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麻黃湯--桂枝湯--九味羌活湯--香薷散--小青龍湯--止嗽散--銀翹散--桑菊飲--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柴葛解肌湯--升麻葛根湯--敗毒散--參蘇飲--再造散--加減葳蕤湯--大承氣湯--大黃牡丹湯--大黃附子湯--溫脾湯--三物備急丸--五仁丸--濟川煎--麻子仁丸(又名脾約丸)--黃龍湯--增液承氣湯--十棗湯--禹功散--小柴胡湯--蒿芩清膽湯--四逆散--逍遙散--痛瀉要方--半夏瀉心湯--大柴胡湯--防風(fēng)通圣散--葛根黃芩黃連湯--疏鑿飲子--白虎湯--竹葉石膏湯--清營湯--犀角地黃湯--黃連解毒湯--普濟消毒飲--涼膈散--仙方活命飲--導(dǎo)赤散--龍膽瀉肝湯--左金丸--瀉白散(又名瀉肺散)--葦莖湯--清胃散--玉女煎--芍藥湯--白頭翁湯--六一散--桂苓甘露飲--清暑益氣湯--青蒿鱉甲湯--清骨散--當歸六黃湯--理中丸--小建中湯--吳茱萸湯--四逆湯--回陽救急湯--當歸四逆湯--黃芪桂枝五物湯--陽和湯--四君子湯--參苓白術(shù)散--補中益氣湯--玉屏風(fēng)散--生脈散--人參蛤蚧散--四物湯--當歸補血湯--歸脾湯--八珍湯--泰山磐石散--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大補陰丸(原名大補丸)--炙甘草湯(又名復(fù)脈湯)--一貫煎--百合固金湯--補肺阿膠湯(原名阿膠散,又名補肺散)--益胃湯--腎氣丸--右歸丸--地黃飲子--龜鹿二仙膠--七寶美髯丹--牡蠣散--九仙散--真人養(yǎng)臟湯--四神丸--桃花湯--金鎖固精丸--桑螵蛸散--縮泉丸--固沖湯--固經(jīng)丸--易黃湯--朱砂安神丸--磁朱丸--天王補心丹--酸棗仁湯--甘麥大棗湯--安宮牛黃丸--紫雪--至寶丹--行軍散--蘇合香丸--紫金錠(又名玉樞丹)--越鞠丸(又名芎術(shù)丸)--柴胡疏肝散--四磨湯--瓜蔞薤白白酒湯--半夏厚樸湯--枳實消痞丸(又名失笑丸)--厚樸溫中湯--良附丸--金鈴子散--天臺烏藥散--橘核丸--暖肝煎--加味烏藥湯--蘇子降氣湯--定喘湯--旋覆代赭湯--橘皮竹茹湯--丁香柿蒂湯--桃核承氣湯--血府逐瘀湯--補陽還五湯--復(fù)元活血湯--溫經(jīng)湯--生化湯--桂枝茯苓丸--失笑散--丹參飲--鱉甲煎丸--十灰散--四生丸--咳血方--小薊飲子--槐花散--黃土湯--川芎茶調(diào)散--獨活寄生湯--大秦艽湯--小活絡(luò)丹--牽正散--玉真散--消風(fēng)散--羚角鉤藤湯--鎮(zhèn)肝熄風(fēng)湯--天麻鉤藤飲--大定風(fēng)珠--杏蘇散--桑杏湯--清燥救肺湯--麥門冬湯--養(yǎng)陰清肺湯--玉液湯--瓊玉膏--增液湯--平胃散--藿香正氣散--茵陳蒿湯--八正散--三仁湯--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濟解毒丹)--連樸飲--當歸拈痛湯(原名拈痛湯)--二妙散--五苓散--豬苓湯--防己黃芪湯--五皮散--苓桂術(shù)甘湯--甘草干姜茯苓白術(shù)湯--真武湯--實脾散--萆薢分清飲--完帶湯--二陳湯--茯苓丸--溫膽湯--清氣化痰丸--小陷胸湯--滾痰丸--貝母瓜蔞散--苓甘五味姜辛湯--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定癇丸--保和丸--枳實導(dǎo)滯丸--木香檳榔丸--健脾丸--肥兒丸--烏梅丸--化蟲丸--布袋丸--瓜蒂散--救急稀涎散--鹽湯探吐方--參蘆飲
麻黃湯
【組成】麻黃(9g)桂枝(6g)杏仁(6g)炙甘草(3g)
【功用】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風(fēng)寒表實證。惡寒發(fā)熱,頭疼身痛,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
浮緊。
【歌訣】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發(fā)熱惡寒頭項痛,喘而無汗服
之宜。
桂枝湯
【組成】桂枝(9g)芍藥(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棗(3枚)
【功用】解肌發(fā)表,調(diào)和營衛(wèi)。
【主治】外感風(fēng)寒表虛證。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fēng),鼻鳴干嘔,苔白不渴,脈 浮緩或脈弱者。
【歌訣】桂枝湯治太陽風(fēng),芍藥甘草姜棗同,解肌發(fā)表調(diào)營衛(wèi),表虛有汗此為功。
位置:主頁 --古代文學(xué) --古代醫(yī)書 --中醫(yī)方劑大全 --
九味羌活湯
【組成】羌活(6g)防風(fēng)(6g)蒼術(shù)(6g)細辛(2g)川芎(3g)白芷(3g)
生地黃(3g)黃芩(3g)甘草(3g)
【功用】發(fā)汗祛濕,兼清里熱。
【主治】外感風(fēng)寒濕邪,兼有里熱證。惡寒發(fā)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
體痠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黃,脈浮。
【歌訣】九味羌活用防風(fēng),細辛蒼芷與川芎,黃芩生地同甘草,分經(jīng)論治宜變通。
香薷散
【組成】香薷(9g)白扁豆(6g)厚樸(6g)
【功用】祛暑解表,化濕和中。
【主治】陰暑。惡寒發(fā)熱,腹痛吐瀉,頭痛身重,無汗,胸悶,舌苔白膩,脈浮。
【歌訣】三物香薷豆樸先,散寒化濕功效兼,若著銀翹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小青龍湯
【組成】麻黃(9g)芍藥(9g)細辛(6g)干姜(6g)炙甘草(6g)桂枝
(9g)半夏(9g)五味子(6g)
【功用】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主治】外感內(nèi)飲證。惡寒發(fā)熱,無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飲喘
咳,不得平臥,或身體疼重,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者。
【歌訣】小青龍湯最有功,風(fēng)寒束表飲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黃芍藥同。
銀翹散
【組成】連翹(15g)銀花(15g)桔梗(6g)薄荷(6g)竹葉(4g)生甘草
(5g)荊芥穗(4g)淡豆豉(5g)牛蒡子(6g)
【功用】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主治】溫病初起。發(fā)熱無汗,或有汗不暢,微惡風(fēng)寒,頭痛口渴,咳嗽咽
痛,舌尖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shù)。
【歌訣】銀翹散主上焦疴,竹葉荊牛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清疏風(fēng)熱煮無過。
桑菊飲
【組成】桑葉(7.5g)菊花(3g)杏仁(6g)連翹(5g)薄荷(2.5g)桔梗
(6g)生甘草(2.5g)葦根(6g)
【功用】疏風(fēng)清熱,宣肺止咳。
【主治】風(fēng)溫初起。但咳,身熱不甚,口微渴,脈浮數(shù)。
【歌訣】桑菊飲中桔杏翹,蘆根甘草薄荷饒,清疏肺衛(wèi)輕宣劑,風(fēng)溫咳嗽服之消。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組成】麻黃(9g)杏仁(9g)炙甘草(6g)石膏(18g)
【功用】辛涼宣肺,清熱平喘。
【主治】表邪未解,肺熱咳喘證。身熱不解,咳逆氣急鼻煽,口渴,有汗或
無汗,舌苔薄白或黃,脈浮而數(shù)者。
【歌訣】傷寒麻杏石甘湯,汗出而喘法度良,辛涼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熱效力彰。
柴葛解肌湯
【組成】柴胡(6g)干葛(9g)甘草(3g)黃芩(6g)羌活(3g)白芷(3g)
芍藥(6g)桔梗(3g)
【功用】解肌清熱。
【主治】感冒風(fēng)寒,郁而化熱證。惡寒漸輕,身熱增盛 ,無汗頭痛,目疼鼻
干,心煩不眠,嗌干耳聾,眼眶痛,舌苔薄黃,脈浮微洪者。
【歌訣】陶氏柴葛解肌湯,邪在三陽熱勢張,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棗與生姜。
敗毒散
【組成】柴胡(9g)前胡(9g)川芎(9g)枳殼(9g)羌活(9g)獨活(9g)
茯苓(9g)桔梗(9g)人參(9g)甘草(5g)
【功用】散寒祛濕,益氣解表。
【主治】氣虛外感證。憎寒壯熱,頭項強痛,肢體痠痛,無汗,鼻塞聲重,
咳嗽有痰,胸膈痞滿,舌淡苔白,脈浮而按之無力。
【歌訣】人參敗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獨芎,薄荷少許姜三片,時行感冒有
奇功。
參蘇飲
【組成】人參(6g)紫蘇葉(6g)葛根(6g)半夏(6g)前胡(6g)茯苓
(6g)木香(4g)枳殼(4g)桔梗(4g)陳皮(4g)炙甘草(4g)
【功用】益氣解表,理氣化痰。
【主治】虛人外感風(fēng)寒,內(nèi)有痰飲證。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鼻塞,咳嗽
痰白,胸膈滿悶,倦怠無力,氣短懶言,舌苔白,脈弱。
【歌訣】參蘇飲內(nèi)用陳皮,枳殼前胡半夏齊,干葛木香甘桔茯,氣虛外感最
相宜。
再造散
【組成】黃芪(6g)人參(3g)桂枝(3g)甘草(1.5g)熟附子(3g)細辛
(2g)羌活(3g)防風(fēng)(3g)川芎(3g)生姜(煨,3g)
【功用】助陽益氣,解表散寒。
【主治】陽氣虛弱,外感風(fēng)寒。惡寒發(fā)熱,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
臥,面色蒼白,語言低微,舌淡苔白,脈沉無力,或浮大無力。
【歌訣】再造散用參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參,細辛煨姜大棗入,陽虛外感服
之安。
加減葳蕤湯
【組成】生葳蕤(9g)生蔥白(6g)桔梗(5g)白薇(3g)淡豆豉(9g)薄荷
(5g)炙甘草(1.5g)紅棗(二枚)
【功用】滋陰解表。
【主治】陰虛外感風(fēng)熱證。頭痛身熱,微惡風(fēng)寒,無汗或有汗不多,咳嗽,
心煩,口渴,咽干,舌紅脈數(shù)。
【歌訣】加減葳蕤用白薇,豆豉蔥白桔梗隨,草棗薄荷八味共,滋陰發(fā)汗功
可慰。
大承氣湯
【組成】大黃(12g)芒硝(6g)厚樸(24g)枳實(12g)
【功用】峻下熱結(jié)。
【主治】(1)陽明腑實證(痞、滿、燥、實)。大便不通,頻轉(zhuǎn)矢氣,脘腹
痞滿,腹痛拒按,按之則硬,日晡潮熱,神昏譫語,手足出汗,舌苔黃燥起
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2)熱結(jié)旁流證。下利清水,色純青,其氣臭穢,
其腹疼痛,按之堅硬有塊,口舌干燥,脈滑數(shù)。(3)熱厥、痙病、發(fā)狂屬里
熱實證者。
【歌訣】大承氣湯用硝黃,配伍枳樸瀉力強,痞滿燥實四證見,峻下熱結(jié)宜
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氣,便秘痞滿瀉熱良,調(diào)胃承氣硝黃草,便秘口渴急煎
嘗。
大黃牡丹湯
【組成】大黃(12g)牡丹(9g)桃仁(12g)瓜子(30g)芒硝(9g)
【功用】瀉熱破瘀,散結(jié)消腫。
【主治】腸癰初起。右下腹疼痛拒按,或右足曲而不伸,伸則痛甚,甚則局
部腫痞,或時時發(fā)熱,自汗惡寒,舌苔薄膩而黃,脈滑數(shù)。
【歌訣】金匱大黃牡丹湯,桃仁瓜子芒硝襄,腸癰初起腹按痛,苔黃脈數(shù)服
之康。
大黃附子湯
【組成】大黃(9g)附子(9g)細辛(3g)
【功用】溫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積腹痛。便秘腹痛,脅下偏痛,發(fā)熱,手足不溫,舌苔白膩,脈
弦緊。
【歌訣】金匱大黃附子湯,細辛散寒止痛良,冷積內(nèi)結(jié)成實證,功專溫下妙
非常。
溫脾湯
【組成】大黃(15g)當歸(9g)干姜(9g)附子(6g)人參(6g)芒硝
(6g)甘草(6g)
【功用】攻下寒積,溫補脾陽。
【主治】寒積腹痛。便秘腹痛,臍下絞結(jié),繞臍不止,手足欠溫,苔白不
渴,脈沉弦而遲。
【歌訣】溫脾參附與干姜,甘草當歸硝大黃,寒熱并行治寒積,臍腹絞結(jié)痛
非常。
三物備急丸
【組成】大黃(一兩)干姜(一兩)巴豆(一兩)
【功用】攻逐寒積。
【主治】寒實腹痛。卒然心腹脹痛,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大便不通。
【歌訣】三物備急巴豆研,干姜大黃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積,速投此方急
救先。
五仁丸
【組成】桃仁(15g)杏仁(15g)柏子仁(9g)松子仁(9g)郁李仁(5g)陳
皮(15g)
【功用】潤腸通便。
【主治】津枯便秘。大便干燥,艱澀難出,以及年老或產(chǎn)后血虛便秘。
【歌訣】五仁柏仁杏仁桃,松仁陳皮郁李饒,煉蜜為丸米飲下,潤腸通便此
方效。
濟川煎
【組成】當歸(9~15g)牛膝(6g)肉蓯蓉(6~9g)澤瀉(5g)升麻(3g)枳
殼(3g)
【功用】溫腎益精,潤腸通便。
【主治】腎虛便秘。大便秘結(jié),小便清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遲。
【歌訣】濟川歸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從,腎虛津虧腸中燥,寓通于補法
堪宗。
麻子仁丸(又名脾約丸)
【組成】麻子仁(20g)芍藥(9g)枳實(9g)大黃(12g)厚樸(9g)杏仁
(10g)
【功用】潤腸瀉熱,行氣通便。
【主治】脾約證。腸胃燥熱,脾津不足,大便秘結(jié),小便頻數(shù)。
【歌訣】麻子仁丸治脾約,大黃枳樸杏仁芍,胃熱津枯便難解,潤腸通便功
效高。
黃龍湯
【組成】大黃(9g)芒硝(6g)枳實(9g)厚樸(9g)甘草(3g)人參(6g)
當歸(9g)
【功用】攻下熱結(jié),益氣養(yǎng)血。
【主治】陽明腑實,氣血不足證。自利清水,色純青,或大便秘結(jié),脘腹脹
滿,腹痛拒按,身熱口渴,神倦少氣,譫語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
焦黃或焦黑,脈虛。
【歌訣】黃龍湯枳樸硝黃,參歸甘桔棗生姜,陽明腑實氣血弱,攻補兼施效
力強。
增液承氣湯
【組成】玄參(30g)麥冬(25g)細生地(25g)大黃(9g)芒硝(4.5g)
【功用】滋陰增液,泄熱通便。
【主治】熱結(jié)陰虧證。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脹滿,口干舌燥,舌紅苔
黃,脈細數(shù)。
【歌訣】增液承氣參地冬,硝黃加入五藥供,熱結(jié)陰虧大便秘,增水行舟腸
腑通。
十棗湯
【組成】芫花甘遂大戟(各等份)
【功用】攻逐水飲。
【主治】(1)懸飲。咳唾胸脅引痛,心下痞硬,干嘔短氣,頭痛目眩,或胸
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脈沉弦。(2)水腫。一身悉腫,尤以身半以下為
重,腹脹喘滿,二便不利。
【歌訣】十棗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與芫花,懸飲內(nèi)停胸脅痛,大腹腫滿用
無差。
禹功散
【組成】黑牽牛(四兩)小茴香(一兩)
【功用】逐水通便,行氣消腫。
【主治】陽水。遍身水腫,腹脹喘滿,大便秘結(jié),小便不利,脈沉有力。
【歌訣】儒門事親禹功散,牽牛茴香一起研,行氣逐水又通便,姜汁調(diào)下陽
水痊。
小柴胡湯
【組成】柴胡(24g)黃芩(9g)人參(9g)炙甘草(6g)半夏(9g)生姜
(9g)大棗(4g)
【功用】和解少陽。
【主治】(1)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
嘔,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脈弦者。(2)婦人熱入血室。經(jīng)水適
斷,寒熱發(fā)作有時;以及瘧疾,黃疸等病而見少陽證者。
【歌訣】小柴胡湯和解供,半夏人參甘草從,更用黃芩加姜棗,少陽百病此為
宗。
蒿芩清膽湯
【組成】青蒿(4.5~6g)竹茹(9g)法半夏(4.5g)赤茯苓(9g)黃芩(4.5g)
生枳殼(4.5g)陳皮(4.5g)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9g)
【功用】清膽利濕,和胃化痰。
【主治】少陽濕熱癥。寒熱如瘧,寒輕熱重,口苦膈悶,吐酸苦水,或嘔黃
涎而粘,甚則干嘔呃逆,胸脅脹痛,小便黃少,舌紅苔白膩,間現(xiàn)雜色,脈
數(shù)而右滑左弦者。
【歌訣】蒿芩清膽碧玉需,陳夏茯苓枳竹茹,熱重寒輕痰挾濕,胸痞嘔惡總能 除。
四逆散
【組成】炙甘草(6g)枳實(6g)柴胡(6g)芍藥(6g)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氣。
【主治】(1)陽郁厥逆證。手足不溫,或身微熱,或咳,或悸,或小便不
利,或腹痛,或泄利,脈弦。(2)肝脾不和證。脅肋脹悶,脘腹疼痛,脈弦
等。
【歌訣】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藥枳實甘草須,此是陽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逍遙散
【組成】甘草(4.5g)當歸(9g)茯苓(9g)芍藥(9g)白術(shù)(9g)柴胡
(9g)生姜(少許)薄荷(少許)
【功用】疏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虛脾弱證。兩脅作痛,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
往來寒熱,或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房脹痛,脈弦而虛者。
【歌訣】逍遙散用歸芍柴,苓術(shù)甘草姜薄偕,疏肝養(yǎng)血兼理脾,丹梔加入熱能
排。
痛瀉要方
【組成】白術(shù)(6g)白芍(6g)陳皮(4.5g)防風(fēng)(3g)
【功用】補脾柔肝,祛濕止瀉。
【主治】痛瀉。腸鳴腹痛,大便泄瀉,瀉必腹痛,舌苔薄白,脈兩關(guān)不調(diào),
弦而緩者。
【歌訣】痛瀉要方用陳皮,術(shù)芍防風(fēng)共成劑,腸鳴泄瀉腹又痛,治在瀉肝與實
脾。
半夏瀉心湯
【組成】半夏(12g)黃芩(9g)干姜(9g)人參(9g)黃連(3g)大棗(4
枚)炙甘草(9g)
【功用】寒熱平調(diào),散結(jié)除痞。
【主治】寒熱互結(jié)之痞證。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鳴下利,舌苔
膩而微黃。
【歌訣】半夏瀉心黃連芩,干姜甘草與人參,大棗合之治虛痞,法在降陽而和
陰。
大柴胡湯
【組成】柴胡(12g)黃芩(9g)芍藥(9g)半夏(9g)生姜(15g)枳實
(9g)大棗(4枚)大黃(6g)
【功用】和解少陽 ,內(nèi)瀉熱結(jié)。
【主治】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止,郁郁微煩,心下痞
硬,或心下滿痛,大便不解或下利,舌苔黃,脈弦數(shù)有力者。
【歌訣】大柴胡湯用大黃,枳實芩夏白芍將,煎加姜棗表兼里,妙法內(nèi)攻并外
攘。
防風(fēng)通圣散
【組成】防風(fēng)(6g)川芎(6g)當歸(6g)芍藥(6g)大黃(6g)薄荷葉
(6g)麻黃(6g)連翹(6g)芒硝(6g)石膏(12g)黃芩(12g)桔梗
(12g)滑石(20g)甘草(10g)荊芥(3g)白術(shù)(3g)梔子(3g)
【功用】疏風(fēng)解表,清熱通便。
【主治】風(fēng)熱壅盛,表里俱實證。憎寒壯熱無汗,頭目昏眩,目赤睛痛,口
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粘,大便秘結(jié),小便赤澀,舌苔黃膩,脈數(shù)有
力。并治瘡瘍腫毒,腸風(fēng)痔漏,鼻赤癮疹等證。
【歌訣】防風(fēng)通圣大黃硝,荊芥麻黃梔芍翹,甘桔芎歸膏滑石,薄荷苓術(shù)力偏饒,
表里交攻陽熱盛,外科瘍毒總能消。
葛根黃芩黃連湯
【組成】葛根(15g)炙甘草(6g)黃芩(9g)黃連(9g)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協(xié)熱下利。身熱下利,胸脘煩熱,口中作渴,喘而無汗,舌紅苔
黃,脈數(shù)或促。
【歌訣】葛根黃芩黃連湯,再加甘草共煎嘗,邪陷陽明成熱利,清里解表保安
康。
疏鑿飲子
【組成】澤瀉(12g)赤小豆(15g)商陸(6g)羌活(9g)大腹皮(12g)椒
目(6g)木通(6g)秦艽(9g)檳榔(9g)茯苓皮(15g)
【功用】瀉下逐水,疏風(fēng)發(fā)表。
【主治】陽水實證。遍身水腫,氣喘,口渴,二便不利。
【歌訣】疏鑿檳榔及商陸,苓皮大腹同椒目,赤豆艽羌瀉木通,煎加生姜陽水服。
白虎湯
【組成】石膏(50g)知母(18g)炙甘草(6g)粳米(9g)
【功用】清熱生津。
【主治】陽明氣分熱盛證。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
【歌訣】白虎膏知甘草梗,氣分大熱此方清,熱渴汗出脈洪大,加入人參氣 津生。
竹葉石膏湯
【組成】竹葉(6g)石膏(50g)半夏(9g)麥門冬(20g)人參(6g)炙甘草
(6g)粳米(10g)
【功用】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主治】傷寒、溫病、暑病余熱未清,氣津兩傷證。身熱多汗,心胸?zé)灒?nbsp;
氣逆欲嘔,口干喜飲,或虛煩不寐,舌紅苔少,脈虛數(shù)。
【歌訣】竹葉石膏湯人參,麥冬半夏甘草臨,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熱益氣養(yǎng)
陰津。
清營湯
【組成】水牛角(30g)生地黃(15g)元參(9g)竹葉心(3g)麥冬(9g)丹
參(6g)黃連(5g)銀花(9g)連翹(6g)
【功用】清營解毒,透熱養(yǎng)陰。
【主治】熱入營分證。身熱夜甚,神煩少寐,時有譫語,目常喜開或喜閉,
口渴或不渴,斑疹隱隱,脈數(shù),舌絳而干。
【歌訣】清營湯是鞠通方,熱入心包營血傷,角地銀翹玄連竹,丹麥清熱佐
之良。
犀角地黃湯
【組成】水牛角(3g)生地黃(24g)芍藥(12g)牡丹皮(9g)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主治】(1)熱入血分證。身熱譫語,斑色紫黑,舌絳起刺,脈細數(shù),或喜
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2)熱傷血絡(luò)證。吐血,衄血,便
血,尿血等,舌紅絳,脈數(shù)。
【歌訣】犀角地黃芍藥丹,血熱妄行吐衄斑,蓄血發(fā)狂舌質(zhì)絳,涼血散瘀病
可痊。
黃連解毒湯
【組成】黃連(9g)黃芩(6g)黃柏(6g)梔子(9g)
【功用】瀉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熱盛證。大熱煩躁,口燥咽干,錯語不眠;或熱病吐血,
衄血;或熱甚發(fā)斑,身熱下利,濕熱黃疸;外科癰瘍疔毒,小便黃赤,舌紅
苔黃,脈數(shù)有力。
【歌訣】黃連解毒湯四味,黃芩黃柏梔子備,躁狂大熱嘔不眠,吐衄斑黃均
可為。
普濟消毒飲
【組成】黃芩(15g)黃連(15g)陳皮(6g)甘草(6g)玄參(6g)柴胡
(6g)桔梗(6g)連翹(3g)板藍根(3g)馬勃(3g)牛蒡子(3g)薄荷
(3g)僵蠶(2g)升麻(2g)
【功用】清熱解毒,疏風(fēng)散邪。
【主治】大頭瘟。惡寒發(fā)熱,頭面紅腫焮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舌燥口
渴,舌紅苔白兼黃,脈浮數(shù)有力。
【歌訣】普濟消毒芩連鼠,玄參甘桔藍根侶,升柴馬勃連翹陳,薄荷僵蠶為 末咀。
涼膈散
【組成】川大黃(9g)樸硝(9g)甘草(9g)山梔子(5g)薄荷(5g)黃芩
(5g)連翹(18g)
【功用】瀉火通便,清上泄下。
【主治】上中二焦火熱證。煩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煩熱,口舌生瘡,或
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歌訣】涼膈硝黃梔子翹,黃芩甘草薄荷饒,竹葉蜜煎療膈上,中焦燥實服之消。
仙方活命飲
【組成】白芷(6g)貝母(6g)防風(fēng)(6g)赤芍藥(6g)當歸尾(6g)甘草節(jié)
(6g)皂角刺(炒,6g)穿山甲(炙,6g)天花粉(6g)乳香(6g)沒藥
(6g)金銀花(25g)陳皮(9g)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潰堅,活血止痛。
【主治】癰瘍腫毒初起。紅腫焮痛,或身熱凜寒,苔薄白或黃,脈數(shù)有力。
【歌訣】仙方活命金銀花,防芷歸陳草芍加,貝母花粉兼乳沒,穿山角刺酒
煎佳。一切癰毒能潰散,潰后忌服用勿差。
導(dǎo)赤散
【組成】生地黃(6g)木通(6g)生甘草梢(6g)
【功用】清心利水養(yǎng)陰。
【主治】心經(jīng)火熱證。心胸?zé)?,口渴面赤,意欲冷飲,以及口舌生瘡;?nbsp;
心熱移于小腸,癥見小溲赤澀刺痛,舌紅,脈數(shù)。
【歌訣】導(dǎo)赤生地與木通,草梢竹葉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腸火,引熱同歸小便中。
龍膽瀉肝湯
【組成】龍膽草(6g)黃芩(9g)梔子(9g)澤瀉(9g)木通(6g)當歸
(3g)生地黃(6g)生甘草(6g)柴胡(6g)
【功用】清肝膽實火,瀉下焦?jié)駸帷?nbsp;
【主治】(1)肝膽實火上炎證。癥見頭痛目赤,脅痛,口苦,耳聾,耳腫
等,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有力。(2)肝膽濕熱下注證。癥見陰腫,陰癢,陰
汗,小便淋濁,或婦女帶下黃臭等,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有力。
【歌訣】龍膽瀉肝梔芩柴,生地車前澤瀉偕,木通甘草當歸合,肝經(jīng)濕熱力能排。
左金丸
【組成】黃連(9g)吳茱萸(1.5g)
【功用】清瀉肝火,降逆止嘔。
【主治】肝火犯胃證。癥見脅肋疼痛,嘈雜吞酸,嘔吐口苦,舌紅苔黃,脈
弦數(shù)。
【歌訣】左金連萸六一丸,肝火犯胃吐吞酸,再加芍藥名戊己,熱泄熱痢服 之安。
瀉白散(又名瀉肺散)
【組成】地骨皮(15g)桑白皮(15g)炙甘草(3g)
【功用】清瀉肺熱,平喘止咳。
【主治】肺熱喘咳證。氣喘咳嗽,皮膚蒸熱,日晡尤甚,舌紅苔黃,脈細
數(shù)。
【歌訣】瀉白桑皮地骨皮,甘草梗米四般宜,參茯知苓皆可入,肺熱喘嗽此
方施。
葦莖湯
【組成】葦莖(60g)薏苡仁(30g)瓜瓣(24g)桃仁(9g)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膿。
【主治】肺癰。身有微熱,咳嗽痰多,甚則咳吐腥臭膿血,胸中隱隱作痛,
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歌訣】葦莖湯方出千金,桃仁薏苡冬瓜仁,肺癰痰熱兼膿血,化濁排膿病
自寧。
清胃散
【組成】生地黃(6g)當歸身(6g)牡丹皮(9g)黃連(6g)升麻(9g)
【功用】清胃涼血。
【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牽引頭疼,面頰發(fā)熱,其齒喜冷惡熱;或牙宣出
血;或牙齦紅腫潰爛;或唇舌頰腮腫痛;口氣熱臭,口干舌燥,舌紅苔黃,
脈滑數(shù)。
【歌訣】清胃散有升麻連,當歸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清胃熱,口瘡?fù)卖c
牙宣。
玉女煎
【組成】石膏(15~30g)熟地(9~30g)麥冬(6g)知母(5g)牛膝(5g)
【功用】清胃熱,滋腎陰。
【主治】胃熱陰虛證。頭痛,牙痛,齒松牙衄,煩熱干渴,舌紅苔黃而干。
亦治消渴,消谷善饑等。
【歌訣】玉女煎用熟地黃,膏知牛膝麥冬襄,胃火陰虛相因病,牙痛齒枯宜煎嘗。
芍藥湯
【組成】芍藥(15~20g)當歸(9g)黃連(5~9g)檳榔(5g)木香(5g)甘草
(5g)大黃(6g)黃芩(9g)官桂(2~5g)
【功用】清熱燥濕,調(diào)氣和血。
【主治】濕熱痢疾。腹痛,便膿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門灼熱,小便
短赤,舌苔黃膩,脈弦數(shù)。
【歌訣】芍藥湯中用大黃,苓連歸桂檳草香,清熱燥濕調(diào)氣血,里急腹痛自安康。
白頭翁湯
【組成】白頭翁(15g)黃柏(12g)黃連(6g)秦皮(12g)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主治】熱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門灼熱,下痢膿血,赤多白少,渴
欲飲水,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歌訣】白頭翁湯治熱痢,黃連黃柏與秦皮,味苦性寒能涼血,解毒堅陰功
效奇。
六一散
【組成】滑石(18g)甘草(3g)
【功用】清暑利濕。
【主治】暑濕證。身熱煩渴,小便不利,或泄瀉。
【歌訣】六一散用滑石草,清暑利濕有功效,益元碧玉與雞蘇,砂黛薄荷加之好。
桂苓甘露飲
【組成】茯苓(15g)甘草(6g)白術(shù)(12g)澤瀉(15g)官桂(3g)石膏
(30g)寒水石(30g)滑石(30g)豬苓(15g)
【功用】清暑解熱,化氣利濕。
【主治】暑濕證。發(fā)熱頭痛,煩渴引飲,小便不利,及霍亂吐下。
【歌訣】桂苓甘露豬苓膏,術(shù)澤寒水滑石草,祛暑清熱以利濕,發(fā)熱煩渴吐瀉消。
清暑益氣湯
【組成】西洋參(5g)石斛(15g)麥冬(9g)黃連(3g)竹葉(6g)荷梗
(6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
【功用】清暑益氣,養(yǎng)陰生津。
【主治】暑熱氣津兩傷證。身熱汗多,口渴心煩,小便短赤,體倦少氣,精
神不振,脈虛數(shù)。
【歌訣】王氏清暑益氣湯,善治中暑氣陰傷,洋參冬斛荷瓜翠,連竹知母甘梗襄。
青蒿鱉甲湯
【組成】青蒿(6g)鱉甲(15g)細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
【功用】養(yǎng)陰透熱。
【主治】溫病后期,邪伏陰分證。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舌紅苔少,脈細
數(shù)。
【歌訣】青蒿鱉甲地知丹,熱自陰來仔細辨,夜熱早涼無汗出,養(yǎng)陰透熱服之安。
清骨散
【組成】銀柴胡(5g)胡黃連(3g)秦艽(3g)鱉甲(醋炙,3g)地骨皮
(3g)青蒿(3g)知母(3g)甘草(2g)
【功用】清虛熱,退骨蒸。
【主治】虛勞發(fā)熱。骨蒸潮熱,或低熱日久不退,形體消瘦,唇紅顴赤,困
倦盜汗,或口渴心煩,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
【歌訣】清骨散用銀柴胡,胡連秦艽鱉甲扶,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勞熱保無虞。
當歸六黃湯
【組成】當歸(6g)生地黃(6g)黃芩(6g)黃柏(6g)黃連(6g)熟地黃
(6g)黃芪(12g)
【功用】滋陰瀉火,固表止汗。
【主治】陰虛火旺盜汗。發(fā)熱盜汗,面赤心煩,口干唇燥,大便干結(jié),小便
黃赤,舌紅苔黃,脈數(shù)。
【歌訣】當歸六黃二地黃,芩連芪柏共煎嘗,滋陰瀉火兼固表,陰虛火旺盜
汗良。
理中丸
【組成】人參(9g)干姜(9g)甘草(炙,9g)白術(shù)(9g)
【功用】溫中散寒,補氣健脾。
【主治】脾胃虛寒證。脘腹疼痛,喜溫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嘔吐,
不欲飲食,舌淡苔白,脈沉細;或陽虛失血;或小兒慢驚;或病后喜唾涎
沫;或霍亂吐瀉;或胸痹等中焦虛寒。
【歌訣】理中丸主理中鄉(xiāng),甘草人參術(shù)干姜,嘔利腹痛陰寒盛,或加附子總
扶陽。
小建中湯
【組成】芍藥(18g)桂枝(9g)甘草(炙,6g)生姜(9g)大棗(4枚)飴糖
(30g)
【功用】溫中補虛,和里緩急。
【主治】虛勞里急證。腹中時痛,喜溫欲按,舌淡苔白,脈細弦;或虛勞而
心中悸動,虛煩不寧,面色無華,或手足煩熱,咽干口燥等。
【歌訣】小建中湯芍藥多,桂姜甘草大棗和,更加飴糖補中臟,虛勞腹冷服
之瘥。
吳茱萸湯
【組成】吳茱萸(9g)人參(9g)大棗(4枚)生姜(18g)
【功用】溫中補虛,降逆止嘔。
【主治】虛寒嘔吐。食谷欲嘔,畏寒喜熱,或胃脘痛,吞酸嘈雜;或厥陰頭
痛,干嘔吐涎沫;或少陰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
【歌訣】吳茱萸湯人參棗,重用生姜溫胃好,陽明寒嘔少陰利,厥陰頭痛皆
能保。
四逆湯
【組成】附子(15g)干姜(9g)炙甘草(6g)
【功用】回陽救逆。
【主治】少陰病。四肢厥冷,惡寒踡臥,嘔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
舌苔白滑,脈微;或太陽病誤汗亡陽。
【歌訣】四逆湯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嘗,腹痛吐瀉脈微細,急投此方可
回陽。
回陽救急湯
【組成】熟附子(9g)干姜(5g)肉桂(3g)人參(6g)白術(shù)(9g)茯苓
(9g)陳皮(6g)炙甘草(5g)五味子(3g)制半夏(9g)
【功用】回陽救急,益氣生脈。
【主治】寒邪直中三陰,真陽衰微證。惡寒踡臥,四肢厥冷,吐瀉腹痛,口
不渴,神衰欲寐,或身寒戰(zhàn)慄,或指甲口唇青紫,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脈
沉微,甚或無脈等。
【歌訣】回陽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尋,加麝三厘或膽汁,三陰寒厥建
奇勛。
當歸四逆湯
【組成】當歸(12g)桂枝(9g)芍藥(9g)細辛(3g)炙甘草(6g)通草
(6g)大棗(8枚)
【功用】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通脈。
【主治】血虛寒厥證。手足厥寒,口不渴,或腰、股、腿、足疼痛,舌淡苔
白,脈沉細或細而欲絕。
【歌訣】當歸四逆桂芍棗,細辛甘草與通草,血虛肝寒手足冷,煎服此方樂
陶陶。
黃芪桂枝五物湯
【組成】黃芪(9g)芍藥(9g)桂枝(9g)生姜(18g)大棗(4枚)
【功用】益氣溫經(jīng),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膚麻木不仁,脈微澀而緊。
【歌訣】黃芪桂枝五物湯,芍藥大棗與生姜,益氣溫經(jīng)和營衛(wèi),血痹風(fēng)痹功
效良。
陽和湯
【組成】熟地(30g)肉桂(3g)麻黃(2g)鹿角膠(9g)白芥子(6g)姜炭
(2g)生甘草(3g)
【功用】溫陽補血,散寒通滯。
【主治】陰疽。漫腫無頭,皮色不變,痠痛無熱,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脈
沉細或遲細?;蛸N骨疽、脫疽、流注、痰核、鶴膝風(fēng)等屬于陰寒證者。
【歌訣】陽和湯法解寒凝,貼骨流注鶴膝風(fēng),熟地鹿角姜炭桂,麻黃白芥甘
草從。
四君子湯
【組成】人參(9g)白術(shù)(9g)茯苓(9g)炙甘草(6g)
【功用】益氣健脾。
【主治】脾胃氣虛證。面色恍白,語音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
白,脈虛弱。
【歌訣】四君子湯中和義,參術(shù)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陳名六君,祛痰補益氣
虛餌,除卻半夏名異功,或加香砂氣滯使。
參苓白術(shù)散
【組成】蓮子肉(9g)薏苡仁(9g)縮砂仁(6g)桔梗(6g)白扁豆(12g)
白茯苓(15g)人參(15g)甘草(9g)白術(shù)(15g)山藥(15g)
【功用】益氣健脾,滲濕止瀉。
【主治】脾虛夾濕證。飲食不化,胸脘痞悶,腸鳴泄瀉,四肢乏力,形體消
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
【歌訣】參苓白術(shù)扁豆陳,山藥甘蓮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棗湯調(diào)服益
脾神。
補中益氣湯
【組成】黃芪(18g)炙甘草(9g)人參(6g)當歸(3g)橘皮(6g)升麻
(6g)柴胡(6g)白術(shù)(9g)
【功用】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主治】(1)脾胃氣虛證。飲食減少,體倦肢軟,少氣懶言,面色白光白,
大便稀溏,脈大而虛軟。(2)氣虛下陷證。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
崩漏等,氣短乏力,舌淡,脈虛者。(3)氣虛發(fā)熱證。身熱,自汗,渴喜熱
飲,氣短乏力,舌淡,脈虛大無力。
【歌訣】補中益氣芪術(shù)陳,升柴參草當歸身,虛勞內(nèi)傷功獨擅,亦治陽虛外
感因。
玉屏風(fēng)散
【組成】防風(fēng)(6g)黃芪(12g)白術(shù)(12g)
【功用】益氣固表止汗。
【主治】表虛自汗。汗出惡風(fēng),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亦治虛
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
【歌訣】玉屏風(fēng)散最有靈,芪術(shù)防風(fēng)鼎足形,表虛汗多易感冒,藥雖相畏效
相成。
生脈散
【組成】人參(9g)麥門冬(9g)五味子(6g)
【功用】益氣生津,斂陰止汗。
【主治】(1)溫?zé)?、暑熱,耗氣傷陰證。汗多神疲,體倦乏力,氣短懶言,
咽干口渴,舌干紅少苔,脈虛數(shù)。(2)久咳肺虛,氣陰兩虛證。干咳少痰,
短氣自汗,口干舌燥,脈虛細。
【歌訣】生脈麥味與人參,保肺清心治暑婬,氣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脈絕急
煎斟。
人參蛤蚧散
【組成】蛤蚧(一對)甘草(五兩)杏仁(五兩)人參(二兩)茯苓(二
兩)貝母(二兩)桑白皮(二兩)知母(二兩)
【功用】補肺益腎,止咳定喘。
【主治】肺腎氣虛喘息、咳嗽。痰稠色黃,或咳吐膿血,胸中煩熱,身體羸
瘦,或遍身浮腫,脈浮虛。
【歌訣】補益人參蛤蚧散,專治痰血與咳喘,桑皮二母杏苓草,若非虛熱慎
毋餐。
四物湯
【組成】熟地黃(12g)當歸(9g)白芍藥(9g)川芎(6g)
【功用】補血和血。
【主治】營血虛滯證。心悸失眠,頭暈?zāi)垦?,面色無華,婦人月經(jīng)不調(diào),量
少或經(jīng)閉不行,臍腹作痛,舌淡,脈細弦或細澀。
【歌訣】四物地芍與歸芎,血家百病此方通,經(jīng)帶胎產(chǎn)俱可治,加減運用在
胸中。
當歸補血湯
【組成】黃芪(30g)當歸(6g)
【功用】補氣生血。
【主治】血虛發(fā)熱證。肌熱面紅,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亦治
婦人經(jīng)期、產(chǎn)后血虛發(fā)熱頭痛,或瘡癢潰后,久不愈合者。
【歌訣】當歸補血東垣箋,黃芪一兩歸二錢,血虛發(fā)熱口煩渴,脈大而虛宜
此煎。
歸脾湯
【組成】白術(shù)(9g)茯神(9g)黃芪(12g)龍眼肉(12g)酸棗仁(12g)人
參(6g)木香(6g)炙甘草(3g)當歸(9g)遠志(6g)
【功用】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
【主治】(1)心脾氣血兩虛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虛熱,體倦食
少,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虛弱。(2)脾不統(tǒng)血證。便血,皮下紫
癜,婦女崩漏,月經(jīng)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脈細者。
【歌訣】歸脾湯用術(shù)參芪,歸草茯神遠志隨,酸棗木香龍眼肉,煎加姜棗益
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卻,腸風(fēng)崩漏總能醫(yī)。
八珍湯
【組成】人參(9g)白術(shù)(9g)白茯苓(9g)當歸(9g)川芎(9g)白芍藥
(9g)熟地黃(9g)炙甘草(5g)
【功用】益氣補血。
【主治】氣血兩虛證。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zāi)垦?,四肢倦怠,氣短懶言?nbsp;
心悸怔忡,飲食減少,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
【歌訣】雙補氣血八珍湯,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棗調(diào)營衛(wèi),氣血虧虛服
之康。
泰山磐石散
【組成】人參(3g)黃芪(6g)白術(shù)(6g)炙甘草(2g)當歸(3g)川芎
(2g)白芍藥(3g)熟地黃(3g)川續(xù)斷(3g)糯米(6g)黃芩(3g)砂仁
(1.5g)
【功用】益氣健脾,養(yǎng)血安胎。
【主治】墮胎、滑胎。胎動不安,或?qū)矣袎櫶ニ藜?,面色淡白,倦怠乏力?nbsp;
不思飲食,舌淡苔薄白,脈滑無力。
【歌訣】泰山磐石八珍全,去苓加芪芩斷聯(lián),再益砂仁及糯米,婦人胎動可
安全。
六味地黃丸
【組成】熟地黃(24g)山萸肉(12g)山藥(12g)澤瀉(9g)牡丹皮(9g)
茯苓(9g)
【功用】滋陰補腎。
【主治】腎陰虛證。腰膝痠軟,頭暈?zāi)垦?,耳聾耳鳴,盜汗,遺精,消渴,
骨蒸潮熱,手足心熱,舌燥咽痛,牙齒動搖,足跟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
兒囟門不合,舌紅少苔,脈沉細數(shù)。
【歌訣】六味地黃益腎肝,茱薯丹澤地苓專,更加知柏成八味,陰虛火旺自
可煎。
左歸丸
【組成】大熟地(24g)山藥(12g)枸杞子(12g)山茱萸(12g)川牛膝
(9g)菟絲子(12g)鹿角膠(12g)龜版膠(12g)
【功用】滋陰補腎,填精益髓。
【主治】真陰不足證。頭目眩暈,腰痠腿軟,遺精滑泄,自汗盜汗,口燥舌
干,舌紅少苔,脈細。
【歌訣】左歸丸內(nèi)山藥地,萸肉枸杞與牛膝,菟絲龜鹿二膠合,壯水之主方
第一。
大補陰丸(原名大補丸)
【組成】熟地黃(18g)龜版(18g)黃柏(12g)知母(12g)
【功用】滋陰降火。
【主治】陰虛火旺證。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咳嗽咯血,心煩易怒,足膝疼
熱,舌紅少苔,尺脈數(shù)而有力。
【歌訣】大補陰丸知柏黃,龜版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熱,陰虛火旺制
亢陽。
炙甘草湯(又名復(fù)脈湯)
【組成】炙甘草(12g)生姜(9g)桂枝(9g)人參(6g)生地黃(50g)阿膠
(6g)麥門冬(10g)麻仁(10g)大棗(10枚)
【功用】滋陰養(yǎng)血,益氣溫陽,復(fù)脈止悸。
【主治】(1)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證。脈結(jié)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少
苔,或質(zhì)干而瘦小者。(2)虛勞肺痿??人裕淹俣?,形瘦短氣,虛煩不
眠,自汗盜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結(jié),脈虛數(shù)。
【歌訣】炙甘草湯參姜桂,麥冬生地大麻仁,大棗阿膠加酒服,虛勞肺痿效
如神。
一貫煎
【組成】北沙參(9g)麥冬(9g)當歸身(9g)生地黃(18~30g)枸杞子
(9~18g)川楝子(4.5g)
【功用】滋陰疏肝。
【主治】肝腎陰虛,肝氣不舒證。胸脘脅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紅少
津,脈細弱或虛弦。亦治疝氣瘕聚。
【歌訣】一貫煎中用地黃,沙參杞子麥冬襄,當歸川楝水煎服,陰虛肝郁是
妙方。
百合固金湯
【組成】百合(12g)熟地(9g)生地(9g)當歸身(9g)白芍(6g)甘草
(3g)桔梗(6g)玄參(3g)貝母(6g)麥冬(9g)
【功用】滋腎保肺,止咳化痰。
【主治】肺腎陰虧,虛火上炎證。咳嗽氣喘,痰中帶血,咽喉燥痛,頭暈?zāi)?nbsp;
眩,午后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歌訣】百合固金二地黃,玄參貝母桔甘藏,麥冬芍藥當歸配,喘咳痰血肺
家傷。
補肺阿膠湯(原名阿膠散,又名補肺散)
【組成】阿膠(9g)牛蒡子(3g)炙甘草(1.5g)馬兜鈴(6g)杏仁(6g)糯
米(6g)
【功用】養(yǎng)陰補肺,清熱止血。
【主治】小兒肺虛有熱證??人詺獯屎砀稍?,咯痰不多,或痰中帶血,
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歌訣】補肺阿膠馬兜鈴,鼠粘甘草杏糯停,肺虛火盛人當服,順氣生津嗽
哽寧。
益胃湯
【組成】沙參(9g)麥冬(15g)冰糖(3g)生地(15g)玉竹(4.5g)
【功用】養(yǎng)陰益胃。
【主治】陽明溫病,胃陰損傷證。不能食,口干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者。
【歌訣】益胃湯能養(yǎng)胃陰,冰糖玉竹與沙參,麥冬生地同煎服,溫病須慮熱
傷津
腎氣丸
【組成】干地黃(24g)山藥(12g)山茱萸(12g)澤瀉(9g)茯苓(9g)牡
丹皮(9g)桂枝(3g)附子(3g)
【功用】補腎助陽。
【主治】腎陽不足證。腰痛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
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陽痿早泄,舌淡而胖,脈虛弱,尺部沉細,以
及痰飲,水腫,消渴,腳氣,轉(zhuǎn)胞等。
【歌訣】金匱腎氣治腎虛,熟地淮藥及山萸,丹皮苓澤加桂附,引火歸原熱
下趨。
右歸丸
【組成】熟地黃(24g)山藥(12g)山茱萸(9g)枸杞子(9g)菟絲子
(12g)鹿角膠(12g)杜仲(12g)肉桂(6g)當歸(9g)制附子(6g)
【功用】溫補腎陽,填精益髓。
【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證。年老或久病氣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軟
弱,陽痿遺精,或陽衰無子,或飲食減少,大便不實,或小便自遺,舌淡苔
白,脈沉而遲。
【歌訣】右歸丸中地附桂,山藥茱萸菟絲歸,杜仲鹿膠枸杞子,益火之源此
方魁。
地黃飲子
【組成】熟地黃(12g)巴戟天(9g)山茱萸(9g)石斛(9g)肉蓯蓉(9g)
附子(炮,6g)五味子(6g)官桂(6g)白茯苓(6g)麥門冬(6g)石菖蒲
(6g)遠志(6g)
【功用】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
【主治】喑痱。舌強不能言,足廢不能用,口干不欲飲,足冷面赤,脈沉細
弱。
【歌訣】地黃飲子山茱斛,麥味菖蒲遠志茯,蓯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
棗服。
龜鹿二仙膠
【組成】鹿角(十斤)龜版(五斤)人參(十五兩)枸杞子(三十兩)
【功用】滋陰填精,益氣壯陽。
【主治】真元虛損,精血不足證。全身瘦削,陽痿遺精,兩目昏花,腰膝痠
軟,久不孕育。
【歌訣】龜鹿二仙最守真,補人三寶精氣神,人參枸杞和龜鹿,益壽延年實
可珍。
七寶美髯丹
【組成】赤何首烏(18g)白何首烏(18g)黑豆(18g)赤茯苓(18g)白茯苓
(18g)牛膝(9g)當歸(9g)枸杞子(9g)菟絲子(9g)補骨脂(6g)
【功用】補益肝腎,烏發(fā)壯骨。
【主治】肝腎不足證。須發(fā)早白,脫發(fā),齒牙動搖,腰膝痠軟,夢遺滑精,
腎虛不育等。
【歌訣】七寶美髯何首烏,菟絲牛膝茯苓俱,骨脂枸杞當歸合,專益肝腎精
血虛。
牡蠣散
【組成】黃芪(30g)麻黃根(9g)牡蠣(煅,30g)
【功用】益氣固表,斂陰止汗。
【主治】自汗,盜汗。常自汗出,夜臥更甚,心悸驚惕,短氣煩倦,舌淡
紅,脈細弱。
【歌訣】牡蜘散內(nèi)用黃芪,小麥麻根合用宜,衛(wèi)虛自汗或盜汗,固表收斂見效
奇。
九仙散
【組成】人參(10g)款冬花(10g)桑白皮(10g)桔梗(10g)五味子
(10g)阿膠(10g)烏梅(10g)貝母(5g)罌粟殼(15g)
【功用】斂肺止咳,益氣養(yǎng)陰。
【主治】久咳肺虛證。久咳不已,咳甚則氣喘自汗,痰少而粘,脈虛數(shù)。
【歌訣】九仙散中罌粟君,五味烏梅共為臣,參膠款桑貝桔梗,斂肺止咳益氣
陰。
真人養(yǎng)臟湯
【組成】人參(9g)當歸(6g)白術(shù)(9g)肉豆蔻(6g)肉桂(3g)炙甘草
(6g)白芍藥(15g)木香(4.5g)訶子(12g)罌粟殼(15g)
【功用】澀腸止瀉,溫中補虛。
【主治】久瀉久痢。瀉痢無度,滑脫不禁,甚至脫肛墜下,臍腹疼痛,不思
飲食,舌淡苔白,脈遲細。
【歌訣】真人養(yǎng)臟訶粟殼,肉寇當歸桂木香,術(shù)芍參甘為澀劑,脫肛久痢早煎
嘗。
四神丸
【組成】肉豆蔻(6g)補骨脂(12g)五味子(6g)吳茱萸(6g)
【功用】溫腎暖脾,固腸止瀉。
【主治】腎泄。五更泄瀉,不思飲食,食不消化,或腹痛肢冷,神疲乏力,
舌淡,苔薄白,脈沉遲無力。
【歌訣】四神故紙與吳萸,肉寇五味四般須,大棗生姜為丸服,五更腎泄最相
宜。
桃花湯
【組成】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25g)干姜(6g)粳米(25g)
【功用】溫中澀腸止痢。
【主治】虛寒痢。下痢不止,便膿血,色黯不鮮,日久不愈,腹痛喜溫喜
按,舌淡苔白,脈遲弱或微細。
【歌訣】桃花湯中赤石脂,干姜粳米共用之,虛寒下痢便膿血,溫澀止痢最宜
施。
金鎖固精丸
【組成】沙苑蒺藜(12g)芡實(12g)蓮須(12g)龍骨(酥炙,10g)牡蠣
(10g)
【功用】補腎澀精。
【主治】遺精。遺精滑泄,神疲乏力,腰痛耳鳴,舌淡苔白,脈細弱。
【歌訣】金鎖固精芡蓮須,蒺藜龍骨與牡蠣,蓮粉糊丸鹽湯下,補腎澀精止
滑遺。
桑螵蛸散
【組成】桑螵蛸(9g)遠志(6g)菖蒲(6g)龍骨(15g)人參(9g)茯神
(12g)當歸(9g)龜甲(酥炙,15g)
【功用】調(diào)補心腎,澀精止遺。
【主治】心腎兩虛證。小便頻數(shù),或尿如米泔色,或遺尿遺精,心神恍惚,
健忘,舌淡苔白,脈細弱。
【歌訣】桑螺蛸散治便數(shù),參苓龍骨同龜殼,菖蒲遠志當歸入,補腎寧心健忘 卻。
縮泉丸
【組成】烏藥(6g)益智仁(9g)山藥糊丸
【功用】溫腎祛寒,縮尿止遺。
【主治】膀胱虛寒證。小便頻數(shù),或遺尿不止,舌淡,脈沉弱。
【歌訣】縮泉丸治小便頻,膀胱虛寒遺尿斟,烏藥益智各等分,山藥糊丸效更 珍。
固沖湯
【組成】白術(shù)(30g)生黃芪(18g)龍骨(煅,24g)牡蠣(煅,24g)萸肉
(24g)生杭芍(12g)海螵蛸(12g)茜草(9g)棕櫚炭(6g)五倍子(1.5g)
【功用】益氣健脾,固沖攝血。
【主治】脾氣虛弱,沖脈不固證。血崩或月經(jīng)過多,色淡質(zhì)稀,心悸氣短,
腰膝痠軟,舌淡,脈微弱者。
【歌訣】固沖湯中用術(shù)芪,龍牡芍萸茜草施,倍子海蛸棕櫚炭,崩中漏下總能 醫(yī)。
固經(jīng)丸
【組成】黃柏(6g)黃芩(15g)椿根皮(12g)白芍(15g)龜版(炙,15g)
香附(6g)
【功用】滋陰清熱,固經(jīng)止血。
【主治】崩漏。經(jīng)水過期不止,或下血量過多,血色深紅或紫黑稠粘,手足
心熱,腰膝痠軟,舌紅,脈弦數(shù)。
【歌訣】固經(jīng)丸用龜版君,黃柏椿皮香附群,黃芩芍藥酒丸服,漏下崩中色黑
殷。
易黃湯
【組成】山藥(30g)芡實(30g)黃柏(6g)車前子(3g)白果(12g)
【功用】補腎清熱,祛濕止帶。
【主治】濕熱帶下。帶下色黃,其氣腥穢,舌紅,苔黃膩者。
【歌訣】易黃白果與芡實,車前黃柏加薯蕷,能消帶下粘稠穢,補腎清熱又
祛濕。
朱砂安神丸
【組成】朱砂(半兩)黃連(六錢)炙甘草(五錢半)生地黃(二錢半)當
歸(二錢半)
【功用】重鎮(zhèn)安神,清心瀉火。
【主治】心火亢盛,陰血不足證。失眠多夢,驚悸怔忡,心煩神亂,舌紅,
脈細數(shù)。
【歌訣】朱砂安神東垣方,歸連甘草合地黃,怔忡不寐心煩亂,清熱養(yǎng)陰可復(fù)
康。
磁朱丸
【組成】磁石(二兩)朱砂(一兩)神曲(四兩)
【功用】益陰明目,重鎮(zhèn)安神。
【主治】心腎不交證。視物昏花,耳鳴耳聾,心悸失眠,亦治癲癇。
【歌訣】磁朱丸中有神曲,安神潛陽治目疾,心悸失眠皆可用,癲狂癇證宜服
之。
天王補心丹
【組成】酸棗仁(9g)柏子仁(9g)當歸身(9g)天門冬(9g)麥門冬(9g)
生地黃(12g)人參(5g)丹參(5g)白茯苓(5g)五味子(5g)遠志(5g)
桔梗(5g)
【功用】滋陰養(yǎng)血,補心安神。
【主治】陰虛血少,神志不安證。心悸失眠,虛煩神疲,夢遺健忘,手足心
熱,口舌生瘡,舌紅少苔,脈細而數(shù)。
【歌訣】補心丹用柏棗仁,二冬生地當歸身三參桔梗朱砂味,遠志茯苓共養(yǎng)神。
酸棗仁湯
【組成】酸棗仁(15~30g)茯苓(6~9g)知母(6~9g)川芎(6g)甘草(3g)
【功用】養(yǎng)血安神,清熱除煩。
【主治】虛煩不眠證。失眠心悸,虛煩不安,頭目眩暈,咽干口燥,舌紅,
脈弦細。
【歌訣】酸棗二升先煮湯,茯知二兩用之良,芎二甘一相調(diào)劑,服后安然入夢
鄉(xiāng)。
甘麥大棗湯
【組成】甘草(9g)小麥(15~30g)大棗(5枚)
【功用】養(yǎng)心安神,和中緩急。
【主治】臟躁。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煩亂,睡眠不安,
甚則言行失常,呵欠頻作,舌淡紅苔少,脈細微數(shù)。
【歌訣】金匱甘麥大棗湯,婦人臟躁喜悲傷,精神恍惚常欲哭,養(yǎng)心安神效力
彰。
安宮牛黃丸
【組成】牛黃(一兩)郁金(一兩)黃連(一兩)朱砂(一兩)山梔(一
兩)雄黃(一兩)黃芩(一兩)水牛角(濃縮粉一兩)冰片(二錢五分)麝
香(二錢五分)珍珠(五錢)金箔衣
【功用】清熱開竅,豁痰解毒。
【主治】邪熱內(nèi)陷心包證。高熱煩躁,神昏譫語,口干舌燥,痰涎壅盛,舌
紅或絳,脈數(shù)。亦治中風(fēng)昏迷,小兒驚厥,屬邪熱內(nèi)閉者。
【歌訣】安宮牛黃開竅方,芩連梔郁朱雄黃,牛角珍珠冰麝箔,熱閉心包功
效良。
紫雪
【組成】石膏(三斤)寒水石(三斤)滑石(三斤)磁石(三斤)水牛角濃
縮粉(五兩)羚羊角屑(五兩)沉香(五兩)青木香(五兩)玄參(一斤)
升麻(一斤)炙甘草(八兩)丁香(一兩)芒硝(十斤)硝石(四升)麝香
(五分)朱砂(三兩)黃金(一百兩)
【功用】清熱開竅,熄風(fēng)止痙。
【主治】熱邪內(nèi)陷心包,熱盛動風(fēng)證。高熱煩躁,神昏譫語,痙厥,斑疹吐
衄,口渴引飲,唇焦齒燥,尿赤便秘,舌紅絳苔干黃,脈數(shù)有力或弦數(shù),以
及小兒熱盛驚厥。
【歌訣】紫血羚牛朱樸硝,硝磁寒水滑石膏,丁沉木麝升玄草,不用赤金法
亦超。
至寶丹
【組成】水牛角濃縮粉(一兩)朱砂(一兩)雄黃(一兩)生玳瑁屑(一
兩)琥珀(一兩)麝香(一分)龍腦(一分)金箔(十片)銀箔(研,五十
片)牛黃(研,半兩)安息香(一兩半)
【功用】清熱開竅,化濁解毒。
【主治】痰熱內(nèi)閉心包證。神昏譫語,身熱煩躁,痰盛氣粗,舌紅苔黃垢
膩,脈滑數(shù),以及中風(fēng)、中暑、小兒驚厥屬于痰熱內(nèi)閉者。
【歌訣】至寶朱砂麝息香,雄黃牛角與牛黃,金銀二箔兼龍腦,琥珀還同玳
瑁良。
行軍散
【組成】西牛黃(一錢)麝香(一錢)珍珠(一錢)冰片(一錢)硼砂(一
錢)明雄黃(飛凈,八錢)硝石(精制,三分)飛金(二十頁)
【功用】清熱開竅,辟穢解毒。
【主治】暑穢。吐瀉腹痛,煩悶欲絕,頭目昏暈,不省人事。并治口瘡咽
痛。點目去風(fēng)熱障翳;搐鼻可避時疫之氣。
【歌訣】諸葛行軍痧脹方,珍珠牛麝冰雄黃,硼硝金箔共研末,竅閉神昏服
之康。
蘇合香丸
【組成】蘇合香(一兩)龍腦[冰片](一兩)麝香(二兩)安息香(二兩)青
木香(二兩)香附(二兩)白檀香(二兩)丁香(二兩)沉香(二兩)蓽茇
(二兩)熏陸香[乳香](一兩)白術(shù)(二兩)訶黎勒(煨,二兩)朱砂(二
兩)水牛角(濃縮粉,二兩)
【功用】芳香開竅,行氣溫中。
【主治】寒閉證。突然昏倒,牙關(guān)緊閉,不省人事,苔白,脈遲;心腹卒
痛,甚則昏厥。亦治中風(fēng)、中氣及感受時行瘴癘之氣,屬于寒閉證者。
【歌訣】蘇合香丸麝息香,木丁朱乳蓽檀襄,牛冰術(shù)沉訶香附,中惡救急莫
彷徨。
紫金錠(又名玉樞丹)
【組成】山慈菇(三兩)紅大戟(一兩半)千金子霜(一兩)五倍子(三
兩)麝香(三錢)雄黃(一兩)朱砂(一兩)
【功用】化痰開竅,辟穢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1)中暑時疫。脘腹脹悶疼痛,惡心嘔吐,泄瀉,及小兒痰厥。
(2)外敷疔瘡癤腫,蟲咬損傷,無名腫毒,以及痄腮、丹毒、喉風(fēng)等。
【歌訣】紫金錠用麝朱雄,慈戟千金五倍同,太乙玉樞名又別,祛痰逐穢及
驚風(fēng)。
柴胡疏肝散
【組成】陳皮(6g)柴胡(6g)川芎(5g)香附(5g)枳殼(5g)芍藥(5g)
炙甘草(3g)
【功用】疏肝解郁,行氣止痛。
【主治】肝氣郁滯證。脅肋疼痛,或寒熱往來,噯氣太息,脘腹脹滿,脈
弦。
【歌訣】柴胡疏肝芍川芎,枳殼陳皮草香附,疏肝行氣兼活血,脅肋疼痛皆
能除。
四磨湯
【組成】人參(6g)檳榔(9g)沉香(6g)天臺烏藥(6g)
【功用】行氣降逆,寬胸散結(jié)。
【主治】肝氣郁結(jié)證。胸膈脹悶,上氣喘急,心下痞滿,不思飲食。
【歌訣】四磨飲子七情侵,人參烏藥及檳沉,濃磨煎服調(diào)滯氣,實者枳殼易
人參。
瓜蔞薤白白酒湯
【組成】瓜蔞實(24g)薤白(12g)白酒(適量)
【功用】通陽散結(jié),行氣祛痰。
【主治】胸痹。胸中悶痛,甚至胸痛徹背,喘息咳唾,短氣,舌苔白膩,脈
弦緊。
【歌訣】瓜蔞薤白白酒湯,胸痹胸悶痛難當,喘息短氣時咳唾,難臥仍加半夏良。
半夏厚樸湯
【組成】半夏(12g)厚樸(9g)茯苓(12g)生姜(9g)蘇葉(6g)
【功用】行氣散結(jié),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氣。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滿悶,或咳或
嘔,舌苔白潤或白膩,脈弦緩或弦滑。
【歌訣】半夏厚樸痰氣疏,茯苓生姜共紫蘇,加棗同煎名四七,痰凝氣滯皆能除。
枳實消痞丸(又名失笑丸)
【組成】干姜(3g)炙甘草(6g)麥芽(6g)茯苓(6g)白術(shù)(6g)半夏曲
(9g)人參(9g)厚樸(12g)枳實(15g)黃連(6g)
【功用】行氣消痞,健脾和胃。
【主治】脾虛氣滯,寒熱互結(jié)證。心下痞滿,不欲飲食,倦怠乏力,大便失
調(diào)。
【歌訣】枳實消痞四君全,麥芽夏曲樸姜連,蒸餅糊丸消積滿,消中有補兩相兼。
厚樸溫中湯
【組成】厚樸(9g)陳皮(9g)炙甘草(5g)茯苓(5g)草豆蔻(5g)木香
(5g)干姜(2g)
【功用】行氣溫中,燥濕除滿。
【主治】寒濕氣滯證。脘腹脹滿或疼痛,不思飲食,舌苔白膩,脈沉弦。
【歌訣】厚樸溫中陳草苓,干姜草寇木香停,煎服加姜治腹痛,虛寒脹滿用
皆靈。
良附丸
【組成】高良姜(酒洗七次,焙,研,9g)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9g)
【功用】行氣疏肝,祛寒止痛。
【主治】氣滯寒凝證。胃脘疼痛,胸悶脅痛,畏寒喜熱,以及婦女痛經(jīng)等。
【歌訣】良附丸用醋香附,良姜酒洗加鹽服,米飲姜汁同調(diào)下,心脘脅痛一
齊除。
金鈴子散
【組成】金鈴子(9g)玄胡索(9g)
【功用】疏肝泄熱,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證。心胸脅肋諸痛,時發(fā)時止,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歌訣】金鈴子散止痛方,玄胡酒調(diào)效更強,疏肝瀉熱行氣血,心腹胸肋痛經(jīng)匡。
天臺烏藥散
【組成】天臺烏藥(12g)木香(6g)小茴香(6g)青皮(6g)高良姜(9g)
檳榔(9g)川楝子(12g)巴豆(12g)
【功用】行氣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睪丸而痛,偏墜腫脹,或少腹疼痛,苔白,脈弦。
【歌訣】天臺烏藥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檳姜,行氣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橘核丸
【組成】橘核(9g)海藻(9g)昆布(9g)海帶(9g)川楝子(9g)桃仁
(9g)厚樸(6g)木通(6g)枳實(6g)延胡索(6g)桂心(6g)木香(6g)
【功用】行氣止痛,軟堅散結(jié)。
【主治】A1A2疝,睪丸腫脹偏墜,或堅硬如石,或痛引臍腹。
【歌訣】橘核丸中川楝桂,樸實延胡藻帶昆,桃仁二木酒糊丸,A1A2疝痛丸鹽酒吞。
暖肝煎
【組成】當歸(6~9g)枸杞子(9g)小茴香(6g)肉桂(3~6g)烏藥(6g)沉
香(3g)茯苓(6g)
【功用】溫補肝腎,行氣止痛。
【主治】肝腎虛寒證。睪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沉遲。
【歌訣】暖肝煎中杞茯歸,茴沉烏藥合肉桂,下焦虛寒疝氣痛,溫補肝腎此方推。
加味烏藥湯
【組成】烏藥(10g)縮砂(10g)木香(10g)延胡索(10g)香附(10g)甘草(5g)
【功用】行氣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
【主治】痛經(jīng)。月經(jīng)前或月經(jīng)初行時,少腹脹痛,脹甚于痛,或連胸脅乳房
脹痛,舌淡,苔薄白,脈弦緊。
【歌訣】加味烏藥湯砂仁,香附木香烏草倫,配入玄胡共六味,經(jīng)前脹痛效堪珍。
蘇子降氣湯
【組成】紫蘇子(9g)半夏(9g)當歸(6g)炙甘草(6g)前胡(6g)厚樸
(6g)肉桂(3g)
【功用】降氣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實喘。痰涎壅盛,喘咳短氣,胸膈滿悶,或腰疼腳軟,或肢體浮
腫,舌苔白滑或白膩,脈弦滑。
【歌訣】蘇子降氣半夏歸,前胡桂樸草姜隨,上實下虛痰嗽喘,或加沉香去肉桂。
定喘湯
【組成】白果(9g)麻黃(9g)蘇子(6g)甘草(3g)款冬花(9g)杏仁
(9g)桑白皮(6g)黃芩(6g)半夏(9g)
【功用】宣肺降氣,清熱化痰。
【主治】哮喘。咳嗽痰多氣急,痰稠色黃,微惡風(fēng)寒,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歌訣】定喘白果與麻黃,款冬半夏白皮桑,蘇杏黃芩兼甘草,外寒痰熱喘哮嘗。
旋覆代赭湯
【組成】旋覆花(9g)人參(6g)生姜(10g)代赭石(9g)炙甘草(6g)半
夏(9g)大棗(4枚)
【功用】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主治】胃氣虛弱,痰濁內(nèi)阻證。心下痞鞕,噫氣不除,或反胃嘔逆,吐涎
沫,舌淡,苔白滑,脈弦而虛。
【歌訣】旋覆代赭用人參,半夏姜甘大棗臨,重以鎮(zhèn)逆咸軟痞,痞鞕?quán)鏆饬δ芙?nbsp;
橘皮竹茹湯
【組成】橘皮(12g)竹茹(12g)生姜(9g)甘草(6g)人參(3g)大棗(5枚)
【功用】降逆止呃,益氣清熱。
【主治】胃虛有熱之呃逆。呃逆或干嘔,舌紅嫩,脈虛數(shù)。
【歌訣】橘皮竹茹治嘔逆,人參甘草棗姜益,胃虛有熱失和降,久病之后更
丁香柿蒂湯
【組成】丁香(6g)柿蒂(9g)人參(3g)生姜(6g)
【功用】溫中益氣、降逆止呃。
【主治】虛寒呃逆。呃逆不已,胸脘痞悶,舌淡苔白,脈沉遲。
【歌訣】丁香柿蒂人參姜,呃逆因寒中氣傷,溫中降逆又益氣,胃氣虛寒最相當。
桃核承氣湯
【組成】桃仁(12g)大黃(12g)桂枝(6g)炙甘草(6g)芒硝(6g)
【功用】破血下瘀。
【主治】下焦蓄血證。少腹急結(jié),小便自利,甚則譫語煩躁,其人如狂,至
夜發(fā)熱。以及血瘀經(jīng)閉,痛經(jīng),脈沉實而澀等。
【歌訣】桃核承氣五般施,甘草硝黃并桂枝,瘀熱互結(jié)小腹脹,如狂蓄血功最奇。
血府逐瘀湯
【組成】桃仁(12g)紅花(9g)當歸(9g)生地黃(9g)川芎(5g)赤芍
(6g)牛膝(9g)桔梗(5g)柴胡(3g)枳殼(6g)甘草(3g)
【功用】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證。胸痛,頭痛日久,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
止,或內(nèi)熱煩悶,或心悸失眠,急燥易怒,入暮潮熱,唇暗或兩目暗黑,舌
黯紅或有瘀斑,脈澀或弦緊。
【歌訣】血府當歸生地桃,紅花甘草殼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勞。
補陽還五湯
【組成】生黃芪(120g)當歸尾(3g)赤芍(5g)地龍(3g)川芎(3g)紅花
(3g)桃仁(3g)
【功用】補氣活血通絡(luò)。
【主治】中風(fēng)。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小便頻數(shù)或遺
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脈緩。
【歌訣】補陽還五赤芍芎,歸尾通經(jīng)佐地龍,四兩黃芪為主藥,血中瘀滯用桃紅。
復(fù)元活血湯
【組成】柴胡(9g)瓜蔞根(9g)當歸(9g)紅花(6g)甘草(6g)穿山甲
(6g)大黃(12g)桃仁(9g)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絡(luò)。
【主治】跌打損傷。瘀血留于脅下,痛不可忍。
【歌訣】復(fù)元活血湯柴胡,花粉當歸山甲俱,桃仁紅花大黃草,損傷瘀血酒煎去。
溫經(jīng)湯
【組成】吳茱萸(9g)當歸(6g)芍藥(6g)川芎(6g)人參(6g)桂枝
(6g)阿膠(6g)牡丹皮(6g)生姜(6g)甘草(6g)半夏(6g)麥冬(9g)
【功用】溫經(jīng)散寒,祛瘀養(yǎng)血。
【主治】沖任虛寒,瘀血阻滯證。漏下不止,月經(jīng)不調(diào),或前或后,或一月
再行,或經(jīng)停不至,而見入暮發(fā)熱,手心煩熱,唇口干燥。亦治婦人久不受
孕。
【歌訣】溫經(jīng)湯用吳萸芎,歸芍丹桂姜夏冬,參草益脾膠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重在暖胞宮。
生化湯
【組成】全當歸(24g)川芎(9g)桃仁(6g)炮姜(2g)炙甘草(2g)
【功用】化瘀生新,溫經(jīng)止血。
【主治】產(chǎn)后瘀血腹痛。惡露不行,小腹冷痛。
【歌訣】生化湯是產(chǎn)后方,歸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溫經(jīng)效亦彰。
桂枝茯苓丸
【組成】桂枝(6g)茯苓(6g)丹皮(6g)桃仁(6g)芍藥(6g)
【功用】活血化瘀,緩消癥塊。
【主治】瘀阻胞宮證。腹痛拒按,或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或妊娠胎動
不安等。
【歌訣】金匱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藥和牡丹,等分為末蜜丸服,緩消癥塊胎可安。
失笑散
【組成】五靈脂(6g)蒲黃(6g)醋(6g)
【功用】活血祛瘀,散結(jié)止痛。
【主治】瘀血停滯。心胸刺痛,脘腹疼痛,或產(chǎn)后惡露不行,或月經(jīng)不調(diào),
少腹急痛等。
【歌訣】失笑靈脂蒲黃同,等量為散釅醋沖,瘀滯心腹時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丹參飲
【組成】丹參(30g)檀香(6g)砂仁(6g)
【功用】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主治】血瘀氣滯,心胃諸痛。
【歌訣】丹參飲中用檀香,砂仁合用成妙方,血瘀氣滯兩相結(jié),心胃諸痛用之良。
鱉甲煎丸
【組成】鱉甲(三分)烏扇(三分)黃芩(三分)鼠婦(三分)干姜(三
分)大黃(三分)桂枝(三分)石韋(三分)厚樸(三分)瞿麥(三分)紫
葳(三分)阿膠(三分)柴胡(六分)蜣螂(六分)芍藥(五分)牡丹(五
分)A1A1蟲(五分)蜂巢(四分)赤硝(十二分)桃仁(二分)人參(一
分)半夏(一分)葶藶(一分)
【功用】行氣活血,祛濕化痰,軟件消癥。
【主治】瘧母。瘧疾日久不愈,脅下癖塊,以及癥瘕積聚,腹中疼痛,肌肉
消瘦,飲食減少,時有寒熱,或女子月經(jīng)閉止等。
【歌訣】鱉甲煎丸瘧母方,蟅蟲鼠婦及蜣螂,蜂窠石韋人參射,桂樸紫葳丹芍姜。
十灰散
【組成】大薊(9g)小薊(9g)荷葉(9g)側(cè)柏葉(9g)茅根(9g)茜根
(9g)山梔(9g)大黃(9g)牡丹皮(9g)棕櫚皮(9g)
【功用】涼血止血。
【主治】血熱妄行。吐血、咯血、嗽血、衄血。
【歌訣】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櫚煨,二薊梔黃各炒黑,上部出血勢能摧。
四生丸
【組成】生荷葉(9g)生艾葉(9g)生柏葉(12g)生地黃(15g)
【功用】涼血止血。
【主治】血熱妄行。吐血、衄血,血色鮮紅,口干咽燥,舌紅或絳,脈弦
數(shù)。
【歌訣】四生丸中三般葉,側(cè)柏艾葉荷葉兼,生地合用為丸服,血熱吐衄效可驗。
咳血方
【組成】青黛(6g)瓜蔞仁(9g)海粉(9g)山梔子(9g)訶子(6g)
【功用】清肝寧肺,涼血止血。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證??人蕴党韼а┩虏凰?,心煩易怒,胸脅作
痛,咽干口苦,頰赤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歌訣】咳血方中訶子收,瓜蔞海粉山梔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
小薊飲子
【組成】生地黃(30g)小薊(15g)滑石(15g)木通(6g)蒲黃(9g)藕節(jié)
(9g)淡竹葉(9g)當歸(6g)山梔子(9g)炙甘草(6g)
【功用】涼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血淋、尿血。尿中帶血,小便頻數(shù),赤澀熱痛,舌紅,脈數(shù)等。
【歌訣】小薊飲子藕蒲黃,木通滑石生地黃,歸草黑梔淡竹葉,血淋熱結(jié)服之良。
槐花散
【組成】槐花(12g)柏葉(12g)荊芥穗(6g)枳殼(6g)
【功用】清腸涼血,疏風(fēng)行氣。
【主治】腸風(fēng)臟毒下血。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糞中帶血,以及痔瘡出
血,血色鮮紅或晦暗。
【歌訣】槐花散用治腸風(fēng),側(cè)柏荊芥枳殼充,為末等分米飲下,寬腸涼血逐風(fēng)功。
黃土湯
【組成】甘草(9g)干地黃(9g)白術(shù)(9g)附子(炮,9g)阿膠(9g)黃芩
(9g)灶心黃土(30g)
【功用】溫陽健脾,養(yǎng)血止血。
【主治】陽虛便血。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及婦人崩漏,血
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者。
【歌訣】黃土湯用芩地黃,術(shù)附阿膠甘草嘗,溫陽健脾能攝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川芎茶調(diào)散
【組成】川芎(12g)荊芥(12g)白芷(6g)羌活(6g)甘草(6g)細辛
(3g)防風(fēng)(4.5g)薄荷(12g)
【功用】疏風(fēng)止痛。
【主治】風(fēng)邪頭痛。偏正頭痛或巔頂作痛,惡寒發(fā)熱,目眩鼻塞,舌苔薄
白,脈浮者。
【歌訣】川芎茶調(diào)散荊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風(fēng)攻上,正偏頭痛悉能康。
獨活寄生湯
【組成】獨活(9g)桑寄生(6g)杜仲(6g)牛膝(6g)細辛(6g)秦艽
(6g)茯苓(6g)桂心(6g)防風(fēng)(6g)川芎(6g)人參(6g)甘草(6g)當
歸(6g)芍藥(6g)干地黃(6g)
【功用】祛風(fēng)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主治】痹證日久,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腰膝疼痛,肢節(jié)屈伸不利,或
麻木不仁,畏寒喜溫,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
【歌訣】獨活寄生艽防辛,芎歸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參草,冷風(fēng)頑痹屈能伸。
大秦艽湯
【組成】秦艽(9g)川芎(6g)獨活(6g)當歸(6g)白芍(6g)石膏(6g)
甘草(6g)羌活(3g)防風(fēng)(3g)白芷(3g)黃芩(3g)白術(shù)(3g)茯苓
(3g)生地(3g)熟地(3g)細辛(2g)
【功用】祛風(fēng)清熱,養(yǎng)血活血。
【主治】風(fēng)邪初中經(jīng)絡(luò)證??谘蹎沸?,舌強不能言語,手足不能運動,風(fēng)邪
散見,不拘一經(jīng)者。
【歌訣】大秦艽湯羌獨防,芎芷辛芩二地黃,石膏歸芍苓甘術(shù),風(fēng)邪散見可 通嘗。
小活絡(luò)丹
【組成】川烏(6g)草烏(炮,6g)天南星(炮,6g)地龍(6g)乳香(5g)
沒藥(5g)
【功用】祛風(fēng)除濕,化痰通絡(luò),活血止痛。
【主治】風(fēng)寒濕痹。肢體筋脈疼痛,麻木拘攣,關(guān)節(jié)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
定。亦治中風(fēng),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經(jīng)絡(luò)中濕痰瘀血,而見腰腿沉重,或
腿臂間作痛。
【歌訣】小活絡(luò)丹天南星,二烏乳沒與地龍,寒濕瘀血成痹痛,搜風(fēng)活血經(jīng)絡(luò)通。
牽正散
【組成】白附子(6g)白僵蠶(6g)全蝎(3g)
【功用】祛風(fēng)化痰止痙。
【主治】風(fēng)中經(jīng)絡(luò),口眼喎斜。
【歌訣】牽正散是楊家方,全蝎僵蠶白附襄,服用少量熱酒下,口眼歪斜療效彰。
玉真散
【組成】天南星(6g)防風(fēng)(6g)白芷(6g)天麻(6g)羌活(6g)白附子
(6g)
【功用】祛風(fēng)定搐。
【主治】破傷風(fēng)。牙關(guān)緊急,口撮唇緊,身體強直,角弓反張,甚則咬牙縮
舌。
【歌訣】玉真散治破傷風(fēng),牙關(guān)緊急反張弓, 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內(nèi)服一方通。
消風(fēng)散
【組成】荊芥(6g)防風(fēng)(6g)牛蒡子(6g)蟬蛻(6g)蒼術(shù)(6g)苦參
(6g)石膏(6g)知母(6g)當歸(6g)胡麻仁(6g)生地(6g)木通(3g)
甘草(3g)
【功用】疏風(fēng)養(yǎng)血,清熱除濕。
【主治】風(fēng)疹、濕疹。皮膚疹出色紅,或遍身云片斑點,瘙癢,抓破后滲出
津水,苔白或黃,脈浮數(shù)。
【歌訣】消風(fēng)散內(nèi)有荊防,蟬蛻胡麻苦參蒼,知膏蒡通歸地草,風(fēng)疹濕疹服之康。
羚角鉤藤湯
【組成】羚角片(先煎,4.5g)鉤藤(后下,9g)霜桑葉(6g)滁菊花(9g)
鮮生地(15g)生白芍(9g)川貝母(12g)淡竹茹(15g)茯神木(9g)生甘
草(3g)
【功用】涼肝熄風(fēng),增液舒筋。
【主治】肝熱生風(fēng)證。高熱不退,煩悶躁擾,手足抽搐,發(fā)為驚厥,甚則神
昏,舌絳而干,或舌焦起刺,脈弦而數(shù)。
【歌訣】俞氏羚角鉤藤湯,桑菊茯神鮮地黃,貝草竹茹同芍藥,肝風(fēng)內(nèi)動急煎嘗。
鎮(zhèn)肝熄風(fēng)湯
【組成】懷牛膝(30g)生赭石(30g)生龍骨(15g)生牡蠣(15g)生龜版
(15g)生杭芍(15g)玄參(15g)天冬(15g)川楝子(6g)生麥芽(6g)茵
陳(6g)甘草(4.5g)
【功用】鎮(zhèn)肝熄風(fēng),滋陰潛陽。
【主治】類中風(fēng)。頭目眩暈,目脹耳鳴,腦部熱痛,心中煩熱,面色如醉,
或時常噫氣,或肢體漸覺不利,口角漸形歪斜;甚或眩暈顛仆,昏不知人,
移時始醒;或醒后不能復(fù)原,脈弦長有力者。
【歌訣】鎮(zhèn)肝熄風(fēng)芍天冬,玄參牡蠣赭茵供,麥龜膝草龍川楝,肝風(fēng)內(nèi)動有奇功。
天麻鉤藤飲
【組成】天麻(9g)鉤藤(后下,12g)石決明(先煎,18g)梔子(9g)黃芩
(9g)川牛膝(12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朱
茯神(9g)
【功用】平肝熄風(fēng),清熱活血,補益肝腎。
【主治】肝陽偏亢,肝風(fēng)上擾證。頭痛、眩暈,失眠,舌紅苔黃,脈弦。
【歌訣】天麻鉤藤石決明,杜仲牛膝桑寄生,梔子黃芩益母草,茯神夜交安神寧。
大定風(fēng)珠
【組成】生白芍(18g)阿膠(9g)生龜版(12g)干地黃(18g)麻仁(6g)
五味子(6g)生牡蠣(12g)麥冬(18g)炙甘草(12g)雞子黃(2個)鱉甲
(12g)
【功用】滋陰熄風(fēng)。
【主治】陰虛動風(fēng)證。溫病后期,神倦瘈疭,脈氣虛弱,舌絳苔少,有時時
欲脫之勢者。
【歌訣】大定風(fēng)珠雞子黃,再合加減復(fù)脈湯,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陰熄風(fēng)是妙方。
杏蘇散
【組成】蘇葉(9g)杏仁(9g)半夏(9g)茯苓(9g)橘皮(6g)前胡(9g)
苦桔梗(6g)枳殼(6g)甘草(3g)生姜(3片)大棗(3枚)
【功用】輕宣涼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涼燥證。頭微痛,惡寒無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脈弦。
【歌訣】杏蘇散內(nèi)夏陳前,枳桔苓草姜棗研,輕宣溫潤治涼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桑杏湯
【組成】桑葉(3g)杏仁(5g)沙參(6g)象貝(3g)香豉(3g)梔皮(3g)
梨皮(3g)
【功用】輕宣溫燥。
【主治】外感溫燥證。頭痛,身熱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無痰,或痰少
而粘,舌紅,苔薄白而干,脈浮數(shù)而右脈大者。
【歌訣】桑杏湯中象貝宣,沙參梔豉與梨皮,干咳鼻燥右脈大,辛涼甘潤燥能醫(yī)。
清燥救肺湯
【組成】桑葉(9g)石膏(煅,8g)甘草(3g)人參(2g)胡麻仁(3g)阿膠
(3g)麥門冬(4g)杏仁(2g)枇杷葉(3g)
【功用】清燥潤肺。
【主治】溫燥傷肺證。頭痛身熱,干咳無痰,氣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
燥,胸膈滿悶,舌干少苔,脈虛大而數(shù)。
【歌訣】清燥救肺參草杷,石膏膠杏麥胡麻, 經(jīng)霜收下冬桑葉,清燥救肺效可夸。
麥門冬湯
【組成】麥門冬(70g)半夏(10g)人參(6g)甘草(6g)粳米(5g)大棗
(4枚)
【功用】潤肺益胃,降逆下氣。
【主治】肺痿??韧傧涯?,短氣喘促,咽喉干燥,舌干紅少苔,脈虛數(shù)。
【歌訣】麥門冬湯用人參,棗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虛火,益胃生津此方珍。
養(yǎng)陰清肺湯
【組成】大生地(12g)麥冬(9g)生甘草(3g)玄參(9g)貝母(5g)丹皮
(5g)薄荷(3g)白芍(炒,5g)
【功用】養(yǎng)陰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白喉。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腫痛,初起或發(fā)熱或不發(fā)
熱,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脈數(shù)無力或細數(shù)。
【歌訣】養(yǎng)陰清肺是妙方,玄參草芍麥地黃,薄荷貝母丹皮入,時疫白喉急煎嘗。
玉液湯
【組成】生山藥(30g)生黃芪(15g)知母(18g)生雞內(nèi)金(6g)葛根
(5g)五味子(9g)天花粉(9g)
【功用】益氣滋陰,固腎止渴。
【主治】消渴??诔8煽剩嬎唤?,小便數(shù)多,困倦氣短,脈虛細無力。
【歌訣】玉液山藥芪葛根,花粉知味雞內(nèi)金,消渴口干溲多數(shù),補脾固腎益氣陰。
瓊玉膏
【組成】人參(二十四兩)生地黃(十六斤)白茯苓(四十八兩)白蜜(十斤)
【功用】滋陰潤肺,益氣補脾。
【主治】肺癆。干咳少痰,咽燥咯血,肌肉消瘦,氣短乏力,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歌訣】瓊玉膏用生地黃,人參茯苓白蜜嘗,肺燥干咳虛勞證,金水相滋效力彰。
增液湯
【組成】玄參(30g)麥冬(24g)細生地(24g)
【功用】增液潤燥。
【主治】陽明溫病,津虧便秘證。大便秘結(jié),口渴,舌干紅,脈細數(shù)或沉而無力者。
【歌訣】增液玄參與麥冬,熱病津枯便不通,補藥之體作瀉劑,但非重用不為功。
平胃散
【組成】蒼術(shù)(15g)厚樸(9g)陳皮(9g)甘草(6g)
【功用】燥濕運脾,行氣和胃。
【主治】濕滯脾胃證。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惡心,噯氣吞酸,肢體沉
重,怠惰嗜臥,常多自利,舌苔白膩而厚,脈緩。
【歌訣】平胃散用樸陳皮,蒼術(shù)甘草姜棗齊,燥濕運脾除脹滿,調(diào)胃和中此方宜。
藿香正氣散
【組成】大腹皮(5g)白芷(5g)紫蘇(5g)茯苓(5g)半夏曲(10g)白術(shù)
(10g)陳皮(10g)厚樸(10g)姜汁(10g)桔梗(10g)藿香(15g)炙甘草
(12g)
【功用】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主治】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濕滯證?;魜y吐瀉,惡寒發(fā)熱,頭痛,脘腹疼痛,
舌苔白膩,以及山嵐瘴瘧等。
【歌訣】藿香正氣大腹蘇,甘桔陳苓術(shù)樸俱,夏曲白芷加姜棗,感傷嵐瘴并能驅(qū)。
茵陳蒿湯
【組成】茵陳(18g)梔子(9g)大黃(6g)
【功用】清熱利濕退黃。
【主治】濕熱黃疸。一身面目俱黃,黃色鮮明,腹微滿,口中渴,小便短
赤,舌苔黃膩,脈沉數(shù)等。
【歌訣】茵陳蒿湯治陽黃,梔子大黃組成方,梔子柏皮加甘草,茵陳四逆治陰黃。
八正散
【組成】車前子(9g)瞿麥(9g)萹蓄(9g)滑石(9g)山梔子仁(9g)甘草
(9g)木通(9g)大黃(9g)
【功用】清熱瀉火,利水通淋。
【主治】濕熱淋證。尿頻尿急,溺時澀痛,淋瀝不暢,尿色渾赤,甚則癃閉
不通,小腹急滿,口燥咽干,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歌訣】八正木通與車前,萹蓄大黃滑石研,草梢瞿麥兼梔子,煎加燈草痛淋蠲。
三仁湯
【組成】杏仁(12g)飛滑石(18g)白通草(6g)白蔻仁(6g)竹葉(6g)厚
樸(6g)生薏苡仁(18g)半夏(10g)
【功用】宣暢氣機,清利濕熱。
【主治】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頭痛惡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黃,胸悶不
饑,午后身熱,苔白不渴,脈弦細而濡。
【歌訣】三仁湯蔻薏苡仁,樸夏白通滑竹倫,水用甘瀾揚百遍,濕溫初起法堪尊。
甘露消毒丹(一名普濟解毒丹)
【組成】滑石(15g)淡黃芩(10g)綿茵陳(11g)石菖蒲(6g)川貝母
(5g)木通(5g)藿香(4g)連翹(4g)白蔻仁(4g)薄荷(4g)射干(4g)
【功用】利濕化濁,清熱解毒。
【主治】濕溫時疫。發(fā)熱倦怠,胸悶腹脹,肢痠咽腫,身目發(fā)黃,頤腫口
渴,小便短赤,泄瀉淋濁等,舌苔淡白或厚膩或干黃。并主水土不服。
【歌訣】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陳滑石木通菖,芩翹貝母射干薄,濕溫時疫是主方。
連樸飲
【組成】制厚樸(6g)川連(姜汁炒,3g)石菖蒲(3g)制半夏(3g)香豉
(9g)焦梔(9g)蘆根(60g)
【功用】清熱化濕,理氣和中。
【主治】濕熱霍亂。上吐下瀉,胸脘痞悶,心煩躁擾,小便短赤,舌苔黃
膩,脈滑等。
【歌訣】連樸飲用香豆豉,菖蒲半夏焦山梔,蘆根厚樸黃連入,濕熱霍亂此方施。
當歸拈痛湯(原名拈痛湯)
【組成】白術(shù)(4.5g)人參(6g)苦參(6g)升麻(6g)葛根(6g)蒼術(shù)
(6g)防風(fēng)(9g)知母(9g)澤瀉(9g)黃芩(9g)豬苓(9g)當歸身(9g)
炙甘草(15g)茵陳(15g)羌活(15g)
【功用】利濕清熱,疏風(fēng)止痛。
【主治】濕熱相搏,外受風(fēng)邪證。遍身肢節(jié)煩痛,或肩背沉重,或腳氣腫
痛,腳膝生瘡,舌苔白膩微黃,脈弦數(shù)等。
【歌訣】當歸拈痛羌防升,豬澤茵陳芩葛朋,二術(shù)苦參知母草,瘡瘍濕熱服皆應(yīng)。
二妙散
【組成】黃柏(15g)蒼術(shù)(15g)
【功用】清熱燥濕。
【主治】濕熱下注證。筋骨疼痛,或兩足痿軟,或足膝紅腫疼痛,或濕熱帶
下,下部濕瘡等,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者。
【歌訣】二妙散中蒼柏兼,若云三妙牛膝添,四妙再加薏苡仁,濕熱下注痿痹痊。
五苓散
【組成】豬苓(9g)澤瀉(15g)白術(shù)(9g)茯苓(9g)桂枝(6g)
【功用】利水滲濕,溫陽化氣。
【主治】(1)蓄水證。小便不利,頭痛微熱,煩渴欲飲,甚則水入即吐,舌
苔白,脈浮。(2)水濕內(nèi)停。水腫,泄瀉,小便不利,以及霍亂等。(3)
痰飲。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眩,或短氣而咳者。
【歌訣】五苓散治太陽府,澤瀉白術(shù)與二苓,溫陽化氣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豬苓湯
【組成】豬苓(9g)茯苓(9g)澤瀉(9g)阿膠(9g)滑石(9g)
【功用】利水清熱養(yǎng)陰。
【主治】水熱互結(jié)證。小便不利,發(fā)熱,口渴欲飲,或心煩不寐,或兼有咳
嗽,嘔惡,下利等,舌紅苔白或微黃,脈細數(shù)者。
【歌訣】豬苓湯用豬茯苓,澤瀉滑石阿膠并,小便不利兼煩渴,利水養(yǎng)陰熱亦平。
防己黃芪湯
【組成】防己(12g)黃芪(15g)甘草(6g)白術(shù)(9g)
【功用】益氣祛風(fēng),健脾利水。
【主治】風(fēng)水或風(fēng)濕。汗出惡風(fēng),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浮。
【歌訣】防己黃芪金匱方,白術(shù)甘草棗生姜,汗出惡風(fēng)兼身重,表虛濕盛服之康。
五皮散
【組成】生姜皮(9g)桑白皮(9g)陳橘皮(9g)大腹皮(9g)茯苓皮(9g)
【功用】利水消腫,理氣健脾。
【主治】皮水。一身悉腫,肢體沉重,心腹脹滿,上氣喘急,小便不利,以
及妊娠水腫等,苔白膩,脈緩。
【歌訣】五皮散用五般皮,陳茯姜桑大腹奇,或以五加易桑白,脾虛腹脹此方施。
苓桂術(shù)甘湯
【組成】茯苓(12g)桂枝(9g)白術(shù)(9g)甘草(6g)
【功用】溫陽化飲,健脾利濕。
【主治】痰飲。胸脅支滿,目眩心悸,或短氣而咳,舌苔白滑,脈弦滑。
【歌訣】苓桂術(shù)甘化飲劑,濕陽化飲又健脾,飲邪上逆胸脅滿,水飲下行悸眩去。
甘草干姜茯苓白術(shù)湯
【組成】甘草(6g)白術(shù)(6g)干姜(12g)茯苓(12g)
【功用】祛寒除濕。
【主治】腎著病。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飲食如故,口不渴,小
便自利,舌淡苔白,脈沉遲或沉緩。
【歌訣】腎著湯內(nèi)用干姜,茯苓甘草白術(shù)襄,傷濕身重與腰冷,亦名甘姜苓術(shù)湯。
真武湯
【組成】茯苓(9g)芍藥(9g)白術(shù)(6g)生姜(9g)附子(9g)
【功用】溫陽利水。
【主治】(1)脾腎陽虛,水氣內(nèi)停證。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
利,或肢體浮腫,苔白不渴,脈沉。(2)太陽病發(fā)汗太過,陽虛水泛。汗出
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目閏動,振振欲擗地。
【歌訣】真武湯壯腎中陽,茯苓術(shù)芍附生姜,少陰腹痛有水氣,悸眩目閏惕保安康。
實脾散
【組成】厚樸(6g)白術(shù)(6g)木瓜(6g)木香(6g)草果仁(6g)大腹子
(6g)附子(6g)白茯苓(6g)干姜(6g)炙甘草(3g)
【功用】溫陽健脾,行氣利水。
【主治】陽虛水腫。身半以下腫甚,手足不溫,胸腹脹滿,大便溏薄,舌苔
白膩,脈沉弦而遲者。
【歌訣】實脾苓術(shù)與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附姜兼厚樸,虛寒陰水效堪夸。
萆薢分清飲
【組成】益智(9g)川萆薢(9g)烏藥(9g)
【功用】溫暖下元,利濕化濁。
【主治】虛寒白濁。小便頻數(shù),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脈沉。
【歌訣】萆薢分清石菖蒲,萆薢烏藥益智俱,或益茯苓鹽煎服,通心固腎濁 精驅(qū)。
完帶湯
【組成】白術(shù)(30g)山藥(30g)人參(6g)白芍(15g)車前子(9g)蒼術(shù)
(9g)甘草(3g)陳皮(2g)黑芥穗(2g)柴胡(2g)
【功用】補脾疏肝,化濕止帶。
【主治】脾虛肝郁,濕濁帶下。帶下色白,清稀如涕,肢體倦怠,舌淡苔
白,脈緩或濡弱。
【歌訣】完帶湯中用白術(shù),山藥人參白芍輔,蒼術(shù)車前黑芥穗,陳皮甘草與柴胡。
二陳湯
【組成】半夏(15g)橘紅(15g)白茯苓(9g)炙甘草(4.5g)烏梅(少許)
生姜(少許)
【功用】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主治】濕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悶,惡心嘔吐,肢體倦怠,或頭
眩心悸,舌苔白潤,脈滑。
【歌訣】二陳湯用半夏陳,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氣和中燥濕痰,煎加生姜與烏梅。
茯苓丸
【組成】茯苓(6g)枳殼(3g)半夏(9g)樸硝(3g)
【功用】燥濕行氣,軟堅化痰。
【主治】痰停中脘證。兩臂疼痛,手不得上舉,或左右時復(fù)轉(zhuǎn)移,或兩手疲
軟,或四肢浮腫,舌苔白膩,脈沉細或弦滑等。
【歌訣】指迷茯苓丸半夏,風(fēng)硝枳殼姜湯下,中脘停痰肩臂痛,氣行痰消痛自罷。
溫膽湯
【組成】半夏(6g)竹茹(6g)枳實(6g)橘皮(9g)炙甘草(3g)白茯苓
(4.5g)
【功用】理氣化痰,清膽和胃。
【主治】膽胃不和,痰熱內(nèi)擾證。膽怯易驚,虛煩不寧,失眠多夢,嘔吐呃
逆,癲癇等證。
【歌訣】溫膽湯中苓半草,枳竹陳皮加姜棗,虛煩不眠證多端,此系膽虛痰熱擾。
清氣化痰丸
【組成】陳皮(6g)杏仁(6g)枳實(6g)黃芩(6g)瓜蔞仁(6g)茯苓
(6g)膽南星(9g)制半夏(9g)
【功用】清熱化痰,理氣止咳。
【主治】痰熱咳嗽。痰稠色黃,咯之不爽,胸膈痞悶,甚則氣急嘔惡,舌質(zhì)
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歌訣】清氣化痰星夏橘,杏仁枳實瓜蔞實,芩苓姜汁糊為丸,氣順火消痰自失。
小陷胸湯
【組成】黃連(6g)半夏(12g)栝蔞實(20g)
【功用】清熱化痰,寬胸散結(jié)。
【主治】痰熱互結(jié)證。胸脘痞悶,按之則痛,或咳痰黃稠,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歌訣】小陷胸湯連夏蔞,寬胸開結(jié)滌痰優(yōu),膈上熱痰痞滿痛,舌苔黃膩服之休。
滾痰丸
【組成】大黃(15g)黃芩(15g)礞石(3g)沉香(2g)
【功用】瀉火逐痰。
【主治】實熱老痰證。癲狂驚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悶,
或眩暈耳鳴,或繞項結(jié)核,或口眼蠕動,或不寐,或夢寐奇怪之狀,或骨節(jié)
卒痛難以名狀,或噎息煩悶。大便秘結(jié),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有力。
【歌訣】滾痰丸用青礞石,大黃黃芩與沉香,百病皆因痰作祟,頑痰怪證力能匡。
貝母瓜蔞散
【組成】貝母(5g)瓜蔞(3g)花粉(2.5g)茯苓(2.5g)橘紅(2.5g)桔梗
(2.5g)
【功用】潤肺清熱,理氣化痰。
【主治】燥痰咳嗽??┨挡凰?,澀而難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等。
【歌訣】貝母瓜蔞花粉研,橘紅桔梗茯苓添,嗆咳咽干痰難出,潤燥化痰病自安。
苓甘五味姜辛湯
【組成】茯苓(12g)甘草(9g)干姜(9g)細辛(5g)五味子(5g)
【功用】溫肺化飲。
【主治】寒飲咳嗽??忍盗慷啵逑∩?,胸膈不快,舌苔白滑,脈弦滑等。
【歌訣】苓甘五味姜辛湯,溫陽化飲常用方,半夏杏仁均可入,寒痰冷飲保安康。
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組成】半夏(9g)天麻(6g)茯苓(6g)橘紅(6g)白術(shù)(15g)甘草
(3g)
【功用】燥濕化痰,平肝熄風(fēng)。
【主治】風(fēng)痰上擾證。眩暈頭痛,胸悶嘔惡,舌苔白膩,脈弦滑等。
【歌訣】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苓草橘紅大棗姜,眩暈頭痛風(fēng)痰證,熱盛陰虧切莫嘗。
定癇丸
【組成】明天麻(6g)川貝母(6g)半夏(6g)茯苓(6g)茯神(6g)膽南星
(3g)石菖蒲(3g)全蝎(3g)甘草(3g)僵蠶(3g)真琥珀(3g)燈草
(3g)陳皮(4.5g)遠志(4.5g)甘草(4.5g)丹參(12g)麥冬(12g)辰砂
(2g)
【功用】滌痰熄風(fēng)。
【主治】痰熱癇證。忽然發(fā)作,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則抽搐,目斜口
歪,痰涎直流,叫喊作聲。亦可用于癲狂。
【歌訣】定癇二茯貝天麻,丹麥陳遠菖蒲夏,膽星蝎蠶草竹瀝,姜汁琥珀與朱砂。
保和丸
【組成】山楂(18g)神曲(6g)半夏(9g)茯苓(9g)陳皮(6g)連翹
(6g)蘿卜子(6g)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積。脘腹痞滿脹痛,噯腐吞酸,惡食嘔吐,或大便泄瀉,舌苔厚
膩,脈滑等。
【歌訣】保和神曲與山植,苓夏陳翹菔子加,炊餅為丸白湯下,消食和胃效堪夸。
枳實導(dǎo)滯丸
【組成】大黃(9g)枳實(9g)神曲(9g)茯苓(6g)黃芩(6g)黃連(6g)
白術(shù)(6g)澤瀉(6g)
【功用】消食導(dǎo)滯,清熱祛濕。
【主治】濕熱食積。脘腹脹痛,下痢泄瀉,或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舌苔黃
膩,脈沉有力。
【歌訣】枳實導(dǎo)滯首大黃,芩連白術(shù)茯苓襄,澤瀉蒸餅糊丸服,濕熱積滯力能攘。
木香檳榔丸
【組成】木香(3g)檳榔(3g)青皮(3g)陳皮(3g)莪術(shù)(3g)黃連(3g)
黃柏(5g)大黃(5g)香附子(10g)牽牛(10g)
【功用】行氣導(dǎo)滯,攻積泄熱。
【主治】痢疾,食積。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食積內(nèi)停,脘腹脹滿,大便
秘結(jié),舌苔黃膩,脈沉實。
【歌訣】木香檳榔青陳皮,枳柏黃連莪術(shù)齊,大黃黑丑兼香附,痢疾后重?zé)釡恕?nbsp;
健脾丸
【組成】白術(shù)(15g)木香(6g)黃連(6g)甘草(6g)白茯苓(10g)人參
(9g)神曲(6g)陳皮(6g)砂仁(6g)麥芽(6g)山楂(6g)山藥(6g)肉
豆蔻(6g)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瀉。
【主治】脾虛停食證。食少難消,脘腹痞悶,大便溏薄,苔膩微黃,脈象虛弱。
【歌訣】健脾參術(shù)苓草陳,肉楚香連合砂仁,植肉山藥曲麥炒,消補兼施比方尋。
肥兒丸
【組成】神曲(炒,十兩)黃連(去須,十兩)肉豆蔻(面裹煨,五兩)使
君子(去皮、殼,五兩)麥芽(炒,五兩)檳榔(細銼,曬,二十個)木香
(二兩)
【功用】健脾消食,清熱驅(qū)蟲。
【主治】小兒疳積。消化不良,面黃體瘦,肚腹脹滿,發(fā)熱口臭,大便溏
薄,以及蟲積腹痛。
【歌訣】肥兒丸內(nèi)用使君,豆蔻香連曲麥檳,豬膽為丸熱水下,蟲疳食積一掃清。
烏梅丸
【組成】烏梅(30g)細辛(3g)干姜(9g)黃連(6g)當歸(6g)附子
(6g)蜀椒(5g)桂枝(6g)人參(6g)黃柏(6g)
【功用】溫臟安蛔。
【主治】蛔厥證。腹痛時作,心煩嘔吐,時發(fā)時止,常自吐蛔,手足厥冷。
亦治久痢久瀉。
【歌訣】烏梅丸用細辛桂,黃連黃柏及當歸,人參椒姜加附子,清上溫下又安 蛔。
化蟲丸
【組成】胡粉(即鉛粉,炒,五十兩)鶴虱(去土,五十兩)檳榔(五十
兩)苦楝根(去浮皮,五十兩)白礬(枯,十二兩半)
【功用】驅(qū)殺腸中諸蟲。
【主治】蟲積。發(fā)作時腹中疼痛,往來上下,其痛甚劇,嘔吐清水,或吐蛔蟲。
【歌訣】化蟲鶴虱與使君,檳榔蕪夷苦楝群,白礬鉛粉糊丸服,腸中諸蟲皆能除。
布袋丸
【組成】夜明砂(二兩)蕪荑(二兩)使君子(二兩)白茯苓(半兩)白術(shù)
(半兩)人參(半兩)甘草(半兩)蘆薈(半兩)
【功用】驅(qū)蛔消疳,補養(yǎng)脾胃。
【主治】小兒蟲疳。體熱面黃,肢細腹大,發(fā)焦目暗等。
【歌訣】布袋丸內(nèi)用四君,蕪夷蘆薈共調(diào)勻,夜明砂與使君子,消疳去蟲法可循。
瓜蒂散
【組成】瓜蒂(熬黃,一分)赤小豆(一分)
【功用】涌吐痰涎宿食。
【主治】痰涎宿食,壅滯胸脘證。胸中痞鞕,懊憹不安,欲吐不出,氣上沖
咽喉不得息,寸脈微浮者。
【歌訣】瓜蒂散中赤小豆,豆豉汁調(diào)酸苦湊,逐邪涌吐功最捷,胸脘痰食服之瘳。
救急稀涎散
【組成】豬牙皂角(如豬牙,肥實不蛀者,削去黑皮,四挺)白礬(一兩,
通瑩者)
【功用】開關(guān)涌吐。
【主治】中風(fēng)閉證。痰涎壅盛,喉中痰聲漉漉,氣閉不通,心神瞀悶,四肢
不收,或倒仆不省,或口角似歪,脈滑實有力者。亦治喉痹。
【歌訣】稀涎皂角與白礬,痰濁壅阻宜開關(guān),中風(fēng)痰閉口不語,涌吐通關(guān)氣自還。
鹽湯探吐方
【組成】食鹽
【功用】涌吐宿食。
【主治】宿食。飲食停留胃中,脘腹脹疼不舒?;蚋苫魜y,欲吐不得吐,欲
瀉不得瀉。
【歌訣】鹽湯探吐千金方,干霍亂證宜急嘗,宿食填脘氣機阻,運用及時效最良。
參蘆飲
【組成】人參蘆
【功用】涌吐痰涎。
【主治】虛弱之人,痰涎壅盛。胸膈滿悶,溫溫欲吐,脈象虛弱者。
【歌訣】參蘆飲是丹溪方,竹瀝新加效更良,氣虛體弱痰壅盛,服此得吐自然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