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脹
1)手術(shù)后腹脹、排氣良方
朋友的父親做前列腺手術(shù)后腹?jié)q如鼓.服用:四磨湯口服液!(大藥房有售) 非常便宜. 這方子效果非常之好十五分鐘見效沒錯。手術(shù)后腸蠕動減慢,必須排氣了才能進食,簡單有效。就是服用速效救心丸,這個按說明書服就好,吃了幾粒馬上就排氣了
2)處方: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原方伍劑。
厚、姜各80克,余藥按相就比例,日一劑,水煎分三次服
3)食積腹脹;傷乳者:炒麥芽、神曲、香附、砂仁(杵,后下)、炒谷芽、陳皮、炙甘草。(2)傷食者:陳皮、半夏、茯苓、連翹、萊菔子、神曲、山楂。腹脹甚重用萊菔子,加厚樸、大腹皮;伴有腹痛甚者,加廣木香、白芍、郁金;食積郁久化熱者,加黃連;舌紅苔垢者,加大黃(后下);兼嘔吐者,加蘇梗、生姜、藿香。
4)大便秘結(jié)者:番瀉葉3一lOg,開水泡10分鐘,兌入玄明粉3一lOg,頓服。使大便通則腹脹可明顯減輕。
5)如并發(fā)吐血者,急宜清涼止血,可予云南白藥或三七粉、生大黃粉、五倍子粉、白及粉各l一3g,用冰水調(diào)成糊狀,分4次吞服。
6)公丁香、肉桂、廣木香各15g,麝香0.15g,共研細末。用時先取熟雞蛋1枚,剖去黃,納藥末于半個蛋白凹陷處,敷臍上,外包扎紗布,2小時后可聞腸鳴音而矢氣頻轉(zhuǎn)。若無轉(zhuǎn)氣,再敷1次.用于腸麻痹癥。
7)山楂、神曲、陳皮、大棗各等分,適量泡茶飲。用于食積腹脹。
8)青皮、大腹皮各等分,研細為末,每服l一3g.用于氣結(jié)腹脹。
9)吳茱萸、小茴香、廣木香各3g,厚樸5g,冷水浸泡10分鐘,熬開3次取汁共200ml,分4次溫服。用于氣結(jié)胃腸脹氣。
10)枳實、砂仁、柴胡、木香各lOg,濃煎,日l劑,頻服。用于低鉀、毒素所致腸麻痹。
11)排氣散 吳茱萸、小茴香、廣木香各2—3g,厚樸3—5g。冷水浸泡5—10分鐘,煮開3次取汁共200ml,分3次溫服。用于臟寒腹脹。
12)廣木香5g,砂仁(后下)15g,太子參、白術(shù)、茯苓、薏苡仁、焦山楂、焦神曲各lOg,廣木香、炙甘草、法半夏各5g,用清水將藥浸泡30分鐘(除砂仁外),用文火煎煮30分鐘,再放入砂仁煎煮5分鐘,煎至藥汁約200ml去渣濾出即可。分3—4次溫服,用于小兒先天性巨結(jié)腸癥屬脾虛腹脹者。
13)北沙參、玉竹、厚樸各等分,研細末,每次用5g代茶,每日3次。用于陰虛腹脹。
14)炒艾葉30g,廣木香、臺烏藥、松節(jié)、川椒、大黃、玄明粉、胡椒、蓖麻子各9g,丹參12g,加水500ml煎至150ml,用紗布縫成口袋,把煎好的中藥水劑隨時浸濕紗布口袋,持續(xù)2-3小時。
15)芒硝、甘遂各lOg,川樸、枳殼、冰片各6g,甘草3g,研細末。用藿香正氣水調(diào)成糊狀,敷于臍部,以風(fēng)濕止痛膏固定,熱水袋敷于藥上,每6小時換1次。用于中毒性腸麻痹癥。
16)芒硝30~40g,枳實20g,大蒜3個,研末搗爛。用醬油調(diào)成糊狀,腹部先涂上石臘油,防皮膚起泡,再敷藥,每次敷2—4小時。用于中毒性腸麻痹。
17)參苓山藥粥 組成:太子參、茯苓、山藥、大棗各15g,粳米50g,煮粥服。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不足之腹脹。
18)參苓杞子粥 北沙參、山藥、玉竹、枸杞子各15g,粳米50g,煮粥服。用于陰津虧虛腹脹。
19)新鮮豬膽2個,取膽汁以導(dǎo)尿管插入肛門約20cm,將膽汁注入保留,配合胃腸減壓,每日1—2次,治療dxJL腸梗阻50例。1次治愈28例,有效3例,2次治愈13例,3次治愈4例,總有效率90%。
20)中藥成藥治腹脹
保和丸 用于食積腹脹.香砂六君丸 用于脾虛腹脹.附子理中丸 用于臟寒腹脹.木香檳榔丸 用于食積腹脹.胃腸安丸 用于食積腹脹。
治腹脹秘方
21. 三宜湯
【來源】龔志賢,《龔志賢臨床經(jīng)驗集》
【組成】廣藿香12克,廣木香9克,厚樸、蘇梗、蒼術(shù)、茯苓各12克,清半夏9克,前胡12克,生姜、黃芩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芳香化濁、宣肺祛痰。
【方解】此方由藿香正氣散、平胃散化裁而成。方中藿香芳香化濁、行氣和中,為君藥;蘇梗、生姜理氣健胃消食;厚樸、廣木香行氣寬中消脹;前胡、半夏祛痰止咳;蒼術(shù)、茯苓燥濕健脾,共為臣藥;黃芩清熱燥濕,為佐使。合而用之,共奏芳香化濁、宣肺祛痰之功??芍畏e食便溏、積食便秘、積食咳嗽三證,故名“三宜”。
【主治】因飲食所傷,而致脘腹脹痛、不思飲食、惡心欲吐,或兼咳嗽、咯白泡沫痰,或大便溏瀉,或大便秘結(jié),舌苔白滑或白黃滑等癥。
【療效】屢用效佳。
【附記】臨床用本方治療以腹脹為主癥者,常依本方去蒼術(shù)、前胡、黃芩,加焦三仙、枳殼等以加強化食消脹之力,驗之臨床,療效頗佳。
22. 解穢湯
【來源】龔志賢,《龔志賢臨床經(jīng)驗集》
【組成】廣木香10克,側(cè)耳草30克,茵陳10克,通花根20克,魚鰍串、水燈芯各30克,石菖蒲20克,佛手12克,豬苓20克,炒小茴香3克,茯苓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消積健脾,理氣止痛。
【方解】本方為消積健脾、理氣止痛之劑。方中廣木香行腸胃之滯氣,側(cè)耳草清熱解毒、去食積、補虛弱、消膨脹;茵陳除濕清熱退黃;通花根行氣利水消食;魚鰍串除濕利水;消食積飽脹;燈芯清心熱、利小便;石菖蒲芳香開竅、和中辟濁;佛手平肝胃氣痛、化痰;豬苓、茯苓滲濕利水、健脾安中;小茴香理氣止痛、調(diào)中和胃。諸藥合用,共奏消積健脾、理氣止痛之功。
【主治】因積食、積水而致脾失健運、肝胃不和、證見脘腹脹滿、惡心、噯氣或矢氣、食則脹甚、小便短赤、大便或溏或稀,脈細弦、舌苔白膩或黃膩。
【療效】臨床屢用,效果甚佳。
【附記】方中側(cè)耳草,即魚腥草,草藥名蕺菜;魚鰍串,即馬蘭,草藥名路邊菊。
23. 排氣排便湯
【來源】李志輝,《新中醫(yī)》(6)1991年
【組成】黨參、金銀花各20克,厚樸、枳殼、木香、陳皮、桃仁、赤芍、大黃(后下)各10克,蒲公英30克。
【用法】每劑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備用。具體方法:即術(shù)前做腸胃道準備者,一般術(shù)前2天開始口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連服2天。同時免除術(shù)前洗胃、灌腸、口服抗生素及胃腸減壓之胃腸道手術(shù)準備。2術(shù)后治療:術(shù)后12小時開始口服本方藥液50毫升,2小時1次。兒童酌減。不論排氣、排便遲早,連服3~5天,每日1劑。大便次數(shù)每日超過3次者,則減去大黃。同時根據(jù)不同手術(shù)種類,給予少量流汁或半流汁飲食,后逐漸增量,改至半流汁飲食或普食,并給減量輸液,或不輸液。
【功用】濁氣引氣通下,扶正破瘀活血,清熱解毒。術(shù)前服用,可使胃腸道排空,有利于手術(shù)操作,且有抑菌、增強機體免疫力等功能;術(shù)后服用,可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機體內(nèi)環(huán)境、促進血液循環(huán)、抑菌、抗炎、有利于組織愈合及防治感染。
【方解】剖腹術(shù)后患者因手術(shù)創(chuàng)傷、原發(fā)病炎癥的刺激和麻醉、等對腹腔臟器的干擾、以致術(shù)后產(chǎn)生胃腸麻痹、功能紊亂等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腹脹痛、惡心嘔吐、不能排氣、排便。證屬中焦氣閉、腑氣壅滯、氣虛血瘀、氣滯感染蘊熱等。治宜理氣行氣通下、扶正破瘀活血,佐以清熱解毒為法。故方用大黃,既可推陳致新、瀉腑通滯,又可活血祛瘀,修復(fù)手術(shù)所致之氣血、經(jīng)絡(luò)損傷,取其“快藥下之”通因通用之理;厚樸、枳殼、陳皮、木香寬中理氣、消脹除滿,輔大黃通腑導(dǎo)滯,增強推蕩之力、升降氣機;桃仁、赤芍入血分以下氣、破散通利、行血中之滯,既可助大黃活血逐瘀,亦助厚樸、枳殼等行氣導(dǎo)滯,氣血同調(diào);蒲公英、金銀花清熱解毒、攻其蘊結(jié)之瘀熱,控制炎癥的發(fā)展;黨參益氣健脾、扶正祛邪。諸藥合用,共奏改善氣血運行、調(diào)整胃腸功能、促進康復(fù)、增強機體抵抗力及控制感染等作用。對促進和恢復(fù)胃腸蠕動,加速排氣排便和防止感染,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大有好處。本方適用于各種體質(zhì)、不同年齡和病種的剖腹術(shù)后患者。
【主治】各類剖腹術(shù)后患者,證見術(shù)后腹脹痛、惡心嘔吐、不能排氣、排便。
【療效】治療245例〔在B組(單純兩項治療)基礎(chǔ)上加服本方〕,全部近期痊愈。術(shù)后平均排氣時間提前27小時,排便時間提前37.2小時,平均住院天數(shù)縮短4.5天,切口感染率降低7.5%,明顯優(yōu)于B組(664例)。通過臨床觀察、效果良好、無明顯副作用。
【附記】治療時應(yīng)注意:①完全性、機械性、腸梗阻和有嚴重腹膜炎者應(yīng)禁用或慎用;②術(shù)后按時服用中藥,要特別注意飲食,應(yīng)從少量多次逐漸增加;③有少數(shù)患者服藥后出現(xiàn)較嚴重的腹瀉,可能系大黃的攻下作用和腸道毒素的刺激作用引致。應(yīng)及時減去大黃、腹瀉便可緩解。
胃腸脹氣方
柴胡6g 焦檳榔6g 枳殼6g 沉香3g 藿香10g 砂仁5g 香附15g 焦三仙各15g陳皮6g 木香3g 甘草3g 萊菔子10g
治胃脹氣
取白胡椒(按年齡計算,1歲2粒,20歲就取40粒)壓碎后加適量紅糖,置于瓷缸中煮開2次,待放涼后再喝。一般服藥15--20分鐘后脹氣就能明顯緩解。
胃脹 胃奔豚氣
是由于肝脾不和、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等所導(dǎo)致的胃部癥狀。治宜疏肝理氣,滋陰補腎,溫中散寒,重鎮(zhèn)降逆。
處方1:柴胡、桂枝、當歸、女貞子各9克,茯苓、川楝子、生龍骨、生牡蠣、合歡花各15克,山萸肉、白芍、枸杞各12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主治肝腎之氣上逆而致的奔豚氣。
處方2:柴胡、白芍各9克,桂枝、龍骨、牡蠣、小茴香、橘核仁、荔枝核各15克,茯苓12克,附子6克。脾虛納呆腹脹加砂仁、白術(shù)各9克,黨參2克;嘔酸加瓦楞子30克,草蔻仁12克,吳萸子9克,黃連3克;頭暈失眠加菊花、郁金各9克,合歡花30克。主治寒氣上逆導(dǎo)致的奔豚氣。
處方3:生芫花、生大戟各50克,大蔥15克,生薤白20克,韭菜根10克。共搗細末如泥。裝袋蒸熟,趁熱放患者腹部30分鐘(但不可過湯)。腹內(nèi)輕松,二便通暢。連用7日即效。治鼓脹。
處方4:白蘿卜汁適量,把砂仁放白蘿卜汁中浸泡1晝夜,撈出文火炒干研細。每次取5克,米湯送下。日2-3次。連服15天。治臌脹。
處方5:大黃4.5克,藿香12克,蘇子10克,水煎服。治腹脹便秘。
處方6:胡椒(年齡X2)粒,壓碎加紅糖適量,砂鍋內(nèi)煮熟溫食。服藥15-20分鐘則氣下胃舒。治胃痛脹氣。
處方7:柴胡、佛手、川楝子、枳殼、炒香附、炒棗仁、炒五靈脂、麥芽各10克,當歸、白芍各15克。水煎服。日1劑。連用6-15劑。主治每當傍晚腹脹癥。
處方8:大蒜10頭,酒醋浸泡3年?;颊呙看畏?-2個。來不及浸泡可用生大蒜代之。適用于心情不暢、起居不慎、氣機郁滯腹部脹痛且無定處患者。
處方9:枸杞不拘多少,嚼服??砷_胃,治腹脹呃逆。
處方10:生大黃洗凈曬干研末。每次取生大黃粉3-5克,加甘油調(diào)勻,貼于臍,紗布包扎固定。1-3小時肚子可排氣,緩解腹脹。
處方11:炒白蘿卜籽適量研末,口服。對腹脹極效。
腹脹腹痛藥酒
砂仁酒
配方:砂仁50克,黃酒1斤。
術(shù)苓忍冬酒
配方:白術(shù)60克,茯苓60克,菊花60克,忍冬葉40克,白酒3斤。
香附子酒
配方:制香附30克,小茴香20克,白酒250毫升。
柑皮酒
配方:新鮮柑橘皮1000克,果糖(或飴糖)適量,40度白酒1000毫升
溫脾酒
配方:干姜30克,甘草30克,大黃30克,人參20克,制附子20克,黃酒3000克。
丁香厚樸酒
配方:丁香3克,厚樸6克,陳皮6克,黃酒100克。
姜附酒
配方:干姜60克,制附子40克,黃酒1千克。
楊梅酒
配方:楊梅200克,好白酒500克。
丁香煮酒
配方:黃酒50毫升,丁香3粒。
鹿角巴戟天酒
配方:鹿角片50克,巴戟天100克,黃芪、當歸、熟地、益母草各30克,白酒1000毫升。