、不能畫成風景畫和裝飾畫,要有意境和意趣;二、不能過于抽象和具象,用齊白石的話說“太似媚俗,不似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另外,“抽象”與“具象”有局限,遠不如“意象”的表現(xiàn)空間大;三、堅持筆墨特色和寫意精神。這三原則是我個人的追求,并無強加他人之意。
自從主攻山水畫后,就逐漸喜愛上了山水畫!山水畫不僅更自由、更純粹、更有利于筆墨的發(fā)揮和情感的抒發(fā);技法與空間關系也更加豐富。山水畫還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然、親和自然、崇敬自然,進而參悟自然、順應自然。
人在生活、工作中,難免會有累、煩或者遭遇挫折的時候,這時,人們就會想到大自然中尋求安寧和慰藉。而山水畫其實就是連通人與自然最好的橋梁。
以下為各時期的作品精選:
1991年
1991年
1993年
1995年
1995年
1997年
2006年
2006年
2008年
2015年
2018年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2020年
2020年
2020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
2021年12月22日寫于南京
感謝大家閱讀點贊并轉發(f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